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新採摘下來的水果香甜誘人。 姚文杰 攝
尖山村新貌。尖山村 供圖
正值柑橘成熟的季節,記者從浙江海寧出發,沿203省道一路向南進入101省道,再向西轉入村道翁高線(黃尖公路),來到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浙江省海寧市黃灣鎮尖山村。
「每到周末就有10多輛大巴車載著遊客來體驗柑橘採摘,平均一天能有1000多元收入。」忙碌中的村民馬建良,還不忘激動地向記者介紹自家的水果採摘生意。
得益於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發展,近年來,這個原本以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為主的小山村一躍成為了春有枇杷、夏有楊梅、秋有柑橘的現代化水果產業村,並先後被評為浙江省興林富民示範村、旅遊特色村、農家樂特色村。
翁高線成就水果產業鏈
尖山村地處海寧市東南角,以前村裡主要從事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10多年前,村民馬建良依託山地資源率先嘗試果樹種植,在自家的4畝地裡種上了楊梅,但如何把新鮮水果快速運出、銷售,成了大問題。
「當時路不好,又沒有公交車,要走土路把採摘好的水果挑出去賣,非常不方便,不僅費時費力、收益也低。」馬建良說。
為解決尖山村交通問題,海寧市和黃灣鎮加大財政支持力度。2004年,全長約10公裡、貫穿尖山村的翁高線建成。隨後,海寧市不斷推進路網升級,翁高線與203省道和硤尖公路連線成網,打通了尖山村的水果運輸渠道。
依託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馬建良擴大種植規模、拓展種植種類,承包了10多畝地種植楊梅、枇杷、柑橘等,平均年收入達10多萬元,成為村裡有名的水果大戶。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尖山村村民紛紛開始種植果樹,村內產業結構逐漸改變,現在村內5580畝耕地中,果樹種植面積3900多畝,約佔70%。「全村共有1307戶,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果樹,水果產業已成為尖山村的主要產業,村裡一年四季盛產各式水果,形成了以楊梅為龍頭,枇杷、柑橘並舉的水果產業鏈。」談起水果產業,尖山村村委會主任鄭映紅自豪地說,隨著水果產業的發展,尖山村村民的收入也翻了好幾番,去年人均年收入已達到3.1萬元。
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創品牌
如今的尖山村,硤尖公路縱橫南北、翁高線貫穿東西,嘉紹高速公路由南向北穿村而過,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四月櫻桃、六月楊梅、九月葡萄、十月柑橘……尖山村四季果園飄香,各地遊客慕名而來。
交通運輸日益便利,尖山村成立了風情山村旅遊開發公司,每年舉辦「尖山楊梅節」「尖山枇杷採摘周」等水果採摘活動,幫助村民發展水果種植採摘和鄉村旅遊產業。在尖山村,遊客還可以登大尖山步道、走智河嶺古道,體驗大尖山滑翔、露營,品嘗觀音寺齋飯,全面感受鄉村風光。
隨著遊客數量的不斷增加,2016年,海寧市對翁高線進行拓寬改造,道路兩側設置停車位,並增設村內公交專線,方便遊客、村民出行。與此同時,尖山村的物流業也迅速發展。不少果農通過電商渠道銷售水果產品,有快遞公司安排專人上門取件,極大地提高了水果產品的運輸速度,也為村裡水果銷售帶來更多商機。
「尖山村的發展只是海寧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創建的一個縮影。」海寧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錢盛輝表示,海寧正將交通運輸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不斷整合公路沿線生態景觀、種植和旅遊產業資源,致力打造以錢江弄潮現代農業產業帶、百裡錢塘農耕文化體驗帶、果園飄香富農路、皮都錦繡繁榮路、桑田綠韻宜居路、花海布藝小康路為特色的「兩橫四縱」特色產業帶,推動沿線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新機遇。
接下來,海寧市將繼續圍繞「四好農村路」創建,堅持抓特色、創品牌、樹形象,進一步鞏固農村公路管養成果,提升公路管養規範化、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持續推動海寧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