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軍入伍離開家鄉到現在已20多年了,如今的我正奮進在生態環保事業的徵程中。雖然和父母沒有生活在一起,但父母諄諄的教誨一直縈繞在我耳邊,使我能直面工作中的困難,為環境質量改善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學生時代讓我養成了勤奮的習慣。記得6歲報名入學那一天,父親鄭重地對我說:「今天你就正式上學了,一定要遵守好學校的作息時間,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之後的十幾年學習生涯中,母親總是早早把飯做好,父親每次都不厭其煩地叮囑我早出家門、提前到校。為此,我從不敢怠慢,從沒有曠過一堂課。
幹農活讓我學會了吃苦。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是農忙季節,又正值學校放暑假。記得那些日子,為了搶收小麥,天不亮父母親就叫我起床、吃飯,有時臉都顧不上洗就得匆匆忙忙往地裡趕,午飯由奶奶送到田間。吃完午飯後,稍微休息一下就接著幹,直到太陽下山。那時的我叫苦不迭,這時,父親就會說:「一點苦都不能吃,長大了還能幹什麼。」一旁的母親則會不停地鼓勁加油,讓我堅持下去。漸漸地,我懂得了如何正確看待吃苦,又該如何去克服困難。
父母親的「摳門」,讓我傳承了節儉的作風。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吃飯時,父母親要求我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許我浪費一點兒糧食,穿的也是舊衣服。慢慢地,節儉的種子在我心中紮下了根。
家庭留下的烙印,讓我受益匪淺。在部隊期間,憑著自己過硬的政治素質、優秀的軍事技能,先後當上了班長、立了功、提了幹。2015年,轉業分配到了環保局,經過幾年時間的磨礪,我已完全融入到了環保這個光榮的集體。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進入了新時代,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環保人,我在工作中一直秉持著勤奮、吃苦、節儉的習慣,不僅在汙染防治攻堅戰中高標準完成好本職工作和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同時也時刻保持心底的警覺和定力,當好律己的「規矩人」。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江蘇省張家港市環境保護局 程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