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30日)上午
在武漢軌道交通12號線
中一路站工地現場
伴隨著施工機械高昂的鳴笛聲
標誌著武漢軌道交通
12號線(PPP項目)工程全線開工
該線路是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環+射線」骨架結構中唯一的環線,也是武漢軌道交通建設的首條環線,全長59.9公裡,為世界第二、國內最長的城市地鐵環線。全線共設站37座,經由武昌火車站和漢口火車站兩大交通樞紐,並與18條地鐵線路實現換乘,換乘站數量達26座,未來將成為武漢軌道交通的「換乘之王」。
單線串聯武昌站、漢口站
覆蓋武漢7個中心城區
12號線連通武漢三鎮,串聯礄口、江漢、江岸、青山、洪山、武昌、漢陽共7個行政區域,銜接王家墩商務區、四新城市副中心、華中金融中心等多個城市功能中心,服務後湖、四新、月湖等多個居住組團,是引導我市近期建設「垂江軸線」發展,支撐城市重點發展區建設的主要線路;首次單線串聯起武漢兩個樞紐站——武昌火車站、漢口火車站。
作為武漢市首條軌道交通環線,該線路對軌道交通成環成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線路在全線網中功能優勢明顯,通過連結,截流換乘、疏導出行,緩解中心區客流壓力,構建起中心城區「環網交織」的軌道網絡形態。
在串聯主城多處金融商圈、對外交通樞紐和大型居住組團,提升環線的客流吸引力,緩解了中心區客流壓力,也提高全線網乘客乘坐的適應度;其設站超半數為換乘站,與18條地鐵線路形成換乘,增強了線網通達性和客流吸引力;同時,放射線靠近中心區段向心客流壓力較大,通過環線構建中心城區「環網交織」的軌道網絡形態,有效緩解中心區客流壓力。
3次越江、2次穿湖……
施工難度全國少有
12號線全為地下線,區間2次越長江、1次穿漢江,2次穿湖(墨水湖、沙湖)。
22座站點處長江一級階地,52處下穿既有的鐵路、地鐵、市政橋梁,37%的正線區間需要穿越建築密集區等複雜地塊,70%的車站與既有或規劃線路換乘。線路涉及巖溶車站及區間10處總長約14.01公裡,丹水池車輛段局部巖溶。線路地質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全國少有。
全線分武昌、江北(漢口段、漢陽段)兩個項目:
武昌段線路長22公裡,設站14座,新建板橋停車場,線路起於青山區科普公園站(不含),經由武昌區、洪山區,終於青菱站(含),建設工期58個月,該段已於2020年3月30日開工。
江北段線路長37.9公裡,設站23座,新建復興村停車場、丹水池車輛段,線路起始於青菱站(不含),在白沙洲附近穿越長江,經由漢陽區、礄口區、江漢區、江岸區,在丹水池附近穿越長江後終於科普公園站(含),建設工期67個月。
城市地鐵環線建設之中,莫斯科正在興建的地鐵環線設計全長70公裡,完工後將成為世界最長地鐵環線;國內目前已建成最長的地鐵環線是北京10號環線,全長57.1公裡;全面開建的武漢地鐵12號線超過該地鐵線長度,躍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二。
首次採用
「段場設備+PPP」模式建設
12號線工程項目批覆總投資645億元,實際投資775億元,採用全新的模式進行建設。
據武漢市城建局介紹,這是武漢截至目前最大的ppp項目,按照市政府決策要求,該項目首次採用「段場設備+PPP」的全新模式建設:全線站點、區間土建、車站裝修和軌道敷設,採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建設;「一段兩場」和全線設備,由武漢地鐵集團實施;全線徵地徵收總投資由沿線各區承擔。
該模式是武漢市加快疫後經濟社會重振與發展,搶抓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機遇,加快城市重大功能設施布局建設的重要體現。
項目不僅引進社會資本,也引進優秀的建設管理團隊,通過相互學習借鑑先進的建設和管理理念、方法,共同提高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水平。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