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式璠先生更多文章:
【推薦】屠式璠先生文章:《牧笛》樂譜的故事 ——紀念劉熾先生逝世一周年
【推薦】屠式璠先生文章:《單手演奏的笛子》
【力薦】屠式璠老師文章:《關於廣東音樂——我所知道的一點皮毛》
屠式璠先生介紹:
屠式璠先生
屠式璠先生從事藝術活動的簡歷:
屠式璠,音樂學家,音樂活動家。男 ,1938年9月生於北京,祖籍江蘇常州。曾任中學教師。1985年,調入環保系統從事宣傳工作。退休前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宣傳教育中心聲像室主任、音樂學副研究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及竹笛專業委員會顧問。綜合研究與邊稜吹奏樂器有關的各種文化現象。
所組織的藝術活動:
在學校工作時組織了總人數上百人的學生樂隊和舞蹈隊,持續四年多時間。關注世界各國用於兒童音樂教育的八孔豎笛(Recorder),曾在北京以個人的名義組織全國各地笛子教師的Recorder學習班,請臺灣的專家吳明宗先生講課。1984年,受北京孔廟和北京民族樂器廠雙重委託,指導北京民族樂器廠複製孔廟在「文革」中丟失的樂器笛和篪。提供了樂器的製作數據和外觀裝飾紋樣。1988年,組織全國知名流行音樂詞曲作者創作環保歌曲。並編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環保歌曲專輯《地球的孩子》,其中《流浪的燕子》、《山溝溝》等歌曲廣為流傳。在北京首都體育館組織了7場被稱為「第三屆百名歌星演唱會」的環保歌曲演唱會(第一屆百名歌星演唱會是為『世界和平年』組織的演唱會。第二屆百名歌星演唱會是為『世界五十億人口日』組織的演唱會。第三屆百名歌星演唱會是為『世界環境日』組織的演唱會。),演唱了所創作的環境保護歌曲。1994年,為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提供我國兒童教育的電視片,協助北京電視臺策劃拍攝了何維青老師的千名少兒學生在紫竹院公園齊聲吹笛的壯觀場面。策劃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壎樂隊。策劃者:屠式璠,藝術指導:杜次文,壎的製造者:張榮華。1995年5月12日在北京北窪路小學成立了壎樂隊。1996年4月份參加紫竹院公園的竹文化節演出。樂隊人數約30人。分四個聲部:壎Ⅰ 各指孔全按為C2的壎 2支;壎Ⅱ 各指孔全按為f1的壎 8支;壎Ⅲ 各指孔全按為C1的壎 8支;壎Ⅳ 各指孔全按為f 的壎2支。另有仿清代故宮龍頭f調篪1支(或用ocarina代替),大、小軍鼓各1架,吊鑔 1件。所設計的「T—Ⅱ」型樂理演示板,獲國家專利。由北京音樂家協會組織專家鑑定給以極高評價。
研究的內容及發表的部分文章:
1973年,針對現行的竹笛線譜記譜方案不便於視奏的弊病,提出了移調記譜方案。用油印稿發至各音樂院校和演出團體。1982年又在全國第二屆民族音樂學年會上宣讀。文稿發表在1985年第一期中國音樂學院年報《中國音樂》上。以後又以《探索竹笛線譜移調記譜方案的雪泥鴻爪》為題,詳述以線譜記錄笛子旋律的的各種方案。1979年,嘗試在鍵蓋上加開小孔,音高比鍵蓋全開時低半音。提高了吹奏半音的準確性,又能表現出部分滑抹音的效果。這是對擴展鍵子功能的一種嘗試。用作者姓氏命名為T式鍵。在1981年8月在全國第一屆民族管樂器改革座談會上展出,得到好評。 1982年,參加全國第一次律學學術討論會。宣讀論文《竹笛內徑》,該文總結了明代朱載堉、德國人勃姆及現代中國竹笛有關內徑的理論,把中國笛子納入世界邊稜吹管樂器的系統研究,衝破了自設的藩籬,開闊了視野。1984年,發表《致陸春齡、常敦明的公開信》,明確指出「至今未發現中外歷史上有能奏雙音的笛子。澄清了一件歷史事實。為1995年卷《中國音樂年鑑》撰寫長達萬字的條目《當代我國笛類樂器改革述評》。為2005年卷《中國音樂年鑑》撰寫長達萬字的條目《壎的現狀及其流布》。2012年為《華樂大典.笛子卷》之《文論篇》提供了五篇文章:一、《探索竹笛線譜移調記譜方案的雪泥鴻爪》
中國笛子使用音高各異的多種樂器,必須改用移調記譜的方案才能輕而易舉地完成線譜的視奏任務。此文梳理了實踐中曾用過的各種辦法,為推行移調記譜方案打下理論上的基礎。
二、《孔建華笛子藝術研討會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第三次年會》文稿,《區域笛文化研究——湖北篇(綱要)》
把笛子的演奏風格簡單地歸納為「南北派」理論,完全背離了實際情況。本文藉助在武漢召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第三次年會的機會,先行整理出湖北省笛子音樂的大致情況,拋磚引玉、以期引起對更多地區笛子音樂風格的研究和整理。
三、《笛子改革綜述》
為解決升降音的演奏、適當擴展音域、啟用不常用調子的笛子等方面,從二十世
紀初開始,不斷有人做出設計方案。本文是對各種方案的梳理。
四、《走近趙松庭》
總結趙松庭先生在笛子文化和教學育人方面的成就。
五、《由一本棋譜上的贈言引發的回憶——用一些零星材料蠡測趙松庭笛子教學的理念和實踐》
本文是對《走近趙松庭》一文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