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四屆教學節開幕式在科學會堂一樓報告廳舉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出席開幕式並作《人才培養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主題報告。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黃曉玫主持報告。
吳巖司長高度肯定教學節「重視教學 崇尚創新」的主題,對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卓越成就表示祝賀。吳巖司長指出,「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是可以寫入歷史的兩次重要會議,標誌著中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新時代,必須做好根本——人才培養為本,本科教育是根。
關於全國教育大會,吳巖司長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屆全教會:
1985年的第一次全教會頒布了《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1994年的第二次全教會確定了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4%的目標;
1999年的第三次全教會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
2010年的第四次全教會確定了「兩基本一進入」(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建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發展目標;
2018年的第五次全教會是首次全國教育會,會議的主旨、主題、核心任務和根本要求都是培養人。
五次全教會,從體制、投入、理念、目標到核心,由外到內、由低到高,中國的教育越來越成熟了,越來越跟世界同頻共振了,越來越回歸教育的根本任務了,正是陳寶生部長在華中師範大學所提出的「四個回歸」。
他認為,全國教育大會的精神體現在「六新」:新判斷、新表述、新要求、新措施、新加強、新應對。
「新判斷」可以總結為「兩個事關」「三個決定」「兩個大計」「九個堅持」,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教育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接班人、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與國家崛起;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育隊伍作為基礎工作。
「新表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把「勞」納入全面發展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豐富了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內涵;二是把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作為教育的總體要求;三是明確了新時代學生基本素質和精神狀態,提出了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品德修養、知識見識、奮鬥精神、綜合素質等「六個下功夫」。
「新要求」是對教育提出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新要求,對教師提出了「大胸懷、大境界、大格局」的新要求;對書記校長提出了「視辦好學校為天大事業的使命感」的新要求。「新舉措」著眼於我國教育改革點多面廣線長的特點,提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激發學校教育事業的生機活力、提升教育服務社會發展的能力、提高我國教育的世界影響力等。
「新加強」側重於兩個方面,一是教育工作專業性強、規律性強,教育部門的幹部要加強鑽研教育,認真學習教育基本理論,努力成為教育管理的行家裡手;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絕不能單純一條線,不能跟專業教育搞成兩張皮,要加強嵌入式、融入式、滲透式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跟專業教育緊密聯繫起來。
「新應對」要直面「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雙重壓力,「培養億萬有素質的普通勞動者、培養更多創新人才和高素質人才」的雙重任務,樹立「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重視教育就是重視國家的創造力」的理念,高校要擔當起人才培養的搖籃、科技創新的重鎮、人文精神的高地,成為推動國家創新發展的引領力量。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要按照教育部黨組的部署,把握好「新、高、實」,做到「轉時態、轉語態、轉狀態、轉心態」,開展好傳達行動、宣講行動、培訓行動、研討行動、調研行動,健全問題清單、課題清單、政策清單、任務清單。
「如果說全國教育大會的會議精神強調了人才培養為本,那麼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則強調了本科教育是根。」吳巖司長表示,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是改革開放40年首次召開,14個部委和16個教育部相關司局密切合作,陣勢、成果、影響前所未有,形成了一個綱領性講話,一個戰略性意見和一組領跑計劃,其陣勢、成果、影響前所未有。
「一個綱領性講話」即陳寶生部長代表部黨組作的重要講話,明確了以本為本、四個回歸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遵循,提出了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三個不合格」和「八個首先」:
「三個不合格」是指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視本科教育的書記校長是不合格的書記校長,不參與本科教學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
「八個首先」是指高校領導的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師的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學校資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學條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學方法和激勵機制要首先在本科創新,核心競爭力和教學質量要首先在本科顯現,發展戰略和辦學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實踐,價值體系要首先在本科確立。
「一個戰略性意見」即《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簡稱「新時代高等教育40條」。要落實好這個文件,高校應從做好「八個一」著手:
落實一個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一個根本標準,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突出一個基礎地位,本科教育是具有戰略地位的教育、是綱舉目張的教育,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地位,放在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放在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
強化一個基本抓手,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和基礎平臺,是建設一流本科、培養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
打造一支育人隊伍,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術嫻熟;
完善一套協同機制,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加強實踐平臺建設,強化科教協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下好一步「先手棋」,教育改變人生,網絡改變教育,持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培育一流質量文化,把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作為一流大學建設的首要指標,使之成為大學精神的核心。
「一組領跑計劃」即「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以「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人才」為目標,形成覆蓋全部學科門類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專業集群,全面服務於競爭力中國、健康中國、幸福中國、法治中國、形象中國、教育中國、科學中國建設,這是卓越拔尖人才培養的施工方案。目前已全部正式發布。
吳巖司長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新時代,以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為標誌,中國本科教育也進入了新時代,體現在「十個新」:
「本科教育」新名稱呼應了新要求和新期待;
「以本為本、四個回歸」詮釋了高教改革發展的新遵循;
推出了「六卓越一拔尖」的新計劃;
升華了內涵式發展的新認識;
明確了一流本科建設的新路徑;
提出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變軌超車新概念;
制訂了若干「雙萬」的新舉措;
謀劃了「西三角」的新布局;
樹立了「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本科教育新理念;
豐富了高等教育的新學理。
吳巖司長還指出,世界範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撲面而來,正在引發世界格局的深刻調整,重塑國家競爭力在全球的位置,顛覆現有很多產業的形態、分工和組織方式,重構人們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改變人與世界的關係,創新是高等教育的本質特徵,是存在和發展的生命線,要成就偉大的教育,教育創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頓。
2018年8月24日,中辦、國辦聯合發布的文件中提出,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素質教育各環節、人才培養全過程,推動實現就業從業到創新創業的戰略轉型,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給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回信,今年,總書記又專門委託教育部向學生們轉達親切問候。
第四屆大賽盛況空前,取得了豐碩成果,突出體現為「三個大」:
一是組建了一支新銳雙創大軍,265萬大學生、64萬個團隊報名參賽,同學們的創新創業熱情無比高漲,一支敢闖會創、氣勢磅礴的中國創新創業生力軍已經形成;
二是開出了一堂有溫度的思政大課,70萬大學生踏上「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走進革命老區和農村地區,傳承紅色基因和接受思想洗禮,助力鄉村振興和精準脫貧扶貧;
三是奉獻了一場全球高校雙創大會,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團隊參賽,一個全球雙創教育最大的交流平臺正在形成。今後要切實發揮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關鍵載體和帶動引領作用,深入推進「五個結合」,著力打造「五育平臺」,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打造德育大平臺;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打造智育大平臺;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體育緊密結合,打造體育大平臺;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美育緊密結合,打造美育大平臺;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打造勞育大平臺。
吳巖司長接受採訪
吳巖司長最後指出,「今天給大家介紹這麼多,就是想讓大家有一個強烈的印象,人才培養為本、本科教育是根,只有把人才培養工作做好了,高等教育才完成了她的第一責任、第一使命、第一任務,這是功德無量的、功在千秋的工作。」當國家處於和平建設的發展時期,教育能夠興國;當國家處於偉大復興的躍升時期,高等教育可以強國。「讓我們一起努力,讓中國的強盛在我們這一代手裡面夢想成真!」
【推薦閱讀】
以華中師大為坐標原點,丈量大武漢
驚!華師人的旅遊照上是她!
剛剛,華中師大學子喜獲青奧會銀牌!
華師一號樓,換新裝了!
趙凌雲校長開講!華中師大這堂形勢與政策課信息量好大!
華中師大宣傳部輿情與新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 周穎
信息來源:華大在線
文字記者:郝日虹
圖片:華大圖片 陳希昌王秋菊
投稿郵箱:huadaguanwei@163.com
歡迎大家積極來稿
整場報告中,「本科」一詞出現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