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劉德華失去的腿是怎麼拍#登上微博熱搜。他在《拆彈專家2》中用綠布裹住腿、帶假肢練習單腿走路、反覆摔跤的幕後花絮曝光,認真、敬業的態度贏得了全網點讚。此前,他接受魯豫採訪的片段也以#劉德華不是我敬業#的方式喜提熱搜,讓人記憶猶新:「不是我敬業,而是現在的標準變了,連準時、記臺詞都是優點。」
事實上,以劉德華為代表的老一輩演員的敬業態度以及躬耕實踐,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討論。他們就演員敬業標準、敬業人設崩塌、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宣傳演員敬業精神等進行探討。歸根結底,演員敬業與否是關乎著藝德和長遠發展,對於粉絲以及市場又有怎樣的影響?
從本分到人設,敬業標準變味了?
說起判斷好演員的標準,很多人都會用演技高低、敬業與否來衡量。那麼,評價演員敬業與否又該用怎樣的準則呢?實際上,不光是演員,對於每一個職場人來說,愛崗是職責,敬業是本分。而當下的影視圈,敬業這個詞被頻繁提及,某個演員拍戲受傷了、被曬黑了,主動或被動曝光後,都會得到粉絲附議,「太敬業了。」這讓本該褒義的「敬業」,被一些人別有用心地經營成了「人設」。
屏幕上堂而皇之地尬吹敬業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演員請就位2》的舞臺上,頂著愛豆光環登場的何昶希自帶流量,先拋開演技爭議不說,他為了貼近《嫌疑人X的獻身》中石泓一角,特意留了三天鬍子一事,這本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卻被官方帶頭尬吹「敬業」,遭到不少網友的反感和反對。而在翻拍《畫皮》時,何昶希因為「哭不出來」使用眼藥水,也讓不少人「活久見」。質疑其作為「演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不光是何昶希的「專利」,為了新生代的演員,敬業的標準似乎變得越來越低了?同樣在《演員請就業2》的舞臺上,丁程鑫因出演《我的星星》而化上邋遢妝、在土堆中爬行演戲,便得到了陳凱歌的盛讚:「你們都是偶像,肯把自己既定的形象放棄掉,我很感動。」試問,從愛豆轉型做演員,光是卸下偶像包袱,就能算敬業嗎?
更有甚至,想要拍戲卻始終放不下偶像包袱的愛豆大有人在。《如意芳霏》播出後,鞠婧禕的「半永久愛豆妝」再次引發了熱議。這次不僅因為她「千劇一面」的裝扮引發了熱議,更是因為她被綁架也要美美的火出了圈。下圖中她輕咬化妝棉而氣定神閒的樣子被網友吐槽「太敷衍」、「不敬業」。在她的襯託下,《知否》康姨媽被綁架、《無證之罪》朱慧如被綁架紛紛被誇上熱搜。
一直以「敬業」著稱的趙麗穎,是圈內有名的「拼命十三娘」。《陸貞傳奇》腰部受傷;《知否》不畏嚴寒親自下水……然而,在新劇《有翡》中,趙麗穎卻因跑步疑似使用替身被網友質疑「敬業」人設崩塌,而此前她在《楚喬傳》中疑似使用替身也被網友扒出。
「假敬業、不敬業」不僅集中於愛豆、流量身上,不少資深演員也曾被捲入輿論漩渦。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期間,萬茜骨折手術5天後就跳舞,因恢復太快被疑賣慘,敬業人設翻車。韓雪假唱事件被爆出後,被指觸及「職業道德」,多年敬業、認真人設也崩塌。除此之外,這些年行業試圖重拳打擊的「拿數字充當臺詞」、「頻繁使用替身」、「劇組養胎」等不敬業行為也未得到遏制,時常有相關新聞爆出。
敬業是基本操作,也是加分項
無論是選擇劇本還是詮釋角色,演員這個職業有很強的被動性。就拿用替身這件事來說,有時候是劇方出於對演員的考慮,諸如較為危險的打戲都交由專業的替身演員來完成,這本是無可厚非的。而現在觀眾質疑部分演員「不敬業」的矛盾焦點,在於「頻繁」使用替身,而並非「不能」使用替身。
同樣地,拿孕期拍戲這件經常出現在輿論風口浪尖的事情來說,孫儷、蔡少芬、楊冪等女演員都曾在孕期堅持工作,被網友貼上了敬業的標籤。而同樣是孕期開工的唐嫣、楊穎卻被指「劇組養胎」,這是因為,她們所呈現的作品不理想,出現大量動作戲用替身完成、成片摳圖嚴重等行為,成為眾矢之的。這些案例說明,對於女演員來說,懷孕工作並不是網友們不買帳的重點,能否量力而行選擇角色、能都在孕期勝任角色、不作為才是癥結所在。
演員拍戲過程中,擦傷碰傷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所以不應該過度營銷「敬業」人設。陳道明曾公開批判過這種風氣。他說,「演員拍戲手破了,夏天穿著大皮襖拍冬天的戲,你的職業就是這個,然後還把它當作敬業。」敬業、吃苦是演員需要做到的必修課,沒必要大肆宣揚。
而吳京也認為,「演員敬業不是應該的嗎?演員去吃苦耐勞不是應該的嗎?無論你收沒收人家錢,無論你給人家打了多少折,你收錢了,人家買的就是你這個時間,你憑什麼要遲到早退呢?結果準時變成一種美德了,我很詫異」。
其實,真正敬業的演員,不是從來不用替身的演員,而是從來就不會為自己職業喊累的演員。成龍就曾說過:「越是不敬業的演員越喜歡耍大牌,還動不動為自己喊累。」真正敬業的演員,他們懂得用心血去塑造角色,賦予角色靈魂,他們為了角色親力親為、不怕犧牲個人形象、活在人物的每個細節裡……為賦予角色靈魂付出心血,都是敬業的體現。
可以說,默默耕耘的敬業典故數不勝數。早年的TVB演員,身上有一種「自虐式」敬業精神,上到視帝視後下到配角,演員們無論角色大小,都以最專業的素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用心完成每個角色。87版《紅樓夢》全劇組開拍之前閉門鑽研,邊訓練邊拍攝歷時3年;張震拍一部戲開掛一技能,為了《吳清源》學圍棋,為了《一代宗師》學八極拳、為了《聶隱娘》學習近身劍術……願意為角色付出、肯為角色下苦功夫,這理應是演員敬業的題中之義。
「假敬業」向左,敬業精神向右
對於演員來說,好好拍戲、練好臺詞,這本是分內的功底,卻在媒體、粉絲和市場推波助瀾之下,化作凹人設的「敬業」模範。這也反映出影視行業的亂象。一方面是因為,演員浮躁,不為角色負責。演員檔期緊張,為一部戲所投入的時間、經歷並不多,尬戲現象由來已久。這就使得大部分年輕演員沒有時間在實踐中磨練演技,提高專業素養,長遠來看,這並不利於演員生態的發展。
另一方面,是源自於市場的浮躁、急功近利。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演員沒有持續的曝光率和新作品跟上,流量偶像們即便能光速登上金字塔尖上,也很快就會被「後浪」所取代。所以製作方為了能最大限度地達到投資回報率,不得不「趕鴨子上架」,盲目追求快速收割「流量紅利」,熱衷於製造流水線產品,生產一堆根本經不起市場真正考驗的作品。
內外交困的大環境之下,演員最不應該樹立的人設,便是敬業、努力人設,因為這是任何職業從業者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對於演員來說,顏值身材固然重要,畢竟要符合市場審美導向,但更重要的是內在,比如臺詞功底、對角色的把握。除了這些基本功底,演員能否為角色付出、花費心血去研究理解劇本,親自體驗生活、賦予角色靈魂,同樣十分重要。
對於粉絲和觀眾來說,對待真正努力和敬業的演員,可以喜歡可以欣賞可以安利,但一定要把握住分寸,「彩虹屁」也要適度,理性看待演員的敬業與付出,要避免「捧殺」,否則得不償失。「你知道他有多努力麼」這句話之所以被嘲笑,不是努力不值錢,而是因為在過程與結果面前,人們往往更傾向於後者。
最後,要改變「假敬業」、「不敬業」的浮躁風氣,需要行業、演員、粉絲多管齊下,強化自律意識,合理用好輿論手段,進行有效監督。製作方切記急功近利,一切以流量為導向,而應該以觀眾的需求為努力的方向,創作更多更有市場競爭力的作品,培養更多肯吃苦、有藝德的演員。對於演員和粉絲群體來說,標榜自家偶像愛豆有多敬業,動輒就拿受傷賣慘,也是不可取的。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敬業與否,自然會被看到。只有整個行業齊心合力,用心去培養有能力有潛力的演員,才能夠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業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