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羅女士有個五歲的兒子,孩子小的時候還比較聽話,最近她發現孩子是越來越調皮搗蛋了,平常兒子很喜歡在家裡玩玩具,這本來沒什麼,但是兒子大晚上還在家裡踢足球,經常弄出很多聲響。羅女士告訴兒子不能在家裡踢,這樣會吵到別人,但是兒子還是繼續踢他的球,直到鄰居找上門了,羅女士也只能給人家道歉。
平常吃飯的時候,也沒有良好的餐桌習慣,不是挑食就是亂跑,羅女士只好餵給兒子。
可是看著閨蜜家的孩子十分乖巧懂事,羅女士不知道該怎麼辦,眼看著兒子就快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了,羅女士也是非常焦慮。
相信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有個「熊孩子」,總是調皮不聽話。孩子是天生的淘氣嗎?熊孩子也是天生的嗎?其實很多孩子並不是本性如此,只是因為當初家長沒有通過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一旦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那麼孩子長大後只能讓家長覺得越來越力不從心。
家長不妨了解一下皮亞傑的兒童認知四階段理論和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這在教育界中也是比較重要的兩大理論體系。
孩子在兩歲之前就會形成自己的一些永恆認知,並且也會形成一些有邏輯的行為目標。孩子在兩歲之前對於這個世界是非常好奇的,所以一直也處於孩子的探索階段,以此來獲得自己的認知。
所以在這個時候的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來形成孩子認知裡面的對與錯,來給孩子立好規矩。只有這樣,爸媽以後帶娃才能更加省心。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在早前參加綜藝節目的時候就被很多網友稱讚喜愛,在節目中也看到了黃磊的教育方式,而黃磊也提到,之所以多多這麼乖巧省心,是因為他很注意給孩子立下規矩。
1.吃飯的規矩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都是喝母乳的,所以媽媽要根據孩子平常的胃容量來定時給孩子餵奶,如果是給孩子喝奶粉也要參考說明書的具體詳情,來給孩子養成習慣,到了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做點輔食,增加營養。平常可以在三餐的期間增加兩次的吃飯時間,然後讓孩子了解自己吃沒吃飽。
如果孩子吃飯的時候推搡、不願吃,那麼家長就不要強制餵給孩子了。但是等孩子稍大的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吃飽了那麼可以不吃了,但是如果到了該吃飯的時間了,就必須要吃飯,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能亂跑或不吃。
2.作息的規矩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於睡眠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通常睡眠時間也很長,多得可能會睡二十個小時,甚至更長。但是孩子到了四個月之後,睡眠的時間就會發生變化,通常九個小時到十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就足夠了,除了晚上睡覺,再加上午睡就可以了。
所以要慢慢養成孩子良好的作息規律,注意睡前儀式,告訴孩子該睡覺了就不能再玩了,且平常不要睡得太晚。
3.安全的規矩
因為孩子年齡小,對於什麼東西都很好奇,孩子的安全意識卻很低,這就需要家長平常要告訴孩子哪些是危險的是不能做的。比如小孩特別喜歡啃東西,但是如果孩子看到危險的物品也去啃,家長就要立馬制止,可以給孩子換成磨牙棒。
雖然一開始孩子可能不懂,但是經過家長的多次引導,孩子慢慢就會知道哪些是不安全的,形成認知,就不會再做了。
但是孩子的規矩也不是那麼容易就養成的,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還要注意一些事情。
1.立規矩要在孩子接受的範圍內
很多新手媽媽帶孩子的時候並沒有經驗,也許當自己一歲的孩子玩玩具並不知道把玩具放回原處的時候,媽媽就會特別生氣。
但是這個時候的寶媽過度跟孩子強調歸位原則也是無效的,因為孩子年齡太小,無法接受這個規矩、也不懂,孩子很難做到,畢竟一歲的孩子心理還有身體都還沒有發育到接受這個規矩的程度。
2.父母做到以身作則
父母在跟孩子立好規矩之後,同樣的,作為家長,在規矩面前是不能食言的,自己就要做到守規矩,如果孩子看到了連家長都沒有遵守規矩,那麼孩子也會違背規矩。所以家長要自律,要主動給孩子做好榜樣,既然成為了規矩的「建立者」,就不要成為規矩的「破壞者」。
3.不要一味懲罰孩子
有的家長在看到孩子違反了規矩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懲罰孩子,但是懲罰只是緩兵之計,並不能成為有效的方式。
如果孩子違反了規矩,家長又該怎麼辦呢?比如有的孩子丟三落四的,那麼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如果自己改不掉就要去承擔因此而出現的後果,這樣孩子就會有自己的責任意識,會想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教給孩子一些規則,讓孩子不再成為「熊孩子」,而是成為一個懂規矩的好孩子。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兒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