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權力傲慢」,無能的臺灣民主深陷「死循環」

2021-02-15 海峽青年評論

本文首發於觀察者網(guanchacn)

臺灣勞工約有九百萬人,而且人人有選票,這個票源是哪個黨都不敢忽視的。可當在野黨、公民團體、學者和「監察院」都反對修法的情況下,民進黨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快速推進,正是算準了臺灣政治體制拿民進黨沒辦法、臺灣選民也拿民進黨沒辦法:

「司法院」是綠的多數、「立法院」和「行政院」是民進黨開的、「監察院」沒有實權,體制上民進黨「為惡」不能制裁;藍色選民不會投給民進黨、但是綠色選民不投給民進黨投給誰?即使在多席次的議員可以投給時代力量,但是縣市長還是得投給民進黨。民進黨就這樣「權力的傲慢」,怎麼了?選民除了投票制裁還能做什麼?即使要投票,也要等到年底,2018年全年民進黨還是可以為所欲為。

尷尬的是,原本時代力量在領導人官邸前抗議,想吸引民眾前來,沒能成功;勞團發起在「立法院」門口的靜坐,也乏人問津,儘管一些勞工請假前往,但現場還是人少。客觀原因是,街頭運動重要群體——大學生都在期末考試,沒辦法抽身走上街頭,而且天氣也不好。

勞團抗議並沒有獲得人民群眾的聲援,但民眾的反彈又確實很大。「太陽花」有人源源不斷的送來食品、飲料等各種物品,本次勞團因為缺乏物資供應只好呼籲學生和民眾下班、下課之後吃飽再來。一方面人少,另一方面防範示威團體的拒馬、蛇籠和欄杆卻異常得多,臺北由此號稱「國際拒馬城」,臺灣媒體報導稱,「拒馬超過『太陽花』時期」。

民進黨佔據「立法院」過半席次,黨政領導人下了死命令必須通過,修正「勞基法」是必然的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政治勢力的角力,卻讓人看到民主制度的醜惡面:都在為自己的政黨而算計,勞工的利益只是操作的議題,有幾個人在意被強迫「過勞」的警察、請假上街的勞工和大為不滿的學界?政黨的眼裡只有選前的政治職位、選後的利益分配,民主不過是上臺前的口號和上臺後的幌子,就有民眾感慨「民主,多少醜惡假汝之名」。

「違法」但不犯罪的勞團

桃園產業工會在「立法院」門口抗議後,無跡象轉戰人潮擁擠的臺北車站。工會帶領約20人佔領月臺,10多人臥軌抗議,一度被警方拉起,後再度跳下鐵軌,粗估影響一萬多人出行,也有近百人到場聲援。警方與勞團在月臺僵持約1小時後結束,勞團繼續在「立法院」門口紮營抗議。

實際上,勞工臥軌的時機選擇非常有技術性,第一批臥軌者等待列車駛離之後才躺下,第二批臥軌者等待列車進入月臺並且完全停穩之後跳下軌道,雖然影響了公眾出行但並未造成公共危險,也就不會遭受刑事處罰,而僅違反「鐵路法」。根據該規定,處罰是一萬元新臺幣到五萬元新臺幣不等,與臥軌造成的媒體曝光效應以及對管理部門的壓力相比,還是很划算的。

打臉自己的蔡英文

蔡英文剛當選地區領導人時說,「我身後的領導人官邸離廣場上的人民只有幾百公尺的距離,不過領導人官邸裡面的人(暗諷馬英九)就是聽不到人民的聲音。」勞工持續抗議數月,時代力量在她官邸門口抗議、公民團體在「立法院」門口抗議,蔡英文就是聽不到。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批評,蔡英文曾說勞工是她心中最軟的一塊,但是這最軟的這一塊也最好切、最好吃、最好欺負。因此蔡英文選擇了兩種標準,對時代力量很溫柔,對臥軌抗議的勞工團體移送法辦。

蔡英文曾經承諾要廢除「禁制區」,面對排山倒海反對「勞基法」修改的浪潮,竟然劃下了「有史以來最大禁制區」。包括二二八公園和東吳大學的校園都要管制。如果說「禁制」二二八公園是避免抗議者像當年的憤怒民眾一樣點燃全臺抗議浪潮,那管制東吳大學是為了讓考生有個合理的「缺考」理由、以示討好麼?有朋友無奈地笑著告訴筆者,大概是「蔡皇」想讓東吳大學學生參加「殿試」,成為「天子門生」吧,掛科是天意、缺考是「上意」。

權謀的時代力量

時代力量為阻攔審議,模仿當年的民進黨的戰法,用鎖鏈封鎖住議場。民進黨用這招對付國民黨的時候,國民黨的確沒辦法,時代力量用這招的時候,民進黨拿出油壓剪約莫半個小時就搞定。時代力量另尋他途,跑到蔡英文官邸門口扎帳篷抗議。由於沒有事先申請,這種抗議本身是「違法」的。

抗議持續兩天後遇到上班日,柯文哲下令「交通要通」。警方最後採取強制驅離的手段。七次舉牌警告之後,警察不斷喊「『委員』請小心」,「我們保護你,我們保護『委員』」。黃國昌緊抓麥克風不放,持續說道「需要上救護車的是臺灣的民主法治」,「需要上救護車的是蔡英文」,隨後突然倒地,一旁的警察還在不斷說「小心小心」。一個警察「不識趣」地問黃國昌「你幹嘛自己倒」?黃國昌不滿地回應道「請你再說一次」,旁邊一個女警察趕快岔開話題,「我在這邊陪你淋了三天,我也感冒了」。黃國昌硬把女警口罩拉開要對方講話,表演至此,也是真拼。

驅離結束之際,黃國昌來回踱步似乎想說點什麼但又說不出口,眼見黃國昌要走,有記者問黃國昌「『委員』要不要說明一下」,黃國昌回應「我已經說過很多了」。大概是「作秀」已到極限,不知說什麼好?也有可能是因為周遭沒有警察站在旁邊,缺乏助演不能表演了。

林昶佐和洪慈庸看到警方出現後,不願搭乘救護車,自行走到臺大醫院;徐永明因為身體虛弱,搭乘救護車就醫;黃國昌直到所有人離開後,在現場與警方僵持一段時間才走開。警方整個驅離行動耗時約一小時,出動了500位警員,事後統計帶走了10男6女,相當於30位警察對付1個抗議者。

時代力量繼「府前抗爭」後,再一次搶得版面,他們表示因「抵擋不住『勞動基準法』修法,要向勞工道歉」,並宣布將退出接下來所有關於修法程序,以表達最嚴厲的抗議。黃國昌在「立法院」參加朝野協商時聽到勞工臥軌,突然「變臉」退席拒絕再協商,就有「綠委」諷刺,不知道是不是勞團去臥軌讓焦點跑了,所以黃國昌也跑了。

滑頭的柯文哲

針對強制驅離時代力量,臺北市長柯文哲解釋道,周一七點交通要通,「不能今天是上班日,上班上學的交通堵在哪裡」。柯文哲面對民進黨、時代力量兩個友軍,誰都不得罪、和稀泥技術高超。柯文哲表示,尊重抗議權利但要求對方守法,要提前申請,又不能在禁止區域,似乎是在討好蔡英文。柯文哲又說,時代力量抗議的是涉及政治的「一例一休」,因而寬容處理,尤其是時代力量「乖乖坐在那裡」,所以並未立即驅離,似乎又是給時代力量釋放善意。

柯文哲面對街頭抗議也漸漸學乖了。去年底勞工團體抗議時,警方將他們帶到較遠的地方「放生」遭受輿論撻伐,今年遇到時代力量抗議,就帶到交通便捷的市區地鐵口附近。一方面是因為不想得罪時代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抗議太多次,已經非常有經驗。

柯文哲成功收割非極端色彩民眾的支持,更是被視為2020年領導人選舉的有力人選,是不是因為滑頭?我不知道,至少他已經沒有當年那麼真實。

傻乎乎的國民黨

國民黨面對民進黨毫無招架之力,多以變更議程的方式來阻止,除了拖延時間再無作用,民進黨只要「一事不二議」或者憑藉席次優勢就可以否決。或者國民黨提出大量的議案,但是議案與議案之間的差別就是「這裡是逗號,那裡是句號」,「這裡的數字是1.2,那裡是1.3」,民進黨只要「不斷電錶決」就可以解決。由於缺乏實質政策論述,民眾根本記不住,只知道國民黨有反抗,但是沒有什麼用就是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能看出國、民兩黨的差別。本次審議中,國民黨本想通過人海戰術搶先進入議場,卻被兩個民進黨的龐大身軀阻擋,一個是身強體壯的高志鵬,一個是防禦面積廣大的蔡易餘。在高、蔡的護衛下,國民黨人動彈不得。民進黨只將門開一個小縫,一部分人壓住門確保門縫僅能容一人通過、避免國民黨搶入,另一部分人排隊一個個進入。民進黨人搶下了主席臺、發言與遞案登記處等關鍵「戰區」之後,國民黨人才慢慢進入,喪失先機的國民黨團只好在臺下與民進黨團言辭交鋒,卻沒有實質戰果。

更早前,因為時代力量佔據領導人官邸門口搶佔媒體版面,國民黨以此為由撤守「立法院」,等到工作日再攻議場遇到上述情形,不知道除了用「傻乎乎」還可以用什麼形容。

可能被「關掉」的「監察院」

日前,與「行政院」、「立法院」同級別的「監察院」糾正「行政院」兩年內兩次修改「勞基法」的作為,並且批評第一次修改時沒有審慎評估,七天內完成審查太過粗糙,施行未滿一年卻又再度修改,且背離原先縮減勞工工時的政策目標,對社會造成負面衝擊及紛擾。

按照臺灣「五權分立」的制度設計,「監察院」可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權。雖然糾正案不具強制力,但是面子上不太好看。而且,這次糾正有民意基礎,又有在野黨的支持。一向批判「監察院」的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罕見支持,他說,行政機構「堅持硬要幹」,被糾正「只是剛好而已」。

民進黨不理會「監察院」糾正,同時「行政院」將罪責推給「立法院」,「立法院」主動攬下罪責,還表示將加快對於「監察委員」的提名,以消解目前國民黨提名的「監委」居多的局面。「立法院長」蘇嘉全表示,「『監察院』糾正『行政院』,其實是打臉『立法院』」,因為法律是「立法院」通過。

明明「監察院」尊重「立法院」的民意機關地位沒有提出不滿,而是糾正了「行政院」。「行政院」不好批評「監察院」就由「立法院」代勞,正證明了不管什麼官方機構都是民進黨開的,才能「溝通」如此順暢、配合如此默契。搞笑的是,蘇嘉全接見「監委」被提名人時表示,希望他們不要涉入政治議題。如果監察機關對政治議題不管不問,他們的彈劾、糾正用來幹啥?

在近日「立法院」審議時,民進黨「立委」蔡易餘聲稱,「監察院」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按照民進黨此前通過的「法律」,要對國民黨附隨組織「轉型正義」、削弱其實權)。國民黨團總召林德福在臺下大喊「那就廢了『監察院』」。蔡易餘回應,「如果現任『監委』都辭職,民進黨可以不處理這次的『監委』人事同意權案」。現任「監察委員」都是國民黨提名,如果他們辭職就沒有人給民進黨難堪,民進黨當然也不用處理人事案。可問題在於,「大法官釋字632號決議」明確規定「『立法院』消極不行使『監察委員』人事同意權,為『憲法』所不允許」,如果現任「監委」真的辭職、「立法院」不處理新人事,豈不是讓民進黨「違憲」?更尷尬的是,當年起草這份解釋的就有現任「司法院長」許宗力,難道蔡易餘是要讓許宗力難堪麼?

沒人理會的學者

民進黨的「修法」版本最初只是引發經濟學界的不滿,有學者批評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低薪過勞」的現狀。隨著程序正義的討論增多,法律學者也逐漸站了出來。1月4日,有學者發起反對「勞基法」修惡聯署,短短三天獲得54所大學219位學者的支持,其中向來被劃為民進黨基本盤的的法律及醫學界有26人參與。學者們的反對焦點集中於「休息日工時核實計算」、「提高加班時數上限」、「輪班間隔降為8小時」、「放寬7休1」,這幾乎正是民進黨本次「修法」的關鍵訴求。

學者們認為,放寬企業運作彈性不簡單等同於「毫無節制的使用勞動力」,並認為「少子化現象」帶來的各種問題根源是「過勞的工作環境」,「此次執政黨自以為是的錯誤政策,臺灣社會將付出慘重的代價」。學者們批評,「到目前為止執政黨提不出任何行業別的評估數據,沒有任何足以說服人的論證,僅憑著流言與粗糙的民調就要強行通過修法」。

除了參與聯署,有的學者直接公開批評民進黨。立場深綠的東華大學民族系教授施正鋒批評,民進黨「立委」竟然不是履行監督領導人的法定職責,反而是對蔡英文「使命必達」,現在的「立院」已猶如西班牙元首佛朗哥時代的法西斯國會。一向仇視國民黨的施正鋒罵道「忘了初衷,比國民黨還可惡!」

臺灣師範大學教授黃涵榆也是聯署反對修改「勞基法」的學者之一,他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剪黨證、宣布退出民進黨,他說「我選擇在民進黨全面執政、全面背棄人民的時刻退出民進黨,在我心裡那個為民主犧牲的黨已經死了,從此我們不是同志,而是拒馬對立的兩邊!」

儘管學者們的批評在輿論界引起很大的波瀾,但是對於法案的審議幾乎沒有產生作用:執政黨沒有低頭、在野黨沒能雄起、抗議的還是那些人、也沒有太多人給抗議的人送物資。

臺灣政治的醜惡不斷重複

臺灣政治的轉型沒有流血是最令臺灣人自豪的,但是最無效率也是標籤。民進黨批評國民黨的事自己卻全做了,這不僅是民進黨的原因,而是誰坐在那個位置上都會如此。前新黨主席謝啟大說,臺灣社會病了,從這角度看,臺灣社會處於不斷的慢性病當中,而且一直是同一種「權力傲慢」的病,卻一直治不好。

1月7日,有臺灣媒體公布民調,近九成民眾認為應當針對不同行業需求訂立不同規範。臺灣民調中超過五成支持特定觀點很少見,如此大比分靠向一個觀點,是在告訴民進黨,正確的方向是「對症下藥」,針對不同業別進行不同程度的鬆綁,而非缺乏論證的情況下搞出「大雜燴」式的「資進黨方案」。

民進黨內勞工「立委」一大堆、蔡英文的表姐就是勞動部門主管,這樣的情況能不知道麼?知道了還要蠻幹到底,選民能拿民進黨怎樣?四年八年之後人民還不是得忘了,民進黨再上臺執政。執政黨都是如此,臺灣社會就這樣陷入死循環,不斷原地踏步。

順帶一提,正因如此,我們的對臺政策不能跟著臺灣的現狀走,要堅持自己的節奏。無論臺灣是誰執政、實質並無不同,主動權操之在我、按照十九大指明的方向走下去。

相關焦點

  • 臺灣深陷「牛肉麵風波」,民進黨當局如何處理?
    臺灣民進黨當局討好美國的事例數不勝數,臺灣地區與大陸本就是一家人,而民進黨當局為了討好美國,不斷破壞兩岸民眾的關係,效仿美國打壓大陸。 民進黨當局難平眾怒 根據11月16日中國臺灣網的相關報導稱,民進黨當局與美國相互勾結早已司空見慣。
  • 臺灣民進黨正打著「守護民主」的旗號反民主
    (圖片來源:臺媒)臺灣的民進黨的全稱是民主進步黨,其黨名似乎具有追求民主進步的意涵,也賦予其追求民主進步的使命;而且該黨一直以「捍衛民主」或者「守護民主」當作口頭禪;其實際領導人蔡英文更是把「捍衛民主」或者「守護民主」掛在嘴邊,就連她爭取網絡社群的支持都要說:「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們一起守護民主。」
  • 欺騙、傲慢、無能 蔡英文的三個民調致命傷
    來源:中央網絡報 www.cdnews.com.tw (www.cdnews.biz)    蔡英文民調下滑速度已創下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紀錄,本報透視集在去年底曾引用《美麗島電子報》公布的一份民調,蔡英文12月的信任度下滑至32%,不信任度則上升至50.7%;至於蔡英文的執政表現,僅有27.1%的民眾滿意,不滿意度高達60.2%。
  • 從「罷韓」看臺灣的「民主」幻覺與權力貪婪
    韓國瑜,一個曾經不被國民黨主流待見的過氣民意代表,一個行將退休的「賣菜郎」,因被民進黨逼迫去職,憤而投身2018年臺灣縣市長選舉,不想卻掀起「韓流」,一舉攻陷民進黨盤踞20年的老巢,奪下高雄市長寶座,讓民進黨「搶了菜攤、丟了江山」。
  • 萊豬風暴 凸顯民進黨雙標傲慢「黑白講」
    (中評社資料照片)據「大華網」報導 今日的臺灣陷入什麼狀態?一個是成天口號執政、描繪虛幻願景、自我感覺良好、從不檢討反省的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一個是護短硬坳雙標、迴避質詢嗆聲「立委」、引爆圖卡風波與「黑白講信功」事件的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於是,萊豬政策的荒腔走板,以及視民意為無物的權力傲慢,讓他們徹底現了形。
  • 權力失衡下的臺民主 是如何淪為「民主赤字」的?
    原標題:[臺灣政治觀察3]權力失衡下的臺灣民主,是如何一步步淪為「民主赤字」的?摘要:這種失衡既有制度設計上的原因,也因為不同政黨執政而出現程度上的區別。權力失衡是如今臺灣政壇一大特點。臺灣當局現行的權力運作體制屬於權責不明的「半領導人制度」,這一獨特的權力體系,源於李登輝執政時期多次修改島內憲制性規定,其結果是拋棄了原來規定的地區領導人與行政機關負責人的「雙首長制」,地區領導人任命行政機構負責人不必經由立法機構同意,行政機構負責人對地區領導人的「副署權」亦被取消,於是,行政機構完全成為地區領導人的下屬辦事機關,行政機構負責人成為了地區領導人的幕僚長。
  • 蔡英文「權力傲慢」的如意算盤是什麼?
    蔡英文「權力傲慢」的如意算盤是什麼? 原標題:   民進黨的蔡英文在臺灣地區執政已經半年有餘。  然而面對島內民眾此起彼伏的質疑聲浪以及「雪崩式下滑」的民調,蔡英文與民進黨卻仍然不以為意,自以為全面掌控了島內執政資源,將競爭對手鬥臭、鬥垮,然後靠住了美國、日本兩座靠山,就能在島內為所欲為、唯綠是從。殊不知,他們的這種「權力傲慢」與「綠色張狂」只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等島內新的民意出現,等兩岸、國際格局繼續變動,等待他們的終將是被民意拋棄、被靠山甩掉的結局。
  • 美國一片混亂、民主形象崩塌 民進黨還吹「臺灣民主受美國肯定」?
    (圖片來源:美聯社)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邱夢穎】川普卸任倒數計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昨日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將訪問臺灣,並稱臺灣地區是美國的「可靠夥伴」與「蓬勃民主政體」。臺灣網友一致認為這是川普政府下臺前再來臺灣撈一筆,只有綠營上下沾沾自喜,紛紛出動搞起了「大內宣」!
  • 聯合報:口號治臺 民進黨何時擺脫「口腔期」?
    人民網12月2日電 誓言和口號喧天,內容卻空洞無物,這是近年臺灣「民主」的災難。政治除了比賽毒舌和狡計,似乎已沒有其他作用,尤其無能解決問題。    政治功能的淪落,追根究柢,有三個「劣化」現象值得注意:一是「民主」的過程被壓縮到僅剩「選舉」,二是臺民眾的「參政權」被剝削到僅餘「投票」,三是政黨存在的目的只剩下「攫取權力」與「分贓」。如此壓縮與矮化的「民主」政治,變得扁薄如紙,政客只要在選舉之際肆意操弄,一旦得逞,即可假民意之名取得權力,然後反過來凌遲民眾。
  • 臺媒:中國大陸模式崛起與臺灣「民主傲慢」
    臺灣《中國時報》1日發表社論說,奈克薩斯思想者大會今年首度邀請大陸學者與會,復旦大學教授張維為與歐美頂尖意見領袖就當今國際大勢和中國發展模式展開辯論
  • 臺灣人民還是要當心!畢竟蔡英文手裡仍握著權力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資料圖 視覺中國)5月20日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3周年的日子,她發表談話稱自己「三年執政,三年有成」。臺灣大華網絡報對此發表評論說,蔡英文提出一些於己有利的數字,認為自己的努力已為臺灣建構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因而進一步希望人民支持她繼續當這個領導人。但是,她的說法恰與臺灣人民的看法相悖,根據多家媒體公布的民調數字,對她的滿意度都低於不滿意度。
  • 民進黨的「黑箱」顯示臺灣的民主已倒退
    評論表示,民進黨重返執政前總把「公開透明」當口頭禪,無論是ECFA、服貿還是課綱,只要扣上「黑箱」2字,什麼都能反;就算衝入立法機構、霸佔行政機構,也能主張造反有理、革命無罪,反黑箱反得煞有其事。如今,曾宣示「每個談判我都會跟產業溝通、跟人民溝通、跟在野黨溝通」的民進黨當局,卻是在產業不曉得、人民不知道、行政機構不知情的狀況下,突襲開放含瘦肉精肉品,連立法機構審查都免了。前天蘇貞昌接受備詢,說穿了只是在補程序,用假民主當遮羞布。評論說,當年民進黨也說過「不是反服貿,而是反黑箱」。
  • 臺北市議員:2018感謝選民喝退民進黨這隻權力惡獸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018年,臺灣在民進黨當局的執政下,走過了風雨飄搖的一年,島內「九合一」選舉選民對民進黨投下了不信任票
  • 民進黨「守護民主」已經淪為空虛口號
    「守護民主」大概是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最喜歡用的詞彙之一,就連她爭取網絡社群支持都要說:「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們一起守護民主」。臺灣《聯合報》14日發表社論說,光談守護還不夠,向美國表態時,蔡英文也用「捍衛民主」強化自己的論述。
  • 民進黨勢力擴大!蔡英文權力暴漲,還有誰能壓制她?
    臺頭聞編輯:暗藍自從臺灣地區選舉結束以來,民進黨已經成為臺灣地區的第一大黨派,並且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席位已經超過半數且達到61位,這也使得此次立法機構負責人的選舉沒有絲毫的懸念,民進黨官員遊錫堃在選舉的過程中成功當選為立法機構負責人。
  • 從柯建銘被拉扯事件看臺灣民主
    柯建銘對自己連續成為罷免、圍剿對象大表感慨,嘆道「臺灣民主已經走到盡頭」。這話出自柯建銘之口,聽起來令人備覺諷刺:他剛剛登上民進黨團總召寶座在政壇威風八面,這麼快就說民主已到盡頭,不怕暴露民進黨的無能嗎?
  • 臺報:蔡英文謙卑變傲慢 國民黨痛斥要下架
    蔡英文(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10月31日訊 據臺灣《工商報》報導,國民黨今(31)日在中央黨部召開「下架傲慢蔡當局」記者會,由國民黨2020候選人韓國瑜,競選總部副總幹事周錫瑋、韓國瑜競選辦公室副執行長孫大千、臺「立法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陳宜民主打以
  • 蘇進強:蔡英文賴清德陷權力之爭 民進黨2020大勢已去
    蔡賴初選若不能提出讓人民過好生活的願景,只執著於誠信及「統獨」、「仇中」的意識型態,不論何人勝出,恐均重演去年1124「九合一」選舉的結局,民進黨2020大勢已去。蘇進強強調,「蔡賴之爭」應該是民進黨大立大破的契機,讓民眾有機會更深入了解民進黨。賴蔡初選的過程,其實也是檢驗「民主進步」或「民主退步」的指標。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由一群黨外人士於1986年9月28日在臺北宣布成立的。民進黨自成立起,不斷通過鼓吹「住民自決」等各種「臺獨」傾向的決議,至1991年民進黨通過「臺獨黨綱」,該黨徹底淪為「臺獨黨」。成立初期的民進黨熱衷於街頭運動,一度在島內被冠以「暴力黨」的稱號。
  • 邱毅批蔡英文當前網絡亂象 鐘琴:民進黨埋葬臺灣民主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1月3日訊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新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邱毅今(3日)召開記者會,批蔡英文當前的媒體與網絡亂象。陳水扁時期臺當局「行政院新聞局長」鐘琴,今出面控訴民進黨已經埋葬了臺灣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