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網際網路巨頭們對於保險行業的興趣日漸高漲。
據澎湃新聞整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以下簡稱「BAT」)三家網際網路公司均直接或間接持有保險公司、保險代理機構或是保險經紀機構。
其中,阿里系步伐「最快」,除了參股剛上市的眾安在線(6060.HK),阿里系還同時通過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金服」)成為國泰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泰產險」)、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信美相互」)的第一大股東。此外,阿里還計劃和中國太平(0966.HK)等公司發起設立阿里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健康」),不過尚未得到保監會的批覆。
騰訊緊隨其後,除了入股眾安在線,騰訊參股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剛剛獲得保監會批覆。此外,騰訊還投資了和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泰人壽」)和香港英傑華人壽,其中,和泰人壽已經於今年年初開業。
BAT三家中,僅有百度還沒有「入手」一家已開業的保險公司。早前,百度曾提出要和中國太保(601601.SH)控股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產險」)等共同發起設立保險公司。再往前追溯,百度曾提出和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發起設立安聯百安保險公司,不過這兩家公司均為獲得保監會的批覆。除此之外,百度入股了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可見的是,保險及保險中介牌照已經成為了BAT的戰場。不過,從目前的牌照審批速度來看,「門外漢」想要獲得一張保險牌照絕非易事,BAT退而求其次轉向保險中介牌照。
對於傳統保險機構來說,BAT「來襲」意味著挑戰,在一些人眼中,也意味著更多的合作機會和更大的「蛋糕」。
在阿里系的保險產品發布會上,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群大型傳統保險機構人士在前排就座,產品發布會進行到一半,各家之前開始「交頭接耳」:「這樣的產品,你用嗎?」「再看看吧。」
這只是阿里系對於保險行業衝擊的一個縮影。此前,螞蟻金服推出了「車險分」、「定損寶」等保險產品,這兩項技術,極有可能讓保險定損員「集體失業」。
除了技術端,阿里系在「拿牌照」這件事上更加「快、狠、準」。
早在2013年,螞蟻金服就以16.04%的持股比例位列眾安在線第一大股東。2017年9月,眾安在線在港交所上市,倍受投資者追捧。
不過,阿里系並不滿足於眾安在線這一家保險公司。2016年7月,螞蟻金服對國泰產險進行增資,公司實收資本從8億元增加到16.3億元,至此,阿里系終於擁有了一家自己控股的保險公司。
收了兩張產險牌照的阿里繫心中仍有一個壽險夢。2017年5月,信美相互開業,螞蟻金服以34.5%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一大股東,儘管信美相互屬於相互保險範疇(由個人或企業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以互助共濟、共攤風險、共享收益為目的,會員繳納的保費匯聚成風險保障資金池,當災害損失發生時,則用這筆資金對會員進行彌補的互保行為),但仍為阿里系開闢了新的保險戰場。
當集齊產險、相互保險這兩張牌照後,阿里系的下一站是健康險。近兩年來,中國健康險每年的保費增速都在20%以上。2016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與中國太平(0966.HK)等公司發起設立阿里健康,不過這家公司尚未得到保監會的批覆。
阿里系的保險之路或許才剛剛開始。在一次螞蟻金服的採訪中,其保險事業群高管直言,未來螞蟻保險的任何一款產品都不會由單一機構獨家經營。
當年「三馬」手拉手一起站臺的眾安在線剛剛上市,騰訊旗下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也正式獲批展業。
拆分來看,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由深圳騰富博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富博投資」)全資持有,而北京驛碼神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驛碼神通」)又持有57.8%股份的騰富博投資,而驛碼神通又是騰訊的全資子公司。簡言之,騰訊持有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57.8%的股份,擁有絕對控股權。
和保險公司可以設計、發行產品不同,保險經紀公司所從事的業務類似於「中介」。所謂保險經紀業務,就是保險經紀公司和投保人籤訂委託合同,再為投保人和保險公司籤訂的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並收取一定佣金。相對於保險公司牌照,保險中介的牌照審批相對「寬鬆」。
此外,騰訊持有眾安在線12.091%的股份,通過全資子公司北京英克必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和泰人壽15%的股份。
除了內地市場,騰訊將目光投向了近年來備受內地投保人青睞的香港市場。2017年年初,英華傑集團發布公告稱,已經和高瓴資本、騰訊達成協議,三方將於香港發展以網絡保險為主的保險公司。根據協議,高瓴資本和騰訊將會收購英華傑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華傑香港」)的股份,交易完成後,英華傑集團和高瓴資本將各持有英華傑香港40%的股份,騰訊持股比例為20%。不過,此項交易仍需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
在這場關於保險的「比試」中,百度系看起來暫時「落後」,所幸,百度仍擁有一張保險經紀牌照。
2017年9月,百度通過其全資子公司百度鵬寰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入手一張保險經紀牌照——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除了全資入股,百度還「大手筆」將這家保險經紀公司的註冊資本從1000萬元直接增加到5000萬元。值得關注的是,這家保險經紀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百度副總裁張旭陽,分管百度金融體系下理財和資產管理業務。在2016年加入百度前,張旭陽曾在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擔任總經理,頗具金融市場經驗。與此同時,早在2017年年初,百度退出了北京百度保險經紀公司。
不過,百度想入股一家保險公司的初衷卻從未改變。
2015年底,百度聯手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和高瓴資本發起設立百安保險公司,當時對這家公司的定位是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不過,至今百安保險公司仍未獲得保監會的批覆。
2016年6月,百度鵬寰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擬與太保產險發起設立一家股份制財產保險公司。其中,太保產險出資不少於10億元,佔所設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 50%。在10月份一個公開場合上,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表示,和百度合作發起設立的保險公司將是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專業車險公司。不過,據澎湃新聞了解,目前監管仍未對這一公司予以放行。
一位大型保險公司技術高管向澎湃新聞表示,BAT布局保險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夠將流量「變現」。上述人士直言,BAT的「可怕」之處在於,其對於客群需求和消費行為的研究遠超於一般保險公司,而從目前BAT的布局來看,幾乎滲透到了從保險開發到銷售的每個環節。
一位網際網路保險公司高管則向澎湃新聞表示,BAT和保險公司之間的關係應當是「合作>競爭」。「保險的產業鏈很長,企業類型也多。對於BAT來說,更多是作為平臺的一環。」該人士認為,未來保險領域需要的是針對某個垂直領域,既能提供解決方案,又能輸出技術的企業。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