【鄉村振興看交通】浙江尖山村:水果之「香」逐路高

2020-12-20 中國交通新聞網

遊客新採摘下來的水果香甜誘人。 姚文杰 攝

尖山村新貌。尖山村 供圖

  正值柑橘成熟的季節,記者從浙江海寧出發,沿203省道一路向南進入101省道,再向西轉入村道翁高線(黃尖公路),來到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浙江省海寧市黃灣鎮尖山村。

  「每到周末就有10多輛大巴車載著遊客來體驗柑橘採摘,平均一天能有1000多元收入。」忙碌中的村民馬建良,還不忘激動地向記者介紹自家的水果採摘生意。

  得益於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這個原本以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為主的小山村一躍成為了春有枇杷、夏有楊梅、秋有柑橘的現代化水果產業村,並先後被評為浙江省興林富民示範村、旅遊特色村、農家樂特色村。

  翁高線成就水果產業鏈

  尖山村地處海寧市東南角,以前村裡主要從事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10多年前,村民馬建良依託山地資源率先嘗試果樹種植,在自家的4畝地裡種上了楊梅,但如何把新鮮水果快速運出、銷售,成了大問題。

  「當時路不好,又沒有公交車,要走土路把採摘好的水果挑出去賣,非常不方便,不僅費時費力、收益也低。」馬建良說。

  為解決尖山村交通問題,海寧市和黃灣鎮加大財政支持力度。2004年,全長約10公裡、貫穿尖山村的翁高線建成。隨後,海寧市不斷推進路網升級,翁高線與203省道和硤尖公路連線成網,打通了尖山村的水果運輸渠道。

  依託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馬建良擴大種植規模、拓展種植種類,承包了10多畝地種植楊梅、枇杷、柑橘等,平均年收入達10多萬元,成為村裡有名的水果大戶。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尖山村村民紛紛開始種植果樹,村內產業結構逐漸改變,現在村內5580畝耕地中,果樹種植面積3900多畝,約佔70%。「全村共有1307戶,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果樹,水果產業已成為尖山村的主要產業,村裡一年四季盛產各式水果,形成了以楊梅為龍頭,枇杷、柑橘並舉的水果產業鏈。」談起水果產業,尖山村村委會主任鄭映紅自豪地說,隨著水果產業的發展,尖山村村民的收入也翻了好幾番,去年人均年收入已達到3.1萬元。

  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創品牌

  如今的尖山村,硤尖公路縱橫南北、翁高線貫穿東西,嘉紹高速公路由南向北穿村而過,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四月櫻桃、六月楊梅、九月葡萄、十月柑橘……尖山村四季果園飄香,各地遊客慕名而來。

  交通運輸日益便利,尖山村成立了風情山村旅遊開發公司,每年舉辦「尖山楊梅節」「尖山枇杷採摘周」等水果採摘活動,幫助村民發展水果種植採摘和鄉村旅遊產業。在尖山村,遊客還可以登大尖山步道、走智河嶺古道,體驗大尖山滑翔、露營,品嘗觀音寺齋飯,全面感受鄉村風光。

  隨著遊客數量的不斷增加,2016年,海寧市對翁高線進行拓寬改造,道路兩側設置停車位,並增設村內公交專線,方便遊客、村民出行。與此同時,尖山村的物流業也迅速發展。不少果農通過電商渠道銷售水果產品,有快遞公司安排專人上門取件,極大地提高了水果產品的運輸速度,也為村裡水果銷售帶來更多商機。

  「尖山村的發展只是海寧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創建的一個縮影。」海寧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錢盛輝表示,海寧正將交通運輸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不斷整合公路沿線生態景觀、種植和旅遊產業資源,致力打造以錢江弄潮現代農業產業帶、百裡錢塘農耕文化體驗帶、果園飄香富農路、皮都錦繡繁榮路、桑田綠韻宜居路、花海布藝小康路為特色的「兩橫四縱」特色產業帶,推動沿線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新機遇。

  接下來,海寧市將繼續圍繞「四好農村路」創建,堅持抓特色、創品牌、樹形象,進一步鞏固農村公路管養成果,提升公路管養規範化、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持續推動海寧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進程。

相關焦點

  • 尖山村嬗變 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指導,在郫都區戰旗村考察時,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
  • 海寧尖山:水果產業撬動鄉村振興
    見習記者 沈曉顏 通訊員 沈佳麗 山水黃灣,四季果香。入夏以來,海寧市尖山新區(黃灣鎮)正用濃濃果香迎接四方來客。前幾天,當地楊梅最早成熟的品種「王子安海」已經紅了枝頭,不少愛吃楊梅的遊客紛紛前來向果農下單,品嘗這第一口鮮味。
  • 浙江海寧:綠水青山且看尖山
    跨過嘉紹大橋一路向北,浙江海寧尖山新區(黃灣鎮)的輪廓漸漸清晰,鬱鬱蔥蔥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這裡有嘉興最蔥蘢的山,這裡有嘉興最澎湃的水,這裡是國家園林城鎮、浙江省第一批美麗鄉村示範鎮,依山面海的自然環境,隨處走走都是一場身心舒適的生態行。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可在文章尾部查看)「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 「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浙江日報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
  • 貴州:「水果經濟」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貴州:「水果經濟」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中新網貴陽8月5日電 題:貴州:「水果經濟」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作者 肖雄 劉鵬  時下,正值各類水果成熟上市的季節。除了葡萄,我們村還有獼猴桃、沃柑、砂糖橘、西瓜等多種精品水果。」看著每天前來購買水果以及遊玩的遊客,安馬村支書李乾剛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  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及獨特的地理優勢,安馬村近年來因地制宜,以合作社為引領,不斷調優產業結構,發展精品水果種植,小小「水果經濟」不僅成為村裡脫貧致富的「法寶」,更是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 「浙江農民讀書月」活動首發《鄉村振興的浙江實踐》
    《鄉村振興的浙江實踐》(央廣網記者 張國亮 攝)央廣網杭州11月20日消息(記者張國亮 通訊員陳勝偉)為營造讀書氛圍,助力鄉村振興,由浙江農民大學主辦,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農林大學承辦的2019「浙江農民讀書月」活動啟動暨《鄉村振興的浙江實踐
  • 浙江出臺意見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浙江在線8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許雅文)近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於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下稱《意見》),向社會公開發布。這是浙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出臺的「三農」綜合文件,是今年浙江「三農」工作的行動指南。
  • 【湖南】雙牌:「交通+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據介紹,近年來,湖南省雙牌縣積極探索「交通+旅遊」新模式,通過雙紅公路、陽明山旅遊公路、花千谷旅遊公路、打理公路、國際慢城公路等項目建設,推動以陽明山、桐子坳、瀧泊國際慢城花千谷為代表的旅遊景點快速升溫,走出了一條交通建設帶動旅遊發展的鄉鎮振興新路子。
  • 浙江常山:爭當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排頭兵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一盤棋」統籌,人產景村鎮「一體化」開發工作思路,聚焦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全力創建全國綠色發展的試驗區、全面建設美麗大花園的「會客廳」,爭當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以「常山三寶」為主抓手,重構特色產業體系。
  • 沒錢、沒交通,看日本伊根這個漁村是怎麼實現鄉村振興的?
    伊根町的舟屋有「日本威尼斯」之稱,是一個美麗的小漁村,曾被評為日本18個最美鄉村之一。但是,這樣一個偏遠的小村莊,不但沒有極力連通大城市,反而因為交通不便才活了下來?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伊根,看她如何破解發展困境、絕地逢生!
  • 浙江傳媒學院:紅色舞劇賦能鄉村振興
    《紅》由該校著名畫家、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負責人陳凌廣教授擔任藝術總監,音樂學院舞蹈系主任、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項目負責人金豔教授擔任總導演,學校師生主創主演,通過「紅之脊梁」「紅之生命」「紅之信仰」「紅之生活」等篇章,再現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本色。
  • 想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權威工具書?看這裡!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鄉村振興是全國幹部群眾的重要任務,其中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是尤其受關注的一環。
  • 「鄉村振興 · 麗水先行」年度貢獻人物——青田篇
    根據《關於開展「鄉村振興·麗水先行」年度人物選樹活動的通知》(麗鄉指辦〔2018〕2號)文件精神,麗水各縣(市、區)積極開展「鄉村振興·麗水先行」年度貢獻人物選樹活動,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通過層層推薦,經各縣(市、區)鄉村振興指揮部聯評,推選出在鄉村振興領域做出突出貢獻
  • 江西「柑橘之鄉」易家河:農旅融合實現鄉村振興
    南方網訊(記者/陳偉峰)10月26日,在2018年中國•永修首屆鄉村旅遊文化節暨第12屆易家河採桔節期間,來自中央新聞網站、全國商業門戶網站、省級地方新聞網站的50餘名記者編輯走進「柑橘之鄉」江西省永修縣柘林鎮易家河村,了解當地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情況。
  • 青島西海岸新區交通運輸局:當好鄉村振興服務群眾的排頭兵
    這個以前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土地產值不高的村莊,今年卻因種植的中藥材丹參每畝純產值達到萬元以上,這在以前是村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  2018年4月以來,新區交通運輸局鄉村振興工作組進駐了呂家村。這是新區交通運輸局助力鄉村振興、實施交通扶貧戰略的一個縮影。
  • 自貢市4個鄉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
    6月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2020年四川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中,我市沿灘區仙市鎮百勝村、自流井區榮邊鎮尖山村、大安區三多寨鎮三多寨村、沿灘區永安鎮雲豐村4個村成功入圍。
  • 中國打通鄉村振興路:路好走了,農村「活」了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中國打通鄉村振興路中新社北京2月7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北方沂蒙山區一個三面環山的小山村裡,婦女們正忙著給要出口的蘋果套包裝袋。她們是宗路果品專業合作社的僱工,手腳麻利的話一天能掙300多元(人民幣,下同)。
  • 美麗中國浙江樣本:鄉村振興典型案例解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這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浙江堅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要打好低收入農戶增收攻堅戰、擦亮「千萬工程」金名片、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典範。在努力爭當鄉村振興排頭兵的過程中,浙江湧現出了一批典型案例,為全國鄉村振興提供了浙江樣本、浙江經驗及浙江方案。
  • 美食+鄉創 看「風味蘆苞」的鄉村振興經
    12月11日-13日,一場「美食+鄉創」的盛宴——「味力三水 香聚蘆苞」三水中部片區鄉村振興之2020蘆苞腊味美食節(下稱腊味美食節),在佛山市三水區蘆苞溫泉度假村舉行。大地鄉創市集、廚王爭霸賽、十大名菜評選、廣佛漁文化論壇……傳統嶺南文化與潮流鄉創元素相互碰撞,在為腊味美食節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時,也為蘆苞的鄉村振興路注入了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