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哭,不是妥協就是逼迫,就這樣一次次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的情商、逆商、專注力……等軟實力。
短期看也許是父母贏了,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孩子和父母的雙輸。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在一次深度採訪中說道:父母實施積極教育,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彭凱平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從孩子出生起,他就一直在想,除了呵護他們的健康成長之外。
自己能不能用心理學研究上的一些專業知識,來幫助孩子成長,讓他們獲得一生受益的積極心態。
契機發生在2008年。
那一年,央視發布了一個社會調查《你幸福嗎?》,收到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回答。
這些奇奇怪怪、甚至讓人忍俊不禁的回答,讓他驚訝地發現,我們很多國人,不僅不知道幸福是什麼,而且大部分都覺得自己不夠幸福。
幾個月後,彭凱平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的老師克裡斯教授,不僅送給他一本自己寫的書《積極心理學入門》。
還告訴彭凱平,他已經從人格心理學家轉變為積極心理學家,致力於積極心理學在全世界的推廣。
彭凱平認真拜讀了老師的書,發現積極心理學不僅是一個前沿的心理學研究方向,更能幫助國民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水平。
這實在是極有意義的一件事。
▼很多人對幸福都有誤解
於是,從2008年5月收到清華大學邀請,回國復建心理學系後,他就開始了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至今已12年。
不僅成了中國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也是國際心理學聯合會和國際積極教育聯盟的中國理事。
還曾連續2年,代表中國在聯合國「國際幸福日」大會上發表演講。
他在清華大學開設的積極心理學課(又稱「幸福課」),每學期都會被學生瘋搶聽課名額,還連續8年榮獲清華EMBA最佳教學獎。
他常說,積極心理學堪稱每個人的必修課。
不僅能幫我們培養積極的心態,更好地面對人生的種種考驗,更能幫父母實施積極教育,讓孩子更幸福快樂地成長。
這是因為積極教育,教的是人工智慧不能取代的能力:美感、快樂感、意義感、故事感……關注的是一個人綜合競爭優勢中的軟實力。
那些父母們平時頭疼的問題,積極教育都有對策:
那些父母們平時頭疼的問題,積極教育都有對策:
孩子遇到挫折就放棄?給孩子講「可愛島」實驗,用ABC模型能提升孩子的「抗逆力」;
孩子學習不自律?給孩子講「棉花糖」實驗,用「五步習慣養成法」,幫孩子從小養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
孩子什麼都做不好?其實是優勢還沒被發掘,用「24項人類優勢列表」,幫孩子找到合適的發展道路和人生使命……
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心理原因在作祟,所以他一直告訴父母們:
積極心理學提倡的積極教育,是一種順應人性的教育。
懂點積極心理學的父母,不僅自己活得更幸福快樂,而且教出來的孩子,也總是更加優秀和出色。
千萬別再把所有的問題,歸結給孩子。
從現在開始,學習一點積極心理學。
如果你也在為孩子學習上不去頭疼,每天被弄得精疲力盡;
如果你也想抓住孩子成長關鍵期,培養益於孩子一生的能力;
如果你也想讓孩子從小遙遙領先,走入社會不慌不忙;
那麼強烈建議你學習彭凱平教授的《給父母的積極心理學課》。
彭凱平教授在積極心理學領域深耕12年,提倡的積極教育至今影響了數百萬父母,更是2個孩子的父親。
所以,你遇到的教育難題他都懂。
他會從積極心理學的底層邏輯入手,讓你知道孩子的每個心理動機。
從根源上,不止解決孩子的一些具體問題,更給你一份可實操、看得見、有效果的親子幸福指南。
孩子的成長就一次,就現在,一起成為好父母!
你不必上清華
也可以學習清華教授帶來的積極心理學課
獲得一生受益的親子幸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