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我們所認識的恐龍可能並不長成那個樣子……

2020-12-23 探索T鬼叔

恐龍可能真不長這樣

相信大家都知道,想要復原一種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滅絕的生物的樣貌可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沒有人知道它們究竟長什麼樣,科學家們也只能在出土的化石中尋找一些線索。

但化石這種東西所呈現出來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比如生物體內的軟組織等物質很難被保存下來,並且由於年代久遠,地質不斷變遷,這些古生物的化石很難完整地保存下來。這些問題給復原古生物增加了更多的困難。

所以,現在的科學家們所復原的古生物,很多都是一種「殭屍」形態,它們基本上不含軟組織,只有骨骼和肌肉。

一位來自伊斯坦堡的藝術家從小就對恐龍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他的認知裡,恐龍根本就不長目前我們所公認的這個樣子。他認為,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很多動物,要麼有著圓滾滾的身子,要麼有著蓬鬆的毛髮,看上去都很萌,為什麼遠古時期的恐龍卻要長成那副樣子?

如果未來天鵝滅絕了,那麼按照現代科學家們的復原方法來復原天鵝的話,它們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而狒狒在他們的復原圖中,可能是這樣的——

沒錯,因為狒狒的脂肪等軟組織也是無法保留在化石中的,所以科學家們並不知道這些脂肪應該被填充到哪些具體部位。

所以,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我們把恐龍的肌肉想得太豐滿了。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其他按照現在復原方式所復原的動物可能會長什麼樣吧!

這是原牛——

這是……家貓——

如果按照它們的骨骼來復原的話,那它們就再也不是萌萌噠的了!小探表示拒絕!

而小鬚鯨、貓咪、雞和馬還可能是下面這個樣子——

斑馬則成了這副樣子——

這真的不是一種恐龍嗎?!!!

憨憨的大象——

而我們人類也沒能倖免……

是不是覺得很……荒謬?科學家也明白,但是他們也沒有辦法,因為科學的嚴謹性要求他們不能做沒有證據的推斷,而古生物們軟組織的形態就是一件無證據的事,所以我們現在就只能看到「殭屍」狀的古生物復原圖。

看了上面那些復原圖,我們不禁對恐龍的真實長相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印象中的恐龍就是一副精瘦、強壯的樣子,但如果在它們的身體裡加上脂肪,可能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它們可能也會和現代的鳥類一樣,有著毛茸茸、圓滾滾的身體,比如下面這個樣子——

而長相兇猛的霸王龍可能是這樣的——

雷利諾龍也許長這樣——

科學家眼中不能上樹的原角龍可能也站在了樹幹上——

你可以說這種猜想有點瘋狂,但是卻不能說這些想法毫無道理可言。或許我們真的把恐龍想像得過於乾瘦,過於可怕了,說不定真正的霸王龍是一種渾身長滿絨毛、胖乎乎、圓滾滾的可愛動物呢!那麼《侏羅紀公園》的畫風可就要變成這樣了哦——

END

相關焦點

  • 我們看到的恐龍模樣,是真實的樣子?其實很多都是推測出來的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上,恐龍時代無疑是非常讓人感興趣的,因為恐龍已經滅絕了,所以我們無法看到真實的恐龍模樣,但是我們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因此研究人員通過這些化石復原了恐龍當時的風採,但是這些恐龍是真正恐龍的樣子麼,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恐龍形象的定義,人類有一些先入為主了,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這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認為恐龍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如果在電影裡面所刻畫的恐龍形象,是像鳥類一樣又有翅膀或者像魚類一樣擁有鱗片的生物,我們會認為恐龍是長這個樣子的。
  • 顛覆認知複利我們的人生
    而是講關於我們的人生許多人缺乏複利精神那些急於賺錢的人,急於求成的人,不但浪費了許多時間,最終也並沒有賺到更多的錢!這類人特別像那些在投資市場裡頻繁交易的人,一直在折騰,最終所獲甚少。人生是要折騰,但不能一直折騰,要養成積累的習慣,選定一條路走下去。如果這條路自己沒有把握走到底,那何必要開始呢?
  • 新品種恐龍正在大量被發現 這可能改變此前對恐龍的認識
    似乎每個人在孩童時代都對恐龍充滿了好奇。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傾聽科學老師講解恐龍如何生存和死亡的情況,我們觀看關於爬行動物統治地球的紀錄片,不少人在成年後會認為了解了不少恐龍的知識。一項關於新品種恐龍發現頻率的新研究表明,我們可能認為這一切都是錯誤的,並且我們對人類接管地球之前數億年的了解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發生巨大變化。我們所了解的恐龍歷史就是我們能夠從它們留下的殘骸中拼湊出來的。處理這些稀少的證據對古生物學家來說一直是一個挑戰,但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發現新恐龍的頻率急劇增加。
  • 我們所看到的恐龍,是真實的恐龍嗎?其實並不是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說到恐龍,我們都會在第一時間內想像到它是一個龐然大物,並且我們可以在很多影視作品中看到它們。除此之外,考古學家還依靠專業的看法以及思想對恐龍進行畫圖還原。當然,隨著我們所處的時代科技的逐漸發達,我們所看到的恐龍也就不一樣了,這主要是因為人類並沒有見過恐龍,因此恐龍的外貌的改變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改變。舉個例子,考古學家發現斑龍的化石後,通過拼湊還原出了它的骨骼形狀以及樣子,且還通過腦洞構思出了它的樣子。
  • 很抱歉,這輩子沒長成你喜歡的樣子!
    她說,大抵上這輩子沒有長成對方所喜歡的模樣吧喜不喜歡的,愛不愛的,不就要你情我願嘛一個人唱情歌太苦也太澀,主要是太孤單>C小姐是我後來認識的朋友,她說你暗戀過別人嗎?談這些話題的時候,我們都已是二十四五的年紀,不再是那個十六七還假裝不經意走過你身邊的小女生了, 可是說起過往,C小姐還是一副小女生嬌羞狀的模樣,清純又美好。暗戀,喜歡一個很美好的人,估計就是我可以跟在你身後,像影子追著光夢遊吧。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但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恐龍很有可能是一種身上披滿羽毛,外形和禽類相似的動物,而最有力證據莫過於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琥珀中找到的恐龍羽毛了。而此次發現的含有恐龍羽毛的琥珀自然也是緬甸產出的,羽毛琥珀的存在極其稀少,對於研究古生物就有重要意義,而此次的發現也證明了,人們認知中的恐龍形象很有可能是錯誤的,恐龍的外表可能更像大型的鳥類,只不過它們長有尖利的爪牙。有人可能感到疑惑,琥珀中的羽毛為什麼就一定是屬於鳥類的呢?
  • 我們可能一直誤會了恐龍的長相,或許這才是它應該有的樣子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指三角龍,現代鳥類和梁龍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代。 為方便研究,恐龍可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其中,非鳥恐龍只生活在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已於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而本詞條主要介紹非鳥恐龍。
  • 棘龍的身份再次成謎,它的尾巴像一面船帆,可能是水生恐龍
    長期以來,人們被熒幕上的恐龍形象所影響,以至於認為霸王龍是眾多恐龍種類中獨佔鰲頭的種類。而棘龍的真實樣貌至今仍未確定,根據環球網6月17日的新聞,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辛近期發表了與棘龍相關的新發現,該發現如果屬實,足以顛覆人類對棘龍的固有認知。人們對棘龍的傳統認知是怎樣的?在過去的研究中,古生物學家根據挖掘出的棘龍化石將其定位為白堊紀中期的巨型獸腳類食肉恐龍。
  • 7600萬年前的它們,已經開始折磨恐龍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似乎癌症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那個時候地球還是恐龍的天下,人類的祖先都還沒有出現。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恐龍也曾患癌提到癌症,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雖然如今的醫學手段已經很發達了,而且一些癌症如果是早期發現,也是可以治癒的,不過,人們仍然對它感到恐慌,畢竟癌症分為很多種,而且至今都沒有特效藥。
  • 為什麼那麼多的史前動物,我們只記住了恐龍?
    無論是微小的細菌,不起眼的水藻,還有像鼻涕一樣的變形蟲,都生活在海裡,因為在那個時候,沒有生命能受得了陸地上強烈的紫外線。紫外線可能會對生命造成傷害,小朋友可能也看到過媽媽塗抹防曬霜,就是為了擋住紫外線,保護皮膚。整整幾十億年,生命都在一些看不見的地方,例如深深的海底,或者火山熔巖不見光的地方。這和我們今天很不一樣,今天的我們,都生活在大地上,陪伴我們的還有很多種大小動物。
  • 中華龍鳥和始祖鳥一樣,都是名字和樣子有點像鳥的恐龍?
    我們回到1996年的遼寧省北票市四合屯鄉有一位農民在上山的途中是採集到了一塊帶有化石的石板,然後它就把這個話拼成了完整的兩片。這一拼直接就把恐龍長啥樣和鳥類這兩大古生物學的一樣給拼出來一條路,這個鳥類的起源那這個是我們今天的主題,至於恐龍長什麼樣那相信大家應該還是比較的熟悉。很多地方都能看得到博。這裡面倒是可以稍微差出去說一說,就是剛才水兄所描述的這個非常經典的恐龍形象。
  • 姜子牙會顛覆我們的認知,再創造一次「藕餅」
    這是電影《姜子牙》海報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名言,通過這句話我們就可以大概猜測到申公豹和姜子牙的關係,他們或許已經不是傳統升華故事中的那種絕對的敵對關係了。從申公豹的話語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影片中申公豹十分羨慕姜子牙,甚至是有一點點嫉妒,因為動畫電影中的姜子牙少年成名,是崑崙名頭響亮的神。
  • 5種在中國生活的古生物,有一種至今仍在,還有一種好像玩具恐龍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未知生物永遠對我們有著很大的魅力,神秘莫測的深海生物、軌跡難尋的未知物種、兇猛巨大的史前生物,小編今天就帶各位一起盤點一下曾經在中國生活的5種古生物,有一種至今仍在,還有一種好像玩具恐龍。
  • 我們可能發現恐龍DNA了,距離復活恐龍還有多遠?
    相信對於每一個古生物愛好者或者科幻迷來說,有一個疑問始終縈繞在腦中揮之不去:為什麼科學家還不克隆出恐龍來?的確,讓恐龍重現人間,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期待看到的一幕。可是,克隆並不是那麼簡單,復活恐龍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實際上,在復活恐龍的第一步,我們就遭遇到了滑鐵盧:恐龍的DNA在哪?
  • 我們終於知道了恐龍的屁眼是什麼樣子
    我們很少能看到恐龍身上柔軟的肌肉和組織,我們了解鸚鵡嘴龍的方式和其它古生物一樣,都是通過化石,而化石通常能保存骨骼,而皮膚和其它軟組織在恐龍死亡後容易腐爛,不容易被保留下來。不過也有罕見的所謂「木乃伊」恐龍出土,恐龍身上的軟組織能夠提供最真實的細節。這種罕見的化石沒有特定的成因,我們只知道在恐龍被快速灰燼掩埋時可能會保存下來。
  • 那些顛覆我們對他認識的歷史人物,我們的了解實在片面
    我們都曾經聽說過一句古詩,有許多詩句描寫的是景色由於觀看的角度不同,所映照在眼裡的景象也不盡相同。其實這句話被如今,現在很多的引申為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你會有不同的收穫。其實我們。許多人對於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問題的了解,往往是片面的,他們對於這些人和事物的認識往往局限在一個方面,並沒有全面認識到所有方面。舉幾個簡單的歷史人物,他們也有我們鮮有了解的一面,而這些將會顛覆以往我們對他們的認知。
  • 石峁石雕:顛覆我們認知的發現
    作者:王仁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  考古上的每一次新發現,不是驗證便是顛覆已有的認識。陝西神木石峁古城址新發現的石雕,就屬於顛覆性的重要發現(圖①)。這一次發現甚至會引發重構區域考古學文化體系,重新書寫補寫歷史迷失的一些片斷。
  • 人類有沒有可能外星來的,在6500萬年前佔領地球,滅絕恐龍?
    自從上個世紀我們能夠飛出地球,地球上的不明飛行物似乎越來越多。雖然我們已經捕獲了許多關於不明飛行物的視頻或照片,但我們不確定這些不明飛行物來自哪裡,是否有外星人存在。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猜想開始出現,有些人還認為,也許我們正在尋找的外星人基本上是人類。
  • 普通人的世界、普遍人的生活離我們所認識的「人性」相距有多遠?
    究竟什麼是「人性」,大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明白,又如何能夠告訴別人。我們告訴別人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說服他們克服連我們自己都無法克服的人性弱點?到底什麼是「人性」?在這所講的「人性」,不是我們所認為的那種哲學意義上的「人性」,而是在現實中不需要救贖、而且生命力很強、隨時又有可能自生自滅的那種「人「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