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再經常牽拉小孩子的小手了,這種動作很危險,小心孩子得牽拉肘
如果沒有注意好力度,很容易把孩子牽拉出牽拉肘,也就是橈骨小頭半脫位。雖然說這種病並沒有什麼後遺症,但是畢竟孩子脫位了以後痛苦的是孩子,家長還是應該儘量避免不要再有這種危險的動作。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被牽拉出牽拉肘的有關問題。
-
寶寶床上翻跟頭,摔出「牽拉肘」
在了解事情的經過後,曹銳新初步判斷,孩子是遭遇了牽拉肘,「這是小兒常見的病症,是橈骨小頭半脫位,簡單地說就是脫臼了。」小兒橈骨頭尚未發育完全,且韌帶較鬆弛,遇外力牽拉就容易發生脫位。在徵得家長同意後,曹銳新開始對孩子進行中醫手法復位,通過輕輕地一旋一推,只聽見「咯嗒」一聲,孩子原本無力下垂的左臂可以慢慢活動了。孩子也停止了哭泣,圍了一圈的大人們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
科普一下|寶寶在床上玩耍 手臂竟然發生牽拉肘
恩恩家長帶她趕快奔向醫院,江曉年輪骨科醫院門急診主任曹銳新了解情況後,診斷是牽拉肘,徵得家長同意後,曹銳新對恩恩進行中醫手法復位,恢復了正常。那麼,恩恩到底是傷在哪裡,在床上翻跟頭怎麼也會受傷?什麼是牽拉肘?「恩恩這次受傷是肘關節脫臼,是幼兒最常見的肘關節損傷,又叫牽拉肘。
-
這樣牽寶寶走路,你知道寶寶多難受嗎?
大部分寶寶遭遇「牽拉肘」都有過被牽拉的情況,比如上臺階的時候家長用力向上牽拉手腕,或者早晚穿脫衣服的時候牽拉手臂等。傷後孩子會因疼痛而哭鬧,拒絕抬高患肢。 牽拉肘成功復位後,孩子可以很快恢復正常活動。然而,脫位可能再發生。有一些孩子會反覆脫位,有些一年會脫位多次,孩子痛苦不堪。
-
冬天脫衣太用力寶寶胳膊拉脫臼!這樣牽拉寶寶很危險,家長要小心
肘關節脫位,又稱橈骨頭半脫位,因為最常發生於1-4歲的幼兒身上,也被稱為「幼兒肘」,通常是照顧者不當牽拉導致的,也被稱為「保姆肘」。為什麼幼兒更易出現肘關節脫位?幼兒橈骨頭大部分由關節軟骨構成,而附著在軟骨上的韌帶比較鬆軟,因此,當有外力牽拉時,韌帶很容易滑脫甚至撕裂。
-
家長注意了,別因為你的粗心,讓孩子出現橈骨頭半脫位
肘關節橈骨小頭半脫位,是指橈骨頭向遠端滑移,恢復原位時,環狀韌帶的上半部不及退縮,卡壓在肱蹺關節內,成為橈骨小頭半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牽拉肘"、「肘錯環」、「肘脫環」。問我就是拉了一下孩子胳膊,怎麼就肘關節半脫位了呢?
-
大手拉小手當心「牽拉肘」 提醒:日常生活中要警惕這幾個小動作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蓉 通訊員 陳贇)前幾天,市民王先生牽著兒子爬臺階,孩子胳膊出現了脫位。在醫院,這樣的病例很常見。
-
處理--延遲性肌肉酸痛怎麼解決牽拉?熱身、牽拉?多運動?
股四頭肌靜態牽拉髂脛束牽拉例如熱水澡、按摩、神經牽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慢跑或者遊泳)都是比較有用的!有的小夥伴會問,冰敷對於DOMS有用嗎?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冰敷對於緩解DOMS是沒有什麼用處的。我們會在運動後使用冰敷、冰水浴(職業隊常見)等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可以降低由於訓練強度過大導致的無菌性炎症(關節以及舊傷處)以及肌肉挫傷等情況。
-
掌握兒童留置針居家護理10大要點,寶寶安全,媽媽安心
嬰幼兒自主活動能力差,只要妥善固定留置針、及時安撫寶寶,併發症發生率是比較低的,出現併發症的類型也沒有明顯差異;幼兒期的寶寶注意力、控制力差,活動能力卻很強,併發症就會相對多一點,其中導管脫落最常見,局部滲血滲液也比較常見;學齡前兒童自我控制力明顯提高,配合度也較好,出現併發症較幼兒期減少,在其發生的併發症中,滲血滲液、穿刺肢體僵硬、疼痛等比率稍高
-
寶寶體溫多少度,才能算發燒?出現哪種情況需要馬上送醫?
通過醫生的診斷明確引發身體發熱的原因,對症處理,才能讓寶寶恢復身體健康狀態。這時就需要提前去了解相關的常識,那麼,寶寶體溫多少度才算是發燒呢?在臨床上,導致寶寶發燒的原因多種多樣。很多的炎症,感染情況出現就會導致寶寶發燒。
-
如何最有效的防止寶寶吐奶
寶寶吐奶是個大問題,尤其是新媽媽剛遇到寶寶吐奶的時候,總是措手不及,甚至看到寶寶把奶水直接噴出來,更是心驚膽戰。其實,咱們不用去那麼害怕恐懼,每個寶寶都會吐奶,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知道,由於新生兒賁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吃奶後如果發生劇烈活動或咳嗽的話,容易出現嘔吐。
-
女性生育前後防止變「醜」五大妙招
小編偷偷告訴您:防止變「醜」五大妙招——女性生育以後,體形、面容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變「醜」了。專家認為從五個方面採取對策,可防止這種後果。哺乳時不要讓孩子過度牽拉乳頭,每次哺乳後,用手輕輕託起乳房按摩10分鐘。每天至少用溫水洗浴乳房兩次,這樣不僅有利於乳房的清潔,而且能增強韌帶的彈性,從而防止乳房下垂。堅持做伏地挺身等擴胸運動,使胸部肌肉發達有力,增強對乳房的支撐作用。
-
牽拉筋肉,放鬆頸肩背,這幾個動作,比按摩管用!
而肌肉放鬆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牽拉和放鬆肌肉,但自己鍛鍊一定要科學,要練到「點」上,再有一個就是堅持。建議您將此微信轉發朋友圈或收藏,每天按照下面這些動作練習。一、上斜方肌放鬆及牽拉坐姿一手抓住椅角或壓在大腿下另一手環繞頭部頭儘量前屈與側彎並旋轉向上維持15秒,重複5次
-
防止寶寶吐奶,我們要注意那些?
作者:寶寶知道 我想平平淡淡就好之前帶大寶的前三個月,大寶經常吐奶,而且是吐的很厲害,毫不誇張的說就像噴水機一樣的吐。在經歷過那樣的吐奶後,我開始搜尋防止吐奶的各種方法,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我生完二胎後,可以很好的利用上了。
-
牽拉孩子會導致橈骨頭半脫位嗎?骨科醫生為你講解,橈骨頭半脫位
許多孩子在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很容易摔跤,所以大人們會經常領著患兒走路或者是上臺階,如果孩子發生猛然的跌倒,在跌倒瞬間猛然大人們會拉住患兒手,會容易導致孩子的手出現受傷的情況,或者是從床上拉起患兒,拉胳膊伸袖穿衣;或抓住患兒雙手轉圈玩耍等等原因都可能會引起孩子出現橈骨頭半脫位的情況,由於一些直接的或者是間接暴力因素所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在牽拉孩子的時候需要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
-
寶寶歪頭「賣萌」,要當心!
家長們常因寶寶頭向一側歪前來就診,骨科醫生會根據判斷斜頸的類型,指導家長進行相應的幹預和治療。此期的康復治療非常重要,包括:手法牽伸、腫塊的吸收、增加頸部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和防止繼發問題的出現。不同類型的斜頸,康復治療內容是不一樣的,在孩子3月齡之前,到正規醫院接受系統正規的康復治療。
-
聊聊小兒「牽拉肘」
元旦假日剛剛過完沒幾天,陳醫生一朋友夫妻倆個帶剛剛3歲的小寶逛街,上下樓梯時為了逗著玩,大人在兩邊拽著小寶的手一階階樓梯上,結果樓梯沒上一半,小寶一邊的胳膊肘動不了,哭的哇哇直飆淚,電話馬上就打過來了,我告訴他很可能是橈骨小頭半脫位即「牽拉肘」,安排他到馬上到醫院一看,果真如此。
-
孕期繃緊感、牽拉痛、頂著胃痛,哪種正常?哪種不正常?要會辨別
女人的懷孕後最擔心就是肚裡的寶寶是否發育正常,一旦有點風吹草動就緊張的不行,尤其是第一次懷孕的新媽媽們因為沒有經驗,但凡有一點不舒服,就緊張起來,覺得肚裡的寶寶可能有異常,一時亂了分寸,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
掌握3要點 順利完成第一次餵奶
升級當媽後,首要學會就是餵奶,當你還躺在病床的時候,護士就會把寶寶抱過來,讓你與寶寶進行親密接觸,並讓你儘早給寶寶餵奶。第一次給寶寶餵奶,是不是感覺特別緊張,害怕自己不會餵呢?不用擔心,提前掌握3要點,第一次餵奶也能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