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購族來講,最幸福的事兒,莫過於「您的快遞到了」,而在河南農大,最糟心的事兒,也是「您的快遞到了」。
因學校房租高,快遞公司無法進駐學校,學生代收快遞成了河南農大校園裡的「新興職業」。記者調查發現,校園快遞最後一公裡的商機與變化中,河南農大只是一個被放大的縮影。□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付雨涵/文 袁曉強/圖
快遞車不能進校園 學生加盟代收網點
下午2點,河南警察學院大四學生張鑫,正在為新到的一批快遞編號,這個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在學校遠近聞名。因學校的特殊性,快遞車不能隨意進入,學生們只能去北門領快遞,「亂得很。」張鑫說,2015年年初,他有了加盟代收網點的想法。
學校在生活區2樓,租給他18平方米的房間,一年房租2萬多元。張鑫又僱了幾名兼職學生,定時把快遞從校外拉回來再派送。除此之外,學生們還能在張鑫這裡郵寄快遞,貨架上放著一堆順豐、中通、圓通的面單。「挺方便的,不擔心拿快遞不及時會被扒亂,找不見或者排長隊。」來取快遞的學生小劉說。
走訪鄭州高校,校園快遞最後一公裡商機比比皆是,作為第一家加盟「菜鳥驛站」的高校,黃科大的快遞代收點存在了4年,校內開了兩家分店,只收三家快遞公司的快件,當初的老闆學長已經踏上社會,成了職場精英,現在的店長,換成了大一、大二的學弟。
校園內 快遞送到寢室的服務也正被開發
張鑫說,早在四年前,龍子湖高校區遠不如現在開發得好,他還曾跑過兩公裡拿快遞,很多學校的快遞堆在一起,雜亂無章。現在快遞能從校外進入校內,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不過,從校內到寢室的這段距離,也有商機正待開發。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商業街二樓悠樂超市裡,有個快遞代領點,去過的同學都知道「樂校」,是一款免費代領快遞送至寢室的服務微信公號。個別學生用過,「還行吧,前三次免費,後面的代領需要收費。」大二學生郭洋洋說,特殊情況下會使用,平時用不著。
黃科大也有一款免費代領平臺「學長來幫忙」,是學校學生自創的平臺,「不過真正用的人不多。」負責人張俊峰說,免費送快遞只是打造平臺的一方面,送快遞打賞啊、平臺上購物啊,還有待開發。相比之下,「菜鳥驛站」的「包裹俠」就成熟多了,多個城市已經在上線,河南也即將使用。「如果你沒時間,你可以讓同校的『包裹俠』代領,後期打賞,打賞多少,自己可決定。」張鑫說。
代領點沒想像中掙得多 但能增加閱歷
高校學生經營的服務平臺,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肥差,更像雞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悠樂超市老闆周兵騎,2013年創辦代領點,只談攏籤收三家快遞,他跟記者算了一筆帳:淡季日均收件1700個,每件0.6元,僱有25個兼職工,房租一年8萬,2人合夥開辦,每月基本上夠開銷,旺季才有盈餘。
河南警察學院的張鑫更是苦惱。他已上大四了,還有一個半月就要離校,由於學校才5000多人,每天只有兩三百件,除去房租,剩下的也就是個生活費。「不可否認,通過自辦服務點,確實跟社會各類人接觸了,如何談合作、採購,怎麼管理小店,增加了不少閱歷。」張鑫說,下一步還要不要繼續,他在糾結。河工大「小麥公社」也是快遞代領點,負責人認為,學校人多,送快遞又非常耗費精力,且每月光延遲罰款都能罰不少錢,「如果再有一個投訴的,直接扣500塊,對我們打擊太大。」
智能快遞櫃 能否成戰勝快遞員的「阿爾法狗」
「如果沒有學校代領點,不知道會亂成什麼呢。」中通快遞龍子湖高校一負責人介紹,學校房租貴,外面的人不願意承包,以前在河南財大發快遞,都是在餐廳門口,一擺一堆兒,很容易延遲和丟失。
快遞櫃能否成為校園快遞「生態圈」的新貴呢?記者發現,在河南財大、鄭州大學新校區,均有快遞櫃。以河南財大為例,快遞櫃設立在第一餐廳門口,6排智能櫃,大小箱子1600個,建有監控系統。「快遞到了,如果投遞到這裡了,憑藉手機簡訊就能去領。」河南財大大三中文系學生徐傑說,她曾使用過一次,確實方便,還能發快遞。
但在張鑫和周兵騎眼裡,他們並不看好。「投遞到快遞櫃,要先代籤,萬一顧客怪罪下來,這個責任誰都擔不起。」周兵騎說,三四萬人的學校,淡季也就一千多件快遞,可旺季特別是雙十一,雙十二,能翻兩倍多。「對社區更適合,對學校還有待考量。」張鑫認為。
「還是看好菜鳥驛站、小麥公社等第三方平臺。」鄭州市快遞協會秘書長邢進華表示,這是破解高校快遞最後一公裡的最好辦法,「但在省內,很多高校做得並不規範,由於利益關係,有些快遞公司不配合,高校也存在租金貴,這並不是一個學生自主創業的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