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現實版的「生死時速」,20餘醫護人員在生命的賽道上奔跑,爭分奪秒,拼盡全力,與死神頑強抗爭。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拉鋸戰」,在患者長達一個小時呼吸心跳停止的過程中,全體醫護人員不拋棄,不放棄,奮力戰鬥到最後一刻。這驚心動魄的一幕發生在鄭州一醫院,12月26日清晨,一名24歲的年輕人因身體不適,在趕往醫院的途中突發肺栓塞,被120送往醫院搶救,抵達醫院不久即出現呼吸心跳驟停。在心內、急診、麻醉、呼吸諸科室20餘名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下,最終從死神手中奪回了一條年輕的生命。 鄭報融媒記者 邢進 谷長樂 通訊員 陳燕/文 通訊員 尹歌/圖
「戰鬥」從清晨開始,醫護人員拼盡全力搶救24歲小夥兒
12月26日清晨,醫院心內二病區白班夜班剛剛交接完畢,正在進行例行的晨會。一輛平車飛奔而來,推車的急診醫生護士邊跑邊高喊:「病人情況不好,快搶救!」心內二病區主任聞聲跑出辦公室,立即查看病人情況,他身後,病區醫護人員呼地圍上來,將患者直接送進CUU心臟重症監護室搶救。
患者呼吸急促,渾身蒼白,有明顯的缺氧症狀。雖然還有一點點意識,但已經無法清晰地表達,只能微弱地說出「胸悶」兩字。心內二病區主任立即為他進行檢查,發現病人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都在迅速下降,很快失去了意識,呼吸心跳驟停,情況十分危急。心內二病區主任當即通知麻醉科配合,第一時間為患者上了呼吸機。
生命在一點一滴地流逝,情況危急,已無法依靠詳細的檢查來明確病因。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自己,如此兇險的症狀一般只有三種可能:急性心梗、肺栓塞、中毒。而患者的心電圖並不符合心梗的條件,首診急救醫生的描述也基本可以排除中毒。他的大腦飛速地做著判斷,所有的症狀和描述都指向一種可能——肺栓塞。
在持續心肺復甦、注射腎上腺素、提高血氧濃度的同時,立即給予溶栓藥物阿替普酶,同時進行床旁的心臟彩超和下肢深靜脈彩超檢查。心內二病區主任冷靜地有條不紊地下達著一條條指令。
果然,彩超結果顯示,患者的膕靜脈發現了大量血栓,這充分驗證了心內二病區主任的判斷。此時,患者的自主心跳和呼吸仍未恢復,距離心跳呼吸驟停已過去了將近一個小時,而這漫長而短暫的60分鐘裡,心肺復甦和各項搶救措施仍在緊張有序地持續著。
患者的最基本的生命體徵瞳孔反射尚未完全失去,搶救中間或有短暫不規則的自主心跳,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心內二病區主任的心中只有這一個念頭。終於,在呼吸心跳驟停一個多小時之後,患者的自主心跳緩緩復轉。那一刻,所有人緊繃的神經終於鬆弛下來,大家情不自禁地熱烈鼓掌,慶祝這場「拉鋸戰」的勝利。
與死神拉鋸分毫不讓
經驗和堅持助白衣天使最終大獲全勝
「由於患者心跳呼吸停頓時間太長,當時我們還是有些擔心的,搶救結束後第一時間和他的家人進行了談話溝通。」心內二病區主任說,雖然心跳恢復了,但是因為大腦缺氧太久,也有一種可能是患者陷入昏迷,成為植物人。所幸,患者在9點多鐘的時候徹底清醒,恢復意識,與死神的「拉鋸戰」大獲全勝。
此時再回想那驚心動魄的一個多小時,心內二病區主任十分平靜,「當時根本顧不上緊張,神經緊繃著,腦海裡自動跳出搶救的所有流程,除了這些什麼都顧不上想」。為什麼當機立斷地冒著風險用上溶栓藥?心內二病區主任說,這是基於一個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最基本的判斷。根據首診急救醫生和患者朋友的描述,這個24歲的小夥子在發病前就來過幾次醫院,這說明他在病發前幾天就已經感到不適。
「我們的就診記錄顯示,他在12月24日第一次來醫院,做了心電圖檢查,沒有什麼發現」,25日下午再次來院,醫生給他開了住院證,要求他入院進行詳細檢查和診斷,他當時沒有入住。而在事發當天,他是在前來醫院的途中突發狀況,同伴撥打120後,急診科緊急派車將他拉回醫院搶救。床旁心電圖檢查,又不支持急性心梗,綜合這些情況,最有可能的就是肺栓塞。
「如果在搶救的同時不立即用上溶栓藥,可能病人就搶救不回來了。」心內二病區主任說,肺栓塞病情十分兇險,死亡率高達20%~30%,重症肺栓塞死亡率更高達50%,能夠搶救成功,實屬不易。而早期判斷、早期用藥是成功搶救的關鍵。
而更重要的是預防,心內二病區主任說,24歲的年輕人得上肺栓塞,和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據事後詢問患者本人和同事,得知他有長時間玩電腦、熬夜、久坐的習慣,這和肺栓塞的發生有一定的關聯。
(鄭州晚報)
原標題:鄭州一醫院上演現實版「生死時速」 20餘名醫護人員成功搶救心跳呼吸停頓逾1小時的肺栓塞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