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妍妍講,最近她家孩子最近拉粑粑都很臭,隔著門都能聞到味,惹得一辦公室人哈哈大笑。沒幾天妍妍就請假了,後來了解到,他家孩子發燒整整3天,剛吃完退燒藥體溫降下去了,過會就再燒起來。到醫院檢查了個遍,也不是感冒,竟然都因小小的積食。而粑粑臭就是積食的表現之一,妍妍並不知道。就因此給孩子拖拉了好幾天導致高燒不退的。
積食來臨之前,孩子身上常常有3處發臭
1. 頭頂"臭"
像是很多積食的孩子,晚上都會出現盜汗的情況,尤其是在頭部。年齡較小的孩子不能經常清洗就容易出現"頭頂發臭"。
相信家長們也都有了解,脾胃主管運化,在脾胃運化失常時,便日久食積於內,然後出現積食化熱,孩子便容易出現盜汗。很多孩子出汗的位置不同,家長可以觀察下。
2. 大便臭
孩子大便發臭是積食的一個表現,這是由於孩子積食後,食物堆積,在細菌作用下分解發臭。就像是廚房垃圾久堆不棄,就會散發出腐臭。這樣的孩子通常還會大便溏稀,或者大便乾燥,給孩子先用柳果刺鋅類的食療,慢慢調理。
3. 嘴巴臭
孩子小小年紀就有了口臭,這其實也是跟脾胃裡有關。就像大便問題一樣,積食堆積、生熱、發臭,就會隨著器官排出。早上,家長在孩子剛睡醒就聞聞嘴巴,口中有酸腐味等異味,再出現有舌苔就積食八九不離十了。
家長也不難看出,積食很容易生熱,積熱又會引發多種病症,要是孩子經常"上火"也是跟積食有關。
積食是怎麼引起的?
孩子天生脾弱,運化能力也有限,要是日常飲食也不注意(挑食、厭食、暴飲暴食、過度餵養等),當食物攝入過量後,超過脾胃的運化能力,就會使食物堆積,進而引起了積食,這是引起積食的主要兩個原因。
積食該怎麼處理?
積食並不是形成與一朝一夕,大多孩子都是因為長期的壞習慣讓積食慢慢堆積,直到"爆發"。所以積食要想消除也得慢慢來。目前較為合適的方法便是食療,拿柳果刺鋅來說,就是採用溫和的食療,來消食健脾。食療、小兒推拿、適量的運動,儘量不要一生病就接著打針吃藥。
像柳果刺鋅類的食療,也就是中醫理論的藥食同源,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之效。
常見的消食健脾食藥材,雞內金、柳果(沙棘)、猴頭菇、山楂、茯苓、山藥、麥芽等,這些在柳果刺鋅都有添加,因此功效更為全面。
成分各有側重點:山楂側重於消肉積,麥芽側重於消主食積,雞內金和柳果消食效果較為綜合。
相信有很多家長要問了,那為什麼去醫院醫生就給打針開藥?抗生素效果立竿見影,所以醫生常用。但其副作用並不小,引起脾胃失調,還很可能加重脾虛積食,所以更建議選擇安全無副作用的柳果刺鋅等食療類。
但當孩子積食嚴重、高度發燒還是要先遵循醫囑,在孩子情況好些時再慢慢食療調理。
當孩子出現積食,除了做好食療還要做好以下事
1. 健脾胃
在孩子消化情況較好,無積食情況下,這可是健脾的好機會。家長可以用太子參、百合等食物給孩子做些健脾粥喝,也可以直接一周一兩次消食水。孩子脾胃慢慢強健起來,就能吸收到更多營養,對未來成長發育打下好基礎。
2. 勤運動
除了孩子自己多多運動,家長還要常給孩子做做推拿,以此促進腸胃道的蠕動,加速積食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