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貝拉的魔法》: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養育」

2020-08-28 奶瓶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貝拉的魔法》是2010年美國夏天上映的一部溫情勵志電影,講述了一個感人溫馨的故事。一位坐著輪椅的過氣作家蒙提被家人送去貝拉島修養,偶遇了一名帶著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奧尼爾,兩人很快成為了俄朋友,並且在相處中得到了人生的啟發。

電影溫馨、有愛、溫暖,&34;療愈了鎮上很多受傷的的人。我想,每個家長都應該看這部電影,因為其中包含了大量積極的教育方式,並且蘊含&34;的教育道理。家庭教育應該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自然,多一些關愛,為孩子培養一個積極的成長氛圍,讓孩子健康成長,找到屬於自己的貝拉鎮。

一、從電影《貝拉的魔法》中看&34;:愛可以療愈孩子心理的傷害

蒙提青年的時候因車禍導致癱瘓,而愛人也在6年前不幸去世。各種壓力襲來,蒙提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他每天借酒澆愁,甚至一度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偶然下,蒙提來到了貝拉島,遇到了奧尼爾太太三人,對方給了蒙提很大的希望,蒙提自己一件件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奧尼爾太太的二女兒菲尼根充滿了好奇心,有著非常豐富的想像力。當他得知蒙提是一個知名作家,每天都來到提蒙家裡,向他請教各種各樣的問題。菲尼根的到來就像是一縷陽光,給蒙提原本枯燥無味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在相處中,提蒙也慢慢的打開自己的心房。這一段相處,不僅僅讓蒙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兩個人亦是亦友互相溝通,也感受到了很多的快樂。

奧尼爾太太帶著三個女兒來到小鎮生活,也是歷經了辛酸。奧尼爾太太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不經自己的內心很傷痛,且還要用更多的精力教育女兒。三個女兒對父母的婚姻非常不理解,甚至還和奧尼爾太太慪氣。

直到他們遇見了蒙提,在相處中逐漸治癒了內心的創傷。因為誤讀父母經歷了一段糟糕的婚姻,所以三個女兒很難再相信別人,但同時因為父親已經不在身邊,因此又很希望得到陪伴。教育和照顧三個女兒對奧尼爾太太來說並不是容易的事,她在還沒有遇到蒙提之前常常焦頭爛額。一心想著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一心又不知道如何療愈孩子內心的傷痛。

蒙提適時的出現了他們生活中,他們互相陪伴,彼此心裡的傷痛也是奇蹟般自愈。蒙提收穫了他人的善意,漸漸融入了熱情的小鎮居民中。一開始,蹦迪還有想輕生的想法,但是有了小孩子菲尼根的陪伴,他漸漸的拋開了這個念頭。在與小孩子們相處的時候,蒙提逐漸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也記起了自己的長處。

在貝拉村裡,有一個智障男孩卡爾,因為沒有朋友所以他每天都是一個人生活。為了消磨時間,可愛每天都在街上像一隻兔子一樣蹦來蹦去,家人也不會找他,他也沒有朋友。善良的蒙提為了幫助他,主動的打電話給卡爾,邀請他一起去鎮上。這儘管是一個小舉動,但是帶給了卡爾非常大的力量。卡爾第1次感受到了被需要,也享受到陪伴的快樂。

這就是小鎮貝拉的魔法,用愛化解一切傷痛,治癒彼此的傷口。

&34;強調的就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愛可以融化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堅冰,可以讓人找尋自身的價值,也能讓每個人的內心充滿自信,像影片中的蒙提一樣再次點燃對生活的希望。

二、家庭的溫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家庭是孩子的第1所學校,父母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榜樣。如果養育方式不積極,或者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急迫焦躁,都會嚴重的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34;研究的是讓家庭保持一定的溫度,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孩子才能擁有健康向上的成長過程。

就如電影《貝拉的魔法》中,奧尼爾太太和蒙提都非常愛三個小姑娘,每天都會抽一定的時間陪伴他們的,蒙提與小孩子們一起看書寫作。奧尼爾太太每天晚上都給孩子講故事,當聽到孩子們心中的煩惱和在學校中不高興的經歷,她會第一時間安慰孩子,給孩子們一個溫暖的擁抱。這就是&34;的好榜樣。

利貝卡-艾恩基於積極的教育思維寫出了一本《積極養育》的書,作者強調:積極養育能夠讓孩子更茁壯地成長,給予孩子更高的安全感和安定感。因為被愛,孩子知道如何去愛他人;因為被接納,孩子也更加能夠接納自身的不足、理解他人的缺陷;因為被寬容,孩子也會明白如何去寬容待人。這一些好品質都由&34;而來,善待他人、尊重他人都是&34;能帶給孩子的教育

《積極養育》提出:孩子的毛病往往是父母自身的鏡像。孩子是一面鏡子,他能夠反映出家庭中陽光的優點:善良、寬容、真誠,但可以反映出父母身上最醜陋的一部分:尖酸、憤怒、暴戾。在&34;中成長的孩子,不僅能夠與家長塑造更加牢固溫暖的親子關係,也能為孩子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獲得感受愛和給予愛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就給予積極的養育方式。幫助孩子創造積極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在愛和溫暖的環境中學會愛與被愛。

&34;積極養育&34;積極養育&34;積極養育&34;尊重&34;積極養育"的前瞻性包括兩層含義:一、趁早發現教育問題 二、主動地尋找解決方法。在遇到教育問題或者親子矛盾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對問題不管不顧,要先主動與孩子溝通,找到問題後積極地尋找解決方式。這個相處過程能夠加強親子之間的聯繫,加深親子感情。

4、共情:打開孩子的心扉

共情就像是一把鑰匙,能夠在孩子封閉自身內心的時候,打開孩子的心扉。共情能力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教育能力,當孩子沮喪、憤怒或者是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必要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才能找到與孩子交流的機會。

5、積極訓育:拋棄過分嚴厲的教育方式

積極訓育要求家長尋找更加有愛、溫暖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特別指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既要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又要讓孩子有積極的認知。首先,家長自己先冷靜下來,與其用一味和嚴厲的指責,不如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並且予以改正。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想要保護孩子的成長,《貝拉的魔法》:家長的「積極養育」是關鍵
    那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就如同貝拉的魔法,影響著每一個人。我們都希望有一座貝拉鎮,讓我們的寶寶可以在其中無憂無慮的長大。雖然貝拉鎮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但是我們可以努力的去創造「貝拉的魔法」,讓陪伴和溫暖包裹著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 養育積極上進的孩子:給家長4條指南,奠基優質家庭教育
    養育出積極上進的孩子,是每位家長都期望做到的事。暑假裡聽了中科院心理所史瑞萍老師的「家庭教育心理學」,又一次加深了我對這個課題的理解。身為母職,責任重大。我很樂意分享我的幾點收穫,與所有的家長朋友們共勉:1. 父母言傳不如身教,自己首先要成為積極上進的家長。
  • 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陪伴
    在接孩子回家的時候,聽到一對母子的如此對話。是啊,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爸爸的陪伴的,爸爸媽媽的陪伴對孩子的來說是不一樣的。此時,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也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電影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女孩艾米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失去了母親,被迫來到與母親離異多年的父親身邊。
  • 中育貝拉家長心聲,總有一些變化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學校,是一個見證美好變化的地方,我們同家長一樣,期待來到這裡的孩子都能完成蛻變,找到真實的自己。今天,小編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感動著我們的聲音——來自貝拉的家長們,來自這些開始時帶有試探、抱有遲疑、略顯焦慮,最後逐漸放寬心的家長們。
  • 用《高情商養育》,化解孩子成長的煩惱
    理解孩子,家長必須多看書學習,從了解孩子生長發育規律開始,只有比孩子的成長領先一步,才能引領孩子。《高情商養育》這本書中給到的小技巧,你不妨一試。用「虛擬想像法」代替講道理。比如咳嗽的孩子想吃冰激凌,家長先溫和而堅定的告訴孩子:「咳嗽期間不能吃冰激凌。」然後換個方式照顧孩子的情感需求。媽媽滑稽的空中一抓,放到孩子跟前,動作誇張的說:「牛奶口味的冰淇淋來了。」「好吃嗎?」天性愛做遊戲的孩子會非常配合:「好吃!」
  • 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永葆童心的秘訣
    文章選自羅玲的空間 發現很多小寶寶的家長,每天和孩子的互動就是:解釋說明、指導、鼓勵、限制、安撫……缺了什麼?——玩和逗笑!我們和孩子主要生活內容應該是——玩!總是缺少玩樂與歡笑,家長會發現,孩子開始變得不好帶,容易鬧,各種問題都多起來……樂趣、積極情緒,能滋養心靈,也讓你和孩子有更多同頻互動。養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什麼理論,是家長對孩子的感知力、敏感度。感知力來自哪?
  • 優勢養育:積極心理學融入親子教育,陪孩子創造快樂且充實的人生
    還記得我們在孩子呱呱墜地前,抱有的期望嗎?只要孩子健康就好!隨著孩子出生,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這時候我們的期待是只要孩子快樂就好!家長們處於自身和社會的壓力之下,會不自知的為孩子貼上標籤和期望,甚至是不合理的評價。在這些標籤背後,是一個不放心的家長,一個不作為的家長,一個過度關注、過度保護、過度壓制的家長。是一個沒有方法的家長。
  •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
    01那天上午去某個樓層做普查工作,我在鐵門前敲了幾下門,來開門的是個大概有十多歲的女孩子,長得胖胖的,有點可愛,進門後,剛好見著這孩子的奶奶跟爺爺,我想這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一般都比較好說話。可是與他們解釋了半天,他們都不太配合我們的工作。一旁的兩個孩子都在那邊吵鬧得很大聲,都沒有家長去管教她們。這時她們的母親從房間裡走了出來,臉色看上去很難看,也許是我們打擾到她休息了。
  • 《積極養育》:告別養育失控,給孩子溫暖的童年的3個建議
    大家好呀~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積極養育:如何告別養育失控,重獲親子親密》。建議一:積極養育的5個法則不得不說,養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時常被權威專家、自己的父母、朋友等一切聲稱正確的人所影響。
  • 給 0~5 歲孩子家長的積極養育建議(價值好文)
    她大意這樣說:早教機構最大的競爭者是高知識水平的媽媽,因為我認為在早期教育中,一個是了解大腦本身發育的規律,另一個是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這對他們發展是最重要的。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Diana Baumrind)也曾提出權威性的養育方式,對孩子成長最有利。
  • 小學生寫作文,描寫自己的媽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陪伴
    記得她說過她剛參加工作那會,分配的是市裡的一所小學,那裡的孩子如同小時候的我們,禮貌有加,但時間長了,她驚訝地發現現在的孩子,膽量是比以前大很多。「要想了解一個孩子的內心,就要看他寫的日記、作文」。孩子處於學齡階段,記憶力是最強的,成長環境的所見所聞都會印在腦海裡。小陳說,她有一個學生,平日裡很安靜,上課也很少積極發言,整天沉默寡言的。
  • 「飛鴿傳書,靜心賞閱」之《魔法歲月:0-6歲孩子的精神世界》
    今天「飛鴿傳書」分享閱讀的是《魔法歲月:0-6歲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本書,介紹了0-6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生理和心理變化,並用嬰幼兒心理學知識分析了孩子的行為,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指導家長科學育兒。關於作者塞爾瑪·弗雷伯格,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專家,是美國幼兒心理健康和發展精神衛生治療領域創始人之一。
  • 如何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積極正向的養育方式,為父母助力
    這還得從身體和神經系統的發展說起,大腦裡的前額葉皮層是心智健康和身體健康的最重要腦區,它被稱為大腦的「執行長」,負責大腦的一系列功能。孩子大腦前額葉的良好發展往往需要父母的同步配合與協調,以相對一致可靠的方式在滿足孩子基本需求時,孩子的大腦前額葉皮層就開始以最佳的方式與其它地區相聯結。
  • 《窗邊的小豆豆》: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大人的用心保護
    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們原有的特質,並加以積極的引導。《窗邊的小豆豆》讓我們看到,書中的老師和家長,是如何努力去保護孩子們的特質。自尊心是人類生命的心理根源,有利生命個體健康、積極的發展;自信心就如同催化劑,它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 養育照護是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
    養育照護是父母和養護人在同嬰幼兒共同生活的過程中,為嬰幼兒提供餵養、照料、陪伴、玩耍、交流、學習等,從而保障和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養育照護為兒童早期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成長環境和條件,並對兒童的一生產生影響。國家高度重視嬰幼兒的養育照護,國務院於2019年頒布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多種形式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
  • 自信很重要,健康成長離不開自信,家長做什麼可以讓孩子有自信?
    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是離不開自信心,怎樣讓孩子有自信呢?有不少的方法讓人看了,無法反駁,但是很難操作,比如有一位專家建議大家要尊重孩子,當然,尊重孩子是好事情,你無法也沒有理由反駁,但是尊重了就有自信嗎?方法很多,用起來卻不怎麼實用。
  • 中育貝拉擇校分享會,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選擇一個好的學校,關乎孩子一生的發展,擇校不是為了學校的名氣而選擇,適合孩子的才是最正確的。2020年6月13日,中育貝拉國際高中北京校區首次線下開放日如約而至,由於疫情影響,我們將50組家庭調整到30組家庭,縱使今天天氣炎熱,也絲毫沒有影響家長和學生們訪校的熱情。
  • 養育孩子的歷程,是家長與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相互挑戰的艱苦經歷
    幾乎每一位家長都能說出,養育孩子的辛酸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庭對孩子成長的期望。現代社會家長在養育、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把更多的責任都攬在了自己的身上,「子不孝,父之過」延伸到了孩子家長身上,孩子成才被認為家長教育有方,孩子不爭氣認為是家長不稱職,有誰不願意把孩子教育好呢,很多很多家長感嘆,現在的孩子不好帶、不好管、不聽話。
  • 專訪中育貝拉校長田敏: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是國際教育的根本
    中育貝拉國際教育機構是國際高中運營平臺。專注提供9—12年級的國際高中教育,成立8年來,始終致力於打造屬於大眾,真正定製化的國際教育。近日,環球網記者走進北京中育貝拉國際學校,對田敏校長進行了專訪,深度解析中育貝拉在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方面的各項舉措。
  • 《養育男孩》:教育男孩需注意的4個方面,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作者史蒂夫·比達爾夫,澳大利亞著名的家庭問題專家,育兒類暢銷書作家,著有《養育男孩》《男人的故事》《快樂童年的秘密》《愛的創造》等書。在《養育男孩》中,比達爾夫為家長們揭示了男孩在從孩童向男人轉變過程中面臨的所有關鍵問題,並給出了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