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父輩手中馬鞭成為山丹馬場「馬三代」 25歲大學畢業生當「馬倌」

2020-12-09 每日甘肅

他不戀都市毅然返鄉 願做新時代的「牧馬人」

他接過父輩手中馬鞭 成為山丹馬場「馬三代」

25歲大學畢業生當「馬倌」

25歲的大學畢業生院浩在山丹馬場草原牧馬。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曹勇 攝

山丹馬場草原上的馬群。

「馬三代」院浩。

院浩(右一)和父親院天軍(右二)等「馬二代」聊天。

「你們追求的是都市裡的繁華生活,我追求的是策馬揚鞭草原。」當25歲的大學畢業生院浩從父輩手中接過馬鞭時,便下定了紮根山丹馬場草原的決心,而他也由此成為名符其實的「馬三代」……

大學畢業當「馬倌」

6月4日的山丹馬場綠草茵茵,遠處山坡上的馬群時而低頭覓食,時而耳鬢廝磨,馬場草原一派靜謐和諧。

「這是我前幾天在朋友圈發的一段馬場草原風光視頻,立馬就有上海網友留言說要來馬場旅遊。」馬群旁邊,院浩與父親院天軍及另外幾位牧馬人席地而坐,翻看著手機視頻。「好樣的,作為馬場人,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宣傳好我們的家園,讓更多的人了解風景優美的馬場,尤其是你們年輕人要利用好先進的傳播手段,為宣傳馬場做貢獻。」得到父親和幾位「牧馬人」叔叔的稱讚與鼓勵,院浩開心地笑了。

「相比城市的熱鬧喧譁,我更喜歡奔放的草原。」院浩告訴記者,他於2015年寧夏大學體育專業本科畢業後,曾經在南方一些大城市闖蕩過,雖然大城市熱鬧非凡,但他卻始終有種「漂」的感覺,內心深處仍被生養自己的大草原所牽絆。「漂泊」幾年後,院浩終於在2019年6月又回到了魂牽夢縈的山丹馬場,成為山丹馬場一場四隊一名職工,從事著爺爺、父親一直從事的「牧馬」工作。

馳騁在馬背上、仰躺在草地上,感受著雄渾壯觀的馬場大草原,院浩的心歸於寧靜,他也從此知道,自己將永遠屬於這片父輩用一生守護的大草原。

讓馬走上更高舞臺

對於兒子院浩的選擇,身為山丹馬場一場四隊隊長的院天軍雙手贊成並大感欣慰。

作為新時代的「馬三代」,院浩也深知,在這裡工作,要耐得住寂寞,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馬身上。同時,他也有自己的追求,那就是讓山丹馬走上更高的舞臺。

翻開山丹馬場的歷史,從公元前121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驅逐匈奴,在此屯兵牧馬,至清朝均為皇家馬場,至今延續了2130多年。山丹馬場總面積329.36萬畝,曾長期作為軍隊保障性企業,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軍馬繁育基地,上世紀70年代軍馬繁育鼎盛時期,馬匹存欄數超過2萬匹。幾代牧馬人爬冰臥雪,軍牧屯墾,自我滾動發展,培育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全軍科技成果一等獎的軍馬新品種山丹馬,生產馬騾22萬餘匹,生產糧油210多萬噸,為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如何才能讓山丹馬走上更高舞臺,這也是馬場上下關心的問題。院浩曾被單位指派前往北京系統學習專業馬術,就是希望將來山丹馬能夠走上競技之路。

生態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

「作為馬場子弟,我們一定好好保護這裡的生態環境,當好新時代的牧馬人!」這是院浩父子及山丹馬場全體幹部職工的共識。

中農發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黨委辦公室主任任培文告訴記者,歷代「牧馬人」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的位置,時刻不忘保護祁連山「綠色肺葉」和「高原水塔」的重要意義,始終堅持生態立場發展戰略不動搖。針對自然條件的變化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因素的影響,祁連山出現的冰川退縮、雪線上升、植被退化等問題,山丹馬場著眼維護生態大局,主動退出耕地7.2萬畝,其中實施退耕還林3.2萬畝、荒山造林4萬畝。累計建設草原管護網圍欄1333千米,冬春草場以戶為單位全部實現圍欄化。補播改良草場30萬畝,牧區草原禁牧105萬畝,提前一年完成三年減畜1.38萬個羊單位任務。山丹馬場實施異地安居工程,在城市建設3個住宅小區,4391戶職工從海拔2600米以上的山區整體搬遷到張掖市、山丹縣城居住。除春種秋收,大多數職工大部分時間在城市居住,場區常住人口由1.5萬人下降到目前的3500人左右,大幅減少了人為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與此同時,山丹馬場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舍飼養殖,推進由傳統草原畜牧業向高效舍飼養殖業的轉變,牲畜從草原向農區和棚舍轉移。建設現代畜牧產業化項目,建成17棟標準羊棚、馬廄及驢、牛棚舍,從草原放養向舍飼養殖轉移4830個羊單位。持續鞏固草原減畜成果,鼓勵職工從事旅遊服務和產品銷售,拓寬職工增加收入渠道,真正做到「減畜不減收」。

任培文還告訴記者,下一步,山丹馬場將緊緊圍繞「四大產業」戰略,持續提升以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青割燕麥草基地、高效節水種植基地為依託的種植業效益;不斷促進以馬產業基地、驢產業基地、肉牛肉羊基地為依託的養殖業優化升級;提升無公害菜籽油、高原青稞酒為主的食品加工業經營效益;謀劃好以「馬文化」為核心的生態旅遊業。

「林廓草茂生態美,人與自然和諧處」,這是如今山丹馬場的真實寫照。據甘肅省資源調查數據顯示,山丹馬場實際林地面積逐年擴大,草原植被覆蓋度由28%提高到50.76%,部分荒山荒坡及丘陵植被覆蓋度由過去的不足12%提高到31.4%。隨著區域內生態環境的改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逐漸恢復,黃羊、馬鹿、狼、棕熊、雪豹等動物重現馬場自然保護區,山丹馬場也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和企業經濟協調發展之路。

文/圖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曹勇

相關焦點

  • 著名攝影家趙建偉作品欣賞:影視勝地 山丹馬場
    中農發山丹馬場位於張掖市山丹縣,總面積329.54萬畝,海拔2420-4933米。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馬場,在原蘇聯頓河馬場解體後,佔據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同時,山丹馬場還是歷史最悠久的馬場。公元前121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距今兩千一百多年,也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單一組織。
  • 山丹馬場組織人員進行專題培訓民法典
    山丹訊 為進一步發揮《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企業經營活動、職工生產生活中的規範和指引作用,引導廣大職工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山丹馬場發現近千隻巖羊翻山覓食
    近日,在張掖市山丹馬場近年來, 山丹馬場通過實施草畜平衡、禁牧減畜、退耕還草等措施,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林草生態植被覆蓋率持續提升,巖羊等野生動物種類數量持續增多。巖羊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常棲息在海拔2100至6300米之間的高山裸巖地帶,有較強的耐寒性。 本網記者 任磊 通訊員 王春 王超
  • 蘭州西寧瑪多張掖山丹軍馬場具體行程路線方案探討
    (時間和路線還請指教)  6.15 西寧---門源---張掖  6.16-6.17 張掖---民樂---馬蹄寺,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6.18-6.19 山丹軍馬場  6.20 山丹--武威;雷臺漢墓,返程  以上是計劃中的大致線路,因為尚未去過以上地區對線路不甚熟悉,時間上還可以機動安排,也期待各位拍磚~~鑑於拉薩去過並且膽小又財力有限
  • 神秘的李家第三代!長孫女23歲接棒家族企業,長孫14歲才首亮相
    現年92歲的李嘉誠年事已高,打拼了68年的事業才在前年(2018年)放心交給長子李澤鉅。可李澤鉅也已56歲,參照父輩的任職年限大概還可以幹頂多25年,而且還要順風順水的前提下。常言道,富不過三代,但倔強的「李超人」從不信邪,這一點從他為孫子輩起名就可以看出野心了,一個叫「長治」、一個叫「長禧」!
  • 美加州森林大火燒毀多座貴族馬場 最便宜馬價值25萬美元
    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 外媒稱,加利福尼亞州的森林大火已經波及貴族馬場,最新發生火災的聖地牙哥地區曾是馬場密布之地。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12月9日報導,到目前為止,這場劫難導致幾十匹賽馬和種馬失去了生命,多座馬場被完全燒毀。
  • 何猷亨首次做馬主,與何超瓊前夫在一個馬場,會成為「賭王」嗎!
    何猷亨首次做馬主,與何超瓊前夫在一個馬場,會成為「賭王」嗎!賭王四太梁安琪有五個子女,最高調的子女是何猷君,最低調的要數長子何猷亨了,因為他接手母親五十億的產業當練手,還買下兩匹馬做投資,兄弟姐妹們都去悼念去世的父親,他卻不動聲色悶聲發大財,這種沉穩的性格很像父親。
  • 焉支山,如何成為讓匈奴哭泣的兵家必爭之地?|中國自駕地理
    ,奔向季風區的種田人,當上了規模就成為了戰爭。今天的山丹軍馬場,圖@山丹政府網 在漢代這種尚馬的習俗下,馬在各種場合被神化和奉頌,那時候盛行車馬冥器隨葬,視馬為財富的象徵。
  • 山丹:「過腹還田、種養結合」闖出生態致富路
    中國張掖網山丹訊 秋陽無限好,一片打穀聲。9月,青貯玉米的收割陸續開始,在山丹縣清泉鎮北灘移民區李宗勝的玉米地裡,一臺青貯玉米收割機正在田間作業。這些玉米秸稈粉碎後,是牛羊等牲畜的綠色有機飼料。  永茂養殖專業合作社成員李宗勝說:「通過這幾年的摸索,摸出來了以農代牧的思路,今年種了500畝的玉米,以自己種下的草來餵自己的牛,以自己牛的糞便,來增加土地裡農家肥的用量,增加農業的收入,增加合作社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該縣大力培育「牛經濟」,著力建鏈補鏈強鏈,基本形成了集牧草種植、生態養殖、精深加工、市場營銷等一體的牛產業鏈。
  • 國企成為25歲大學畢業生迷茫的根源?
    一位25 歲的大學畢業生,在國企已待了三年,內心卻越來越感到迷茫,這是為什麼?當下一首流行的歌曲唱得好,「月亮月亮你別睡,迷茫的人太憔悴」。我想這就是迷茫的樣子吧,人生迷茫就容易感到心力憔悴,無所適從。
  • 「馬」上報志願!國內首次獲教育部審批的馬業科學專業
    我校已開展了10年的馬業科學專業教育,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體系、教學實驗室設施條件、校內外教學實踐基地等方面日趨成熟。學院自2014年開始每年從國外聘請馬業科學領域的專家教授來校講授專業課程。先後有美國莫瑞州立大學的Shea教授、紐西蘭馬業科學專家Kathrine博士來校授課,並被我校聘為兼職特聘教授,長期為馬業科學專業培養學生。目前正在建設的馬虛擬仿真實驗室和校內教學馬場將是本專業的特色和亮點。
  • 香港馬會國泰航空國際賽事在沙田馬場舉行
    香港沙田馬場今日舉行國際馬壇盛事「國泰航空香港國際賽事」,看臺人山人海。環球網記者烏元春香港報導 12月11日,世界馬壇年終盛會——「2011年國泰航空香港國際賽事」在香港沙田馬場隆重舉行。當日入場人數突破6萬人,全日賽事共投注額超過10億港元。在此次國際賽事中,香港代表隊勇奪三項國際一級錦標賽,是主隊歷年來取得的最佳戰績。
  • 全國大學生馬場技能競賽(內蒙古站)圓滿落幕
    9月21日,由中國馬業協會主辦,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全國大學生馬場技能競賽(內蒙古站)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落幕。本次競賽舉辦於中國馬業協會教育聯盟第二次會議之後,並作為2019中國愛馬日的重要活動而備受矚目。
  • 高田馬場——中國留學生的主場
    東京有很多知名地點,以前我們也多次介紹過了,但是提起高田馬場這個地方,相信大多數人都不太清楚。如果僅僅是從名字上來看,大家肯定認為這個地方是個跑馬場,或者是體育愛好者的聚集地,其實高田馬場是一個教育氣氛濃厚的地方,它承載了太多想要考入名校學生的夢想,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高田馬場——這個留學生的主場。
  • 聆聽一家,三代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從軍故事
    觸摸他們的青春感受他們的世界讓我們明白了「初心」的意義今天,我們走進武警寧夏總隊新兵團聆聽一家三代出生於山東青州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1960年參軍入伍歷任副班長、班長曾榮獲「五好戰士」獎章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
  • 「車二代」履歷金光閃閃,但能勝過草根創業的父輩們嗎?
    與草根出身、「泥腿子」身份創立家族企業的父輩們不同,這些80後的「接班人」幾乎都是口含金鑰匙出生,他們大多接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並且出過國、鍍過金。而伴隨著中國汽車行業的「新四化」浪潮,這群「車二代」或懷抱父輩使命,或出於自身的追求,不再埋身「傳統車企」,紛紛調轉槍頭,成為造車新勢力一員。
  • 25歲女兒另有志向 為何「家族企業二代」不願意...
    25歲女兒更傾向於去金融業發展   通達股份主營業務為電線、電纜的生產、銷售。   史夢曉出生於1994年,目前25歲。在上述《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史夢曉也曾表示,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本著勤勉盡責的原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內部制度的要求,履行相關的權利及義務,謀求上市公司長期、健康發展,為全體股東帶來良好回報。」   為何時隔不足一周即發生變化?
  • 香港馬會捐贈成都20純血馬 千裡入蜀一天花20萬
    還記載著它爺爺、奶奶的名字,甚至還有爺爺、奶奶的父親、母親的名字……」他不無誇張地說,「僅從馬地護照就可以上溯五代。」這些豐富的信息不僅說明了馬匹的出生關係、血統來源,還有它祖上曾經取得過的成績。如果它祖上獲得過世界級比賽的冠軍或有過某種榮耀的經歷,那麼這匹馬就算出生名門,一出生就已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