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出二面角的餘弦值,問B點是否存在?這樣的題一般規律在這

2020-12-17 玉w頭說教育

原題

原題:如圖,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DP中,∠A=90度,AD=3,B,C分別是AP,DP上的點,且BC∥AD,E,F分別是AB,PC的中點,現將△PBC沿BC折起,得到四稜錐P-ABCD,連接EF。

⑴證明:EF∥平面PAD.

⑵是否存在點B,當將△PBC沿BC折起到PA⊥AB時,二面角P-CD-E的餘弦值等於√15/5?若存在,求出AB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圖一

這道題分為兩個問題, 每一問都存在自己的知識點,且它們不相關,所以下面分別說明。

第一問

第一問是證明直線EF∥平面PAD。

對於證明直線與平面平行的題,一般都是在該平面內找到與該直線平行的直線,再通過線與線平行得出線面平行。

然而這道題是不容易根據線線平行去證明線面平行的,同時也很容易出現錯誤。

錯誤思路

因為E,F分別是AB,PC的中點,所以很多同學會取PD的中點M,連接AM,就認為AM應該是與EF平行的。

圖二

但是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這裡的AM和EF是不平行的,如果它們平行,則說明它們是共面的,但是它們不共面。

因為F,M分別是PC和PD的中點,所以FM∥CD,如果AM和EF在同一個平面內,則CD∥面AEFM,但是CD和AE是有交點的,且AE在平面AEFM中,所以CD與面AEFM存在交點,這就出現了矛盾。

所以AM和EF是不能在同一個平面內,即AM與EF不共面,所以FM與EF是不平行的,即這樣的證明方法就是錯誤的。

那如果我們在平面PAD中找不到或者不好找到直線與EF平行時,該怎麼證明EF∥平面PAD?

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是藉助面面平行的方法去證明線面平行,即如果我們能證明直線EF所在地面與面PAD是平行的,則EF∥面PAD。

圖三

所以取CD的中點G,連接FG和EG,則EG∥AD,FG∥PD。

又因為EG和FG是相交直線,AD和PD也是相交直線,所以面EFG∥面PAD。

因為EF在平面EFG中,所以EF∥面PAD。

第二問

第二問就是「是否存在點B,當將△PBC沿BC折起到PA⊥AB時,二面角P-CD-E的餘弦值等於√15/5?若存在,求出AB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思路

像這樣的題,我們一般都是先假設存在這樣的點B,因為這裡「如果存在求出AB的長度」,所以我們還要設出AB的長度,然後根據PA⊥AB和AB的長度不為0的條件得出AB的取值範圍,再根據給出的二面角的餘弦值導出AB的長度。

如果求出的AB長度在該取值範圍之內,即B點存在;如果求出的AB長度不在該取值範圍內,即該B點不存在。

步驟

1.要想得到該二面角P-CD-E的餘弦值,則要找到面PAD到面ABCD的垂線。

因為∠A=90度,BC∥AD,所以BC⊥AB,BC⊥BP,所以BC⊥面APB,所以AD⊥面APB,所以AD⊥PA,又因為PA⊥AB,所以PA⊥面ABCD。

所以面PAD到面ABCD的垂線就是PA。

2.找到垂線後,還要過A點做兩個面交線的垂線。

過點A做DC的垂線交於線段DC或者是DC的延長線點H。

圖四

如圖四所示,但是無論H點是交於DC上還是DC的延長線上,AH的長度是不變的,因為三角形AP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H=3√2/2.

3.找到二面角P-CD-E所成的角,並計算出PA的值。

圖五

連接PH,則角PHA就是二面角P-CD-E所成的角。

所以cos∠PHA=AH/PH。

根據二面角P-CD-E的餘弦值等於√15/5,所以有3√2/2/PH=√15/5,所以PH=√30/2.

在直角三角形PAH中,根據勾股定理有PA=√3.

4.得出AB的範圍和AB的值。

設AB=a,則BP=3-a,因為PA⊥AB,所以BP>AB,所以有3-a>a,解得到a<3/2.

因為點B在線段AP上,且AB>0,所以有0<a<3。

所以a的取值範圍為0<a<3/2。

在直角三角形PAB中,根據勾股定理有(3-a)^2=a^2+3,解得到a=1。

所以AB在範圍(0,3/2)內,所以存在點B,當將△PBC沿BC折起到PA⊥AB時,二面角P-CD-E的餘弦值等於√15/5,且AB的長為1.

總結

這道題需要注意兩點:一是,當證明線面平行,在該面內不好找到與該直線平行的直線時,可以將線面平行的證明轉化成面面平行的證明;二是,對於是否存在的題型來說,都是假設其存在,再通過已知得出符合或者矛盾的條件,證明這一假設是存在還是不存在。

高中:立體幾何中求二面角餘弦值?來者不拒準確求解只需知道這些

已知邊和角的式子求a+c的取值範圍?抓住這類題型思路,要知這些

高中:解立體幾何需知這些知識點和解題技巧

當三角形的面積取最大值時求邊c,判斷∠C?其實是運用均值不等式

頂點到對面點構成直線與已知面平行,求動直線長?直擊該題本質!

相關焦點

  • 高中:立體幾何中求二面角餘弦值?來者不拒準確求解只需知道這些
    圖一這道題第一問是求證線面平行,對於線面平行的題就是要在平面內找到與該線平行的線,將線面平行轉化成求證線線平行——存在轉化的數學思想。第二道題是求兩個面的二面角餘弦值,對於求二面角餘弦值,首先要找到該二面角,想要找到二面角,就要知道找一般二面角的步驟。第一問中求線面平行的步驟第一問是求證BE∥平面APQ。
  • 高中數學,二面角問題,向量求二面角的弊端,你還需知道這些
    這道題的第二問是求立體幾何中求二面角餘弦值的題,對於這樣的題,我們一般都是使用向量的方法去求解,因為向量方法方便簡單易於理解,但是我們在求二面角餘弦值的時候不僅要會用向量的方法求解二面角,還要會使用三垂線的方法來求解,因為不是所有的題都可以使用向量來求解,使用向量的方法來求解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弱化我們空間想像的能力。
  • 高中數學給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的目的是什麼?細節決定成敗
    該題分為兩個小問,第一個小問雖然看起是簡單的線面垂直的證明,但實際上該小問需要證明兩個線面垂直才能證出最後的線面垂直,這樣的證明也會導致很多同學找不到證明的源頭,像這樣的題最好還是要從已知向結論和由結論向已知進行雙向推導來證明。
  • 使用法向量求二面角,需要知道這點,否則得到的結果不一定正確
    第二問第二問是求二面角A-NF-C的餘弦值,即面CNF和面ANF所成角的餘弦值。不難發現想作出這兩個面的二面角並不容易,而題中又出現了三垂直的情況,所以這道題使用法向量來求二面角是比較容易的。第五步,求出兩個法向量夾角的餘弦值。
  • 高中數學,立體幾何大題第2講,平面與平面垂直和二面角
    高中數學,高考數學複習,立體幾何大題第2講,證明平面與平面垂直,求二面角的餘弦值。證明平面垂直,求二面角的餘弦值,這兩個問題都要用到垂直,所以咱們在讀題的過程中,要著重關注垂直問題。由④可以得到結論(四):∠CEB是二面角C-A1B1-B的平面角;原因:E是中點,則A1B1垂直於BE,然後不論是根據線面垂直的性質還是根據三垂線定理都很容易得到「A1B1垂直於CE」,故∠CEB是二面角C-A1B1-B的平面角。題讀完了,同時分析出了4個小結論。接下來就可以根據題意以及這些小結論解答問題了。
  • 學好使用正弦和餘弦定理,這2道綜合題不要錯過
    高考數學複習,學好使用正弦和餘弦定理,這2道綜合題不要錯過。正弦和餘弦定理是一組公式,用好公式的精髓就在於深入掌握其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根據題中的條件既正確又快速地選擇出應該使用哪個定理。這兩道高考題在考查正弦和餘弦定理的使用方面很典型,好好研究一番,你一定能收穫很多。第(1)問是純粹的三角恆等變形問題,要求的是cosB的值,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把已知中唯一的等式中的A+C使用誘導公式換成B,這一步不用多做解釋大家應該都會明白,之後想方設法使這個等式中只含有cosB就可以了。
  • 高考加油,每日一題,二面角有關的綜合題講解分析
    考點分析: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題幹分析:(1)推導出△A1AB和△A1AD均為正三角形,A1B=A1D,設AC與BD的交點為O,推導出A1O⊥BD,AC⊥BD,由此能證明平面A1BD⊥平面A1AC.
  • 高中數學F點未知求二面角大小?根據已知線面角求不出F還需這條件
    圖二這道題分為兩問,第一問是求證兩個平面垂直,該垂直的證明方法和以往有些不同,以往證明面面垂直時,都是將求證面面垂直轉化成線面垂直轉化成線線垂直,而該求面面垂直卻轉化成了求二面角的形式該題的第二問是有些難度的,一般我們在使用向量的方法來求二面角或者線面角的時候各點的坐標都是比較容易求解出來,但是該題中F點卻是一個未知點,所以要解決這道題關鍵就是要求出F點的坐標。
  • 搞不定高考數學6道大題?讓大題不再是只做第一小問,高考數學130+不是夢
    技巧:三角函數第二題,如求a(cosB+cosC)/(b+c)cosA之類的先邊化角,然後把第一題算出的角邊的值結合特殊值法帶入求解,比如已解出角A等於60°直接假設B和C都等於60°帶入求解,省時省力!
  • 解高考立體幾何解答題的方法探討(幾何法、向量法)
    題目解題指導(Ⅰ)第一問先證明AO垂直平面EBC,再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和性質證明出ED平行AO,即可得結論(略)。(Ⅱ)第二問要求二面角平面角的餘弦值。求二面角的平面角餘弦值通常有幾何法和向量法。我們先用幾何法來求解:這題中我們利用題中條件作出平面角,再利用餘弦定理求出其餘弦值。
  • 二面角
    【試題分析】立體幾何的高考解答題基本上第一問是位置關係的證明,第二問求角。本題第一問中考查線面垂直,我們在平面內找到兩條相交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就可以了。第二問中求二面角,因為兩個平面有交線,且比較容易可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可以考慮用方法一(幾何法)來求角,一般來說,這種方法比較難一點,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但是好處是運算量會比較少一點,會節省一些時間。所給的幾何載體中也比較方便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用方法三(向量法)也比較簡單直接,但是要注意計算準確。
  • 高中數學「空間角度計算」問題的求解一般方法與技巧
    解決基本問題的一般方法a) 實用結論(用於解答題時,需要寫上推導過程——本身並不難)三餘弦定理平面內的一條直線與該平面的一條斜線所成角的餘弦值,等於斜線與平面所成角的餘弦值乘以斜線在平面上的射影與該直線所成角的餘弦值。
  • 初三數學——正弦值,餘弦值和正切值
    無法區分正弦值,餘弦值和正切值?
  • 2020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高考理科數學模擬題,考察的大都是基礎題
    第二題也很簡單,考察基礎知識中的複數與三角函數。第三題送分題,A選項我們看扇形圖就知道肯定不是100個,因為百分比有小數出現。如果是100,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第四題考察向量運算。也是送分題。第五題考察數列,給出式子,我們可以求出第一項,當n=1時。就很簡單了。第六題這個圖形是圓錐,求表面積就套公式。第七題考察三角函數,變換一下。
  • 備戰2018數學高考|全國各地最新優質模擬題選講9(立體幾何)
    (2)若球面上四點P,A,B,C構成的三條線段PA,PB,PC兩兩互相垂直,且PA=a,PB=b,PC=c,一般把有關元素「補形」成為一個球內接長方體,利用4R2=a2+b2+c2求解.由三視圖畫出直觀圖的步驟和思考方法:1、首先看俯視圖,根據俯視圖畫出幾何體地面的直觀圖;2、觀察正視圖和側視圖找到幾何體前、後、左、右的高度;3、畫出整體,然後再根據三視圖進行調整. 【方法點睛】對簡單組合體三視圖問題,先看俯視圖確定幾何體底面的形狀,根據正視圖和側視圖,確定組合體的形狀.
  • 原來高中的餘弦定理可以這樣學,真是通俗易懂啊
    現在我們來思考下面的一道題目:此題還能用正弦定理來解決嗎?嘗試解答後,你發現這題想要用正弦定理求出a很難,原因很簡單∠B,∠C兩角的任意度數不知道。那麼不知道他們的度數,此題就一定解決不出來嗎?現在我們把這道題稍加改動下,嘗試著能不能做出來:已知△ABC中,a=5,b=1,C=60°,求第三邊c。
  • 12分高考答題必刷題型,「空間向量分析點到線的距離問題」
    ,在解答方法上,小題技巧相對比較豐富,但大題解答上有明顯的規律可循。然後利用向量數量積(點乘)的運算公式,得到cos〈向量a,向量b〉=向量a·向量b/|向量a|·向量b|,得到兩個方向向量的夾角。由於方向向量的選取方向不盡相同,這裡所得的方向向量的餘弦值可以為正、負、零。但是我們所需要的是異面直線的夾角,而不是方向向量的,由於異面直線的取值範圍(上文給出)的約束,他的餘弦值肯定為非負數,所以要取他的絕對值,作為異面直線的夾角的餘弦值。
  • 二面角的常規求法
    一、定義法是指過二面角的稜上任一點在兩個面內分別作垂直於稜的直線,則兩直線所構成的角即為二面角的平面角,繼而在平面中求出其平面角的一種方法。二、三垂線法是指利用三垂線定理,根據 「與射影垂直 ,則也與斜線垂直」的思想構造 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繼而求出平面角的方法。
  • 衝刺2019年高考數學,典型例題分析14:與二面角有關的解答題
    考點分析: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題幹分析:(1)以D為原點,DA為x軸,DB為y軸,過D垂直於平面ABC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線段B1E的長.(2)求出平面ACE的法向量和平面ACC1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C1﹣AC﹣E的餘弦值.
  • [試題剖析]二面角·典型例題分析
    B-PA-C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評註  本題解法使用了三垂線定理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後,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無稜」須找二面角的稜.△PBC中, 在△BDE中,根據餘弦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