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脫衣太用力寶寶胳膊拉脫臼!這樣牽拉寶寶很危險,家長要小心

2020-12-17 母嬰放大鏡

進入冬天以來,婦幼保健院康接診了不少手臂脫臼的患兒,主要是因為脫衣服或走路牽拉胳膊用力過猛導致胳膊脫臼,俗稱「牽拉肘」。

穿衣服怎麼會引起手臂脫臼呢?主任表示,這些孩子大多是因為衣服穿的太厚,牽拉胳膊造成的。還有的是因為孩子走路跌倒,大人突然拉胳膊,想阻止孩子摔倒,造成了胳膊脫臼。

老人們經常跟年輕父母念叨:小孩的胳膊不能用力拖拽。聽聞下面的場景,相信你會覺得,這句老生常談的話的確有道理。

麗麗帶著2歲的孩子在小區裡玩耍,突然孩子一個趔趄要摔倒,麗麗本能地用力拽住小朋友的手腕,之後孩子哇哇大哭,一側胳膊不能動,也不讓媽媽摸,六神無主的媽媽抱著孩子跑到醫院急診,醫生檢查了之後說孩子的肘關節脫位了。

肘關節脫位,又稱橈骨頭半脫位,因為最常發生於1-4歲的幼兒身上,也被稱為「幼兒肘」,通常是照顧者不當牽拉導致的,也被稱為「保姆肘」。

為什麼幼兒更易出現肘關節脫位?

幼兒橈骨頭大部分由關節軟骨構成,而附著在軟骨上的韌帶比較鬆軟,因此,當有外力牽拉時,韌帶很容易滑脫甚至撕裂。5歲以後,隨著年齡增長,橈骨頭周圍一圈的環狀韌帶會變得堅韌牢固,除非發生猛烈的外力損傷,否則不太容易脫位。

脫位在嬰兒期較為少見,6-12月的寶寶中很少一部分會發生這個情況。青少年乃至成人期的肘關節脫位更為少見,一般出現在手臂伸直時跌倒或者摩託車車禍時,且很可能伴有骨折。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肘關節脫位呢?

一般來說,凡是給予肘關節伸展位的軸向牽拉時,都有脫位的風險,以下幾種情況比較常見:

當小朋友摔倒時,抓住他的手防止他摔倒(有研究統計表明,這是最常見的情況);牽拉小朋友的手臂催促其快走;穿上衣時通過袖管拽小朋友的手臂;提拉小朋友的手把他舉起來;提著小朋友的手蕩鞦韆;小嬰兒床上翻身,手臂卡在身體下方時。

孩子有什麼表現時需要懷疑肘關節脫位?

若存在上述牽拉孩子手臂的情況,隨後出現哭鬧,即應考慮是否發生肘關節脫位。會表達的孩子會和家長說胳膊肘疼痛,甚至腕部和肩膀都痛。哭鬧不會持續很久,此後主要表現為不安焦慮。

家長會發現,孩子表現為不願活動受傷手臂,特別是肘關節不能動,受傷手臂屈曲旋前、靠近體側。一般來說,不會出現肘關節處的腫脹或者淤青。

孩子肘關節脫位時該怎麼辦?

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保持手臂處於最舒適的姿勢,必要時可以用夾板、繃帶等輕輕固定脫臼的部位,儘快送醫,也可以在孩子的胳膊上放一個冰袋。但是如果孩子抵制,不要堅持。

當懷疑孩子出現肘關節脫位時,不要慌張,第一時間送醫治療。根據病史和體格檢查即可確診,一般不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除非醫生發現肘部腫脹、畸形甚至可見淤青等情況,懷疑局部骨折。

對於兒童的肘關節脫位,醫生會嘗試手法復位,成功率很高,操作簡單且快速。復位後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手臂主動活動情況(比如拿小玩具吸引孩子抓握),一般10-15分鐘後,孩子的手臂就能正常活動了,但是,如果手法復位多次未成功,醫生也可能會考慮X線檢查,查看有無局部骨折等其他問題。

千萬不要自己嘗試復位,雖然過程看起來並不複雜,但醫生畢竟臨床經驗豐富,手上有數。總之,家長千萬不要自作主張,以免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脫臼拖得越久,寶寶不僅要忍受更長時間的疼痛,處理起來也更棘手,而且後面出現習慣性脫臼的機率也大很多。如果寶寶脫臼時間超過3小時,或處理不當,致使局部充血、腫脹,那麼恢復起來就困難多了。

這種情況會反覆出現嗎,有後遺症嗎?

首先,可以讓人放心的是,肘關節脫位並不會對小朋友的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但是,它的確容易復發,筆者家的男寶寶就已經出現兩次這樣的情況。

統計表明,肘關節脫位的復發率在27%~39%之間。但是,復發不會造成長期的後遺症。

即使寶寶的關節已經復位了,短時間內脫臼過的胳膊(或大腿),還是不要進行大幅度活動為宜。

怎麼預防這種情況出現?

由於幼兒脫臼的情況實在是太普遍,但孩子通常又不能用語言說清楚自己的感受,家長一時疏忽,就可能讓孩子不得不忍受很久疼痛。因此,預防脫臼就更加重要。

1、家長應儘量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玩耍遊戲。

對於低幼兒童中,提著手蕩鞦韆,或者牽著手直接把小朋友舉起來的活動是有風險的。平時看護過程中,比如穿衣時,可囑咐小朋友主動伸出或縮回手臂,不要強拉硬拽。

2. 要舉起孩子的時候儘量不要拉孩子的手腕或者前臂,採取抱孩子的方法(比如抱住胳膊下方)將孩子舉起來,並且告訴家裡的其他看護者也要這樣做。

3. 如果在某些緊急情況下一定要拉孩子,比如孩子快摔倒了,請拉孩子的大臂。

4. 另外,給孩子脫衣服的時候、帶孩子上樓梯的時候,或者讓孩子一個人牽著寵物時,這些情況家長都要小心一點兒,如果孩子不配合、而家長又很著急拖拽,就可能使孩子脫臼。

總結

肘關節脫位多見於1-4歲幼兒,表現為牽拉胳膊後,胳膊肘疼痛不能活動。孩子出現肘關節脫位後需要及時送醫院手法復位。肘關節脫位有可能復發,但是不會出現後遺症。家長平時需要注意不要用力拉拽孩子手臂,預防肘關節脫位。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到了8歲以後,發生脫臼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參考文獻::1.Radial head subluxation. https://patient.info/doctor/radial-head-subluxation2.Dislocated elbow. Mayo Clinic.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dislocated-elbow/symptoms-causes/syc-203716883.Radial HeadSubluxation Among Young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ssociated With ConsumerProducts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Crossref DOI ink: https://doi.org/10.1177/0009922816672451 Published: 2017-074.The Royal Children's Hospital Melbourne.https://www.rch.org.au/clinicalguide/guideline_index/Pulled_Elbow5.RadyChildren’s hospital. https://m.kidshealth.org/RadyChildrens/en/parents/az-nursemaid.html

來源:卓正診所Distinct Clinic、醫知袋鼠

相關焦點

  • 「虎媽」趕火車拉脫臼孩子胳膊,這些危險動作需警惕
    ,沒想到竟然直接把兒子的胳膊給拉脫臼了!,其實很多時候往往都是家長不經意的一個動作,拉寶寶的時候稍微用力過猛了些,就可能導致寶寶的手臂脫臼受傷。2、平常生活中,家長們在給孩子穿衣服、玩遊戲,或是拉孩子上樓梯等等時,都應注意不要太過用力地提拉孩子胳膊
  • 我就拉了下孩子的手,沒想到就進了醫院
    對年幼的寶寶來說,這個世界真是危險重重啊。喝奶,玩耍,睡覺,穿衣服.....這每一件事都需要家長為寶寶把好安全關,要有細心,還得有耐心,容不得一點粗心。脫臼雖然是小問題,但孩子疼是真真實實的,家長們一定要想辦法預防啊。
  • 四歲孩子被家長玩成「習慣性脫臼」,痛苦一生!這個動作真做不得
    一個不小心就會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胳膊肘脫臼」。很多情況下,胳膊肘脫臼只是因為家長的牽拉姿勢不正確。而且因為大部分家長更習慣用右手,所以孩子的左臂發病率更高一些。日常生活中,家長們需要注意避免用力拉孩子小臂。
  • 你的這些動作極易引起寶寶脫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在家帶孩子時,稍微拉一下孩子的胳膊,就會被長輩訓斥,擔心把孩子的胳膊給弄脫臼了。那麼,寶寶的胳膊真就這麼脆弱嗎?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動作容易引起寶寶脫臼呢?首先,各位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相對來講,1-4歲的寶寶比較容易脫臼。因為4歲以下的寶寶橈骨頭上端仍在發育階段,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鬆弛薄弱,也不適應一些比較大、比較劇烈的運動。
  • 牽拉寶寶掌握度 防止出現牽拉肘
    河青新聞網訊 冬天下雪後,很多孩子喜歡被大人拉著手,在冰雪地上滑著走。但是在這時,也容易出現寶寶突然哭鬧不止,不讓碰,大一點的孩子甚至會用一隻手託著另一支胳膊,說胳膊動不了了,那麼寶寶可能就出現了牽拉肘。河北省兒童醫院骨科主任孟釗提醒廣大家長,在寶寶4歲以前,牽手玩或給寶寶脫上衣時,一定避免過於用力牽拉寶寶的前臂,防止出現牽拉肘。
  • 寶寶學步,99%的家長幫倒忙,走路內八、墊腳尖、手脫臼常有發生
    通過詢問得知,半小時前媽媽帶著他去公園玩兒,通過一個臺階時,媽媽拽著他的左手腕用力向上提了一下,孩子就突然開始哭鬧起來,左側的胳膊也不能活動,輕輕一碰就會引來一陣哭鬧。醫生診斷後發現是橈骨小頭半脫位。寶寶肘部小頭的環狀韌帶沒發育完全,肘關節相對薄弱和鬆弛,特別容易脫臼。
  • 5歲以內孩子,一定一定要注意,胳膊脫臼
    >寫這篇文章的起因,是昨天帶孩子玩的時候,娃爸用力拉了孩子胳膊一下,結果胳膊脫臼了。孩子的關節部位有的韌帶沒有完全發育好,家長過猛的用力拉孩子的胳膊就很可能導致手臂的肌肉和軟組織受到拉傷,關節出現脫位。
  • 這樣子帶新生兒練習走路 小心傷害到他們
    新生兒由於身體發育還不完全,如果家長在給他們聯繫走路時操作不太規範極有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嚴重的甚至影響到他們以後的生長和發育,所以家長在這些地方一定要多注意。由於新生兒身體還尚未發育完全,所以他們的身體更加容易因為外因而導致出現問題。
  • 大手拉小手當心「牽拉肘」 提醒:日常生活中要警惕這幾個小動作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蓉 通訊員 陳贇)前幾天,市民王先生牽著兒子爬臺階,孩子胳膊出現了脫位。在醫院,這樣的病例很常見。
  • 科普一下|寶寶在床上玩耍 手臂竟然發生牽拉肘
    當時胳膊就無力地垂下來、不能活動,疼得她直哭。恩恩家長帶她趕快奔向醫院,江曉年輪骨科醫院門急診主任曹銳新了解情況後,診斷是牽拉肘,徵得家長同意後,曹銳新對恩恩進行中醫手法復位,恢復了正常。那麼,恩恩到底是傷在哪裡,在床上翻跟頭怎麼也會受傷?什麼是牽拉肘?
  • 寶寶床上翻跟頭,摔出「牽拉肘」
    當孩子蹣跚學步時,家長們千萬要注意謹防孩子摔倒。這名小患者早上在床上翻跟頭,不小心踩到枕頭側身摔下了床,孩子疼得直哭,左手無力下垂無法活動。經過診斷,孩子被確診為牽拉肘。「這一病症,在孩子學步期間多發,其中最直接原因就是拉拽和摔倒。」瀏陽江曉年輪骨科醫院急診主任曹銳新提醒,家長不要拎著孩子的胳膊走,牽扶孩子時要扶上臂(肘部以上)。
  • 😱團糰子寶寶經歷了我曾經歷過的脫臼
    我小的時候手臂就脫臼過,大概一歲左右,被爸爸不小心拽脫臼過一次,是大臂和肩部處關節,還是大晚上,還好找到民間大夫接好了,話說當時會給小孩子接骨的人真的不多。後來就變成了習慣性脫臼。我趕回家一看,確實不太尋常,一向活潑的團妹今天好像變成楊過大俠了,只用右邊手臂。麻麻說上午覺睡起來就感覺不對勁了,她試過好多次,看起來團妹左手似乎想抬但沒力氣,大人輔助她抬胳膊,來回扭胳膊都沒問題,她也不哭,就是小臂似乎不那麼靈活,應該是手肘處關節的問題。
  • 寶寶脫臼了,正確的處理方法學起來
    作者:寶寶知道 教育思考者寶脫臼了,強拉要不得要不得要不得小傢伙一天天長大,呃,或者說一天天調皮起來,麻麻就要360°安全防範起來,特別是那些不顯山顯水、沒有致命危害,偏偏夠折騰的貨,發現起來就需要專業儲備,很考驗粑粑麻麻哦。
  • 這些親子遊戲危險已經上了黑名單,當父母的可要長點心
    要知道,從肩膀處跌落,可能會造成寶寶腦神經損傷,甚至是腦癱和腦震蕩等。2 蕩鞦韆和舉高高一樣「簡單、低成本」的親子遊戲,家長抓住寶寶兩邊手腕,寶寶在這期間搖蕩起來。或者是抓住寶寶手腕,讓寶寶在空中旋轉。這個遊戲看起來簡單、刺激,家長們認為可以促進長個,小朋友也很喜歡。
  • 7種被列入「黑名單」的危險親子遊戲!孩子再喜歡,也別再玩了
    因為,這些親子遊戲實在太危險了,稍不留意就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今天小編就好好來扒一扒,也希望大家能夠引以為戒。拉起孩子的胳膊玩人體鞦韆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孩子的骨骼、肌肉發育還不完善,當大人拉著他的手臂,如果用力過大,就可能造成孩子肘關節脫臼;如果孩子甩起來的時候,沒抓住他,那麼就可能導致孩子摔傷。
  • 這樣牽寶寶走路,你知道寶寶多難受嗎?
    女兒在奔跑玩耍中突然跌倒,陳先生見狀趕緊一把拉起女兒,結果女兒大聲哭了起來,一碰胳膊,哭得更兇。當天下午,陳先生和妻子便抱著女兒趕到鄭州市骨科醫院小兒骨科,檢查結果是孩子肘關節部位的橈骨頭半脫位。醫生當即予以復位治療後,孩子停止哭鬧。
  • 小孩子手臂意外脫臼,家長是「兇手」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這些場景:-1-在商場裡,一個小孩子坐在地上哭鬧不走,家長為了趕緊解決這個局面,強硬地拉起孩子的手就走了。可是,沒想到的是,這一拉讓孩子哭鬧更厲害了,家長還以為是孩子故意鬧彆扭,可是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2-或者你牽著孩子上樓梯,牽著孩子跨過一階一階的樓梯,沒想到孩子不小心踩空了下,你拉著孩子的手連忙一提,沒想到孩子一下子哭了……你可能還在納悶,孩子怎麼就突然哭得那麼厲害呢?你不知道的是,你那輕輕一拉,可能拉傷了孩子!
  • 如何正確跟寶寶「手拉手」?
    幸福家庭的經典畫面通常就是這樣的。不過,如何牽好孩子的手,可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學步期左右的孩子,隨著活動能力增加,活動範圍擴大,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與日俱增,總是讓家長很操心,生怕一不小心發生危險。可是年輕的爸爸媽媽帶孩子的經驗不夠豐富,有些時候一個著急不小心,反而就把寶寶的手肘給牽脫位了。這就是創傷骨科常見的一種傷——「橈骨小頭半脫位」。 如何正確跟寶寶「手拉手」?
  • 寶寶快1歲啦!學步期家長這樣做,讓寶寶健步如飛,太實用了
    ,注意地面是否平坦,寶寶稍微靈活走的時候再放開手,不要和寶寶離得太遠,以免發生意外情況,來不及保護寶寶。>寶寶剛剛學習走路,一定要注意姿勢,從第一步就要教寶寶正確的走路,以免以後還要糾正。,拉手很容易脫臼,受傷。
  • 六種危險親子遊戲,很容易傷害寶寶,不少家庭還在做
    可是由於芽芽的年齡太過弱小,有些動作如果只是為了讓寶寶開心,逗笑,卻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用雙手託住寶寶的脖頸下巴處,將寶寶雙手抓住自己的胳膊,用力向上提起整個身體,讓他們變成懸空的狀態。:寶寶並沒有發育完全,他們的頸部會承受頭部以下的所有身體重量,很容易導致其橈骨脫位、關節脫臼、頸段脊神經,一旦造成損傷,是不可逆的,嚴重時會導致高位截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