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歲前,爸媽給娃立好3大規矩,以後帶娃才能更加省心

2020-08-14 耿倩倩聊育兒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羅女士有個五歲的兒子,孩子小的時候還比較聽話,最近她發現孩子是越來越調皮搗蛋了,平常兒子很喜歡在家裡玩玩具,這本來沒什麼,但是兒子大晚上還在家裡踢足球,經常弄出很多聲響。羅女士告訴兒子不能在家裡踢,這樣會吵到別人,但是兒子還是繼續踢他的球,直到鄰居找上門了,羅女士也只能給人家道歉。

平常吃飯的時候,也沒有良好的餐桌習慣,不是挑食就是亂跑,羅女士只好餵給兒子。

可是看著閨蜜家的孩子十分乖巧懂事,羅女士不知道該怎麼辦,眼看著兒子就快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了,羅女士也是非常焦慮。

一、熊孩子真的是天生的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有個「熊孩子」,總是調皮不聽話。孩子是天生的淘氣嗎?熊孩子也是天生的嗎?其實很多孩子並不是本性如此,只是因為當初家長沒有通過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一旦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那麼孩子長大後只能讓家長覺得越來越力不從心。

家長不妨了解一下皮亞傑的兒童認知四階段理論和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這在教育界中也是比較重要的兩大理論體系。


孩子在兩歲之前就會形成自己的一些永恆認知,並且也會形成一些有邏輯的行為目標。孩子在兩歲之前對於這個世界是非常好奇的,所以一直也處於孩子的探索階段,以此來獲得自己的認知。

所以在這個時候的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來形成孩子認知裡面的對與錯,來給孩子立好規矩。只有這樣,爸媽以後帶娃才能更加省心。

二、孩子2歲前,爸媽給娃立好3大規矩,以後帶娃才能更加省心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在早前參加綜藝節目的時候就被很多網友稱讚喜愛,在節目中也看到了黃磊的教育方式,而黃磊也提到,之所以多多這麼乖巧省心,是因為他很注意給孩子立下規矩。

1.吃飯的規矩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都是喝母乳的,所以媽媽要根據孩子平常的胃容量來定時給孩子餵奶,如果是給孩子喝奶粉也要參考說明書的具體詳情,來給孩子養成習慣,到了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做點輔食,增加營養。平常可以在三餐的期間增加兩次的吃飯時間,然後讓孩子了解自己吃沒吃飽。

如果孩子吃飯的時候推搡、不願吃,那麼家長就不要強制餵給孩子了。但是等孩子稍大的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吃飽了那麼可以不吃了,但是如果到了該吃飯的時間了,就必須要吃飯,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能亂跑或不吃。

2.作息的規矩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對於睡眠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通常睡眠時間也很長,多得可能會睡二十個小時,甚至更長。但是孩子到了四個月之後,睡眠的時間就會發生變化,通常九個小時到十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就足夠了,除了晚上睡覺,再加上午睡就可以了。

所以要慢慢養成孩子良好的作息規律,注意睡前儀式,告訴孩子該睡覺了就不能再玩了,且平常不要睡得太晚。

3.安全的規矩

因為孩子年齡小,對於什麼東西都很好奇,孩子的安全意識卻很低,這就需要家長平常要告訴孩子哪些是危險的是不能做的。比如小孩特別喜歡啃東西,但是如果孩子看到危險的物品也去啃,家長就要立馬制止,可以給孩子換成磨牙棒。

雖然一開始孩子可能不懂,但是經過家長的多次引導,孩子慢慢就會知道哪些是不安全的,形成認知,就不會再做了。

但是孩子的規矩也不是那麼容易就養成的,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還要注意一些事情。

三、父母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呢?

1.立規矩要在孩子接受的範圍內

很多新手媽媽帶孩子的時候並沒有經驗,也許當自己一歲的孩子玩玩具並不知道把玩具放回原處的時候,媽媽就會特別生氣。

但是這個時候的寶媽過度跟孩子強調歸位原則也是無效的,因為孩子年齡太小,無法接受這個規矩、也不懂,孩子很難做到,畢竟一歲的孩子心理還有身體都還沒有發育到接受這個規矩的程度。

2.父母做到以身作則

父母在跟孩子立好規矩之後,同樣的,作為家長,在規矩面前是不能食言的,自己就要做到守規矩,如果孩子看到了連家長都沒有遵守規矩,那麼孩子也會違背規矩。所以家長要自律,要主動給孩子做好榜樣,既然成為了規矩的「建立者」,就不要成為規矩的「破壞者」。

3.不要一味懲罰孩子

有的家長在看到孩子違反了規矩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懲罰孩子,但是懲罰只是緩兵之計,並不能成為有效的方式。

如果孩子違反了規矩,家長又該怎麼辦呢?比如有的孩子丟三落四的,那麼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如果自己改不掉就要去承擔因此而出現的後果,這樣孩子就會有自己的責任意識,會想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教給孩子一些規則,讓孩子不再成為「熊孩子」,而是成為一個懂規矩的好孩子。

本文由耿倩倩聊育兒原創,關注我,每天學習育兒經驗!

相關焦點

  • 3歲前立好7大規矩,讓孩子更優秀
    ······上面這類的情況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或許有人會說孩子小的時候就是玩,不用有太多約束,這個觀點我並不贊同,老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孩子在3歲前,父母就要讓孩子參與到規則的建立和維護中來,讓他從小成為一個規則的受益者。
  • 3歲前培養娃這幾方面好習慣,寶寶今後更好帶,對娃成長也有利
    為了讓寶寶今後更好帶,建議父母在寶寶3歲前重點培養娃這幾方面的好習慣,畢竟3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分水嶺,3歲前幫助寶寶把該養成的習慣都養成了,3歲後再照看寶寶時就會很省心。這樣父母帶娃時不僅不會太累,對娃成長也會更有利。
  • 娃4歲前,家長要「逼」他學會這四種「能力」,日後帶起來更省心
    對於四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往往需要面對更加廣闊的世界以及更加複雜的人際關係。因此在這階段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培養這四種能力,在幼兒園裡也會更受歡迎。經常有家長們私信我問我一件事:如何帶娃才能不那麼累?娃4歲前,家長要「逼」他學會這四種「能力」,日後帶起來更省心1、獨立吃飯的能力寶寶2歲的時候,手指已經相對比較靈活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培養他們獨立吃飯的能力,要是錯過了這個時期,家長以後可能就要追在孩子的屁股後面餵飯了。
  •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家有這三類老人幫忙帶娃,孩子有出息爸媽省心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家有這三類帶娃的老人,真幸福。前兩天,一個奶奶帶孫子做遊戲的視頻在網上火了,網友看了直呼,「我家要是有這樣的奶奶就太幸福了。」視頻裡,奶奶在一塊瑜伽墊旁邊,以不同方向、不同數量放置了鞋子,然後,小孫子根據鞋子的方向和數量來決定是單腳跳或是雙腳跳。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等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用操心那麼多,更省心一點。
  • 決定讓婆婆幫忙帶娃前,寶媽要先明確這幾件事,以後能省心不少
    文|文兒因種種原因,現在不少家庭都存在著讓老人過來幫忙帶娃的情況。不過老人過來幫忙來說,很多時候是帶孩子的問題解決了,往往又會增添另外一些難題,類似如婆媳相處矛盾、關於孩子的教育分歧等等。 所以說,對寶媽來說,在決定讓自己婆婆過來幫忙帶娃前
  • 長假帶娃出行Hold不住?掌握這3招,爸媽省力,娃變乖寶
    十一小長假就在前方,估計很多新手媽媽都在心裡打小鼓:帶娃出行,能hold住嗎?記得熊貓君第一次帶娃坐飛機, 恨不得把整個家裝在行李箱。幸好米粒沒哭,我們著實鬆了一口氣。閨蜜可就沒那麼順利了,第一次帶娃出行手忙腳亂,孩子哭了一路,當爹的一路上給左鄰右舍道歉。
  • 3歲前這樣養育孩子,3歲後省心100倍!父母:早點看到該多好
    三歲是孩子重要的一個分界線,三歲前的孩子一般來說都在父母的身邊長大,三歲後的孩子進入幼兒園,進入幼兒園後會養成很多好習慣,所以三歲前和三歲後所面臨的環境是存在極大的差異的,而孩子在面對新的環境的時候,成長也是非常迅速的。
  • 老人帶娃就問題多?新手爸媽只要稍用心,老人會讓你輕鬆又省心
    其實這也不一定,我們不能太極端的去看待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只要稍微用點心,老人帶娃也會有諸多的優點,而且還會讓你很省心。曾聽同事講過這樣一件事,一開始她只把自己的婆婆接來幫忙帶娃,可是婆婆總是有事沒事的來挑刺還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同事不知道究竟該怎麼辦,就把自己的公公接到了身邊。沒想到公公來了以後,婆婆反而變得脾氣好了,不但幫她給孩子洗衣服做飯,即使婆媳出現一點矛盾婆婆也不再計較。
  • 孩子多大才能白天只睡一覺?0-3歲睡眠時間表,新手爸媽別錯過
    養育小寶寶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孩子的睡眠問題上,家長們也沒少「掉頭髮」。大家都知道,1歲前的孩子會將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夢鄉,如果寶寶在晚上睡得好,那麼帶娃的家長也能更加地輕鬆一點。但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是固定的,如果在夜間睡整覺,那麼在白天勢必就要睡少一點,那麼孩子多大的時候才能白天只睡一覺呢?針對這個問題,只要新手爸媽掌握了正確的睡眠時間表,其實就都迎刃而解了。小孩子白天睡幾覺才正常?
  • 孩子多大才能白天只睡一覺?0-3歲睡眠時間表,新手爸媽別錯過
    養育小寶寶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孩子的睡眠問題上,家長們也沒少「掉頭髮」。大家都知道,1歲前的孩子會將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夢鄉,如果寶寶在晚上睡得好,那麼帶娃的家長也能更加地輕鬆一點。但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是固定的,如果在夜間睡整覺,那麼在白天勢必就要睡少一點,那麼孩子多大的時候才能白天只睡一覺呢?
  • 孩子長大反而難帶?家長只要用對方法,帶娃省心又高效
    帶娃從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很多新手爸媽在面對新出生的小寶寶的時候,會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便想著小朋友快快長大。好不容易&34;到小朋友長大,家長卻發現,好像還是小時候那個只知道吃和睡的小寶寶乖一點。尤其是2歲左右的孩子。從他們踏入到2歲那個階段之後,就從&34;進化成了&34;。
  • 寶寶3歲前,家長要幫娃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更讓父母省心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做很多準備工作,尤其是關於孩子性格養成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塑造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沒有做好,那麼孩子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將來麻煩的還是父母自己。所以說,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等孩子長大了,父母也用操心那麼多,更省心一點。
  • 孩子2歲前要立「三大」規矩,以後帶娃時,能比別人輕鬆一半
    相比同事家的小姑娘,同樣是5歲,每天乖乖巧巧,懂規矩會見人問好,真的是人見人愛。舅舅對這種情況不以為意,男孩子嘛,淘氣一些很正常。但「熊孩子」真的只是淘氣這麼簡單嗎?真的只是因為是男孩子所以更加皮一些嗎?熊孩子真的是天性使然嗎?
  • 奶奶跳廣場舞,把3歲娃放電動車,網友:不想帶娃就別帶!
    大家好!我是浩源媽媽很多寶媽都會覺得自己帶娃累焦慮,或者埋怨老人不幫忙帶娃,但是老人帶娃真的就這麼讓人放心嗎?奶奶跳廣場舞,把3歲娃放自行車剛剛在視頻上看到一個新聞:奶奶跟著音樂跳廣場舞,把不到3歲的孩子放在電動車上不管不顧。孩子獨自蜷縮在後座上乖巧的讓人心疼。周圍的人都說:奶奶跳多長時間的舞,孩子就要獨自在車子上呆多久。
  • 奶奶跳廣場舞,把3歲娃放電動車,網友:不想帶娃就別帶!
    大家好!我是浩源媽媽很多寶媽都會覺得自己帶娃累焦慮,或者埋怨老人不幫忙帶娃,但是老人帶娃真的就這麼讓人放心嗎?奶奶跳廣場舞,把3歲娃放自行車剛剛在視頻上看到一個新聞:奶奶跟著音樂跳廣場舞,把不到3歲的孩子放在電動車上不管不顧
  • 2歲前是寶寶學習獨立吃飯「關鍵期」,爸媽千萬別錯過
    生娃前曾懷著雄心壯志,立志要教出一個獨立、不驕縱的孩子,然而當真正有了娃以後,才知道每一步都是長徵。就拿孩子吃飯這個問題來說,追著餵、哄著喂,拿個玩具在她面前翻鬼臉,只想在她張開嘴的一剎那,趕緊把一口飯塞進去……然而各種方法都用盡了,孩子還是不吃,分分鐘掀桌的心情都有!
  • 新手爸媽大難題:孩子1歲半,上託育班or老人帶or保姆帶?
    第一次衝奶粉、第一換尿布、第一次逗娃笑……許多許多的「第一次」是新手爸媽的勳章。孩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欣喜與希望,但對於許多雙職工家庭來說,也有著無奈與糾結,孩子3歲上幼兒園以前,誰負責帶孩子,怎麼帶孩子能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呢?老人帶?保姆帶?上託育班?
  • 想要以後更省心,孩子6歲前要使勁管這3個方面
    蒙氏教育中提到6歲前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階段,也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聰明的家長會在三個方面「拼命」管好孩子,以後上學家長可以省心好多,而且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更好。小時候在這三個方面管教好,上學後家長更省心更省力
  • 0-1歲寶寶作息規律「easy」模式,養成後,帶娃真的很省心
    有的寶媽一直處於手忙腳亂的狀態,但有的寶媽就可以抓住孩子的作息規律,精準判斷孩子的每時每刻的需求,提前做好打算,並根據孩子的需求養成生活規律,帶娃就變得輕鬆很多。其實,帶娃真的是有規律的,1歲以下的孩子最主要的需求還是生理上的,只要吃喝睡等身體上的需求得到滿足,孩子就會舒服,也就不會給爸媽經常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