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談①·青年話節儉」敬畏糧食

2020-09-09 中國青年報

作 者: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一年級 郭子琪

「節儉」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節儉精神對於中華民族這個農業民族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小時候,我學到了「家訓」這個詞之後,便忍不住興致勃勃地跑去問奶奶,我們家的家訓是什麼。奶奶沉吟片刻,莞爾一笑道:「那就『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吧。」

尊老愛幼倒是很好懂,以我們家為例子吧,要尊敬奶奶、愛護我。可是勤儉持家又是什麼意思呢?持家的活兒現在輪不到我,「勤」是勤奮學習,這個沒問題,「儉」怎麼落實?奶奶刮刮我的鼻子:「那首詩怎麼背來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童年的回憶漸漸飄遠,轉眼間那個天真的女孩已經出落為了少女。我來自廣東廣州,一個以美食聞名的地方。如果你來廣州參觀,卻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早茶,那你簡直是白來了。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破雲層,茶餐廳裡就已經人滿為患了。喧囂的人聲,歡樂的笑臉,筷子在一籠籠熱氣騰騰的點心中穿梭。香酥的春卷、晶瑩剔透的蝦餃、爽滑的豬肉腸粉、油光光金燦燦的三絲炒麵還有造型精美的糖心包……都讓我欲罷不能、百吃不厭。別看每一份點心就那麼兩三塊,但是點著點著,一大桌就擺滿了。吃著吃著,原來的美味佳餚漸漸地就變成了負擔。

「沒關係,慢慢吃,不急。」媽媽慈愛地說道。「不要浪費了。我們可以直落到下午兩點,連午餐一起吃。」爸爸關切地說道,「誒對了,服務員,把菜牌給我,再點幾個中午的菜!」於是乎,在點心還沒有吃完的情況下,為了「不要浪費」,我們的餐桌上又多出了諸如鹽水菜心、牛肉炒藕尖、燒鵝例牌等經典粵菜。為了貫徹光碟行動,一人拎一個打包盒,在晚上熱一熱繼續吃。然而單純的我對於爸爸借節儉之名來把我餵胖的計劃還渾然不知。當我終於發現臉部的圓潤後,為時已晚。

終於有一天,我在爸爸行動之前搶先一步,按住菜單:「老爸老媽,我們要勤儉持家,就不能在一開始點那麼多吃的。老是打包也不是事兒啊,那是形式上的節儉。節儉的人不應該越吃越胖的。」老爸老媽一臉震驚:「我們不是怕你營養不夠嗎?」我義正詞嚴道:「我現在都快營養過剩了!從現在開始,每個人最多點兩個點心,按需點菜。」那一天,我們的光碟行動在飯店就完成了。

節儉,是一個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說是為了資源的合理分配。只有當資源不被浪費,資源才能更好地讓每一個人都受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物資極大地豐富,自然不能和古代同日而語。節儉的思路也要與時俱進,不僅要提倡光碟行動,還要提倡按需點菜。以前節儉是怕自己下一頓吃不上飯;現在的節儉,除了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更是對糧食和大自然的敬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五日談②·青年話節儉】弦歌不輟
    9月5日,在江蘇省鎮江市太古山社區,江蘇科技大學志願者和小朋友一起進行「節儉養德光碟行動」主題牆繪。在當下略顯浮躁的社會,節儉仿佛一股清流,不斷清洗人心,隔斷驕奢。節儉,是源遠流長的一種品質,對我們的生活意義重大。談起節儉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吃」這件事曾經最讓人發愁。在我老家村裡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冬天在挖的地窖裡儲藏著土豆,洋蔥之外,幾乎再沒什麼蔬菜了。到了春天,許多野菜就變成老一輩人口中的美味佳餚,比如野韭菜、野大蒜、野香椿,還有蒲公英。在我看來,有些野菜又苦又澀,還有一股難以嗅聞的刺鼻味道,這樣的菜簡直是摧殘人的食慾。
  • 夜讀丨種田的人最懂得敬畏糧食
    我們要記住「豐年要當歉年過」的古訓,把勤儉節約落實到生產建設各領域、融入社會生活各方面,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讓節儉節約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用實際行動守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今晚我們一起來分享一篇文章《種田的人最懂得敬畏糧食》雖不從事農業已有多年,但作為一個農民,一個農民的子孫,我始終沒有忘卻父輩及自己親身侍候田地的那段歲月。
  • 「環保清風 家風故事①」秉持勤奮吃苦節儉好習慣
    父母親的「摳門」,讓我傳承了節儉的作風。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吃飯時,父母親要求我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許我浪費一點兒糧食,穿的也是舊衣服。慢慢地,節儉的種子在我心中紮下了根。家庭留下的烙印,讓我受益匪淺。在部隊期間,憑著自己過硬的政治素質、優秀的軍事技能,先後當上了班長、立了功、提了幹。
  • 「戰「疫」·青年作家五日談」有一種高級宅是修身
    編者的話: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戰『疫'·五日談」專欄本周請青年作家郭震海主筆,他以史為鏡,以古鑑今,以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表達了對人類文明、中華文化和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那天,我們邊喝茶邊聊天,談了很久,其中他的一句話,讓我始終難忘。他說,活在當下,一定要清醒,拼的不再是力氣,而是頭腦、是知識,疫情讓我們停下,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利用這段時間儲備些知識比黃金更貴重。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要靈魂豐盈,處處皆樂園。
  • 應懂得「敬畏糧食 尊重勞動」
    今年的主題為「敬畏糧食 尊重勞動」,孩子們通過誦讀古詩詞、做手工、寫書法、聽故事、入戶分發倡議書等形式,體會糧食來之不易,樹立珍惜糧食、浪費可恥的價值觀念。在水口小學,學校引導學生們誦讀古詩《憫農》後,通過投影儀展示大米生產過程、各地糧食浪費的現象等。課後,大家一同籤下「敬畏糧食 尊重勞動」倡議書。通過上課及師生互動,教育孩子節約糧食從自己和身邊人做起、從一餐一湯做起。
  • 上海徐匯·新北徐匯互訪紀念:兩岸徐匯青年話徐匯
    上海徐匯·新北徐匯互訪紀念:兩岸徐匯青年話徐匯 2016年05月23日 10:51: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華鎣市:愛惜糧食,節儉養德,從我做起
    視覺四川 邱海鷹 攝2020年9月1日,秋季開學營養午餐第一餐,四川省華鎣市永興小學開展的「珍惜糧食,節儉養德」德育主題教育活動隨之拉開帷幕。據悉,該項將長期堅持下去的主題教育活動,分級分班分個人進行,每天用餐時評選出一個飯菜吃得乾淨的年級,每個年級評選出一個班,每個班評選出一個學生,每周五再由每天評選出的優勝者進行終評,文明用餐和飯萊吃得乾淨者為「珍惜糧食」流動紅旗得主。
  •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獨山各校園倡導新「食」尚,勁吹「節儉風」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一粒糧食都凝結著農民的汗水與辛苦。連日來,獨山縣教育系統積極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新風尚,多所學校通過推行開學第一課、校園廣播、「計口下糧」、「光碟」打卡、「紅領巾」監督崗等一系列舉措,讓莘莘學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珍惜糧食,敬畏糧食,以實際行動共同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社會風尚。
  • 從明天起:開始關心糧食和蔬菜「味」
    有沒有通過吃到的菜、品嘗到的「味」分析體會過其中這些問題呢。這些問題只有全民提起重視,才能開始加速得到解決。國家需要「新農民」民以食為天。提升全民健康素質要從飲食做起,從糧食和蔬菜做起。如果有文化有知識的年輕人們可以越來越多投入到農業中去。
  • 「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欄目《對糧食還是要保持敬畏之心》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黨的十八大以來,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然而,隨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以食為天」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人們追求飲食多樣性、豐富性的同時,個人餐飲消費中的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常見;在食堂用餐與家庭用餐方面,「舌尖上的浪費」大量存在。
  • 系列節儉主題歌曲唱響文明新風尚
    來源:江陰網江陰網訊(記者 劉葭湄) 近日,由江陰市音樂家協會創作的一系列節儉主題歌曲新鮮「出爐」,孩子們的演唱為歌曲注入了活力,更讓節儉美德在校園內生根發芽。「小小一粒米呀,不要瞧不起,春種秋收汗水換,一飯一粥不容易……」16日下午,實驗小學合唱團的孩子們隨著老師的鋼琴伴奏,正在演唱《節儉歌》。上周,合唱團參與錄製了江陰系列節儉主題歌曲。
  • 珍惜糧食 崇尚節儉——長安區教育系統踐行「節約糧食」在行動
    9月18日,石家莊市長安區教育局、教育局團委發出「勤儉節約不浪費,熱愛勞動見行動」的倡議,號召廣大團員青年和少先隊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光碟行動、從我做起,爭做節約「小喇叭」、節儉「小標兵」、勤勞「小能手」。
  • 「小說」趙水光and談書墨,超甜師生戀!
    想成為趙水光這樣的,碰到一個談書墨那樣的。誰的心中沒有一個談書墨呢!我覺得這本書,不止是愛情,友情、學業的描寫也很棒。趙水光和希妙,和513宿舍的三個人。還有學業,未來的方向。「小說」沙雕仙俠文,現代小白丁VS魔界大魔王!
  • [HK]融眾金融:於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五日(星期四)上午十時正舉行的...
    :於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五日(星期四)上午十時正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或其任何續會)適用的代表委任表格(星期四)上午十時正舉行的股東週年大會(或其任何續會)適用的代表委任表格本人╱吾等(附註1) 地址為 為中國融眾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 股普通股的登記持有人(附註2),茲委任(附註3)股東週年大會(「大會」)主席或 地址為 作為本人╱吾等的受委代表,代表本人╱吾等出席於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五日(星期四
  • 甘肅省教育系統「珍惜糧食、崇尚節儉」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舉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鄭芃生)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由甘肅省委宣傳部主辦,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西北師範大學聯合承辦的全省教育系統「珍惜糧食、崇尚節儉」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日前在西北師大舉行。
  • 日本的「鬼怪文化」談
    先了解6個日本鬼怪文化① 除了「鬼」、「神」以外,其他日本都統稱為「妖怪」妖怪,就介於「神」跟「鬼」之間。凡是人類死後無形體的「冤魂」、修行成精的「動物」,甚至久置荒廢的廢棄物,只要是人類無法解釋,又看不見也摸不到的魔、靈、精、怪,全部統稱為「妖怪」。日本妖怪大多擁有猜忌、嫉妒、毀恨的性格,反映出人類將自己的黑暗面投射到妖怪的形象上。② 中文的「鬼」不是日本鬼!
  • 敬畏糧食 尊重勞動,「健康中國科普行動——糧食的故事」在三峽...
    為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根據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個部門共同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文件精神,9月29日,《健康中國科譜行動——糧食的故事》「兒童勞動研學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展,為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糧食科譜,一次「潤物無聲」的勞動教育。
  • 一次搞懂「まで」和「までに」的用法與區別
    對於學日語的同學來講「まで」和「までに」的用法,是繞不開的難點,單看講解的時候很明白,用的時候就是一個字,暈。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一講兩者的區別。首先,「まで」和「までに」,表示「在~之前做某事」。1、「まで」:表示在之前的某段時間中持續發生的事情,後接持續性動作。一般翻譯為某動作或狀態,沒有中斷一直發生到某個時間為止比如:朝10時「まで」寢ました。一直睡到早上10點。睡覺這個動作一直持續到10點(如下圖)
  • 2020國考申論作文備考乾貨第1期:節約糧食
    因此,抵制這些不良習氣、力戒奢靡之風,樹立珍惜糧食、敬畏食物的理念,營造崇尚節約、杜絕浪費的氛圍,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緊迫課題(後面提出對策,如何解決浪費糧食問題)。珍惜糧食,是尊重勞動的體現。人種糧,糧養人。一粒種子,經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最終變成口糧。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就是農民辛勤勞作的真實寫照。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人民日報:珍惜每一粒糧食 食物不是用來浪費和炫耀的
    暴飲暴食,鋪張浪費,既糟蹋了糧食,也傷害了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更關鍵的是,「吃播」表演傳遞了一種畸形的飲食觀和價值觀,違背了公序良俗,敗壞了社會風氣。因此,抵制這些不良習氣、力戒奢靡之風,樹立珍惜糧食、敬畏食物的理念,營造崇尚節約、杜絕浪費的氛圍,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緊迫課題。珍惜糧食,是敬畏自然的體現。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