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只是傳說?熟練使用一種兵器有多難

2020-12-13 冷兵器研究所

現今,喜歡冷兵器的人為數不少,但是如何才算能熟練地使用某種兵器?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就不甚了解了。而提到這個問題,在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十八般武藝一般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 而「十八般兵器」也並不是真的只是十八種兵器,而是泛指多種技藝。但顯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運動員也是專精要比貪多嚼不爛更有優勢。那麼,為什麼古人還講究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呢?

這是由於在戰場上,武器損毀或是遺失是很常見的。這時使用副武器或者隨手撿起一樣兵器都能會用,生存率顯然更高。而除了趁手武器,就不會用其他武器的人,生存率就比較低了。即便民間行走江湖,不同環境也需要時用不同的武器。室內起衝突必然是短兵器才能施展得開。在空曠室外,對方手持長兵器劫道,拿短兵器的人就難有勝算,必須也得會長兵器才能應敵。這就導致古代更推崇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雖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最好,其實練起來並不需要專注練習十八種兵器,雖然不同兵器使用方式有差別,但是總體也不過分幾大類。正所謂一法通萬法通,只要總的幾大類中有一種兵器精通,其他的也能很快上手。下面這裡我們就大概的講解一些不同武器的使用要求。

所謂精通其實就是一個對武器的控制力的問題,不同的武器的話,要求顯然也不同。一般來說兵器越小、越輕,控制力就越高。比如指虎,套手上就好,用法跟出拳沒啥區別,無需練習控制力,你知道怎麼出拳就可以自如使用,會出拳就可以說精通了。

但是換成刀劍類的,控制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出拳講究發力,用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拳上,而刀劍自然也講究發力,而且刀劍相當於多了一個關節,發力就要更加複雜。對於劈砍,日本劍道就講究刃筋問題,傳統武術刺擊講究力達刀尖劍尖,其實都是出手的角度的控制。

舉個例子吧,上圖中藍色線是揮刀的方向,橙色線是刀刃的角度。下面那個圖,方向一致,切入物體中就可以發揮最大的效果。上面那個圖,刃的角度和用力方向不一致,顯然砍不深。甚至砍木頭什麼的可能導致刀身彎曲損壞。所以看很多試斬視頻,一刀能過一頭豬什麼的,那不僅是刀的鋒利,也是人對刀控制的技巧很高才能做到。同樣一把刀,人家能橫斬、斜斬過生豬什麼的。把刀給沒練過的人,他就做不到,甚至可能還因為力量用的不對把自己手腕扭了。可能會有人覺得自己不可能差那麼多,但實際上想要做到角度完全一致,其實是很難的。

以上圖為例,橙色線是刀刃角度,藍色線是揮刀角度,偏差大概也就5°。這個角度並不算大,但砍到骨頭上就很可能直接偏轉卷刃,而角度完全一致的話可能就是骨頭被平整的切開。總之,能真正做到角度完全一致的,都是需要長期鍛鍊才可以做到。而且實際揮刀中,新手的手部力量不夠,切進去甚至不是直線,切口都是S型的亂擺。這自然更加影響出刀的效果。

不止是刀刃角度與發力角度需要一致,實際揮砍中還存在刀身角度和揮刀角度不同。比如上圖這樣,紅線是正直下劈的力量,揮刀的人以為自己是正著下劈的,但刀身實際歪了。那麼在刀揮出去造成的劈砍效果顯然是很差的。同樣以上面這張圖作為刺擊來看也是一樣,紅線是刺出去發力方向,但是實際刀尖偏了,那麼發力顯然就不對了。其造成的效果就會打折扣,而且可能刀尖進去斜著的,然後越偏越多傳導到手上,直接手腕扭傷。

以上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練習才可以做到的,而且這些只能算是基本功。在對抗中,想要得心應手的使用武器,還存在對力量的控制上。用多大的力能造成多大的傷害,心裡要有數。打個實戰的比方,你一個大力劈斬過去,可能直接感覺沒有什麼碰撞感,就把對方胳膊砍斷。但這樣的結果就是你可能因為用力過猛導致失去平衡,如果對方持械手並沒受傷,來個反擊,你正處於失去平衡的狀態,根本無力閃躲,只能被對方殺死。

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現實中更常見的是被對方躲開,你劈空後用力過猛一時收不回來然後被對方趁機反殺。你用力太輕,打到對方可能剛剛砍破衣服破了個皮,對方屁事沒有然後一個反擊,重創你。

再說一下鈍器,鈍器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不需要考慮刃筋的角度問題。但是鈍器一樣講究準確性,你得能打到對手才有意義。

這些都是需要練習的。輕鈍器比如短棍之類講究攻擊準確,要打中對方薄弱部位才能造成有效傷害,打到皮糙肉厚的部位,對方扛著挨一下,貼身就能弄死你。重鈍器要講究攻擊距離如何控制,必須保證在鈍器前部擊中對手,才能達到最大的殺傷力,以及如何發力可以讓力量更大動作更小,還有怎麼讓對方無法躲開攻擊。這些對力量的要求更高,需要苦練力量,達到對重型鈍器操控更加得心應手,以至於對方難以躲閃。不過重鈍器不怕對方格擋,因為重鈍器力量大難以擋住,但是如何逼迫對方無法躲閃,或者被對方閃過後,如何快速收回進行二次攻擊,避免被對手抓住破綻反殺。這些也都是熟練使用鈍擊武器者所要掌握的。

我們再說一下長杆武器。越長越重的武器,控制起來越難。以長槍為例,長槍只需要刺,講究力達槍尖。傳說民國時期神槍李書文,用大槍刺牆上的蒼蠅,蠅落而壁無痕。到底傳說真假如何難以考證,但是可以視其為準確、速度、對力量控制的一種最理想的情況。沒練過的人,別說用大槍了,在紙上畫個蒼蠅那麼大的點,拿個牙籤去刺都不一定能刺得中。

遠程武器也是如此。比如射箭,箭搭在弓弦的哪個位置,手在弓把的哪個位置,每次拉弓拉到哪個位置,這些必須每次都一樣才能保證精度。比如你箭一次搭的高一次搭的低,那落點顯然不一樣。這樣談何瞄準?

再比如,多遠的距離、手需要抬多高,也都是靠經驗和手的控制力來掌握。手稍微差一毫米,射出去可能到靶子上就差十幾釐米。韓國男子射箭運動員林東賢是弱視,右眼視力20/100,左眼視力更僅為20/200,連視力表上最大的字母都看不清,更別提看到靶子。但是他就是打破了世界紀錄,拿了奧運金牌。

▲韓國男子射箭運動員林東賢

他之所以能做到奪冠,是因為靶子位置是固定的,就在正前方,而且靶子高度大小也是有規定的,打多遠的比賽也是固定的。所以只要知道多遠的比賽手抬多高,箭會落黃心,只要每次動作都一致,眼睛可以不去看都能射中。這就是對弓箭的熟練使用和高超的控制力。日本弓道中就有句話叫:「正射必中」就是說明這個道理。當然,打移動靶沒有視力就不行了,那就還涉及目測目標距離,計算箭出去拋物線的角度,手續要抬多高,然後預估目標運動軌跡,箭的速度來計算提前量。所以我們射箭的時候,經常一鬆手箭還沒落靶自己就知道能不能射中了。發現自己動作沒做對,不用看就知道這箭中不了。這箭動作神完氣足毫無瑕疵,不用看就知道肯定中。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十八般兵器,你認得幾件?
    在中國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何為「十八般武藝」?其實就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至於究竟是哪十八種,歷來說法不一。今天,武術界普便對「十八般兵器」的解說則是刀、槍、劍、戟[jǐ]、斧、鉞[yuè]、鉤、叉、鞭、鐧[jiǎn]、錘、抓、鏜[táng]、棍、槊[shuò]、棒、拐、流星錘。
  •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從「新」出發 帶您探尋 「唐山智造」(第...
    聽說那裡的機器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噴火吐水力大無窮?在融媒小分隊眼裡,只有兒時的超級偶像——金剛葫蘆娃才能這樣「神通廣大」。從「新」出發 帶您探訪 「唐山智造」 !唐山新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李賀龍介紹,目前市面上用於碼垛的機器人有很多種,重型的可以達到一噸左右,妥妥地就是力大無窮的「大娃」。「我希望在保持國內現有優勢的情況下,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引進國內。」唐山新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葛鼎新是在日本攻讀了博士後回鄉創業。在國家大力支持創新的大環境下,葛鼎新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 電廠裡的十八種兵器,樣樣精通的是全才!
    電廠裡的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的是全才! 今有電廠員工手握 「十八般兵器」 活躍在巡檢與檢修中 維護了自身及設備的安全日常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這群「武林高手」 解開電廠中這些神秘「兵器」的面紗 測振儀
  • 速寫的「十八般兵器」(上篇)
    文/睡皮 編輯/燕子 圖源/睡皮「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钂棍槊棒 鞭鐧錘抓 拐子流星」章回小說裡形容武將們技藝高強往往便能精通這十八般兵刃,十八般兵器雖特點各異,但是本源上卻有相同之處,當今速寫畫風變化多樣
  • 矛錘弓弩 刀劍拐斧——「十八般兵器」的由來
    「十八般兵器」之稱是從「十八般武藝」一詞演化而來。「十八般武藝」始見於南宋華嶽編的兵書《翠微北徵錄》,華嶽曾中過武狀元。此書編成於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書中自稱「臣聞」,可見「十八般武藝」的說法實際上還要早。可惜宋代的兵書多毀於兵燹,今傳者寥寥無幾,「十八般武藝」的原始出處和內涵今天已無從查考。
  • 我國冷兵器眾多,為何只稱「十八般」兵器?十八竟然是這個意思
    材質從原始社會的木石兵器,到奴隸社會的青銅兵器出現,再到封建社會鋼鐵兵器花樣百出,五花八門。那為何現在都稱「十八般」兵器,難道只有18種?「十八般」兵器我國冷兵器演變冷兵器威力的增強在新石器時期,主要的兵器有石球
  • 中國古代冷兵器中國古代冷兵器講解:十八般兵器究竟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器,即冷兵器時代的「十八般武藝」,這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常見於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現代人對「十八般武藝」的理解是泛指多種武器,或多種技能。
  • 丸莊黑豆醬油十八般武藝精通,化身「中華小當家」幫手
    其實,最早完整記錄醬油工藝的綜合性農學著作《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以黑豆為原料做的醬清、醬油清,這是古法製作而成的醬油前身。關於黑豆醬油,其風味一點也不輸黃豆醬油,如市面上有這麼一款丸莊黑豆醬油,就頗得食客們的認可。
  • 如何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只要你當了老師……
    有的人選擇去炙手可熱的金融行業,在繁華都市裡追趕數字潮流;有的人選擇去展現才華的科技行業,將心性隨產品慢慢打磨沉澱;有的人選擇下基層,在田野地頭間貢獻著自己青春的力量……但有群清北碩士畢業的高材生,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竟然選擇去當了中小學的老師,成為「孩子王」。今天的主角,是被稱為「戲精」的各科老師們。
  • 十八般武藝「男」能可貴
    在孩子眼裡,男老師是和藹可親的大哥哥,是會翻筋鬥的孫悟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絕世高手有一次,張澤豪要帶著小班孩子學習「帶球反向跑」。他把這堂課用「獅王與小動物搬糧食」的主題來包裝。上課前,張澤豪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個球,這個球代表「糧食」。每個孩子都代表著森林裡的一種小動物,他們需要根據規定的路線把糧食運送到目的地,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用所學的跑步動作去完成。當全班同學都把「糧食」送到目的地後,張澤豪便以「獅王」的形象在終點位置,突然出現搶走學生的「糧食」。
  • 荒野戈壁,看新兵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
    本期推出「西陲觀演訓」系列報導之九:《荒野戈壁,看新兵如何展示「十八般武藝」》1 為進一步加強綜合戰鬥素質 提升實戰化意識 近日
  • 非法捕魚也有「十八般兵器」?警方:一舉銷毀
    【非法捕魚也有「十八般兵器」? 警方:一舉銷毀!】長江是我們母親河,保護它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10月28日,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垻區分局聯合沙坪垻區農業農村委,在中渡口碼頭對近期收繳的一批非法捕撈違禁漁具進行了集中銷毀,又一次展示了重慶相關執法部門嚴厲打擊非法捕魚、保護長江母親河的堅定決心。
  • 王霏霏的十八般武藝,一定包括頭皮護理
    《我就是演員3》的陣容剛剛公開,王霏霏也出現在其中,姐姐本來就能唱能跳,現在還要去挑戰演員,真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精通,實在是佩服姐姐的精力。我們的頭部有許多經脈和穴位,定期按摩可以幫助代謝掉一些因長期熬夜堆積的毒素,有提拉臉部和抬頭紋的作用,還能有效改善睡眠。
  • 有照經營,收費全看任務級別……走近精通「十八般武藝」的現代保鏢
    陳陽坦言,正規保鏢公司在培訓保鏢時,都是統一培訓,水平統一,他們不分等級,只是所擅長的技能各有不同,「給僱主安排『高級保鏢』的,基本都是蒙人的。」保鏢在保護客戶安全的同時也要保正自己的安全。陳陽表示,職業保鏢也不能違反法律,武力在現代社會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保鏢必須在危險即將出現或剛剛萌芽的時候就想辦法解決問題,盡力將損失減到最小。
  • 王霏霏的十八般武藝,一定包括頭皮護理!
    《我就是演員3》的陣容剛剛公開,王霏霏也出現在其中,姐姐本來就能唱能跳,現在還要去挑戰演員,真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精通,實在是佩服姐姐的精力。我們的頭部有許多經脈和穴位,定期按摩可以幫助代謝掉一些因長期熬夜堆積的毒素,有提拉臉部和抬頭紋的作用,還能有效改善睡眠。
  • CCTV10關注 | 十八般兵器(二)劍
    CCTV10關注 | 十八般兵器(二)劍 2020-12-22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枚波羅蜜的十八般「武藝」
    原標題:一枚波羅蜜的十八般「武藝」   「我沒吃過這個味道,甜糯之外,還有些特別的香氣。確實好吃!」
  • 管著孩子吃喝拉撒,唱跳彈畫的幼兒教師,沒有十八般武藝能當嗎?
    幼兒園老師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們還認為她們只是孩子的保姆嗎?2020年9月7日,國家教育部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其中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章節明確,國家實行幼兒園教師資格制度。幼兒園教師應當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已取得其他教師資格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專業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後,方可在幼兒園任教。
  • 關於速寫的「十八般兵器」(下篇)
    在壽命方面,鋼筆相比較於針管筆血條更長,不僅能夠使用更長的時間,而且在筆尖慢慢磨損的過程,筆會越用越順手,會讓人產生一種人筆合一的感覺。另外鋼筆練習容錯率低於鉛筆,有心的話可以利用這個特點改善自己下筆猶豫的問題也是很好的。
  • 莫說古代戰將不用鞭,用鞭神將的傳說你知多少
    鞭是中國古代一種冷門兵器,並不比刀槍樣搶手。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製或鐵製,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古代武將用的鞭,一般都是硬鞭,鞭都是依據武將力量定製,長短輕重不一。自古很多戰將也將其作為副兵器,在戰場上專門克制重盔甲。在中國古代用鞭做武器的戰將不少,有些很厲害歷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