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13億元(財務口徑,下同),同比增長9.1%;實現利潤總額4億元,同比增長19.2%;實現新增訂單121.4億元,同比增長10.2%。
12月24日,重慶機電集團召開2021年工作會,交出了一份2020年發展的亮眼「成績單」。
據悉,2020年機電集團克服內外部諸多不利影響,經營業績成功實現了「3個10%」增長,集團整體步入了良性循環發展階段。
強化技術創新
全年投入研發費用3.5億元
機電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黃勇在工作會上介紹,2020年,機電集團積極搶抓市場訂單,狠抓「三保」「三降」,強化技術創新,經營質量和效益都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創新方面,集團全年投入研發費用3.5億元,研發費用投入強度(R&D)達3.1%,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新增專利授權400項,其中發明專利25項。
「集團創新成果轉化顯著。」黃勇表示,2020年機電集團完成重點新產品開發210個,市級以上新產品銷售收入佔比18.9%。比如西計首臺「重慶造」國產化計算機成功發布;重泵自主研發、填補國內空白的「VGO循環泵」投入運行;重通自主研發的船用「磁懸浮變頻冷水機組」試車成功;綦齒「S項目」形成小批量生產能力;上汽紅巖第六代重卡成功上市,無人駕駛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港實現示範運營。
▲機電集團下屬企業盟訊公司數位化車間
此外,2020年機電集團還制定實施了《發展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以產業數位化為主攻方向,一批數位化項目和數字平臺建設項目加速推進。包括重水「數位化車間新模式」通過國家工信部驗收;智能製造「數位化車間管控雲平臺」在貴陽航天及建安成功實現項目應用,並完成盟訊、重通、工具機等企業關鍵設備數據接入;賦能中心「數智採購平臺」成功上線;完成重泵、卡福、長軸、綦齒等4個市級數位化車間的創建等。目前,集團已累計創建了10個數位化車間、1個智能工廠。
抓改革促轉型
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增長8.9%
2020年,重慶國企改革持續推進,機電集團也積極落實各項改革舉措,讓發展活力得到釋放。
據悉,該集團制定實施了《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在2020年,集團已初步構建了「集團總部+二級產業集團+三級實體企業」的三級管控體系。並在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去「殭屍」無效、盤活存量資產、深化人資改革方面取得重要成效。同期,集團還制定了《對標一流專項行動方案》,對標強化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
黃勇介紹,2020年,機電集團持續去「殭屍」無效。完成了西通、電氣產業投資等11戶「殭屍」企業的處置,爭取到市國資委處僵後補助資金2300萬元;完成大集體企業工商註銷10戶、破產立案2戶;完成西計醫院分立改革;通過工商註銷、劃轉、破產清算等方式,實現起重、重通智遠、電科院、紅巖房地產等10戶企業止虧、減虧或扭虧。
▲重通集團磁懸浮離心式冷水機制
據悉,2020年,機電集團全員勞動生產率預計達到17.7萬元/人,同比增長8.9%;在崗人均銷售收入預計達到92.1萬元,同比增長16.3%。
構建「4+1」產業布局
將打造千億級規模的國有資本投資集團
2020年,機電集團還制定了2022年、2025年及2035年高質量發展目標和戰略舉措,形成了「十四五」規劃(草案),明確了以高端裝備、電子信息、零部件裝備、交通裝備和產業金融為核心的「4+1」產業布局。
機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玉祥在大會上表示,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顧近五年的發展歷程,是機電集團逐漸從「活過來」發展到「強起來」的五年,集團整體經營效益穩步提升。
「我們做出初步判斷,集團整體步入了良性循環發展階段。」王玉祥表示,「十四五」期間,集團將繼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著力解決經營效益、企業改革、技術創新、產業投資等方面的問題,推動集團實現高質量發展。
其中,2021年,集團的經營目標仍然是實現「3個10%」增長。即力爭實現營收124億元,同比增長10%;確保完成利潤總額4.4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經營性利潤2億元,同比增長10%;新增訂單136億元,同比增長12%;研發費用投入強度(R&D)達到3.3%。
到2022年,集團投資企業要實現營業收入135億元,利潤總額5億元,淨資產收益率3.8%。全面構建符合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特徵要求的管控模式,完成三級管控體系建設,完成「4+1」核心產業布局,集團全面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到2025年,即「十四五」末,集團投資企業將實現營業收入210億元,利潤總額8億元,淨資產收益率超過5%,全員勞動生產率超過34萬元/人。
「我希望,用5年的時間,通過對外部相關產業的橫向聯合、內部優勢企業的縱向整合,讓機電集團形成擁有2個『百億+』、3個『50億+』、N個『10億+』協調發展的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成為我國裝備製造業有影響力的集團,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王玉祥表示,展望2035,機電集團經濟實力、綜合競爭力將大幅躍升,成為1000億級規模、利潤總額超過70億元(統計口徑)的國有資本投資集團。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孫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