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在逗孩子玩的時候,會邊走路邊向上猛用力把孩子提拉起來,像蕩鞦韆一樣,大部分孩子也會喜歡這種玩耍方式。
但也有意外發生,孩子會承受不住手臂疼哭鬧,往往這個時候家長們因找不到疼痛位置而置之不理。其實這個時候很有可能是肘關節橈骨小頭半脫位!
肘關節橈骨小頭半脫位,是指橈骨頭向遠端滑移,恢復原位時,環狀韌帶的上半部不及退縮,卡壓在肱蹺關節內,成為橈骨小頭半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牽拉肘"、「肘錯環」、「肘脫環」。
問
我就是拉了一下孩子胳膊,怎麼就肘關節半脫位了呢?
答
因為:
肘關節是由肱骨下端和橈尺骨近端關節面組成的,當肘關節旋轉時,橈骨會繞著尺骨轉。但是,嬰幼兒肘關節尚未發育完全,周圍韌帶及關節囊處於鬆弛狀態,而大人在牽拉孩子的時候,肘關節處在伸直位,牽拉手腕或者前臂突然受到旋轉的牽拉力,在環狀韌帶及關節囊尚未發育完全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
橈骨小頭半脫位,兒童好發的年齡一般在5歲以內,以2-3歲最常見。
那麼問題來了,家長們如何判斷是否肘關節橈骨小頭半脫位?自查是否有以下情況吧。
是否有間接性的暴力發生?例如寶寶走路時跌倒,穿衣服時牽拉肘部,在床上或地上玩耍時將上肢壓在身下,迫使肘關節過伸等。
寶寶是否不願意抬高手臂並且不能旋轉,也拒絕其他人觸碰?
肘關節處於略微半屈位,呈下垂狀態,小臂處於略微旋前位?
肘部X線片檢查無異常。
肘關節無明顯腫脹但是關節偏外側有壓痛。
家長如何應急處理?
冰敷,臨時固定,馬上就近求助骨科醫院,一般情況下橈骨小頭半脫位無需手術,只需手法復位即可。復位成功後,孩子的疼痛得到緩解,患側也可以做抬手,舉高等動作。
復位方法以一手握住小兒患肢手腕部稍給以牽引後使前臂旋後,同時以另一手拇指給橈骨小頭以壓力,則可聽到輕微彈響聲,或有滑入腔隙震動感,此時表明已復位。復位後關節的疼痛及活動受限立即消除。患兒可以像正常時一樣將上肢舉過頭頂或持物玩耍,並能作前臂的屈、伸、旋前或旋後運動,以促進復位。
家長需注意,復位手法雖然簡單,但是不建議家長自行為孩子復位,以免造成二次損傷。
如何預防?
在孩子跌倒時,應及時抱住腰腹部,如果來不及,父母應該提攜孩子的上臂
儘量不要進行雙手「蕩鞦韆」的運動
穿衣服時,不要進行牽拉並且旋轉孩子手臂的動作
避免反覆脫位,形成習慣性
孩子還在成長期,他們的身體還很「脆弱」,家長們一定要小心照顧~如有問題,記得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