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國時期,章丘縣內體育競賽和參加縣以上比賽很少。1931年(民國20年),在舊章丘城關焦家林舉行全縣首屆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縣立初中學生馬厚盛參加第十五屆華北運動會獲萬米賽跑第二名。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章歷中學(今章丘一中)舉行首次田徑運動會,縣政府文教科贈 &34;錦旗一面。從1954年始,章丘縣運動員多次參加地、市、省乃至全國體育競賽,取得良好成績。
1988年8月, 根據省體委《關於強化業餘訓練的措施》要求,縣體委、縣教委在繡水中學開設「兩集中」 (訓練、 文化課集中) 業餘體校,設田徑、籃球、舉重3個班。至1990年,先後招生3批99人,走讀生12人。1992年9月,章丘市業餘體育運動學校成立,成為濟南市第一所「三集中」 (訓練、文化課、食宿)學校。1993年,市體委投資30萬元,建起教學樓,年內輸送優秀運動員15人,其中陳玉香在第三屆全國城運會上獲女子200米跑銅牌。 是年, 新上射箭、 摔跤兩個項目。1994年12月,學校被評為濟南市「培養輸送人才先進單位」 。
1996年9月,濟南市首屆青少年運動會在濟南市體育中心舉辦,章丘市162名運動員參加田徑、籃球、舉重、 摔跤、柔道、羽毛球、桌球、武術、 遊泳9個項目角逐, 獲金牌36枚、銀牌22枚、銅牌8枚,金牌數列濟南市第三名。1997年,章丘市被國家體委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1998年,章丘市體委被濟南市政府授予振興濟南體育貢獻獎; 章丘籍優秀運動員陳玉香被濟南市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
2000年9月23日,濟南市第二屆青少年運動會舉辦,章丘市241名運動員參加田徑、 舉重、籃球、足球、桌球、羽毛球、摔跤、 柔道、武術、射箭10個項目角逐, 獲金牌47枚,銀牌33枚,銅牌32枚,金牌數名列縣市區組第一名,其中8人打破青少年組紀錄。2001年,組建章丘市地擲球代表隊,代表中國赴法國參加「世界青少年金屬地擲球錦標賽」,代表章丘參加「威海國際時尚球類大賽」。2002~2003年,章丘市共承辦5項國家級競賽,1項國際級競賽,連續兩年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體育競賽最佳賽區」。
2002年,市業餘體校被山東省體育局授予「山東省優秀縣級市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稱號。2002年10月,在山東省第二十屆運動會上,章丘市18名運動員參加比賽, 獲22枚金牌。2003年8月20~26日,濟南市第三屆青少年運動會舉行,章丘市代表團參加柔道、摔跤、舉重、田徑、籃球、排球、足球桌球、武術、散打10個項目角逐,以94枚金牌,總分488分的成績列縣市組金牌數和總分第一名,打破3項濟南市年齡組紀錄。
2005年,在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上,由章丘市業餘體校輸送的章丘籍運動員陳玉香獲女子4×100米接力銀牌,王健玲獲女子自行車場地計時賽銀牌,靖相清獲男子組射箭團體賽銅牌,教練彭兵、周少敏、馬業昌受到濟南市政府嘉獎。2004年春,「三集中」訓練模式逐漸不適應體育發展現狀。2005年,市業餘體校與教育部門聯合,建立訓練網點, 其中在章丘市實驗小學訓練點共訓練學生200餘人,開展田徑、籃球、射箭、桌球、 足球5個項目,並被評為國家級射箭重點項目學校。至2005年底,共輸送優秀運動員196名, 其中參加國際比賽並獲獎牌的有16人次,參加亞洲比賽獲名次的10人次,參加洲際比賽1人次, 全國比賽進入前八名的37人次,獲省冠軍的30餘人,破省紀錄的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