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央六部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哪個部門的尚書權力最小,壓力...

2020-12-18 拍案驚奇

古代中央六部是名副其實的實權部門,混到六部尚書的官員不是人精就是人精中的人精,哪個不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看慣了宦海沉浮的老油子,一旦得到這個職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是相當的威風,但是古代中央六部尚書,在歷朝歷代的地位都有很大的變化,例如單從「尚書」這兩個詞來講,在最早的時候主要是指掌管文書奏摺的官員,後來從隋朝開始才設六部,唐代用尚書、侍郎作為六部的正副部長。

六部分為吏戶禮工刑兵,其所管轄的職能各有不同,比如吏部尚書主要是負責考察官員,提拔或降級的,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組織部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戶部主要是掌管一個國家財政收支的,無論是出兵打仗還是救災建工程都必須向戶部要銀子,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和民政部,而禮部主要是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禮儀、科舉和一些外交活動,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外交部和文化部。兵部主要掌管全國武官的選用,以及兵器的打造及徵戰的一切事宜,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刑部則掌管國家的法律和刑獄,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工部主管國家大型工程的建設,相當於現在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水利部。

自隋朝設六部以來,一直被後來的朝代沿用,但是元朝是個例外,元朝將六部改為中書省,因為元朝的地盤太大了,如果還採用原來的管理模式必定會管不過來,到了明代明太祖廢除丞相後,重新設立六部,六部的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極高,但是明朝的官大家都知道不好做,尤其是朱元璋時期的官吏更是膽戰心驚,早上離家上朝,必和家人痛哭流涕告別。

因為此去晚上能不能回來還是另一說呢?朱元璋時期的官員,無論品級多高,被殺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根本用不著審理,想殺直接派幾個錦衣衛拿人就好了,至於怎麼死的,具體參考朱元璋發明的幾種比較牛的刑罰,不是一般人想不出來,所以在明代,六部尚書無不是膽戰心驚,生怕出一點亂子然後被殺了。

那麼六部中哪個部門權力相對來說最小,壓力最大呢?非禮部莫屬,禮部主要管哪些事呢?按今天的話來說,總結起來就幾個字:科教文衛,都是比較虛的領域,收錢都沒地方收去,窮酸考生的錢收不了多少,外國進貢的錢又不敢收,平時皇帝上個朝,祭天啥的還不能出一點亂子,還得時刻盯著官員出行生活中有沒有不按禮制,萬一某個三品官員早上穿褲子一不小心拿了條玉帶當褲腰帶,禮部的人還沒發現,讓皇帝看見了,估計禮部尚書也就不用幹了。

這個職位總體來說就是雖然很虛,但是人人很看重,雖然沒啥實事,但是卻是個專等別人找茬的活,實在是很不好看,尤其是在朱元璋時代,農民出身尤其注重禮儀來維護天子權威,一著不慎就被殺,實在是六部中最委屈的一個職位啊。

相關焦點

  • 清朝「六部尚書」哪個部門最牛?
    三省六部製成型於西漢後期,隋唐時正式被中央確立,此後無論宋、元、明、清等都沿用了該制度,三省即為尚書省、中書省與門下省,其中中書省是負責擬定皇帝頒發的詔令即決策機關,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則是最終的執行機關,三省的最高長官官階都是宰相,而六部則劃分為吏、戶、禮、兵、刑、工等部分,             統歸尚書省管轄,六部之間彼此分工又相互協作,三省同樣如此,相互牽制將相權一分為三,
  • 清朝「六部尚書」哪個部門最牛?官位不高,權力極大,人人爭搶
    三省六部製成型於西漢後期,隋唐時正式被中央確立,此後無論宋、元、明、清等都沿用了該制度,三省即為尚書省、中書省與門下省,其中中書省是負責擬定皇帝頒發的詔令即決策機關,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則是最終的執行機關,三省的最高長官官階都是宰相,而六部則劃分為吏、戶、禮、兵、刑、工等部分,統歸尚書省管轄,六部之間彼此分工又相互協作,三省同樣如此,相互牽制將相權一分為三,間接加強了皇權
  • 清朝「六部尚書」分別是哪六部?哪個部門最厲害?
    "六部尚書"是一個在古裝電影、電視劇中經常被提及的名詞。所謂"六部",指的是從隋唐時期開始設立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門。而"尚書"則是從秦朝開始就被設置的一種官名,到了三省六部制出現後,六大部門的主管就被叫做尚書。
  • 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國家要的是長治久安,皇帝光靠大棒也不行,還要用別的手腕,不僅要有制度,還要有一個班子,幾個部門,各司其職,用不同手段治理國家,管理順民和刁民,解決各種社會矛盾。把那麼多的人民管理起來,在古代是很難做到的。但能夠治人的人,都是勞心者,他們的智商要比普通人搞得多。
  • 刑部尚書的權力到底有多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封建王朝統治者為了分權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將中央分為六部,而六部的最高長官則被稱為六部尚書,尤其是明代以後,丞相被廢除,六部長官的權力更大,地位更高,成了萬千讀書人十分仰慕的職位,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其中的刑部尚書,刑部尚書在古代究竟承擔什麼職責,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
  •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 清朝六部尚書的排行次序是如何的?
    所以按實際權力來說吏部尚書是最大的。戶部主要的功能就是掌管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俸餉、賦稅等一切財政事宜。(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也就是除了皇帝的小金庫內帑及其皇家財政外,戶部尚書掌了全國的財政。掌管了全國的財政,必須的是僅次於吏部了。
  • 刑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大家看過許多電視劇,可能經常聽說兵部侍郎,刑部尚書等等,我們經常聽說,將誰誰或者某個案件交於刑部審理,或者有時候罷免一個這樣的官似乎顯得很輕鬆,有人就不禁想問了,這些官在現在到底相當於什麼職位呢?刑部,六部(立戶禮兵刑工)之一。
  • 古代立戶禮兵刑工六部哪個部門沒實權?答案不是存在感最弱的禮部
    古代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戶部管人口、財政,吏部管科舉祭祀,兵部管兵有權,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建設有錢。相對來說,禮部是不是最弱的?
  • 吏部尚書權力很大,為何能決定多數官員前途?卻不是六部中最牛的
    卻不是六部中最牛的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自從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之後,其中有一個部門十分的特殊,他可以掌握多數官員的前途和升遷,那就是吏部,在當時的京城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京官在見到自己的上級是不需要下跪的,但是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除外,否則後果十分的嚴重,那麼為何六部中只有吏部尚書有這樣的一個權力呢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看不起?專家:你看他管的是什麼
    我國古代社會實施的是中央集權制度,基本含義就是:天下的財富和權力都是皇帝一個人的。不過皇帝雖然權利大,但是治理一個龐大的帝國,僅靠他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皇帝管理國家,更多的時候,需要依靠一個強大的管理班子。官員們各司其職,管理順民和刁民,解決各種社會矛盾。於是三省六部便孕育而生。
  • 清朝六部長官和總督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你選六部長官,還是總督?
    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皇帝直轄六部,也就是說六部的長官直接向皇帝匯報工作,六部的最高長官叫尚書,這就造成了六部長官的權力極大,六部尚書的品級進一步提高。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如果說穿越回去,你選擇當六部尚書還是總督呢?當然,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搞清楚二者的區別和來歷。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隋唐後又恢復尚書省,高熲任尚書左僕射,成為最高行政首長,自此尚書省成為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之一兵部尚書主兵籍、器仗,安史之亂後,中央政權削弱,尚書諸司成為在中國古時候,各朝各代都是有各種各樣組織,組織中有各種各樣職務,上至朝廷,下到地區,產生了一套等級森嚴、作風嚴謹井然有序的官階規章制度,數千年過去了,現代社會也是這樣,既然這樣,那古代的兵部尚書等同於如今的哪些職務呢?
  • 古代官職六部:刑部威風,兵部最耀武揚威,哪個部最有錢?
    」這句話形象生動的說明了古代做官的好處,還有很多人讀書做官的目的。所以很多現代人只要聊到古代的官員,那都是致以崇敬的目光,都想著要穿越到古代去當個官老爺,耍一耍官威,發一發大財。但其實古代的官僚體制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特別是古代的中央官制,並非是每個部門都看起來非常的耀眼。
  • 現在的北京市長,按古代官職分類,相當於什麼官?
    自那時候起,秦始皇設置了中央和地方官僚體系從而進行實行地方和中央分開管理的體制,由他自己掌握最終大權,直接負責任免或管理。那時的御史大夫、太尉和丞相屬於中央官僚,合稱為「三公」,其權力相對來說較大,職責也主要為上傳下達,互相監督。今天的國家總理就和丞相職務類似,而掌管軍權的太尉就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部長,還有御史大夫就是今天的中央紀檢委一職。在三公之下便是九卿,是負責處理各項事務的具體部門。
  • 清朝的六部尚書中,誰掌握的實權最大?
    六部尚書雖是職權不同,但也有側重。一般而言,以戶部、刑部、吏部三個部門最為重要,工部、兵部、禮部稍次。後來清朝知縣上任前,也是較多到戶部、刑部、吏部歷練,因為這三個部院所處理的都是最實際的事務。不過在不同時期的具體歷史環境中,六部尚書的實權和地位,不能簡單以部院衙門區分。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尚書的地位最低?專家:你看看他管的啥
    相信看過2015年現象級電視劇《琅琊榜》的觀眾,對於劇中胡歌飾演的梅長蘇翻六部牌子的劇情依舊記憶猶新。梅長蘇為了洗清父親以及整個軍隊的冤屈,同時為了自己的好友靖王上位,決定用翻牌子的方式將太子以及譽王手中的六部官員一一剪除(最後只除掉了刑、吏、禮、戶四部)。那麼為什麼古代朝廷會設立六部呢?從何時開始的呢?六部各自管什麼呢?
  • 清朝六部尚書和地方總督誰的實權、品級更高一些?
    清朝尚書是清朝朝廷中央的六大部部長,清朝的尚書與明朝有一些不同,清朝的六部尚書是有十二個人的,這十二個人有六個是辦實事的漢人大臣,有六個人是基本不辦事情的滿人貴族。戶部尚書掌管著整個國家的錢糧,工部尚書掌管著朝廷內外的各大工程,兵部尚書手中沒有兵權,他們與現在的國防部長差不多,最多只有參謀的權力以及給軍隊運送糧草的後勤職責。
  • 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書誰最大?
    當然,清朝的三省不叫三省,而是由四個部門組成的等同於三省的機構。分別是【六殿閣(見下圖)尚書省】、【南書房和翰林院中書省】、【議政處門下省】,這可不是胡謅的,有證據的。軍機大臣,一般由殿閣大學士(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六部侍郎中,皇帝認為特別優秀的人員充任,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常委會。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大學士、尚書、侍郎都分滿漢。由協辦大學士兼任的尚書部門,都是重要機構。
  •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隋唐時期設三省六部制,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和吏部。其中兵部尚書為兵部之首,負責管理全國上下的軍政事務。兵部隸屬尚書省,是尚書省下面的六大主要職能部門之一。兵部下屬分為許多部門,各個部門負責不同的事務,如負責地方防務、繪製軍事地圖、負責軍事交通的規劃、負責武器裝備儲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