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神經學博士:自動駕駛汽車不會讀心術,但人會!

2021-01-11 車雲網

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生 Sam Anthony 近日在 Quartz Media 上撰文,對這一主題從認知學與行為學的角度進行了討論。

如果向機器人學家或計算機科學家提問,需要具備哪些功能才能讓一輛汽車實現自動駕駛?

他們的回答都差不多,比如:

需要知道道路的邊界在哪裡;

需要能夠從縱向和側向操控汽車(即轉向和加減速);

需要知道某段道路的限速是多少;

能夠識別並讀懂路標代表什麼含義;

能夠檢測交通信號燈是紅色還是綠色;

能夠快速對行駛路徑中出現的意外物體作出反應;

能夠實現高精度定位與導航。

上述功能確實是重要,且不可或缺,但卻忽略了真實世界駕駛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直覺。我們是如此擅長且毫不費力地使用著直覺來確定周圍人的動機,以致於自己都沒察覺到這個過程,更不用說對其進行編程。

然而,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缺乏的正是這個能力——看一眼某個人(如行車過程中經常遇見的三類人:行人、駕駛員和騎自行車的人),就知道他們此刻在想什麼。事實上,人類駕駛員在開車時的這些即時判斷,對自身與他人的行車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自哈佛大學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山姆·安東尼(Sam Anthony)是哈佛大學認知學、腦科學與行為學在讀博士(PhD Candidate in Cognition, Brain and Behavior),同時也是自動駕駛軟體初創公司 Perceptive Automata 的 CTO 兼聯合創始人。Perceptive Automata 的成員全部來自哈佛大學,成員的學術背景包括神經科學、計算機視覺與機器學習,致力於開發下一代人工智慧技術。

為了弄清人們在開車時喚醒這些潛意識的頻率,安東尼曾在自己工作過的哈佛大學實驗室附近的一個安靜的沒有信號燈的十字路口安裝了一臺相機以記錄路口的交通情況。

在想像中,這種較偏僻的十字路口不會像波士頓市中心、曼哈頓或者墨西哥城的那麼擁擠或難以通過。但是在短短 30 秒的視頻片段間隔中,仍能數出超過 45 個瞬間,是某一人在用直覺讀懂另一人內心的想法。

這些非語言的瞬間產生的直覺認知可能是:

「那人不會讓步」;

「那人沒看到我在這裡」;

「那人在遛狗,不會亂穿馬路」;

「那兩個人在談話,不會過馬路」,等等。

預知心理狀態

有很多實驗證據表明,人類非常善於憑直覺讀懂他人的意圖,即會「讀心術」。薩莉-安妮測試(Sally-Anne Test)是一項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受試者(通常是孩子)通常會看著一個用娃娃演示劇情的研究人員,如圖 2 所示,劇情如下:

有兩個小姑娘,名叫 Sally 和 Anne。

Sally 有一個籃子, Anne 有一個箱子。

Sally 的籃子裡有一顆彈珠,但是 Anne 的箱子裡沒有。

有一天早上,Sally 出門了。

Anne 偷偷打開了 Sally 的籃子,偷走了彈珠,放進了自己的箱子裡。

Sally 晚上回到了家,她想找自己的珠子。

那麼問題來了,她應該去哪裡找呢?

實驗結果表明,四歲以上的正常兒童都會脫口而出:「當然是去自己的籃子裡找啊!」

但其實,「當然」二字隱藏著一個非常複雜的認知過程——受試兒童不僅需要知道 Sally 意識到了某些事情(珠子放在了籃子裡),沒有意識到某些事情(珠子被別人拿走了);此外,還需要知道 Sally 的認知狀態只有在嘗試過某些事情(查看了自己的籃子)之後才會得到更新(珠子不見了),不然他的認知狀態就是一貫的(離開時和回來時都會認為珠子在籃子裡)。

薩莉-安妮測試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已經重複了很多次,是研究人員用來測試人的社會直覺(social intuition)是否受損的標準工具包的一部分。如果被試者是自閉症光譜患者,他們會以為 Sally 會跟自己一樣,以上帝視角行動,因此會認為 Sally 應該去 Anne 的箱子裡找珠子。

試想一下,如果自動駕駛汽車也按照自閉症光譜患者的認知模式來行動,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場景呢?

計算機不會「讀心術」

人類預知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是如此與生俱來,我們甚至把它應用到明顯非人類的對象上—— Heider-Simmel 實驗展示了我們是如何易於將感知到的意圖賦予簡單的幾何形狀的。在這個著名的研究中,有一部電影展示了圍繞屏幕移動的兩個三角形和一個圓圈,如上圖所示。

毫無例外的是,大多數人構建了相同的發生在這三個幾何形狀之間的故事情節:深色大三角是惡棍,白色小三角是受害者,淺色圓圈是保護者,大三角在不停地追著小三角,而圓圈在保護小三角,情勢十分危急,但最後圓圈成功拯救了小三角,虛驚一場。

所有這些心理狀態和故事情節都只是在看著幾何形狀移動的過程中自發產生的, 在心理學中,這被稱為「刺激貧乏」(Poverty of the Stimulus,POTS),是語言天賦論的基礎。

我們與公共道路的其他人之間的互動過程也是一個「刺激貧乏」的例子之一:

我們只需要花幾百毫秒看一眼某個行人,就知道如何回應他;

當我們看到一輛車輕微地向旁邊車道側向移動了半秒鐘,就知道要決定是否給它讓路;

我們只需觀察一個疾馳的騎自行車的人幾秒鐘,就能判斷出他是否注意到了我們正在轉彎。

類似上述的這種互動和默契會在行駛過程中經常出現,它們是安全與文明駕駛的核心。但是,截止到目前,計算機還無望如此操控車輛,對心理狀態缺乏直覺認知的危險也已經得到了證實。

在自動駕駛汽車發生的第一次交通事故中,谷歌的車錯誤地認為公共汽車駕駛員會給它讓路,誤解了駕駛員努力繞過一輛停著的汽車的緊迫性以及方式的靈活性。在另一次交通事故中,優步在亞利桑那州測試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被一個試圖轉向變道的駕駛員給撞了,後者預計任何後面正在駛來的汽車會注意到自己車道的交通流量已經放緩,相鄰車道上的汽車的變道意圖會增加。但是,優步的自動駕駛系統並不懂這些。

克服「莫拉維克悖論」

為什麼對於人類如此容易的「讀心術」,對於計算機而言會這麼困難呢?這種情形在人工智慧系統的開發過程中經常出現,以致於有一個專有名詞來描述它,即「莫拉維克悖論」(Moravec’s Paradox)——對人來說最簡單的任務,對計算機來說通常是最難的任務。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能明確地表述某項任務需要做什麼,你如何設計相應的算法來執行任務呢?

通常的解決方法是儘可能簡單地定義任務,並使用可以從大量數據中學習的被稱之為「深入學習」算法。 例如,當給出足夠數量的樹的圖片(以及不是樹的其它東西的圖片)時,電腦程式可以非常好地識別出樹。如果你把一個問題歸結為證實或反駁一個關於世界的明確的事實——那裡有一棵樹,或者沒有一棵樹——那算法確實可以做得很好。

但是,如果在某些問題中,關於世界的基本事實既不簡單也不易得,該怎麼辦? 人可以對其他人做出驚人準確的判斷,因為我們有一套非常複雜的內部模型來理解其他人的行為方式。但是這些模型就像是隱藏在我們大腦中的黑匣子中,目前還無法破解。

解決上述問題的唯一辦法是深入理解人的行為,不僅僅是通過逆向工程,而是通過行為科學的視角來認真、全面地表徵它。人類擁有非常強大的理解能力,但其背後的內部機制尚不明了。安東尼認為,我們需要利用對人類行為研究所積累的知識,來構建計算機視覺模型。這些模型被訓練成能夠捕捉人類對世界的反應的細微差別與微妙之處,而不是試圖猜測我們的內部模式對於外部世界的描述是什麼樣的。

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人類是如何工作的,然後才是機器學習。只有擁有對人類能力中的怪癖和弱點豐富而深刻的特徵描述,我們才能夠充分了解正在努力破解的人類「直覺難題」,並構建相應的計算機模型。因為,自動駕駛汽車必須能夠以符合人類預期的方式行駛,才真正能夠地發揮其效用。

作者評論

筆者認為,安東尼雖然提出了自動駕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他似乎忽略了一點——計算機科學的奠基人艾倫·圖靈設計圖靈機的初衷是解決可計算問題,之後基於馮諾依曼架構設計的計算機都屬於圖靈機的範疇。

人工智慧雖然發展的如火如荼,本質上都是將待解決的問題轉化成可計算問題,然後交給計算機去處理。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所擁有的、在解決問題時非常管用的、經過數百萬年生物演化而來的「常識」、「直覺」等工具是屬於可計算範疇嗎?

如果不是,圖靈機是無濟於事的。那麼解決上文中描述的自動駕駛汽車難題似乎就剩下如下兩種辦法了:

將人類駕駛員剔除出整個交通系統;

發明區別於圖靈機的新型計算機。

好像還是第一種辦法更簡單易行一些。

參考資料

Sam Anthony. Self-Driving Cars Still Can’t Mimic the Most Natural Human Behavior. Quartz Media. 17.08.29

Rodney Brooks. The Big Problem With Self-Driving Cars Is People. IEEE Spectrum. 17.07.27

Chunka Mui. Chris Urmson Reflects on Challenges, No-Win Scenarios and Timing Of Driverless Cars. Forbes. 17.05.08

相關標籤: 自動駕駛

相關焦點

  • 「猶抱琵琶半遮面」 哈弗自動駕駛汽車大揭秘
    在國內眾多車企中,長城汽車可謂「奇葩」,以「賭徒」思維押寶SUV市場僅僅依靠其哈弗品牌就獲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而在自動駕駛技術浪潮之中,長城汽車更是以近乎神秘的身份進入該領域對其秘而不宣,使大家的胃口再一次被吊了起來。
  • 2021款哈弗F7來了,能自動駕駛,車內可召喚「妲己」,搭十佳引擎
    新款哈弗F7擁有「最強大腦」,能夠實現自動駕駛,還搭載十佳引擎。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的智慧小車匠。相信之前也有很多人聽說過,有些外國人說中國人「人傻錢多」。之所以會這樣說確實也是有原因了,也不是人家瞎說。有一些中國人去國外旅遊的時候會開啟瘋狂購物模式,甚至有一些人不管適不適用,先跟風買了再說,這些人在我們的身邊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 你會不會成為第一批掌握「讀心術」的人?
    原創新東方前途美國本科留學「讀心術」不再是美劇情節今年3月底,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旗下的《神經科學》上發布了一篇最新的研究成果,似乎預示著一個美好的技術即將成為現實:讀心術。從計算機科學角度來說,腦機接口算是「當下的實踐」,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它是腦機接口的「起點」,從這個學科開始展望,才有可能知道「讀心術」讀的究竟是什麼。在新東方過去三年的「發現你的 Talen——心理學訓練營」裡,很多由學員們組建起來的團隊就具有這種從人出發,展望未來的素質。
  • 科學幻想:自動駕駛汽車普及,駕駛證會不會成為過去式?
    其狀態為自動恢復車速的過程中ECU行車電腦會自動全力加速,即使動力平平的普通代步汽車也會感受到「高性能」;這是系統設定的缺點或稱之為BUG,在溼滑路面駕駛時如果車輛大扭矩高功率輸出動力,此時輪上功率則可能輕鬆的大於輪胎抓地力導致車輛側滑失控。綜上所述,定速巡航不能在特殊天氣中使用,而自適應與全速自適應巡航也是同理,其加速狀態都是不能夠理想控制的。
  • 汽車自動駕駛深度報告:自動駕駛提速,布局明日之星
    美國車聯網協會預計 2020 年配備半自動功能汽車滲透率有望更快提升,2025~2030 年, 大多數汽車達到全自動化,更多消費者會使用共享出行。根據歐盟的自動駕駛規劃,2020 年部分 L3 或者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有望投放市場, 2020 年所有新車都實現聯網, 2030 年有望步入全自動駕駛社會。
  • 汽車功能革命 車聯網與自動駕駛已成趨勢
    ,很多觀察者有IT公司,他們似乎對車聯網的方向可能更明確,相對而言汽車業反而對有所駐足不前,還有自動駕駛車輛,還有多久的未來實現,怎麼樣解決駕駛員的疲勞等等的問題,有些語言說會在2020年以後出現自動駕駛的車輛,2030年才會出現真正的大規模需求,今天有兩位來自一線電子元件供應商的老闆,還有頂尖大學的汽車系主任,還有在中國開發下一代的網際網路技術車輛的公司的高管。
  • 2020款哈弗H9,配備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換裝全新電控差速鎖
    哈弗作為自主品牌SUV領導者,旗下的車型還是蠻豐富的,比如說H6的銷量,再比如說H9的發展,一經上市,獲得不少人的注意。而目前來說,加上汽車市場的變化是比較快的,H9不得不面臨著一些改款,才能更適應這個混亂的汽車市場。
  • 自動駕駛汽車的幾大好處
    您是否同意這種自動駕駛汽車的好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對汽車的欣賞或蔑視。 如果你是喜歡開車的汽車愛好者的陣營,並考慮駕駛運動和藝術形式的可能性,你不會期待自動駕駛汽車被強制執行的那一天。是的,隨著自動駕駛汽車變得越來越熟練,技術變得越來越適合更廣泛的汽車,這一天確實出現了。
  • 自動駕駛汽車,我們的行駛軌跡和位置信息會被誰掌握?
    自動駕駛汽車的的飛速發展,汽車的導航技術將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自動駕駛技術剛剛出來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關心它安全嗎?會不會更加容易發生事故。很少有人關心自動駕駛系統所帶來大信息安全問題,有關隱私問題,會不會和之前的各種數據洩露一樣,我什麼的日常行駛軌跡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 哈弗大狗車主:汽車安全排頭兵
    在此,我提名「3/4刻度座駕」哈弗大狗。領先平臺加持,「安全標兵」實錘為何會是哈弗大狗?只因其在安全層面它已做到越級,築起了全維安全堡壘。首先,得益於檸檬平臺的輕量化和「全面安全」的理念,哈弗大狗擁有77%高強度鋼、「不等厚」鋼板,「一體式」熱衝壓成型門環。
  • 無人駕駛自動汽車時代來臨
    它們可以協助汽車在恰當的時候匯入車流,協助汽車不必減速就通過十字路口,並不會危害到他人的安全」。  事實上,上世紀60年代的汽車不但沒有達到蓋蒂斯的設想,反而笨拙、龐大、耗油、而且很危險。在之後的幾十年裡,汽車變得更加安全,但駕駛人卻依然粗心大意。直到現在,汽車發明一個多世紀之後,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自動汽車才誕生。
  • 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上牌
    美國內華達州機動車管理部門近日向谷歌頒發了首個自動駕駛汽車牌照,以進一步檢驗此類車輛在實際道路駕駛中的性能。該汽車牌照為紅色,上面用無限大符號∞來與其它車輛進行區分。如果進展順利,自動駕駛汽車有望於三到五年內面市。屆時,自動駕駛車輛的車牌將會定為綠色。
  • 波恩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算法 幫助自動駕駛汽車預測未知危險
    蓋世汽車訊 好的駕駛員能預見危險的情況,並提前調整駕駛。據外媒報導,波恩大學(University of Bonn)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算法,能幫助自動駕駛汽車預測未知的危險。研究人員還將提供數據集,用於培訓和測試其方法,將使今後開發和改進這類過程更加簡單。
  • 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潛在能力是多少?
    市場上互聯自動駕駛汽車的大量出現及共享經濟在城市交通中的持續增長,讓當今社會正處於全球社會和經濟變革的邊緣。這些趨勢預計將給城市的公共和私人交通帶來巨大變化,並影響經濟的其它方面,包括民用基礎設施、物流、服務交付、法規及房地產開發。儘管在未來幾十年內還不會成為道路交通的主導模式,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 打造人們可以信賴的自動駕駛汽車
    但是,儘管機器人軸心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公眾對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了解越來越廣泛,但許多人仍對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猶豫不決。根據自動車輛教育合作夥伴(PAVE)進行的一項民意測驗,近四分之三的美國人說自動駕駛技術「還沒準備好迎接黃金時段」 。近一半(48%)的人說,他們永遠不會坐上無人駕駛的計程車或乘車共享車輛。
  • 德勤:亞太地區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持觀望態度
    德勤汽車專家分析自動駕駛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姜煜 攝中新網上海6月11日電 (記者 姜煜)德勤11日發布汽車消費者調查報告稱,雖然自動駕駛科技應用不斷廣泛延伸至實際生活中,但亞太地區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的信心未見提升。
  • 自動駕駛汽車侵權的法律責任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由於駕駛人對汽車運行的掌控力不同,自動駕駛汽車事故的發生,既可能因駕駛員操作不當或使用人未盡系統管理維護義務而產生,也可能因自動駕駛系統故障或汽車本身質量問題發生。同時,由於驅動自動駕駛系統的算法存在「黑箱」,其決策過程難以為外界所知悉,技術壁壘導致事故舉證存在困難。其次,事故的侵權主體難以確定,從而導致歸責困難。
  • NUI Galway與法雷奧合作研發自動駕駛汽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愛爾蘭國立大學(高威)Lero SFI研究中心(NUI Galway)與法雷奧籤訂車輛研發合作協議。該研究將利用高級傳感器信號處理技術,旨在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幫助,提升車輛在複雜的真實駕駛情境下的導航服務,其研發資金來自於愛爾蘭科學基金會(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SFI)及法雷奧。雙方的研發人員在30人左右,該團隊位於愛爾蘭的蒂厄姆(Tuam)市,雙方將共同致力於該研究項目。
  • 汽車智能領域「三結義」,WEY走向高階自動駕駛正式開始!
    2019年8月27日,在長城汽車技術中心,WEY品牌母公司長城汽車與德國雷射雷達廠商Ibeo、北京亮道正式籤署雷射雷達技術戰略合作協議。長城汽車副總裁胡樹傑、Ibeo執行長Ulrich Lages博士、亮道智能執行長劇學銘博士出席籤約儀式。
  • 試駕|送你一朵小紅花 試駕長城汽車入門級緊湊型SUV哈弗初戀
    哈弗初戀這款車真是絕了。其實不只是初戀,自從長城汽車命名體系改用「超級符號」開始,什麼坦克、炮、大狗之類的,車型名稱一直就在被玩梗。玩笑歸玩笑,通過這次對哈弗初戀的初次駕駛體驗來說,可以送給它一朵小紅花以資鼓勵。前不久80君曾經對這款車進行過靜態設計和配置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