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當心「牽拉肘」 提醒:日常生活中要警惕這幾個小動作

2020-12-12 廈門網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蓉 通訊員 陳贇)前幾天,市民王先生牽著兒子爬臺階,孩子胳膊出現了脫位。在醫院,這樣的病例很常見。關節脫位也稱脫臼,4歲以下的寶寶由於橈骨頭上端尚未發育完全,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鬆弛薄弱,穩定性和保護性都比較差。因此,肘關節的橈骨小頭半脫位是1歲-4歲小孩肘關節脫臼中最常見的,又被稱為「牽拉肘」。廈門市疾控專家提醒家長,日常生活中,要警惕易致脫臼的幾個小動作:

  1.動作生硬為寶寶穿、脫衣服;2.拉著寶寶的手臂玩「蕩鞦韆」「拔蘿蔔」「拉大鋸」等遊戲;3.走路時,家長不正確的牽手方式;4.孩子跌倒時本能地用手掌或肘部撐地。

  發現孩子在活動中涉及牽拉動作時,突然啼哭且告知疼痛,拒絕別人移動他的肘部或不肯用患側手拿取物品時,那麼家長就要想到有脫臼的可能。遇到脫臼時,應急處理方法要注意以下三點:

  固定部位並及時送醫:家長切忌反覆亂動或試圖彎曲肘關節,以免造成關節二次損傷。橈骨小頭半脫位的固定方法是用繃帶、圍巾、小床單折成三角形將小孩患肢懸吊於胸前,並用冰袋冰敷,然後儘快送到醫院治療。

  請醫生及時復位:家長切勿企圖自己幫寶寶復位脫臼的關節,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注重複位後的護理:橈骨頭復位後,一般不需要固定,但由於受傷的韌帶或周圍組織還需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因此家長要安撫好寶寶的情緒,在復健過程中避免寶寶頻繁或大幅度活動受傷的關節,造成習慣性脫臼。

  功能鍛鍊:發生一次脫臼後容易反覆發生,所以,在孩子脫臼康復後,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地引導孩子多做前臂旋轉動作,增加孩子上肢的肌肉功能和環狀韌帶的緊張度,這有利於防止關節再次脫位。

展開閱讀全文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廈門網的觀點。廈門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別再經常牽拉小孩子的小手了,這種動作很危險,小心孩子得牽拉肘
    很多人在小孩子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會牽著孩子的小手幫助孩子走路,其實這樣做是不科學的,如果掌握不好力度,很容易把小孩子牽拉出牽拉肘,也就是說牽拉出橈骨小頭半脫位。在人的前臂有兩根骨頭,拇指的一側叫做橈骨,橈骨在近肘關節處叫橈骨頭,橈骨頭下方有一條環狀韌帶。1~4歲的孩子骨骼韌帶發育還不是特別的健全,如果用特別大的力來牽拉孩子,會使橈骨頭從環狀韌帶中拖出來,就導致橈骨小頭半脫位發生。
  • 都是牽手惹得禍,大手一牽小手脫臼?聊聊小兒「牽拉肘」
    元旦假日剛剛過完沒幾天,陳醫生一朋友夫妻倆個帶剛剛3歲的小寶逛街,上下樓梯時為了逗著玩,大人在兩邊拽著小寶的手一階階樓梯上,結果樓梯沒上一半,小寶一邊的胳膊肘動不了,哭的哇哇直飆淚,電話馬上就打過來了,我告訴他很可能是橈骨小頭半脫位即「牽拉肘」,安排他到馬上到醫院一看,果真如此。
  • 寶寶床上翻跟頭,摔出「牽拉肘」
    近日,瀏陽江曉年輪骨科醫院急診接診了一名18個月大的小患者。這名小患者早上在床上翻跟頭,不小心踩到枕頭側身摔下了床,孩子疼得直哭,左手無力下垂無法活動。經過診斷,孩子被確診為牽拉肘。「這一病症,在孩子學步期間多發,其中最直接原因就是拉拽和摔倒。」瀏陽江曉年輪骨科醫院急診主任曹銳新提醒,家長不要拎著孩子的胳膊走,牽扶孩子時要扶上臂(肘部以上)。
  • 科普一下|寶寶在床上玩耍 手臂竟然發生牽拉肘
    紅網時刻7月3日訊(記者 何青 實習生 劉靜)近日,瀏陽江曉年輪骨科醫院門急診接診了一名18個月大的小患者恩恩,由於早上恩恩在床上玩耍的時候,翻跟頭踩著枕頭,一腳踩歪了,導致左側身體朝下摔在了床上。當時胳膊就無力地垂下來、不能活動,疼得她直哭。
  • 數錢手發軟!累的 ?不,這也可能是肘管症候群!
    我們形容一個人錢非常多,就經常會這樣說你數錢數到手發軟了,而透過這種現象,很多人認為這是累的,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數錢手發軟!累的 ?不,這也可能是肘管症候群! 此圖來自網絡 早在5年前,家住沛縣的王先生就有這種感覺:手部無力,就連數錢都覺得費勁,最後嚴重到扣紐扣、使用筷子都力不從心。
  • 大手拉小手 毒品繞著走
    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生禁毒、防毒意識,穩固毒品預防宣傳教育的初步成效,同時為暑期中小學生的課外生活點燈守航。7月27日上午,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勝利街綠蔭工作室聯合轄區南華社區開展禁毒知識宣傳「大手拉小手,毒品繞著走」活動。
  • 我就拉了下孩子的手,沒想到就進了醫院
    湖南長沙有一位4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媽媽穿衣服時稍用力拉扯了孩子的手,導致了孩子左手脫臼,孩子瞬間哭鬧不止,左手耷拉著,不能動,也不讓人碰。女孩比男孩患牽拉肘的可能性稍大一些,因為女孩的韌帶沒男孩結實。牽拉肘的主要症狀是孩子移動手臂時疼痛,牽拉肘會導致劇烈疼痛,但沒有腫脹、瘀傷或其他嚴重損傷的跡象。
  • 冬天脫衣太用力寶寶胳膊拉脫臼!這樣牽拉寶寶很危險,家長要小心
    進入冬天以來,婦幼保健院康接診了不少手臂脫臼的患兒,主要是因為脫衣服或走路牽拉胳膊用力過猛導致胳膊脫臼,俗稱「牽拉肘」。 穿衣服怎麼會引起手臂脫臼呢?主任表示,這些孩子大多是因為衣服穿的太厚,牽拉胳膊造成的。還有的是因為孩子走路跌倒,大人突然拉胳膊,想阻止孩子摔倒,造成了胳膊脫臼。
  • 牽拉寶寶掌握度 防止出現牽拉肘
    河青新聞網訊 冬天下雪後,很多孩子喜歡被大人拉著手,在冰雪地上滑著走。但是在這時,也容易出現寶寶突然哭鬧不止,不讓碰,大一點的孩子甚至會用一隻手託著另一支胳膊,說胳膊動不了了,那麼寶寶可能就出現了牽拉肘。河北省兒童醫院骨科主任孟釗提醒廣大家長,在寶寶4歲以前,牽手玩或給寶寶脫上衣時,一定避免過於用力牽拉寶寶的前臂,防止出現牽拉肘。
  • 大手拉小手,垃圾分類齊動手
    「大手拉小手,垃圾分類齊動手」 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在全社會形成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8月27日,通遼市殘疾人聯合會聯合醜小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陽光雨露」系列活動--「大手拉小手,垃圾分類齊動手」主題活動。
  • 大手拉小手,創文不停歇~
    連日來,西安國際港務區按照中小學創文實地考察督導指要落實創文工作。各學校發動教職工、學生及家長積極參與創文活動,家校攜手、親子同行,小手拉大手,同做文明人、共創文明城。學校三一中隊開展了「紅領巾迎全運 我是文明小使者」雲隊課堂學校四、五年級中隊開展了「大手拉小手
  • 大手拉小手,親子樂翻天
    親子雜誌社和南昌市愛彌兒幼兒園聯合開展了「大手拉小手,親子樂翻天」的活動,本次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孩子們度過了豐富且有趣的周末,更加強了《親子》與小讀者的交流互動。有《親子》和父母陪伴的童年是最溫暖的,讓孩子們在快樂中茁壯成長!
  • 讓我們一起「大手拉小手」共護交通安全
    讓我們一起「大手拉小手」共護交通安全 2020-12-02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手拉小手,接力共成長 ——景龍小學舉行少先隊新隊員入隊儀式暨「大手拉小手」交接儀式
    5月17日下午,景龍校園裡隊旗飄揚,隊歌嘹亮,師生們共聚三樓多功能室,舉行了莊嚴而隆重的新隊員入隊儀式暨「大手拉小手」交接儀式。
  • 低頭玩手機、蹺二郎腿,日常生活中最傷骨的動作,你佔了幾個?
    低頭玩手機、蹺二郎腿,日常生活中最傷骨的動作,你佔了幾個?[山東省立醫院袁林]你知道嗎,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的話,有些行為是很傷骨的,像在地鐵中低頭看手機、整天窩在沙發裡的坐姿、愛蹺二郎腿……日積月累,這些動作都會讓你的骨頭受傷。那麼還有哪些動作正在傷害你的身體呢?
  • 大手拉小手 | ​新區學子致敬最可愛的人
    7月31日,由共青團松北區委員會主辦,共青團黑龍江工商學院委員會、中國少年先鋒隊哈新區利民第二中學校大隊委員會承辦,開展「同慶八一建軍節·致敬最可愛的人」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動,共慶英雄的生日,向英雄致敬。
  • 大手拉小手 共植畫家林
    大手拉小手 共植畫家林 發布時間:2018-04-02 08:09:12 來源: 延安日報社
  • 關注網編易得的N種職業病-勁椎病 脫髮 滑鼠手 手機肘 鍵盤腕 屏幕...
    除了生理健康,被調查者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也在調查數據中引人注目。除15%的被調查者認為,長期從事網際網路工作不會引發心理問題外,性格內向、抑鬱、情緒焦躁、感覺網絡與現實生活的分離感等症狀都得到大批被調查者的共鳴。
  • 大手拉小手 南京市「六一」慈善助孤活動啟動
    在「六一」兒童節到來前夕,南京市慈善總會「大手拉小手——慈善助孤」活動啟動。據悉,這是該會成立以來開展的第19個慈善助孤活動。  根據民政部門的統計,目前南京市共有孤兒1200多名,其中機構集中供養的孤兒有970多名,社會散居孤兒250多名。
  • 這所學校推行「學長制」,大手拉小手共鬧元宵!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活動通過「學長制」構建跨學段混齡成長共同體,不同學段的學生大手拉小手,共學互助,一起體驗傳統文化之美。在「巧手做元宵」的活動現場,一年級、五年級的「小精靈」們正與國際高中的哥哥姐姐們合作製作糯米元宵,國際高中哥哥姐姐負責難度較大和面揉面環節,小學生們負責填餡兒、搓圓,一碗象徵著「團圓和美」的元宵在大小朋友的攜手之下成形下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