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過年回娘家,與母親談話期間她跟我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不盼望你大富大貴,不怕你嫁的遠,只希望你這一生順遂平安,和睦幸福下去」
說完這些話,印象中好強的母親潸然淚下。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她的「軟弱」。
我的幸福時刻關乎母親的情緒變化。這一刻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到底何為幸福?
上學期間,她期望我上個好大學,大學畢業她又盼望著找個好工作,到了適婚年齡她比我更擔憂,期望找個理想的伴侶……
而我也被這種殷切的盼望一步一步推著向前,眼看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這些願望,可幸福似乎還是離我們很遠,很遠…
01
可我何嘗不也希望母親幸福,說到這裡我給母親講起了關於幸福的一些看法。
我們通常被灌輸的幸福是:
好工作—高收入—幸福
結婚—生娃—幸福
似乎幸福的格式是固定化的,一定按照這樣的模式進行著才會抵達幸福,可事實總是事與願違!
有了好工作,少不了加班開會。結了婚少不了家庭瑣事,生了孩子免不了管教擔憂。幸福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似乎只有影子,從不見真身
相反在人生幸福追逐過程中「恐懼」倒是常與我們相伴左右。
02
我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擁有我們的幸福?
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桑雅·呂波密斯基在《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中分享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精準地分析出了環境對幸福的影響指數。
沒錯,就是10%。我們是否幸福,有10%是取決於我們所面對的現實環境,另外90%都是在處理現實環境中的問題度過。
所以一切取決於我們自己,取決的我們如何選擇,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這百分之九十,包含了健康的體魄,良好人際關係,美好的婚姻,優越的收入水平。這些充其量只佔據你幸福指數的10%。
如何才能獲取幸福?
積極心理學開山鼻祖,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和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告訴我們: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關愛和成長都與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聯繫。
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就是要以科學有效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決人類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並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問題闡明。
03
1 運動
越運動,人就越興奮,越有激情。
這個我的母親深有體會,自從她參與學習了廣場舞,這兩年的精神狀態明顯比之前更喜樂平和。
30分鐘的健走或慢跑甚至可以起到臨床抑鬱症患者康復的功效。
所以尋找個人喜歡的運動長期堅持下去你一定會體會到這麼其中快樂。並且長此以往,會增強個人的意志了和耐心!
2寫日誌
每天花上20分鐘的時間記錄下一件充滿正能量的經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幸福感。
現在自媒體平臺居多,當我們在上面抒寫牢騷抱怨時,不妨改成正能量的事情,這樣以來,等於是自己在給自己增加能量
同時,我們在進行書寫的過程是又重溫了一遍,大腦會把你帶回當初的場景:
3達到心流
達到心流就是說,全身心的投入到現在所做的事情中去,內心毫無波瀾的進行現在進行的事情。
當我們專心致志著手當下事情的時候,你的內心是平和安寧的,通往幸福的道路從控制意志開始。
一旦處於心流,你會把生活中的瑣事忘得一乾二淨,這時心靈完全沒有容納不相干資訊的餘地,同時竭盡全力進行眼前的事情,你會獲得更多的潛力和成功的機會。
所以感受當下,才能達到心流。
4感恩
曾有學者研究,將15名學生分成A B C 3組。這3組學生分別記錄5件她們過往一周感恩的,失望的,煩心的事。
連續10周後發現,記錄感恩的一組幸福指數,健康狀況明顯增加!
有句話說得好:「思考你當下的幸福,而非過去的不幸。幸福,每個人都有很多;而不幸,所有人都有一些。」
明白的幸福的原理之後,大家要謹記:幸福和開車,踢球一樣是可以鍛鍊的。
希望大家在前往幸福的道路上不再迷茫無助,願幸福常伴你我左右。
我是蛋殼,從閱讀中感悟生活,從生活中感悟人生,從人生中感悟幸福。歡迎點讚關注我,我們一起從閱讀中感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