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時,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3個多小時,3萬多字講稿,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這份報告是我國歷史發展階段一個裡程碑的昭示,全文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藍圖的指針,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的綱領。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標、新論斷、新舉措、新部署的論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做了全面而嶄新的註腳。
作為「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實踐者、推動者和先行者,不僅要深入學習十九大報告,更要讀懂報告中涉及的網際網路、信息化、數字經濟等名詞的內涵與外延,只有讀懂了、理解了,才能定位目標與方向,真正明白幹什麼和怎麼幹的問題。
報告涉及的主要名詞,以及與這些名詞相關的其他名詞,具體如下:
一、主要名詞
1、網際網路:指將兩臺計算機或者是兩臺以上的計算機終端、客戶端、服務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手段互相聯繫起來的無邊界網絡。現泛指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信息技術。
2、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具有五大特點,即5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3、人工智慧:指研究使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如學習、推理、思考、規劃等)的學科,主要包括計算機實現智能的原理、製造類似於人腦智能的計算機,使計算機能實現更高層次的應用。
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主要包括機器學習、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4、網際網路技術:指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建立的一種信息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的普遍應用,是進入信息社會的標誌。
第一層是硬體,主要指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主機和網絡通信設備;
第二層是指軟體,包括可用來搜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信息的各種軟體等;
第三層是指應用,指搜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使用各種信息,包括應用軟體直接輔助決策,也包括利用其它決策分析模型或藉助其他技術手段來進一步提高分析的質量。
5、智能化:指由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行業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匯集而成的針對某一個方面的應用。
從感覺到記憶再到思維這一過程稱為「智慧」,智慧的結果產生了行為和語言,將行為和語言的表達過程稱為「能力」,兩者合稱「智能」。
智能一般具有感知能力、記憶和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自適應能力以及行為決策能力這四個方面的能力。
目前,智能化技術已應用在住宅、家居、醫院、教育等行業,引發了一波新技術的應用熱潮。
6、信息化: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
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絡、計算機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的組織與人群生活、生產、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7、數字經濟:指一個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數位技術被廣泛使用並由此帶來了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的根本變化。數字經濟也是一個信息和商務活動都數位化的全新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系統。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之間通過網絡進行的交易迅速增長。
數字經濟主要研究生產、分銷和銷售都依賴數位技術的商品和服務。
8、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實現社會資源的公平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同時人們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利蓋。
共享經濟主要特點是,包括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臺。這個第三方可以是商業機構、組織或者政府。個體藉助這些平臺,交換閒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或者向企業、某個創新項目籌集資金。
二、相關名詞
1、雲計算:指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2、物聯網:指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3、移動網際網路:指將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是指網際網路的技術、平臺、商業模式和應用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併實踐的活動的總稱。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人機互動的方式,連接上了信息化的最後一納米。
4、虛擬實境:指利用計算機仿真系統生成一種模擬現實環境,並可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藉助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讓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如同身臨其境。
5、計算機技術:指計算機領域中所運用的技術方法和技術手段。計算機技術的內容非常廣泛,可大致分為計算機系統技術、計算機器件技術、計算機部件技術和計算機組裝技術等幾個方面。
利用計算機快速、準確的計算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和人工模擬能力,通過定量計算和挖掘分析,為解決複雜系統問題提供手段和工具。
6、信息技術:指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
一般來說,信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等各種硬體設備及軟體工具與科學方法,對文圖聲像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該定義強調的是信息技術的現代化與高科技含量。
7、數位技術:指一項與電子計算機相伴相生的科學技術,它是指藉助一定的設備將各種信息,包括:圖、文、聲、像等,轉化為電子計算機能識別的二進位數字"0"和"1"後進行運算、加工、存儲、傳送、傳播、還原的技術。
由於在運算、存儲等環節中要藉助計算機對信息進行編碼、壓縮、解碼等,因此也稱為數碼技術、計算機數位技術等。數位技術也稱數字控制技術。
8、機器學習:指一門多領域交叉學科,涉及概率論、統計學、逼近論、凸分析、算法複雜度理論等多門學科。專門研究計算機怎樣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不斷改善自身的性能。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的核心,是使計算機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徑,其應用遍及人工智慧的各個領域,它主要用於歸納、綜合而不是演繹。
三、十等式
簡單地來說,如果把以上這些與技術相關的概念串聯起來,便於記憶和理解,就是以下十個等式:
1、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未知技術
2、網際網路技術=信息技術-非計算機網絡技術
3、信息技術=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智能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其他技術
4、信息化=信息技術+傳統行業
5、智能技術=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行業技術+控制技術
6、智能化=智能技術+傳統行業
7、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
8、數字經濟=數位技術+傳統經濟
9、共享經濟=網際網路技術+傳統經濟
10、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傳統行業
報告中與「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相關表述在第十三部分「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中,習近平指出,「增強改革創新本領,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名字、新技術、新思維一定會不斷的湧現,無論社會怎麼變、技術怎麼變、網際網路怎麼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其核心不變:創新應用、創造價值,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