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央六部是名副其實的實權部門,混到六部尚書的官員不是人精就是人精中的人精,哪個不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看慣了宦海沉浮的老油子,一旦得到這個職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是相當的威風,但是古代中央六部尚書,在歷朝歷代的地位都有很大的變化,例如單從「尚書」這兩個詞來講,在最早的時候主要是指掌管文書奏摺的官員,後來從隋朝開始才設六部,唐代用尚書、侍郎作為六部的正副部長。
六部分為吏戶禮工刑兵,其所管轄的職能各有不同,比如吏部尚書主要是負責考察官員,提拔或降級的,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組織部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戶部主要是掌管一個國家財政收支的,無論是出兵打仗還是救災建工程都必須向戶部要銀子,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和民政部,而禮部主要是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禮儀、科舉和一些外交活動,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外交部和文化部。兵部主要掌管全國武官的選用,以及兵器的打造及徵戰的一切事宜,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刑部則掌管國家的法律和刑獄,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工部主管國家大型工程的建設,相當於現在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水利部。
自隋朝設六部以來,一直被後來的朝代沿用,但是元朝是個例外,元朝將六部改為中書省,因為元朝的地盤太大了,如果還採用原來的管理模式必定會管不過來,到了明代明太祖廢除丞相後,重新設立六部,六部的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極高,但是明朝的官大家都知道不好做,尤其是朱元璋時期的官吏更是膽戰心驚,早上離家上朝,必和家人痛哭流涕告別。
因為此去晚上能不能回來還是另一說呢?朱元璋時期的官員,無論品級多高,被殺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根本用不著審理,想殺直接派幾個錦衣衛拿人就好了,至於怎麼死的,具體參考朱元璋發明的幾種比較牛的刑罰,不是一般人想不出來,所以在明代,六部尚書無不是膽戰心驚,生怕出一點亂子然後被殺了。
那麼六部中哪個部門權力相對來說最小,壓力最大呢?非禮部莫屬,禮部主要管哪些事呢?按今天的話來說,總結起來就幾個字:科教文衛,都是比較虛的領域,收錢都沒地方收去,窮酸考生的錢收不了多少,外國進貢的錢又不敢收,平時皇帝上個朝,祭天啥的還不能出一點亂子,還得時刻盯著官員出行生活中有沒有不按禮制,萬一某個三品官員早上穿褲子一不小心拿了條玉帶當褲腰帶,禮部的人還沒發現,讓皇帝看見了,估計禮部尚書也就不用幹了。
這個職位總體來說就是雖然很虛,但是人人很看重,雖然沒啥實事,但是卻是個專等別人找茬的活,實在是很不好看,尤其是在朱元璋時代,農民出身尤其注重禮儀來維護天子權威,一著不慎就被殺,實在是六部中最委屈的一個職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