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脫臼了,正確的處理方法學起來

2020-12-11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思考者

寶脫臼了,強拉要不得要不得要不得

小傢伙一天天長大,呃,或者說一天天調皮起來,麻麻就要360°安全防範起來,

特別是那些不顯山顯水、沒有致命危害,偏偏夠折騰的貨,發現起來就需要專業儲備,很考驗粑粑麻麻哦。

這一次,小南說說哪個貨呢?脫臼。

首先,得分辨出啥情況下,寶脫臼了吧?判斷依據是:

觀察寶的關節結構和形態是否正常。

寶的關節處是否劇烈疼痛。

關節部位是否腫脹。

出現了哎,寶關節脫臼或骨折的概率,灰常大。

呃,我家的寶還小,上述方法好像不明顯,怎麼破?

1歲內的寶,確實很不好觀察,但聰明有經驗如小南,還是有招兒的:

脫掉寶的衣物,花上點時間,對小傢伙的兩側肢體進行比較,

比如,寶總使用一側肢體,而另一側未動,或逗弄小傢伙的不動肢體時,寶就哭吵……

嗯,這些情況下,寶很可能存在脫臼或骨折,趕緊去醫院。

作為一家之主的粑粑,想做點兒什麼,或者覺得脫臼而已,沒必要火急火燎去醫院,那麼,正確的急救方式是:

不要輕易嘗試給寶進行復位,萬一手法不正確呢?只會導致損傷進一步加重;

倒是可以適當使用硬紙板與衣服或者繃帶固定受傷肢體,避免寶進一步運動造成出血增加,腫脹加重;

然後?然後當然是及時到醫院診斷並治療唄。

小南千萬要提醒,這些簡單粗暴的方法還是別,一點兒都不直接有效好嘛:

寶脫臼了?粑粑擼起袖子就自己自己動手進行復位了。

先給重視程度點個讚,不過這個辦法利弊兼備,利的方面呢,確實是脫位的時間愈長是越難醫治,可要是對骨骼組織不大熟悉,呼啦啦一動手,得,反而引起了寶血管或神經線的損傷,不知道怎麼下手的話,心急不如行動,第一時間醫院走一個。

也有粑粑三下兩下一搗鼓,寶的脫臼復位了,這只是第一步,並不是大功告成。

為啥?

復位不等於寶啥事兒都沒了,立馬能活蹦亂跳了呀。我們醫生一般是這麼繼續處理滴——脫臼復位後,把寶的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上,使受傷的部位修復癒合,

固定時間有點久,約為2-3周,小傢伙的手腳動個不停,不這樣不會老實呀。得固定到活動功能完全恢復,才能「鬆綁」,這樣就不會再次發生關節脫位從而形成習慣性脫臼。

這是小南第幾次強調預防的重要性了?

就遺漏性脫臼來說,很多其實是個家庭教育問題,一旦寶受傷,得到的不是安慰反而是打罵處罰,請問還有幾個寶願意說出傷情?

當寶不敢說傷情,結果只有一個——治療期被延誤,後果更嚴重。

家庭教育OK的話,平時也要注意,出門牽著寶的胳膊時,不能用力過猛,要是寶突然跌倒,不要一急之下,蠻勁去扯小傢伙胳膊。

學走路的寶呢,要扶著腰或腋下,不能拉著小傢伙的手。

分享自網絡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你的這些動作極易引起寶寶脫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在家帶孩子時,稍微拉一下孩子的胳膊,就會被長輩訓斥,擔心把孩子的胳膊給弄脫臼了。那麼,寶寶的胳膊真就這麼脆弱嗎?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動作容易引起寶寶脫臼呢?如果運動幅度過大,或受到較強的外力時,就很容易脫臼。哪些動作容易導致寶寶脫臼呢?像日常生活中,給寶寶穿衣動作太用力;寶寶摔倒時拉著寶寶的一隻手幫助寶寶站起來;和寶寶做諸如拔蘿蔔、拉大鋸之類比較劇烈的遊戲;掉床、緊急情況時突然拉寶寶胳膊等,都容易導致寶寶脫臼。
  • 冬天脫衣太用力寶寶胳膊拉脫臼!這樣牽拉寶寶很危險,家長要小心
    進入冬天以來,婦幼保健院康接診了不少手臂脫臼的患兒,主要是因為脫衣服或走路牽拉胳膊用力過猛導致胳膊脫臼,俗稱「牽拉肘」。 穿衣服怎麼會引起手臂脫臼呢?主任表示,這些孩子大多是因為衣服穿的太厚,牽拉胳膊造成的。還有的是因為孩子走路跌倒,大人突然拉胳膊,想阻止孩子摔倒,造成了胳膊脫臼。
  • 😱團糰子寶寶經歷了我曾經歷過的脫臼
    隨著我漸漸長大,關節和韌帶長結實了就沒再脫臼過了。中午下班我回家餵奶後也去參加婚禮了,之後和婚禮上好不容易聚起來的朋友去逛了下優衣庫,打算給團妹挑幾件衣服,逛了幾分鐘就接到麻麻電話,說感覺孩子有點反常,今天都不用左邊胳膊抓東西,也不想翻身,但是也沒有哭鬧。
  • 寶寶學步,99%的家長幫倒忙,走路內八、墊腳尖、手脫臼常有發生
    其實只要引導方法正確,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可是稍微不注意,還是會有不可逆的危險發生哦!通過詢問得知,半小時前媽媽帶著他去公園玩兒,通過一個臺階時,媽媽拽著他的左手腕用力向上提了一下,孩子就突然開始哭鬧起來,左側的胳膊也不能活動,輕輕一碰就會引來一陣哭鬧。醫生診斷後發現是橈骨小頭半脫位。寶寶肘部小頭的環狀韌帶沒發育完全,肘關節相對薄弱和鬆弛,特別容易脫臼。
  • 給新手寶媽的建議:5個新生兒常有的症狀,護理方法學起來!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給新手寶媽的建議,5個新生兒常有的症狀,護理方法學起來!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由於經驗有限,所以對於新生兒的一些現象會非常緊張,總擔心是不是生病了。
  • 疫情防護,口罩的正確戴法和處理方法學起來!
    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如何正確做好個人防護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就稱,「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戴口罩是有用的。」那麼,應當如何佩戴口罩才真正能起到防護作用呢?
  • 寶寶意外受傷,不能再這樣處理了!7種意外傷的正確做法需牢記
    文|福林媽咪寶寶天性好動,要自己到處跑著玩,但是磕磕碰碰難免出現各種意外,父母迅速採取正確的措施十分重要,下面這7點需牢記。正確做法:1.手部往往容易受傷,首要處理是進行按壓法止血,或者捏住手指兩側來止血。儘量別用手指直接按壓,可以用乾淨紗布或毛巾來進行,力道要穩固來保證效果,同時動作要輕柔,別毛手毛腳弄疼孩子,時間至少五分鐘5分鐘。
  • 寶寶摔傷磕碰怎麼辦?快看看你的處理方法是否正確?
    具體該怎麼做,快看看你的處理方法是否正確! 孩子摔傷後的第一件事,90%的家長都錯了。 我們先做的應該是觀察,如果孩子是簡單的擦傷,沒有深入皮膚內部,也沒有傷及骨骼,那麼自己在家處理傷口就行。如果孩子是骨折,那就得撥打120。而不是下意識地立馬抱起孩子。這是很多家長的本能反應,可以理解。但是這樣的本能反應,有時候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 正確護齒方法學起來
    愛牙護牙,這些誤區要知道,正確護齒方法學起來 9月19日,湖南省人民醫院護士為小朋友講解示範正確的刷牙方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起床後先漱口,再吃早餐,最後再刷牙。 牙白才好?淡黃才是健康色 牙齒白固然很好看,但是牙齒不是越白越健康。趙鑫表示,牙齒呈淡黃色才是健康的表現。因為牙齒表面覆蓋著一層牙釉質,呈透明或半透明狀態,其深部為牙本質,呈淡黃色。牙齒的顏色與釉質的鈣化程度有關,鈣化程度越高,釉質越透明,而其深部的牙本質的本色透過其使牙齒呈淡黃色,是健康的表現。
  • 萌娃站在水坑裡不知所措,親媽單手拎娃引爭議,網友:不怕脫臼?
    ,所以說有時候一個不正確的姿勢可能影響的就是孩子的一生,就像是這個視頻裡的孩子,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也採用了一種非常不正確的姿勢,視頻裡孩子站在水裡面不知所措,水看起來是非常高的,並且孩子還在站在水最深的地方,孩子正在往旁邊望著,這時候孩子的家長也從旁邊走過來,一邊把自己的褲子提起來不讓褲子打溼,然後用另外一隻手直接把孩子提了起來,雖然把孩子從水中提出來,但是姿勢對孩子卻非常的不好,因為家長直接單拎孩子的一隻手
  • 寶寶「墜床」後,要先觀察這5個方面,而不是馬上把寶寶抱起來
    5、檢查寶寶的四肢如果寶寶沒有以上四種情況,家長要檢查寶寶的四肢,可以讓寶寶試著舉手、蹬腿,看看有沒有脫臼和骨折的情況。情況不嚴重,家長可以在家自行處理如果寶寶沒有骨折和脫臼,而且精神狀態良好,大腦沒有受到傷害,只是有外傷或者出現血腫,那麼家長就可以放心了,可以自己在家進行處理。
  • 四歲孩子被家長玩成「習慣性脫臼」,痛苦一生!這個動作真做不得
    但家長不知道的是,寶寶的韌帶是真的hold不住呀!一個不小心就會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胳膊肘脫臼」。很多情況下,胳膊肘脫臼只是因為家長的牽拉姿勢不正確。所以它還有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牽拉肘」!
  • 肩膀一次脫臼,次次脫臼?避免這 2 個動作
    在臨床上,肩膀脫臼的案例很多。肩膀脫臼又稱肩關節脫位,佔據關節脫位的一半左右,常常是患者忍痛拖著脫臼的肩膀就過來急診就醫。那麼肩膀到底為什麼容易脫臼呢?
  • 寶寶腋下淹了不用擔心,護理方法學起來,這樣做,寶寶快點好起來
    寶寶腋下被淹和脖子被淹原理都是一樣的,處理方法也都一樣,目的就是要讓寶寶被淹的部位保持清爽乾淨,這樣被淹的地方就很快會好了。然後再給寶寶塗上一層防護霜,可以去母嬰店購買,也可以直接用家裡煮菜用的花生油,或者茶油,蛋黃油,紫草油等等,主要的目的就是把寶寶被淹的地方暫時隔離起來,防止寶寶出汗被淹得更厲害。
  • 「虎媽」趕火車拉脫臼孩子胳膊,這些危險動作需警惕
    ,以後有可能會發生習慣性脫臼。,其實很多時候往往都是家長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拉寶寶的時候稍微用力過猛了些,就可能導致寶寶的手臂脫臼受傷。我們家長在平常還是應該多多注意一些下,了解一些脫臼的相關知識也是很有必要的。一、脫臼是如何發生的?
  • 寶寶不小心掉下床,再心疼也不要馬上抱起來,黃金觀察期要注意
    自家的寶貝突然從床上摔下掉在地上,可不可以立馬就把他抱起來呢?這是許多新手寶爸寶媽們會困惑的問題。因為孩子非常小,所以睡覺也經常不老實,有時候稍不注意就會從床上掉到地上,這時候可急壞了各位家長,生怕寶貝出什麼問題,一定要趕緊抱起來。但實際上,有些時候寶寶摔倒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並不是扶他起來,而要注意24小時的"黃金觀察期"。
  • 小雞寶寶考考你 起了水皰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小雞寶寶考考你 起了水皰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麼時間:2020-11-26 19: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雞寶寶考考你 起了水皰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螞蟻莊園2020年11月26日問題上線啦,今日問題是不小心被熱油燙到,起了水皰,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麼呢,小夥伴們一定都想知道吧
  • 「脫臼」用英文怎麼說?
    有時在生活中不小心,會遇到脫臼的情況。你知道這個詞的英語是什麼嗎?
  • 5歲以內孩子,一定一定要注意,胳膊脫臼
    寫這篇文章的起因,是昨天帶孩子玩的時候,娃爸用力拉了孩子胳膊一下,結果胳膊脫臼我昨天晚上查了一些書籍和資料,對如何處理孩子的胳膊脫臼問題有了新的了解。「脫臼」在醫學上有個專門的名詞——橈骨小頭半脫位,五歲以下的小孩子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 大拇指搭著方向盤開車一個急剎脫臼了
    (通訊員 俞賢峰 記者 方磊)鄞州的李某前段時間撞車了,事故中他的左手大拇指被撞得脫臼了,交警詢問後才得知原來事發時李某僅用一根大拇指搭在方向盤上開車。事故發生時,突然的碰撞導致李某身體前傾,搭在方向盤上的左手大拇指瞬間往後折,後被診斷為大拇指關節脫臼。壞習慣造成的交通事故還真不少,無獨有偶,3月9日清晨,鹹祥鎮橫山碶路口,一輛貨車與家用小三輪發生碰撞,造成了一女子受傷。貨車駕駛員卓某說出了一些事故發生的細節,很讓人感慨不已。原來卓某平日裡一直有單手駕車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