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 0~5 歲孩子家長的積極養育建議(價值好文)

2020-08-26 新媽派派

上周,聽了一個講座,講座最後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深受啟發。她大意這樣說:

早教機構最大的競爭者是高知識水平的媽媽,因為我認為在早期教育中,一個是了解大腦本身發育的規律,另一個是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這對他們發展是最重要的。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Diana Baumrind)也曾提出權威性的養育方式,對孩子成長最有利。因為這樣的父母願意傾聽孩子的問題能給孩子提供溫暖、積極的反饋並能通過明確的標準給予孩子支持,就好像活躍在孩子生命中的權威成長顧問。

誠然,積極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受益良多,那該怎麼做呢?很多家長需要像指南一樣的建議。為此,我們編譯了美國疾控中心(Centr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為 0~5 歲孩子父母提供的積極教養Tips,希望能給到你一些幫助。

0-1 歲

在寶寶出生後的前 6 個月,母乳可以滿足寶寶的所有需求。在 6-12 個月大的時候,寶寶會從健康的固體食物中學習到新的口味和質地,但母乳仍然是寶寶的重要營養來源。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重要的裡程碑體現在:寶寶開始集中視力、伸手、探索和了解周圍的事物,以及邁出第一步、第一次微笑,揮手「再見」等等。

兒童的大腦發育,包含記憶、語言、思維和推理的學習過程,學習語言不僅是發出聲音,咿呀學語,傾聽、理解、認識人和食物的名稱,都是語言發展的一部分。

積極育兒Tips——

  • 和寶寶說話。她會發現你的聲音能讓她平靜下來。
  • 當寶寶發出聲音時,通過重複聲音和添加單詞來回答。這將幫助他學習使用語言。
  • 給寶寶讀書。這將幫助她發展和理解語言和聲音。
  • 給寶寶唱歌,給寶寶放音樂。這將幫助寶寶培養對音樂的喜愛,有助於他的大腦發育。
  • 讚美你的寶寶,給她很多愛的關注。
  • 花時間擁抱和抱著寶寶。這將幫助他感受到被關心和安全感。
  • 在寶寶警覺和放鬆的時候和寶寶玩耍。仔細觀察寶寶是否有疲倦或挑剔的跡象,讓她可以休息一下。
  • 用玩具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當寶寶開始活動和接觸到不應該接觸的東西時,要把他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精神和情緒。養育寶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當你自己感覺良好時,更容易享受新生兒的快樂,做一個積極的、充滿愛的父母。

1-2 歲

到了第二年,寶寶開始學習走路,對自己和周圍的環境都會有更多認識,也開始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

在此階段,寶寶也會表現出更大的獨立性,開始出現了挑釁行為。他們還會從圖片、鏡子裡認出自己,模仿他人,特別是成人和大孩子的行為,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

同時,1 歲多的寶寶也能認識熟悉的人,物體的名字,並開始咿呀學語,能聽從父母簡單的指令和指示。

積極育兒Tips——

  • 媽媽給學步的孩子讀書
  • 每天給你的學步寶寶閱讀。
  • 讓她幫你找對象,或說出身體部位和物體的名稱。
  • 和寶寶玩配對遊戲,比如形狀分類和簡單的拼圖。
  • 鼓勵他去探索和嘗試新事物。
  • 通過一起去公園郊遊或乘坐公共汽車,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和識別常見物品的能力。
  • 鼓勵孩子的獨立性,讓他幫助自己穿衣和吃飯,以鼓勵他的獨立性。
  • 對孩子想要的行為做出回應,而不是懲罰不想要的行為(只使用非常短暫的時間)。經常告訴或示範孩子應該做什麼,而不是告訴他應該做什麼。
  • 通過與幼兒交談,幫助發展幼兒的語言,並在她開始說的單詞中加入一些單詞,以幫助發展他的語言。例如,如果您的寶寶說 「巴巴」,您可以回答說:」是的,您說的沒錯,那是一個瓶子。」

2-3 歲

隨著寶寶長大,越來越渴望獨立,2 歲的寶寶通常被稱為「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

然而,這對家長和幼兒來說,可能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期。寶寶將經歷巨大的思維、學習、社交和情感變化,這有助於他們探索新的世界,理解其意義。

在這個階段,兒童通常能按形狀和顏色對物品進行分類,可以模仿大人、玩伴的動作,並能夠表達各種情緒。

積極育兒Tips ——

  • 你需要安排一個特別的時間和孩子一起看書。
  • 鼓勵孩子參加假裝遊戲。
  • 和孩子一起玩巡遊或跟在領隊後面。
  • 帶孩子去散步或騎馬車,幫助孩子探索周圍的事物。
  • 鼓勵孩子告訴你他的名字和年齡。
  • 教孩子唱簡單的歌曲,如Ity Bitsy Spider,或其他有文化的兒歌。
  • 當孩子聽從指示,並表現出積極的行為時,要注意表揚他,而對於挑釁的行為,如發脾氣等,可以限制其注意力。教寶寶用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表達他的不滿。

3-5 歲

當孩子們長到幼兒期,他們的世界就會開始開放。

3-5 歲的寶寶,會變得更加獨立,也開始更多地關注成人和家庭以外的孩子,有積極探索探索和詢問周圍事物的欲望,你將聽到孩子口中的「十萬個為什麼」系列提問。

這個階段,與家人和周圍人的互動,將有助於塑造他們的個性和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方式。在這個階段,孩子可以學習騎三輪車;會安全使用剪刀;注意到男孩和女孩的區別;會幫助自己穿衣服和脫衣服;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會回憶故事的部分內容;會唱歌曲等等。

積極育兒Tips ——

  • 繼續給孩子讀書。帶孩子去圖書館或書店,培養她對書的熱愛。
  • 讓孩子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 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這有助於他學會分享和友誼的價值。
  • 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明確和一致。向她解釋並表明你對她的期望行為。每當你對她說 「不 「的時候,就跟進說他應該做什麼,而不是做什麼。
  • 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語言能力,用完整的句子和 「長大了 「的話語對他說話。幫助他使用正確的單詞和短語。
  • 當孩子不高興時,幫助孩子完成解決問題的步驟。
  • 給孩子有限的簡單選擇(例如,決定穿什麼衣服,什麼時候玩,吃什麼零食)。

小 結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開端,希望這些建議能讓爸爸媽媽了解多一些孩子發育的規律,養育輕鬆一些。

文章編譯自:https://www.cdc.gov/ncbddd/childdevelopment/positiveparenting/

相關焦點

  • 《積極養育》:告別養育失控,給孩子溫暖的童年的3個建議
    倘若我們自己未曾從父母那裡得到被正確地愛著的體驗,還沒有學會如何去善待自己,便無法培養出性情溫和的孩子。因此,這本書,我們將從追溯童年與父母的關係開始,一點點地看清你父母的養育方式都會造成了哪些影響,提出從自己做起,為孩子構建一個幸福的童年的3個建議。
  • 養育積極上進的孩子:給家長4條指南,奠基優質家庭教育
    養育出積極上進的孩子,是每位家長都期望做到的事。暑假裡聽了中科院心理所史瑞萍老師的「家庭教育心理學」,又一次加深了我對這個課題的理解。身為母職,責任重大。我很樂意分享我的幾點收穫,與所有的家長朋友們共勉:1. 父母言傳不如身教,自己首先要成為積極上進的家長。
  • 新手爸媽別慌張,親自養育11個孩子的專家教你如何養育0-5歲孩子
    二、人格培養是養育孩子的核心在《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下稱《平井信義育兒法》)一書中平井信義先生提出:「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是人格形成的兩大支柱」。平井信義1919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東北大學醫學部。
  • 解析《貝拉的魔法》: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養育」
    &34;強調的就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愛可以融化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堅冰,可以讓人找尋自身的價值,也能讓每個人的內心充滿自信,像影片中的蒙提一樣再次點燃對生活的希望。二、家庭的溫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家庭是孩子的第1所學校,父母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榜樣。
  • 新手爸媽別慌張,親自養育11個孩子的專家教你如何養育0-5歲孩子
    在《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培養0-5歲的孩子》(下稱《平井信義育兒法》)一書中平井信義先生提出:「自主性和體貼他人之心是人格形成的兩大支柱」。學有所成後曾做過10年兒科醫生,後轉為做兒童教育,並親自養育了11個孩子(3個兒女和8個孫輩)。對養育孩子的研究擁有極高的熱情,並投入了畢生精力。《平井信義育兒法》是平井信義50年兒童教育經驗的總結。書中介紹了0-5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點,並針對每個階段給出養育的建議。
  • 0~3歲早教重點是養育孩子
    浦東東方幼兒園園長毛美娟表示,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受功利思想影響,急於求成,其結果是內在素質培育不足,結果就出現「會彈琴卻不會上廁所」,「會背唐詩不會穿衣」等怪現象。昨天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後慶也在上海電臺「990市民與社會」節目中指出,眼下不少父母對0-3歲孩子的早教很重視,這是好事。
  • 0-3歲: 照護養育在家庭,社會政府來支持
    當然,還有一些家庭情況和他們不同,比如,一些家庭沒有祖輩能夠搭把手、一些家庭在孩子兩歲時很想送去幼兒園但發現幼兒園只收3歲以上孩子、近來發生的幾起虐童事件也讓家長們對私立機構充滿了不信任……焦慮的父母們很想知道這些問題該怎樣解決,政府部門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帶著上述問題,《新民周刊》記者(以下簡稱「新」)採訪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處調研員顏慧芬女士(以下簡稱「顏」)。
  • 想要保護孩子的成長,《貝拉的魔法》:家長的「積極養育」是關鍵
    在與他們的相處中,蒙提逐漸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其實對於奧尼爾太太的一家來說,蒙提亦是他們的救贖。失敗的婚姻、無奈的現實,奧尼爾太太也常為如何養育女兒而苦惱,也有過極端的想法。但在貝拉島上,他們都實現了相互治癒、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6) 家長忽視的:母乳對孩子智力有何影響?
    前幾期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話題進行了討論,從智商培養、愛動、動作協調性、食慾等方面說明了早期養育對孩子的影響,收到了不錯的閱讀量,說明家長對孩子早期養育的重要性還是比較關注的。我從早期養育對孩子飲食習慣、情感智商、動作協調性等方面進行科普國外長達30年的追蹤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結論,完全母乳餵養和主要母乳餵養與IQ、受教育程度、收入呈正相關,母乳餵養持續時間超過12個月比小於1個月有更高的IQ(3.76,2.20-5.33),更長的受教育時間(0.91,0.42-1.40),更高的月收入(341.0
  • 覺察式養育:0-2歲兒童的情緒及社會性發展
    )兒童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今天周圓月醫生會介紹0-2歲兒童的情緒及社會性發展。 氣質是早期表現出來的,個體的反應性與自我調節特徵。在紐約縱向研究中發現了三種類型的氣質,易養型兒童,難養型兒童和啟動緩慢型兒童。難養型兒童表現出較多的適應問題。氣質具有遺傳基礎,一般來說,氣質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 1本書,囊括6年育兒經:0-6歲孩子的教養方法,盡在《養育聖典》
    2012年10月,我國教育部為了指導家長和老師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學會科學的育兒方法,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為家長和老師指出了育兒的正確方向和具體內容。4~5歲、5~6歲三個階段,指出不同年齡段兒童應該達到的發展標準。
  • 最值得看的育兒書籍(5)——兒童教育篇(下)
    這篇是兒童教育篇(下)。​《全腦教養法》作者:(美)丹尼爾·西格爾(Daniel J.《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從0歲到青少年)》作者:(美)蘿拉·E·伯克將親子關係放在第一位等等,最重要的是,《無條件養育》會提供一些實用性建議,以取代我們有時為規範孩子行為、逼迫他們成功而禁不住使用的傳統養育技巧。《無條件養育》建議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賞罰教育,這樣才能培育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的孩子。書中的理念不容易實施到位,要多練習才能得心應手,熟能生巧。
  • 如何讓0-3歲寶寶好好吃飯(中)1-2歲寶寶飲食建議
    要知道一頓飯少吃點並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但每頓飯都是邊吃邊玩才真正影響孩子的健康,也會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同食物蘊含著不同的營養價值,只有搭配均衡了,營養才會被更好地吸收,很多寶寶會只喝奶不吃飯,飲食結構不合理,不僅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對寶寶的牙齒發育、口腔發育、語言發展都將不利。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1)容易被家長忽視的兩個情感智商發育節點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至理名言,0-3歲的生活方式會延續到7歲,而7歲的行為方式則會確定今生的工作和生活生方式。孩子3歲和7歲的時候,不僅僅是成長發育兩個重要關節點,而且生活方式、情感、氣質和智力發育的兩個關鍵時期。
  • 如何讓0-3歲寶寶好好吃飯(下)2-3歲寶寶飲食建議
    3歲是飲食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寶寶的吃飯問題令很多爸爸媽媽頭疼不已,難道他們真的不愛吃飯嗎?比如我們之前就有家長因為胡蘿蔔的營養價值高而反覆烹任給寶寶吃,重複頻率過高、烹飪方式單一,容易讓寶寶缺乏食慾。相反食物烹任時注意色、香、味、形,可以增加寶寶的唾液分泌,讓寶寶更有胃口。「口感差了營養好,口味好了營養差」是個誤區,新鮮的蔬菜、魚、肉,用合適的菜看組合及烹調方法,同樣可以美味又營養。
  • 這些很少被宣傳的兒童成長關鍵期(0-5歲)你知道嗎?強薦收藏
    孩子應該在4-5歲時開始學習一些必備的認知和操縱技能,儘管這些技能可能要到5-6歲時才能精通。寶爸媽在這時候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這方面的技能。★如果寶爸媽給孩子購買的粘扣鞋越多,孩子精細動作的訓練越少,那麼他們精通這些技能所需的時間肯定就會越長。
  • 孩子的說明書丨0-18歲的孩子,叛逆期該如何管教?(附實用建議)
    (1)切記不要太民主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 實現積極養育,從清晨開始—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4)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本書中文版共計18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4期。上一期,我們了解了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以及如何限制孩子的不端行為。很多時候,文明世界要求我們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對孩子來說,文明是冷漠而殘忍的。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那個老愛跟他們唱反調的人。
  • 李玫瑾:0-3歲養育期,3-6歲的教育期很重要,3招幫孩子更好成長
    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都不同,但是成長的規律是共通的。李玫瑾教授認為,0-3歲是孩子的養育期,3-6歲是孩子的教育期,孩子的性格等基本在6歲之前就已經定型了。013歲前的養育,3-6歲的教育,是孩子未來發展的基礎要讓孩子以後的發展更加順,家長從小就要重視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以及教育
  • 深圳擬研究社區設立0-3歲養育託管中心
    南方日報訊(記者/張瑋)國家開放二胎後,孕期、哺乳期媽媽和嬰幼兒陡增,公共場所母嬰室的缺乏和部分0-3歲孩子日間無人照料問題被凸顯出來。今年深圳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就此提交各種建議。記者11月3日從市婦聯回復代表建議中獲悉,探索0-3歲社區養育託管模式已成深圳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內容,母嬰室的配備也將納入這一行動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