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
在我平視的遠景裡 一隻白色的鴿子 穿過沖天大火 繼續在飛 飛成一隻黑鳥也許只是它的影子它的靈魂在飛 也許灰燼 也會保持鴿子的形狀 依舊高飛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我們聽到的是伊沙的詩作《鴿子》。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詩。
首先了解一下伊沙,他是當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原名吳文健。生於成都,現居西安。伊沙著有詩歌、理論、小說、文化批評等各類著作逾百種,曾獲得國內外數十個詩歌獎項。
對於伊沙的這首《鴿子》,詩人西渡有這樣的解讀:
《鴿子》這首短詩,宛若一幅木刻,用簡勁的線條刻畫出了一隻在沖天大火中高飛的鴿子的形象。但這個形象本身又是超出純視覺形象的。如果真用空間的木刻來表現,它只能到「一隻白色的鴿子/穿過沖天大火/繼續在飛」為止,而且只能以靜止的形態來表現。但詩作為時間藝術的優勢,是可以在時間中繼續推進這個飛翔的過程。
這首詩的特殊之處,是這個時間的過程是藉助想像來進行的。第一層的推進,詩人想像鴿子在大火中「飛成一隻黑鳥」,甚至「只是它的影子」。第二層的推進,是進一步想像為「靈魂在飛」,連身體也沒有了,卻仍然「在飛」。最後一層,靈魂也消散了,只剩下了「灰燼」,然而這灰燼「也會保持鴿子的形狀」,「依舊高飛」。
通過這樣的三次推進,詩一層層深化了大火中飛翔的鴿子的形象,把它深深刻進我們的腦海裡。這首詩語言簡潔、樸實,具有表現力。短短的10句,出現了4次「飛」,「飛」的重複和變化,也恰到好處,突出了鴿子在大火背景之上的飛翔之姿。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伊沙的詩歌《鴿子》今天就賞析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