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貴州:「水果經濟」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中新網貴陽8月5日電 題:貴州:「水果經濟」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作者 肖雄 劉鵬
時下,正值各類水果成熟上市的季節。
記者近日走進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棲鳳街道安馬村的田家地頭,看到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已經熟透,一個個黃綠黃綠的獼猴桃掛滿藤蔓間,果樹下,眾多遊客在拍照,採摘……
「葡萄味道好呢,每天都有遊客到地裡摘。除了葡萄,我們村還有獼猴桃、沃柑、砂糖橘、西瓜等多種精品水果。」看著每天前來購買水果以及遊玩的遊客,安馬村支書李乾剛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
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及獨特的地理優勢,安馬村近年來因地制宜,以合作社為引領,不斷調優產業結構,發展精品水果種植,小小「水果經濟」不僅成為村裡脫貧致富的「法寶」,更是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李乾剛介紹,安馬村目前主要發展的水果有葡萄80畝、沃柑和砂糖橘530畝、獼猴桃35畝、西瓜151畝。
圖為航拍安馬村葡萄種植基地。 肖雄 攝
為推動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安馬村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葡萄產量5萬斤,收入40萬元(人民幣,下同)。「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同時也為村民就業提供了崗位。」李乾剛說。
「平時的主要工作是除草、管理,工作簡單,又在家門口打工,一天工資90塊。」村民鄧國美說,農閒時,她就和姐妹們到合作社葡萄基地裡務工,除了能掙錢,還能學到一些水果的種植技術。
隨著水果產業發展逐漸專業化,更多村民看到了盼頭,嘗到了「甜頭」,紛紛也在自家土地上種起了水果。
安馬村龍井組的村民費應和說,葡萄採收的時候,自己在心裡盤算過,葡萄畝產3000斤到5000斤,按照目前市場最低價來算,畝產值12000元以上。2019年,費應和加入了葡萄種植隊伍,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種植了3畝多葡萄。「葡萄長勢特別好,前期種植怎麼施肥,怎麼管護,都由合作社幫著。」費應和說。
安馬村還引導村民發展西瓜等「短平快」配套產業,促進村民持續穩定增收。同時,為打消村民種植水果銷售的後顧之憂,安馬村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賣水果。
「線上主要是通過電商平臺,只要有省外客戶一訂貨,立馬包裝好,發往成都、福建、浙江等地;線下主要有縣內、興義、廣西等地遊客,到果園體驗親自採摘,體驗農村生活。」安馬村第一書記張永方說。
「水果經濟」初見成效,安馬村吃上了「水果飯」「旅遊飯」。2019年,安馬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4.7%下降到2019年底0%,年人均純收達8978元。
李乾剛表示,安馬村將以葡萄為主,繼續擴大砂糖橘、沃柑等精品水果種植規模,讓特色「水果經濟」產業推動鄉村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