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不可避免地呈現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狀態。
著名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就曾在她的講座中也說過: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
不過這個時期他們不善於處理情緒,不懂得表達情緒,不能很好地控制、調節情緒。
看完《隱秘的角落》在一身冷汗的同時,作為父母我們也很心疼那些因為缺少關注,在性格形成期,沒有得到很好引導的孩子。
如果這些孩子在「負面情緒翻江倒海」時,在性格關鍵期能夠被正確引導,是不是將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那麼對於講道理不管用,定規矩不好用的幼兒來說,該如何引導,提高表達及社交能力,培養孩子的好性格、高情商?
家長們注意以下四點,可以及時地幫助到孩子:
1 留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
可以問孩子:「今天有高興的事情發生嗎?」「怎麼看上去有點不開心?」如果孩子不想說,也不要強迫,只要讓TA感受到自己對TA的愛、關注和支持就好了。
2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的負面情緒需要發洩和理解,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最好的做法就是成為孩子溫柔耐心的傾聽者,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是疏導情緒的前提,這很重要。
3 給孩子提供發洩情緒的良性渠道
孩子年齡尚小,面對負面情緒,往往會採取一些不恰當的發洩方式,如:打人、罵人、大喊大叫、摔東西等。所以,在幼兒園或者在家中,都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良性的發洩渠道,如:唱歌、在紙上畫畫、跑步等。
4 試著教會孩子認識並體驗自己的情緒
疏導孩子走出負面情緒,其實是為了幫助他們體驗、認識並學會控制不同的情緒。教師、家長可以嘗試在回應孩子的情緒問題中,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同時,也應該教給孩子調節消極情緒的方法,鼓勵孩子發揮主動性,運用有效的方式或主動求助於成人幫助自己擺脫消極情緒的困擾,也是情緒教育中培養孩子自我調控情緒能力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家長可以通過遊戲、故事、繪畫等方式,幫助孩子去認識、體驗、表達和處理他們的情緒。
信息來源:上海學前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