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俠 快遞櫃 校園快遞最後一公裡滿地商機

2020-12-11 今報網

     對於網購族來講,最幸福的事兒,莫過於「您的快遞到了」,而在河南農大,最糟心的事兒,也是「您的快遞到了」。

    因學校房租高,快遞公司無法進駐學校,學生代收快遞成了河南農大校園裡的「新興職業」。記者調查發現,校園快遞最後一公裡的商機與變化中,河南農大只是一個被放大的縮影。□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付雨涵/文  袁曉強/圖

 

    快遞車不能進校園 學生加盟代收網點

 

    下午2點,河南警察學院大四學生張鑫,正在為新到的一批快遞編號,這個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在學校遠近聞名。因學校的特殊性,快遞車不能隨意進入,學生們只能去北門領快遞,「亂得很。」張鑫說,2015年年初,他有了加盟代收網點的想法。

    學校在生活區2樓,租給他18平方米的房間,一年房租2萬多元。張鑫又僱了幾名兼職學生,定時把快遞從校外拉回來再派送。除此之外,學生們還能在張鑫這裡郵寄快遞,貨架上放著一堆順豐、中通、圓通的面單。「挺方便的,不擔心拿快遞不及時會被扒亂,找不見或者排長隊。」來取快遞的學生小劉說。

    走訪鄭州高校,校園快遞最後一公裡商機比比皆是,作為第一家加盟「菜鳥驛站」的高校,黃科大的快遞代收點存在了4年,校內開了兩家分店,只收三家快遞公司的快件,當初的老闆學長已經踏上社會,成了職場精英,現在的店長,換成了大一、大二的學弟。

 

    校園內 快遞送到寢室的服務也正被開發

 

 

    張鑫說,早在四年前,龍子湖高校區遠不如現在開發得好,他還曾跑過兩公裡拿快遞,很多學校的快遞堆在一起,雜亂無章。現在快遞能從校外進入校內,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不過,從校內到寢室的這段距離,也有商機正待開發。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商業街二樓悠樂超市裡,有個快遞代領點,去過的同學都知道「樂校」,是一款免費代領快遞送至寢室的服務微信公號。個別學生用過,「還行吧,前三次免費,後面的代領需要收費。」大二學生郭洋洋說,特殊情況下會使用,平時用不著。

    黃科大也有一款免費代領平臺「學長來幫忙」,是學校學生自創的平臺,「不過真正用的人不多。」負責人張俊峰說,免費送快遞只是打造平臺的一方面,送快遞打賞啊、平臺上購物啊,還有待開發。相比之下,「菜鳥驛站」的「包裹俠」就成熟多了,多個城市已經在上線,河南也即將使用。「如果你沒時間,你可以讓同校的『包裹俠』代領,後期打賞,打賞多少,自己可決定。」張鑫說。

 

    代領點沒想像中掙得多 但能增加閱歷

 

    高校學生經營的服務平臺,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肥差,更像雞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悠樂超市老闆周兵騎,2013年創辦代領點,只談攏籤收三家快遞,他跟記者算了一筆帳:淡季日均收件1700個,每件0.6元,僱有25個兼職工,房租一年8萬,2人合夥開辦,每月基本上夠開銷,旺季才有盈餘。

    河南警察學院的張鑫更是苦惱。他已上大四了,還有一個半月就要離校,由於學校才5000多人,每天只有兩三百件,除去房租,剩下的也就是個生活費。「不可否認,通過自辦服務點,確實跟社會各類人接觸了,如何談合作、採購,怎麼管理小店,增加了不少閱歷。」張鑫說,下一步還要不要繼續,他在糾結。河工大「小麥公社」也是快遞代領點,負責人認為,學校人多,送快遞又非常耗費精力,且每月光延遲罰款都能罰不少錢,「如果再有一個投訴的,直接扣500塊,對我們打擊太大。」

 

    智能快遞櫃 能否成戰勝快遞員的「阿爾法狗」

 

    「如果沒有學校代領點,不知道會亂成什麼呢。」中通快遞龍子湖高校一負責人介紹,學校房租貴,外面的人不願意承包,以前在河南財大發快遞,都是在餐廳門口,一擺一堆兒,很容易延遲和丟失。

    快遞櫃能否成為校園快遞「生態圈」的新貴呢?記者發現,在河南財大、鄭州大學新校區,均有快遞櫃。以河南財大為例,快遞櫃設立在第一餐廳門口,6排智能櫃,大小箱子1600個,建有監控系統。「快遞到了,如果投遞到這裡了,憑藉手機簡訊就能去領。」河南財大大三中文系學生徐傑說,她曾使用過一次,確實方便,還能發快遞。

    但在張鑫和周兵騎眼裡,他們並不看好。「投遞到快遞櫃,要先代籤,萬一顧客怪罪下來,這個責任誰都擔不起。」周兵騎說,三四萬人的學校,淡季也就一千多件快遞,可旺季特別是雙十一,雙十二,能翻兩倍多。「對社區更適合,對學校還有待考量。」張鑫認為。

    「還是看好菜鳥驛站、小麥公社等第三方平臺。」鄭州市快遞協會秘書長邢進華表示,這是破解高校快遞最後一公裡的最好辦法,「但在省內,很多高校做得並不規範,由於利益關係,有些快遞公司不配合,高校也存在租金貴,這並不是一個學生自主創業的好項目。」

相關焦點

  • 大學生瞄準校園「最後一公裡」 送快遞月入5萬
    吳小川攝  鎖定聚集在80萬平方米土地上的4萬師生和教職員工,抓住崛起的物流商機,成都理工大學的4位創業大學生瞄準「校園最後一公裡」的配送空間,建起校園生活物流平臺,用「服務到門」的貼心物流賺取每月5萬元的收入,積攢校園內的人生第一桶金。
  • 快遞最後一公裡調查:他們的生意到底有多難?
    不止一位快遞員向熊出墨表達了相似的吐槽:「我們投櫃已經花了5毛錢,現在又問用戶要錢,太坑了」。 平日挺招人喜歡的生活好幫手,突然跨向群眾的對立面,事出反常必有妖,隨后豐巢高調宣布收購競對中郵速遞易的動作直接坐實:快遞最後一公裡將要變天。 問題來了,吃掉同行「壟斷」市場的驍勇善戰,能否促成生意場上的春風得意?向用戶伸手要錢,快遞最後一公裡的生意那麼好做嗎?
  • 校園收發室之爭,高校「快遞最後一公裡」尷尬
    原標題:校園收發室之爭,高校「快遞最後一公裡」尷尬校園收發室暫時還沒有接手所有快遞業務,一旦他們罷工,整個傳媒大學的快遞業務就會陷入癱瘓,他們就是想用這種方法要挾學校,讓學生們對我們產生不滿。」他告訴記者,對於這種造謠生事的行為,他們一定會通過法律途徑,追究造謠者的刑事責任。   「現在就怕有些快遞不與新成立的收發室合作。」一名韓姓同學對未來收發快遞表示了擔憂,他說,學校內的快遞收發室搬走會對學生取件帶來不便。
  • 快遞自提櫃何去何從?
    >
  • 快遞被放入代收櫃 滬一男子耗時三刻鐘一公裡外找到包裹
    小區中的快遞代收櫃  為了方便市民不在家時也能收取快遞,如今,不少小區都設立了快遞代收櫃。但近日,家住浦東周浦地區的王先生向本報962555反映:快遞員在未聯繫收件人的情況下,擅自將快遞物件放在了距離他家1公裡外的快遞代收櫃內。原本應該給收件人帶來便利的快遞代收櫃,著實給王先生添了堵。  快遞被放入代收櫃  8月7日,家住浦東新區周秀路336弄興盛裡北區的王先生網購了一件衣服,8月15日,賣家通過百世匯通快遞發貨。
  • 消費者要求「送貨上門」被拒,快遞最後一公裡為何那麼難?
    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也反映,自己遭遇過快遞送貨不上門的情況。此前,消費維權新媒體聯盟聯合各地消協消保委組織共同開展的智能快遞櫃寄遞服務意願調查結果顯示,在回收的38550份有效問卷中,67.6%的消費者網購頻率在每月5次以上。
  • 電商物流不分家,快遞櫃能解決中東電商最後一公裡的挑戰嗎?
    4月24日至25日,ECOMM MENA 2019(中東北非電商論壇)組織了來自多家物流服務商就「中東最後一公裡的挑戰和機遇」進行了圓桌討論,俄羅斯快遞公司CDEK,歐洲物流LastMile Experts,中東電商物流新秀iMile,沙特物流S:Mile和國際貨代Freightworks以及中東快遞櫃服務商BeCode等一起進行了討論。
  • 快遞櫃能放什麼快遞?小區常見的豐巢快遞櫃怎麼盈利的,怎麼收費
    隨著網絡購物的普及,各大快遞公司快遞員的身影也常常出現在大街小巷和住宅小區之間,每日收發快遞包裹就是這些快遞員的主要工作。但其中有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經常會出現快遞員派送快遞時無人在家及時收取快遞包裹的事情,於是問題產生了,該怎麼辦?
  • 智能快遞櫃:打通物流配送「最後一百米」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快遞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我國物流總額已達230億元。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 然而, 如何打通配送環節的「最後一百米」,一直是困擾物流企業的難點和痛點所在。
  • 十天了,你的快遞到貨了嗎?快遞業的「最後一公裡」痛點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過後,坐等收快遞成為日常。幾年前,沒有人會想到今天的快遞可以自主選擇送達時間、可以通過快遞櫃取件,就連偏遠農村也有了快遞收發點——「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快遞哥送不到的」。最後一公裡整個快遞產業鏈中,「最後一公裡」的配送一直是痛點。
  • 杭州首現「貨到啦」自助寄快遞郵櫃
    用戶不僅能使用它自助取件,還能在快遞員不在場的情況下自助寄件。  從「黑客」等快遞公司設立的「快遞驛站」,到各種能實現自助收發包裹的郵櫃的出現,繼爭相爭奪從配送中心到消費者手中的「最後一公裡」服務市場後,各種資本又開始忙於布局從消費者到快遞員手中的「最初一公裡」市場。
  • 不滿包裹被放快遞櫃,收貨方、快遞員各執一詞稱被打
    但近日在江蘇南京卻發生了一件因籤收快遞而發生衝突的事件。11月5日,江蘇南京某小區的業主報警投訴了一位快遞員。業主稱,未經他的允許快遞員就將快遞包裹私自放置快遞櫃中,還因此被打。警察接到報警後前往該小區去和解,雙方最後同意和解。和解不久後,快遞員接到電話,要求他去小區上門收件。快遞員稱剛進小區門就遭到多人圍毆打傷。而該業主稱,初次調解後就離開了,不知道所謂的鬥毆事件。
  • 雙11快遞配送的最後一公裡,菜鳥驛站探索多元解決方案
    快遞最後一公裡難題過去幾年,在傳統的快遞末端的「最後一公裡」環節的配送服務,不僅是消費者吐槽的重災區,也是快遞全行業的痛難點。調研顯示,廣大消費者在快遞最後一公裡存在著多元化、即時化的需求:周末在家時,更希望快遞將包裹送上門;工作日時,更希望包裹放在驛站,方便回家進小區時自取;加班時,希望驛站開放時間可以延遲;網購大件商品時,希望將包裹送上門;注重隱私的用戶,希望將包裹直接放在快遞櫃或驛站……其中,末端矛盾最突出的一點在於消費者的知情選擇權未能得到滿足,即大多數快遞員將包裹放在快遞櫃、收發點之前
  • 四川巴中智能快遞櫃加盟
    2010年中國郵政設立第一臺智能包裹投遞終端後,智能快遞櫃進入公眾視野。作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裡」的解決方案,智能快遞櫃市場正一路「狂飆突進」。國家郵政局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主要企業設立智能快遞櫃25萬組。
  • 「快遞最後一公裡」各企業出花樣提高自提櫃利用率 限時取件發優惠...
    11月12日,隨著今年多家快遞企業的提速,快件配送高峰也比以往來的更早一些。隨著北京市「快遞輸入型」城市的特徵越來越明顯,更多企業著手克服「快遞最後一公裡」難題。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個網點負擔了北京林業大學一半的快遞量,也就是說該網點在峰值時會有1萬餘件待取,但是這個區域的快遞自提櫃則只有2000多個格口。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這一區域唯一的橫幅上面寫著「當日件請當日取,愛你哦」這樣的詞句。「為了能讓快遞櫃高速利用起來,我們也想了一些辦法,比如在雙11期間舉辦活動,刺激學生儘快拿走快遞。」
  • 大學生發明智能快遞櫃 快遞鎖柜子密碼自動發(圖)
    每位使用快遞櫃的快遞員都有一張信息卡,快遞員刷卡後,顯示快遞員信息,這時只需掃描快遞單上的條形碼,並輸入收件人手機號,存包裹的操作就完成了。存包裹的同時,系統將給收件人發出一條簡訊,內容包括取件通知和隨機生成的一個6位數密碼。收件人收到簡訊後,輸入密碼即可自行取件。好用嗎?
  • 國家郵政局:包裹不能放快遞櫃,除非徵得收件人同意
    如今,不少小區都設有快遞櫃,暫存的包裹在一定時間內免費,一旦超過免費存放時間,則可能收取1元及其以上的費用。而快件超期在生活中則是常有的事。一方面,智能快遞櫃給用戶提供了便利,幫快遞小哥解決了難題,緩解了快遞「最後一公裡」之痛。但另一方面也引來巨大爭議,爭議的點無非就:①快遞員事先不打電話徵求意見,直接將快件放入快遞櫃;②快遞櫃超過24小時滯留的快件要支付一定費用才能取出,涉嫌「強買強賣」。
  • 代收點、快遞櫃成包裹終點 快件上門為何這麼難
    魯網5月15日訊 收件地址明明寫的是家門口門牌號,到貨時卻不見蹤影,只在手機上收到一串某快遞櫃的取件碼簡訊。來回一兩公裡的路程看似輕鬆,搬個大件回家時可能已經氣喘籲籲。快遞員不按照地址投遞,違規操作似乎成了行業規矩。
  • 取件碼在手上 快遞櫃裡的包裹被誰取走了?
    收到了快遞取件碼,打開快遞櫃卻發現裡面空無一物,這是家住南京浦口的王女士最近遇到的事情。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今天(12月16日)上午,南京浦口警方通報了這起案件的偵破情況。那麼,如果快遞包裹找不回來又該由誰來承擔責任呢?
  • 曾幾何時,送貨上門的包裹多變成了快遞櫃和驛站自提
    一,速遞易速遞易是最早的快遞櫃,只是讓我奇怪的是,規模一直沒有「擴大」,小區裡的速遞易櫃還是老樣子,七八年來沒什麼變化。它好像一直堅持著「超過24小時不取件支付一元」的規矩,但是,我好像只付過一次。在這裡建議大家,除非是非取不可的包裹,如果超時了,可以給快遞員打電話,重新投放一下即可,一般快遞員都會同意並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