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是常見於冬季,由於氣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膚反覆紅斑,腫脹性損害,嚴重者可出現水皰、潰瘍,病程緩慢,並且如果治療不及時還可能留下疤痕。那麼,如何防治呢?
皮損好發於手指、手背、足趾等處 易復發
重慶市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閻國富告訴記者,寒冷是凍瘡發病的主要原因,由於患者自身的皮膚溼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經功能紊亂、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等因素也可能發病;另外,缺乏運動,手足多汗潮溼、鞋襪過緊及長期戶外低溫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凍瘡的發生。
凍瘡通常都有哪些症狀呢?首先,肢體末端皮膚發涼、肢端發紺(青紫),多汗等表現;其次,皮損好發於手指、手背、面部、耳廓、足趾、足緣、足跟等處;並且常見損害為局限性淤血性暗紫紅色隆起的水腫型紅斑,境界不清,邊緣呈鮮紅色,表面緊張有光澤,質柔軟。局部按壓可褪色,去壓後紅色逐漸恢復。
凍瘡若已破潰 應先用抗生素促進潰瘍癒合
凍瘡發作時讓人痛癢難忍,應該如何用藥呢?閻國富副主任表示,未破皮損可外擦冷霜、凍瘡膏、辣椒製劑等,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適當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果已經破潰,則要外用抗生素軟膏,促進潰瘍癒合。清潔、保暖。要用溫熱的油劑輕輕按摩,還應做好保護避免進一步的損傷,包括防冷,防溼。此外,他還詳細介紹了治療凍瘡非常有用的五款藥物的使用方法。
1.十滴水(適用凍瘡初起時)
方法:將凍瘡患處用溫水浸泡洗淨後,用乾淨的棉球或紗布蘸上十滴水,反覆擦拭患處至發熱,早晚各一次,一般三五天即可見效。
2.跌打丸(適用於未破潰的凍瘡)
方法:取跌打丸3~5粒,搗碎,用白酒少許,調成稀糊狀,外敷患處,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早晚各換藥1次,連續用藥3~5天。
3.七釐散(適用於未破潰的凍瘡)
方法:取七釐散適量,加白酒少許,調成稀糊狀,攤在消毒紗布上,敷貼患處。每日早晚各換藥1次,連續用藥3~5天。
4.雲南白藥(適用於已破潰的凍瘡)
方法:取雲南白藥粉末適量,撒在凍瘡潰爛處,一日上藥3次,不需另外覆蓋,連用5~7天。
5.京萬紅藥膏(適用於已破潰的凍瘡)
方法:患處進行常規消毒後,取京萬紅藥膏適量,塗在凍瘡潰爛處,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用5~7天,有止痛消炎、生肌解毒作用。
護理注意保暖、切忌搔抓 患者請勿吸菸
閻國富副主任說,凍瘡雖然不易根治,但如果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完全有可能減少或避免凍瘡的復發,阻斷其惡性循環。最根本的原則是「防重於治」,他主要指出了4點。
1.凍瘡的護理應注重保暖,應避免將局部皮膚弄破。
2.避免暴露在溼冷環境。
3.生凍瘡後保持乾燥,切忌抓撓,宜逐漸加熱,如用溫水而不用過熱的水浸泡,以防潰爛成瘡。
4.在凍瘡未潰發癢時,切忌用手搔抓,以免破損,而已經破潰者,更應注意清潔消毒,保持乾燥,防止反覆感染和病情加重。
「凍瘡患者請勿吸菸,要加強鍛鍊,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要注意防凍、保暖防止潮溼,不穿過緊鞋襪;受凍後不宜立即用熱水浸泡或取火烘烤。」閻國富副主任提醒。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