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覺得生活沒意義,幸福感低,總是快樂不起來怎麼辦?

2020-11-10 風信子cu




你是否每天渾渾噩噩,沒有目標,不想努力?

你是否總是晚起晚睡,每天抱著手機,沉迷虛擬世界?

你是否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做事拖拖拉拉,思想悲觀?

你是否缺乏恆心,沒有自律,善於逃避?

你是否感到孤獨,經常自我懷疑,認為自己是個多餘?

你是否總是負能量太多,凡事都往壞處想?

別著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你的消極情緒在作祟!

研究表明,長時間處於消極情緒中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而長期處於消極狀態的人幸福指數相對也更低。


那什麼是幸福感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房奴、車奴、老人生病、孩子上學都成為生活中的難題。

雖然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可幸福指數卻越來越低。

家住深圳的34歲李小姐是一家跨國企業的員工,工資高、收入也比較穩定,她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外人眼中的佼佼者。

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深圳買了車和房子,還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可她卻感到不快樂,總是眉頭緊鎖。

她說:現在回憶起來,上學那會兒,做了兼職掙的錢給自己買條牛仔褲都能高興好久。

可是上班後,工作壓力變大,每天帶著面具一樣地維持著人際關係。

雖然現在物質條件好了,但那種幸福感越來越體會不到了。。

生活中,像李小姐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事實上,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並沒有保證國民幸福感的持續增長。國內與幸福感相關的調查近些年也層出不窮。

在首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發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在6.9萬參與者中,90%的被調查者有孤獨感,46.9%的受訪者對生活滿意度不太高,19.1%的人甚至表示對生活非常不滿意。

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讓人們越來越有錢了,吃穿不愁了,但也帶給了當代年輕人的巨大壓力,消極情緒越來越重,幸福感越來越低。

改善消極情緒,有利於養成積極心態,避免焦慮、抑鬱等情緒產生,更有利於在生活中提高幸福感。

以下是改善消極情緒,提升幸福感的9個方法,你也可以擁有!


1.學會自律並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學會控制管理自己的時間,制定時間分配表,嚴格按照時間表工作、學習,提升自律性。

2.表現成快樂的樣子

研究表明,垂頭喪氣,勾腰駝背會使人更加消極,這體現了心理學中的「心理暗示」效應。

從現在開始請抬頭挺胸,拿出你的精氣神,表現得快樂會讓你的快樂感增加。

3.挖掘能發揮自己技能的領域

挖掘自己的特長,從感興趣的開始著手學習,打造自己的技能領域。

4.動起來

適當運動,研究表明,跑步運動會增加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能傳遞興奮以及開心的信息。

多巴胺同樣影響著我們的神經使跑步者產生幸福的感覺。

5.保證充足的睡眠

保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精力讓你更加精神抖擻。

6.重視親密關係

重視親密關係,更容易感到幸福。

7.關注自身以外的東西

把關注點從自身轉移到自身以外,很多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都因為總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認為自己這裡也不好,那裡也有問題。

8.懂得感恩

學會感恩,學會慈悲心,善良的人比愛抱怨的人幸福感更高。

9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畫畫,唱歌,跳舞,健身,閱讀,讓自己的精神生活飽滿起來,忘記那些不開心。

快樂也許是物質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條件,精神生活的充實與你的快樂有直接的關鍵。

人在幼年的時候總是無憂無慮的!

成年人的世界卻總是充滿壓力的!

責任重了!

欲望重了!

想要的更多了!

壓力也就更大了!

成年人的世界是沒有容易的,我們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來面對人生,壞心態只能造就糟糕的人生,好心態才能成就幸福的未來!

改善消極心態是獲得幸福的基礎,只有自己學會積極地面對,杜絕消極、失落等負面狀態,才能真正的開心和滿足。

相關焦點

  • TED英語演講 |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博士:設計快樂,讓生活更幸福
    我們希望積極心理學在未來能像過去10年這樣,作為一門科學逐漸發展起來。這門科學研究什麼讓生活變得值得一過,研究發現我們可以測量不同形式的幸福,你們中的每一位都可以免費去那個網站authentichappiness.org,去做那裡各種各樣的幸福感測試。
  • 積極心理健康:幸福快樂的科學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複雜性的不斷增強和人類精神需要的持續提升,心理健康已經由最初從「有問題」到「沒有問題」的單一關係,開始演變成從「有問題」到「沒有問題」、再到「幸福快樂」的多元關係。隨著健康概念的不斷豐富和演進,以「追求幸福快樂」為核心的積極心理健康已然成為現代社會中維持和鞏固社會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事實上,現代生活的多樣性和現實中的問題性也昭示:積極心理健康已經是人類未來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礎。
  • 為什麼你總是覺得焦慮與不幸福?
    有人覺得,薪水很高、房子很大,能賺很多錢,財務自由就是幸福;有人覺得,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甜甜蜜蜜每一天就是幸福;還有人覺得,兒女健康快樂,夫妻感情和睦,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的,就是幸福。假如有一個人,他從小家庭幸福,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一路名校,拿到博士學位;感情順利,和初戀女友結婚生子,孩子活潑可愛,生活穩定,衣食無憂。我們一定會說,呀,這個人也太走運了吧,簡直集齊了我們對幸福想像的所有模樣。
  • 《給父母的積極心理學》來自清華教授的親子幸福指南
    那一年,央視發布了一個社會調查《你幸福嗎?》,收到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回答。這些奇奇怪怪、甚至讓人忍俊不禁的回答,讓他驚訝地發現,我們很多國人,不僅不知道幸福是什麼,而且大部分都覺得自己不夠幸福。還告訴彭凱平,他已經從人格心理學家轉變為積極心理學家,致力於積極心理學在全世界的推廣。彭凱平認真拜讀了老師的書,發現積極心理學不僅是一個前沿的心理學研究方向,更能幫助國民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水平。這實在是極有意義的一件事。
  • 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公開課:幸福課(積極心理學)
    本書適用於所有想追求幸福生活、獲得長久滿足感並提高幸福指數及改善生活質量的人們;尤其適用於情緒憂鬱、對生活不自信、對未來不報希望、有悲觀傾向的人們;同時也適用於對積極心理學感興趣的廣大讀者、心理學愛好者、心理學專業教師學生,以及心理治療從業人員。♬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主播朗讀音頻
  • 心理學:一個人不快樂,源於陷入了這兩個心理學效應,你是嗎?
    ,我們不快樂,其實可能源自我們內心的心理學效應,如果我們想要快樂,可以先覺察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我們才能真正快樂。當你不快樂的時候,更多來自我們內心的投射。曾經有一個故事記載了投射效應所帶來的自我影響。古時候有一個人自己的斧頭不見了,他以為是自己的鄰居偷了,越看就越覺得鄰居像小偷。然後更加認定鄰居是小偷,他還去找鄰居理論,但是鄰居說不是他。後來有次無意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斧頭,他才開始知道自己冤枉人了。而他此時來看小偷,就越發現鄰居不像小偷。
  • 心理學:為什麼聰明人大多不幸福
    很多人以為聰明就可以幸福,但是實際在生活中發現,我們發現太多的聰明人都不幸福,他們內心很苦痛,無論是就業還是工作,他們都比普通人更為脆弱,為什麼聰明人都不幸福,心理學發現主要是這幾個原因:首先我們要區分聰明與幸福是不掛等號的,聰明是屬於智力方面,而幸福則是情感方面的感受,他們是兩個不同的體系
  • 我與積極心理學的美麗邂逅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一直「穿梭」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中,認為這樣的生活很有意義,可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我的心情又特別的失落,人為什麼總是那麼不快樂?直到2015年6月12日,我走進了王薇華老師的「幸福力」講師培訓中,在那裡我找到了答案。
  •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但勁歌熱舞后的一段自錄微視頻裡,再次暴露了鄭爽曾經因自卑陷入不自信,幾度否認過自己的能力。她一直想要變得優秀,努力做好粉絲心中女藝人的形象,但又容易突然變得不自信,於是開始自我懷疑,陷入自責中。賽客自卑症專家認為: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
  •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來自於優勢和美德
    他在就職演講中提到,心理學不應只研究人性中黑暗、脆弱、痛苦的一面,而應該轉向研究和關注人的美德、優勢和快樂。減少痛苦,還是創造幸福?傳統心理學的目標是修復創傷,把極端的痛苦轉化為普通的不快樂,即從-5到0,但他們內心仍然空虛;積極心理學的目標則是從0到5,幫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把淺層的快樂轉化為更為深遠、更為持久的滿足感。
  • 哈佛公開課積極心理學 幸福課 第一講
    一切都很順利除了一點,我不快樂,而且我不明白為什麼。也就是在那時,我決定要找出原因,變得快樂,於是我將研究方向,從計算機科學轉向了哲學及心理系,目標只有一個,如何變得更快樂?漸漸地,我的確變得更快樂了。主要因為我接觸了一個新的領域,但本質上屬於積極心理學範疇,研究積極心理學,把其理念應用到生活中,讓我無比快樂,而且這種快樂繼續著,於是我決定將其與更多的人分享。
  • 積極心理學,是「心靈雞湯」嗎?
    除了把病人治好、讓痛苦的人不再痛苦之外,心理學還應該具有使人幸福的目標。我不大用「幸福」這個詞,我覺得該把它替換成適合提問解答的術語。在我看來,總共存在三種不同的幸福生活。第一種是快樂的生活(pleasant life),你在其中擁有儘可能多的積極情緒。
  • 【學習篇】學習幸福科學 體驗幸福人生——記工作室開展線上講座《用積極心理學打造個人幸福力》學習
    若心情不好的時候,思路就會變得很狹窄,狗急跳牆就是這個道理,憤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讓人變得愚蠢,就是因為消極心態有負面的作用,積極心態有正面的作用。三、幸福的四個心理體驗。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 克里斯多福·彼得森著《美好生活的幸福基礎》介紹:要活出幸福的感受,至少要要有四個心理體驗才能讓你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來自於優勢和美德
    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1942-)被公認為世界「積極心理學之父」,曾獲得美國心理學會(APA)終身成就獎,是國際積極心理學會(IPPA)終身榮譽主席。1998年,塞利格曼當選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 《哈佛幸福課》積極心理學|23節全文匯總
    1.為什麼要學習積極心理學①疑問引起改變,我們提出的問題很重要②幸福不會自動出現,並不是沒有痛苦就是幸福③積極心理學領域,還有與積極心理學相關的領域,不僅讓我們從零點上升到正值,積極心理學還幫助我們處理消極情緒,幫助我們處理焦慮不安,處理抑鬱和痛苦的經歷及情感問題2.疾病模型和健康模型疾病模型:直面消極以預防×健康模型:聚焦積極以引導√
  • 積極心理學,4步幫我們抵達幸福彼岸
    結婚—生娃—幸福似乎幸福的格式是固定化的,一定按照這樣的模式進行著才會抵達幸福,可事實總是事與願違!這些充其量只佔據你幸福指數的10%。如何才能獲取幸福?積極心理學開山鼻祖,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和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告訴我們: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關愛和成長都與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聯繫。
  • 生活不能告訴你的,積極心理學教你
    這個公式是我在讀「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裡格曼的《持續的幸福》發現的。說到積極心理學,它在哈佛大學是多年來選修人數最多、最受歡迎的課程,學生們稱之為「幸福課」,選修「積極心理學」的人數甚至超過哈佛王牌課程「經濟學導論」。風靡國內外有數億次的播放,23% 的學生表示,積極心理學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讓生活更快樂恬淡|學點心理學,自助助人
    心理學有三項使命:一是研究消極心理,治療精神疾病;二是讓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實有意義;三是鑑別和培養人才。說起心理學,很多人的反應是普通人根本不需要,心理有嚴重問題,才需要去看專業心理醫生;心理學太高大上了,普通人根本學不會。
  • 教育的生機與希望: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關於幸福的科學,積極心理學家曾經問過全世界的父母一個問題:你希望你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全世界的父母回答都是一樣的:希望孩子幸福、快樂、健康、安全……但是,積極心理學家又問了:現在的學校教什麼?可能全世界的學校都是相似的,教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有沒有教孩子幸福、快樂的能力呢?
  • 幸福溫圖 | 溫州市圖書館開展「如何用積極心理學提高幸福感」學習會
    8月14日上午,由王珏老師主講的「如何用積極心理學提高幸福感」主題學習會暨職工素養提升大講堂在溫州市圖書館召開,全體館員參與學習。為推動溫州市圖書館「模範單位」建設,進一步深化「籀園書香 閱讀領航」黨建品牌內涵,溫州市圖書館專程邀請王珏老師為全體幹部職工進行有關積極心理學的講座培訓。主題學習會上,王珏老師首先提出三個問題:為什麼要提出積極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