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拉孩子會導致橈骨頭半脫位嗎?骨科醫生為你講解,橈骨頭半脫位

2020-11-09 骨科醫生申劍

許多孩子在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很容易摔跤,所以大人們會經常領著患兒走路或者是上臺階,如果孩子發生猛然的跌倒,在跌倒瞬間猛然大人們會拉住患兒手,會容易導致孩子的手出現受傷的情況,或者是從床上拉起患兒,拉胳膊伸袖穿衣;或抓住患兒雙手轉圈玩耍等等原因都可能會引起孩子出現橈骨頭半脫位的情況,由於一些直接的或者是間接暴力因素所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在牽拉孩子的時候需要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

出現橈骨頭半脫位有哪些症狀體徵?

  • 有小孩子的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會經常攙著小兒走路上街,在牽拉的過程中小兒的上肢會處於一種上舉的動作,大人的上肢處於下垂的表現,如果在走路的過程中在遇到有臺階的時候,父母的手會突然間提起小兒的手幫助小兒走過臺階,這時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症狀,或用強制手段為小兒套上羊毛衫,粗暴的牽拉力量也會導致孩子出現橈骨頭半脫位的症狀。
  • 如果患兒出現這種症狀,孩子可能會主訴肘部疼痛的症狀,並不肯用受傷的手部取物和活動肘部位置,同時孩子也會拒絕別人觸摸他的手部位置。
  • 在檢查的過程中,患兒的所見體徵很少,不會出現明顯的腫脹和畸形的症狀表現,肘關節部位會出現略屈曲的症狀,橈骨頭處部位會有一些壓痛的症狀。

當患兒出現橈骨頭半脫位的症狀時可以採取哪些治療方案?

當患兒出現橈骨頭半脫位的症狀時可以進行手法復位的辦法來進行治療,不必採取任何的麻醉。術者一手需要握住小兒的手腕部,另一手需要託住患兒的肘部以拇指壓在橈骨頭的部位,肘關節需要屈曲至90度,開始作輕柔的前臂旋後,旋後來回數次後大都可感到輕微的彈響聲個小兒肯用手來取物說明復位,復位後可以不用固定,但作為家長要注意在牽扯愛之的時候需要避免暴力牽拉以免再次出現橈骨頭半脫位的症狀。

橈骨頭半脫位的症狀在復位後用三角巾懸吊一周。如活動時疼痛或復發,宜用石膏固定於屈肘90度2周,日常生活還需要應注意勿提拉小兒手臂。4~6歲後橈骨頭長大,即不易脫出。

橈骨頭半脫位和肘關節脫位區別是什麼?

橈骨頭半脫位常常見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與關節發育有關,X線片常常沒有明顯的陽性表現,成年人很少出現橈骨頭半脫位。在出現症狀時可以進行肘關節的x線片檢查,由醫生查看,基本上可以明確診斷。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及時的復位,避免引起神經血管的損傷。

歡迎關注,關注骨科健康

相關焦點

  • 家長注意了,別因為你的粗心,讓孩子出現橈骨頭半脫位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在逗孩子玩的時候,會邊走路邊向上猛用力把孩子提拉起來,像蕩鞦韆一樣,大部分孩子也會喜歡這種玩耍方式。但也有意外發生,孩子會承受不住手臂疼哭鬧,往往這個時候家長們因找不到疼痛位置而置之不理。
  • 「媽媽,我的胳膊抬不起來了」——橈骨小頭半脫位
    小明又痛又害怕,媽媽心急如焚、一把抱起他趕往離家最近的西安市中醫醫院,骨傷科創傷關節一病區主任趙軍詢問病史和查體後,診斷為:左側橈骨小頭半脫位。什麼是橈骨小頭半脫位?橈骨小頭半脫位又稱「牽拉肘」,是嬰幼兒常見的肘部損傷之一。發病年齡1~4歲,其中2~3歲發病率最高,佔62.5%。本病男孩比女孩多見,左側比右側多。
  • 聊聊小兒「牽拉肘」
    元旦假日剛剛過完沒幾天,陳醫生一朋友夫妻倆個帶剛剛3歲的小寶逛街,上下樓梯時為了逗著玩,大人在兩邊拽著小寶的手一階階樓梯上,結果樓梯沒上一半,小寶一邊的胳膊肘動不了,哭的哇哇直飆淚,電話馬上就打過來了,我告訴他很可能是橈骨小頭半脫位即「牽拉肘」,安排他到馬上到醫院一看,果真如此。
  • 別再經常牽拉小孩子的小手了,這種動作很危險,小心孩子得牽拉肘
    當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家長總是牽著孩子的小手走路。如果沒有注意好力度,很容易把孩子牽拉出牽拉肘,也就是橈骨小頭半脫位。雖然說這種病並沒有什麼後遺症,但是畢竟孩子脫位了以後痛苦的是孩子,家長還是應該儘量避免不要再有這種危險的動作。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被牽拉出牽拉肘的有關問題。
  • 牽拉寶寶掌握度 防止出現牽拉肘
    河青新聞網訊 冬天下雪後,很多孩子喜歡被大人拉著手,在冰雪地上滑著走。但是在這時,也容易出現寶寶突然哭鬧不止,不讓碰,大一點的孩子甚至會用一隻手託著另一支胳膊,說胳膊動不了了,那麼寶寶可能就出現了牽拉肘。河北省兒童醫院骨科主任孟釗提醒廣大家長,在寶寶4歲以前,牽手玩或給寶寶脫上衣時,一定避免過於用力牽拉寶寶的前臂,防止出現牽拉肘。
  • 這樣牽寶寶走路,你知道寶寶多難受嗎?
    當天下午,陳先生和妻子便抱著女兒趕到鄭州市骨科醫院小兒骨科,檢查結果是孩子肘關節部位的橈骨頭半脫位。醫生當即予以復位治療後,孩子停止哭鬧。陳先生女兒遇到的「肘關節部位的橈骨頭半脫位」,俗稱大部分寶寶遭遇「牽拉肘」都有過被牽拉的情況,比如上臺階的時候家長用力向上牽拉手腕,或者早晚穿脫衣服的時候牽拉手臂等。傷後孩子會因疼痛而哭鬧,拒絕抬高患肢。 牽拉肘成功復位後,孩子可以很快恢復正常活動。然而,脫位可能再發生。有一些孩子會反覆脫位,有些一年會脫位多次,孩子痛苦不堪。
  • 「媽媽,我的胳膊抬不起來了」 醫生提醒:給孩子穿衣動作宜輕柔...
    急忙送醫才得知,孩子左側橈骨小頭半脫位。專家特別提醒「新手」爸爸媽媽,為孩子穿衣服時動作宜輕柔,尤其孩子上肢上舉穿套頭衣物時不要用力牽拉,容易造成脫位。16日清晨,媽媽給小明穿衣服準備送他去幼兒園。正要把孩子的小手伸進袖子時,小明突然哭鬧起來:「媽媽,我的胳膊抬不起來了!好疼!好疼!」媽媽嚇了一跳,只見小明的胳膊耷拉著,怎麼也抬不起來。
  • 這樣牽拉寶寶很危險,家長要小心
    聽聞下面的場景,相信你會覺得,這句老生常談的話的確有道理。麗麗帶著2歲的孩子在小區裡玩耍,突然孩子一個趔趄要摔倒,麗麗本能地用力拽住小朋友的手腕,之後孩子哇哇大哭,一側胳膊不能動,也不讓媽媽摸,六神無主的媽媽抱著孩子跑到醫院急診,醫生檢查了之後說孩子的肘關節脫位了。
  • 肘關節脫位:從軟組織損傷到複雜肘骨骨折脫位的評價
    ,如果你是要求比較高,請自行查看文章後面的原文,謝謝關於肘關節脫位的綜述描述了韌帶和骨損傷以及典型的損傷機制和肘關節脫位的主要分類。據Anakwe認為,如果重新復位後,通過肘關節的全套動作,除去外力後,肘關節穩定,這樣的肘關節脫位可以定義為簡單型的。一般情況下,一個人落到伸出的手上時,發生肘關節簡單錯位。肘部的軸向壓縮結合仰臥和外翻應力主要導致外側尺骨副韌帶(LUCL)的破裂,這可能導致後外側半脫位(圖1(a))。擴大的肘位錯常常涉及嚴重的破裂,前和後囊收縮,隨後是肌肉損傷,最後,通過肘位錯與前MUCL破裂(圖1(b))。
  • 大手拉小手當心「牽拉肘」 提醒:日常生活中要警惕這幾個小動作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蓉 通訊員 陳贇)前幾天,市民王先生牽著兒子爬臺階,孩子胳膊出現了脫位。在醫院,這樣的病例很常見。
  • 寶寶床上翻跟頭,摔出「牽拉肘」
    近日,瀏陽江曉年輪骨科醫院急診接診了一名18個月大的小患者。這名小患者早上在床上翻跟頭,不小心踩到枕頭側身摔下了床,孩子疼得直哭,左手無力下垂無法活動。經過診斷,孩子被確診為牽拉肘。「這一病症,在孩子學步期間多發,其中最直接原因就是拉拽和摔倒。」瀏陽江曉年輪骨科醫院急診主任曹銳新提醒,家長不要拎著孩子的胳膊走,牽扶孩子時要扶上臂(肘部以上)。
  • 骶髂關節半脫位復位手法
    骶髂關節半脫位其實十分常見,分急性與慢性兩種,可單獨發病,也可因其他傷病而並發或就是該病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診斷和治療中常常被忽略,或誤診、漏診。若脫位關節未被矯正可長期遺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經痛麻等症狀。有的則表現為泌尿生殖系統病症(如月經不調,尿頻、尿急、遺尿、陽痿等)且久治不愈。
  • ...西北首例尺橈骨截骨矯形橈骨頭移植尺骨頭重建術在西安完成
    今天醫生再將我左臂裡的鋼板取出來,我就和正常人一樣啦。」家住山西的婷婷,今年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山西一所大學,18歲的她心中對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然而誰都想不到眼前這個文靜漂亮的女孩曾經差點放棄生活的希望。婷婷的爸爸告訴記者,婷婷11歲玩滑板時摔過一跤,當時傷到了左臂。起初家人並未在意,沒有予以治療。
  • 爸爸輕輕拉了一下2歲女兒的手,女兒就哭鬧不停,醫生:手脫臼了
    據孩子父親描述,當時他先把孩子抱高了,之後把她放下去,拉著她的兩隻手讓她站好。沒想到,孩子被拉手之後就蹲下去哭鬧不停。聽完家長描述,醫生判斷孩子的手應該是脫臼了。檢查之後,孩子被確診為橈骨小頭半脫位。經手法復位,孩子脫臼的手馬上就恢復了。
  • 警惕怪病之源———環樞關節半脫位(圖)
    環﹑樞椎為枕下的第1﹑2頸椎,在整個脊柱中處於領頭的位置,可稱「帶頭大哥」,為26節脊椎的引領椎。環椎以前弓後面的凹形關節面套在樞椎的齒狀突上形成環齒關節,環椎以齒狀突為軸轉動,完成頭部的大部分轉動功能,這種天造地設的靈巧結構也正是該關節穩定性差、易發生半脫位的根源。
  • 這幾種親子活動太坑娃,速查你家玩過幾種?
    所幸的是,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急救,孩子保住了性命,也進行了進一步治療。有的人說了,我玩的時候,環境注意點不行嗎?行,但是我也勸你快停止吧。因為拋、接、拋、接……這很容易導致娃頸椎脫位,而且孩子的頭部一直晃動,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 髖關節半脫位嚴重嗎?若錯過了最佳治療期,或許只能手術
    髖關節半脫位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在日常中,我們可能會經常聽到有些寶寶走路慢,走的不穩等,有大部份人會認為是因為缺鈣而引起的。其不然,孩子生長發育緩慢多數和健康有很大關係,不單單只是因為缺鈣,很可能是由於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者脫位而引起的。
  • 關節脫位會怎樣?| 下巴掉了、胳膊抬不起來了、腿不能動了
    前脫位:當肘關節處於屈曲位時,肘後方受到直接暴力作用,可產生尺骨鷹嘴骨折和肘關節前脫位,此類相對少見。03 髖關節髖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構成,是人體最大的杵臼關節。髖臼為半球形,深而大,周圍有強大韌帶和肌肉附著,結構相當穩定,故往往只有強大暴力才能導致髖關節脫位,約50%髖關節脫位同時合併有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