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們在孩子呱呱墜地前,抱有的期望嗎?
只要孩子健康就好!
隨著孩子出生,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這時候我們的期待是只要孩子快樂就好!
但是隨著孩子長大,我們對於養育的焦慮轉化成一個又一個對孩子的期待:
期待孩子有好的成績,
期待孩子按時並且快速完成作業,
期待孩子在各種課程中表現良好,
期待孩子能夠考入好的小學,中學,大學,
更期待孩子在畢業後能夠有好的工作
…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就是在克服一個又一個障礙,達到一個又一個目標:
完成作業、提高成績,
贏得比賽、進入好學校,
擁有好老師、好大學、好工作
……
但是,這些都是外在。
家長們處於自身和社會的壓力之下,會不自知的為孩子貼上標籤和期望,甚至是不合理的評價。
在這些標籤背後,是一個不放心的家長,一個不作為的家長,一個過度關注、過度保護、過度壓制的家長。
是一個沒有方法的家長。
不同家庭的不同形態,真正的差異來源於每個家長,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內在。這種內在的力量,是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的優勢養育的核心。
如果家長能以比較好的心態面對孩子的成長,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正確的方式鼓勵、懲罰孩子,讓孩子獲得自身成長的內在力量,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支持。
督促與指導、養育孩子,是一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平衡藝術。
睜一隻眼,是我們要看到孩子的成長,閉一隻眼是要允許孩子有他們的自我發展。我們是否能夠克服焦慮、放下懷疑、建立樂觀、提升自我效能、堅持努力、自律、聚焦,這一切,是孩子發揮自我潛力、心理健康的關鍵。
做父母的都希望能夠把最好的自己,存留於孩子們在自己庇護下的每一段時光,讓他們能夠心理健康的,充滿信心的長大成人。
期待家長們也能夠探索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
版權聲明:本平臺旨在傳播心理學知識,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