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每天渾渾噩噩,沒有目標,不想努力?
你是否總是晚起晚睡,每天抱著手機,沉迷虛擬世界?
你是否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做事拖拖拉拉,思想悲觀?
你是否缺乏恆心,沒有自律,善於逃避?
你是否感到孤獨,經常自我懷疑,認為自己是個多餘?
你是否總是負能量太多,凡事都往壞處想?
別著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你的消極情緒在作祟!
研究表明,長時間處於消極情緒中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而長期處於消極狀態的人幸福指數相對也更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房奴、車奴、老人生病、孩子上學都成為生活中的難題。
雖然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可幸福指數卻越來越低。
家住深圳的34歲李小姐是一家跨國企業的員工,工資高、收入也比較穩定,她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外人眼中的佼佼者。
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深圳買了車和房子,還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可她卻感到不快樂,總是眉頭緊鎖。
她說:現在回憶起來,上學那會兒,做了兼職掙的錢給自己買條牛仔褲都能高興好久。
可是上班後,工作壓力變大,每天帶著面具一樣地維持著人際關係。
雖然現在物質條件好了,但那種幸福感越來越體會不到了。。
生活中,像李小姐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事實上,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並沒有保證國民幸福感的持續增長。國內與幸福感相關的調查近些年也層出不窮。
在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發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在6.9萬參與者中,90%的被調查者有孤獨感,46.9%的受訪者對生活滿意度不太高,19.1%的人甚至表示對生活非常不滿意。
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讓人們越來越有錢了,吃穿不愁了,但也帶給了當代年輕人的巨大壓力,消極情緒越來越重,幸福感越來越低。
改善消極情緒,有利於養成積極心態,避免焦慮、抑鬱等情緒產生,更有利於在生活中提高幸福感。
1.學會自律並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學會控制管理自己的時間,制定時間分配表,嚴格按照時間表工作、學習,提升自律性。
2.表現成快樂的樣子
研究表明,垂頭喪氣,勾腰駝背會使人更加消極,這體現了心理學中的「心理暗示」效應。
從現在開始請抬頭挺胸,拿出你的精氣神,表現得快樂會讓你的快樂感增加。
3.挖掘能發揮自己技能的領域
挖掘自己的特長,從感興趣的開始著手學習,打造自己的技能領域。
4.動起來
適當運動,研究表明,跑步運動會增加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能傳遞興奮以及開心的信息。
多巴胺同樣影響著我們的神經使跑步者產生幸福的感覺。
5.保證充足的睡眠
保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精力讓你更加精神抖擻。
6.重視親密關係
重視親密關係,更容易感到幸福。
7.關注自身以外的東西
把關注點從自身轉移到自身以外,很多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都因為總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認為自己這裡也不好,那裡也有問題。
8.懂得感恩
學會感恩,學會慈悲心,善良的人比愛抱怨的人幸福感更高。
9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畫畫,唱歌,跳舞,健身,閱讀,讓自己的精神生活飽滿起來,忘記那些不開心。
快樂也許是物質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條件,精神生活的充實與你的快樂有直接的關鍵。
人在幼年的時候總是無憂無慮的!
成年人的世界卻總是充滿壓力的!
責任重了!
欲望重了!
想要的更多了!
壓力也就更大了!
成年人的世界是沒有容易的,我們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來面對人生,壞心態只能造就糟糕的人生,好心態才能成就幸福的未來!
改善消極心態是獲得幸福的基礎,只有自己學會積極地面對,杜絕消極、失落等負面狀態,才能真正的開心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