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鄧布利多說過的那些「善意的謊言」

2020-12-22 喵小斯的文化club

阿不思·鄧布利多,是魔法世界中最偉大的巫師。

他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奉獻一生守護霍格沃茨,守護魔法世界,他更是把所有責任都扛在了自己身上。為此,他有時候不得不對別人說一些善意的謊言。

或許,他自始至終欺騙哈利,沒有把哈利是魂器的秘密說出來,看起來對哈利來說是殘忍的。但這謊言背後的壓力與自責,只能鄧布利多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

其實,他所說的這些謊言,無外乎也是保護別人。而在每一個謊言的背後,都有一個心酸的故事。

今天,就讓我們來重溫一下,在《哈利波特》的小說中,鄧布利多曾說過的那些「善意的謊言」吧。

1、伏地魔的死亡

在《魔法石》的一開始,大家都在慶祝伏地魔的死亡。麥格教授想向鄧布利多確認,伏地魔是否真地死了。

說到這裡,她機敏地朝鄧布利多斜瞟了一眼,似乎希望他能告訴她些什麼,但鄧布利多沒有吱聲,於是她接著說:「神秘人終於不見了,如果正好在他失蹤的那一天,麻瓜們發現了我們的一切,那可真太奇妙了。我想他真的走了吧,鄧布利多?」「好像是這樣,」鄧布利多說,「我們應該感到欣慰。」

通過後來斯內普的記憶,我們了解到,鄧布利多其實是知道伏地魔能夠以無形的形式存在,並且不會「真地消失」,但在這裡,他善意地誤導了麥格教授,不讓她再為伏地魔的事情憂心。

2、哈利沒被殺死的原因

接下來,麥格教授繼續疑惑,她不明白伏地魔為什麼會殺不死一個孩子。

「這—— 這是真的嗎?」麥格教授用顫巍巍的聲音說。「他做了這麼多壞事.殺了這麼多人…可竟然殺不了一個孩子?這簡直令人震驚.我們想了那麼多辦法去阻止他…可蒼天在上,哈利究竟是怎麼倖免於難的呢?」「我們只能猜測,」鄧布利多說,「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

同樣地,鄧布利多很清楚,是莉莉犧牲了自己,以一個古老的咒語保護了哈利。他這樣說,當然是為了保守這個秘密,讓哈利不再受到其他食死徒的傷害。

3、哈利被送到德思禮家的原因

同樣是在這個場景中,麥格教授變成一隻貓監視了德思禮一家,不理解鄧布利多為什麼要讓小哈利和這樣一家人在一起。

「說得對極了,」鄧布利多說,他那半月形眼鏡上方的目光顯得非常嚴肅,「這足以使任何一個孩子衝昏頭腦。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的時候就一舉成名!甚至為他根本不記得的事情而成名!讓他在遠離過去的地方成長,直到他能接受這一切,再讓他知道,不是更好嗎?」

鄧布利多的解釋,是讓小哈利避免因為過早成名而走歪路。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哈利必須與有血緣的人住在一起,莉莉的保護咒語才能繼續有效。

4、厄裡斯魔鏡中的景象

在《魔法石》中,哈利發現了厄裡斯魔鏡的秘密。他在鏡子中看到了自己的父母。而當他問起鄧布利多在鏡子裡看到什麼時……

「你照魔鏡的時候,看見了什麼?」「我?我看見自己拿著一雙厚厚的羊毛襪。」

雖然羊毛襪有隱喻親情的意思,但顯然,鄧布利多看到的並不是如此。

在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2》中,鄧布利多在厄裡斯魔鏡中看到的是格林德沃。而在《哈利波特》的故事中,羅琳也曾解釋過,鄧布利多看到的是一家人都活生生地回到他身邊。

5、盧平教授病了?

在《阿茲卡班囚徒》中,霍格沃茨舉行聖誕晚宴,特裡勞妮教授發現盧平教授沒有來。

她睜開了眼睛,向四周看了一遍,問道:「親愛的盧平教授哪裡去了?」「恐怕這可憐的人又病了,」鄧布利多說,示意大家可以開始用餐了,「他在聖誕節病倒,真是很不走運。」

事實是,盧平教授沒有生病。只不過那天是月圓之夜,他變身為了狼人。鄧布利多編了這個謊話,來掩飾盧平的真正身份。

6、替哈利作證

還是《阿茲卡班囚徒》中,哈利他們幫助小天狼星逃跑了。斯內普非常生氣地跑去質問哈利。

「你不了解波特!」內普尖叫道,「是他幹的,我知道是他幹的!」「行了,西弗勒斯,」鄧布利多平靜地說,「想想你在說些什麼吧。十分鐘以前我離開病房的時候,門就鎖著了。龐弗雷夫人,這些學生離開過床嗎?」「當然沒有!」龐弗雷夫人惱怒地說,「你們離開以後,我一直守著他們!」「好吧,你聽到了,西弗勒斯,」鄧布利多鎮靜地說,「除非你的意思是說,哈利和赫敏能夠同時在兩個地方出現,否則我認為再找他們麻煩沒有什麼意思。」

其實,鄧布利多也參與了幫助小天狼星逃跑的計劃。但為了維護哈利,他再次對斯內普撒了一個小小的謊言。

7、替哈利「背鍋」

在《鳳凰社》中,哈利組織了一支「鄧布利多軍」,但魔法部是絕對不允許這支學生軍出現的。部長福吉曾就此事問過鄧布利多。

「你?」他小聲說著,又一次猛跺自己那件在冒著煙悶燒的鬥篷。「沒錯。」鄧布利多愉快地說。「這是你組織的?」「是我組織的。」鄧布利多說。」

鄧布利多知道「鄧布利多軍」的存在,但他根本沒有參與組織,一切都是哈利自己的行為。但鄧布利多為了保護哈利和其他學生們,將「鍋」攬到自己身上。

8、只有六個魂器

在《混血王子》中,當哈利和鄧布利多提到魂器的事情時,鄧布利多再次說了一個謊話。

「我很高興你能看到問題的嚴重程度,」鄧布利多鎮靜地說,「但首先,哈利,不是七個魂器,是六個。第七部分靈魂,無論怎樣殘破,仍在他復活的身體裡,就是這一部分的他在多年流亡中以幽靈般的形式存在著,沒有它,他就沒有了自己。這第七部分靈魂將是想要殺死伏地魔的人最後必須攻擊的對象——他體內的那一片。」」

鄧布利多始終向哈利隱瞞他也是個魂器的事實。不過,此刻,他也開始向哈利暗示,想要殺死伏地魔,必須殺死第7片靈魂(就是哈利)。

9、真相大白

而在最後一部《死亡聖器》中,鄧布利多之前說的很多善意謊言,終於在最後一刻「真相大白」。

「那麼那男孩……那男孩必須死去?」斯內普很平靜地問。「而且必須由伏地魔親自動手,西弗勒斯。那是非常重要的。」

從哈利出現的那一刻,鄧布利多一直在編制著各種的謊言。然而,當他說出這些謊言時,他自己心裡的自責與內疚,恐怕是任何人也無法體會到的。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解析鄧布利多對哈利的情感,究竟是疼愛還是利用?
    《哈利波特》解析鄧布利多對哈利的情感,究竟是疼愛還是利用?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原創 禁止轉載書中的校長和小哈可以說是很親密的關係,但是校長的親密到死是出於疼愛還是出於利用呢?再看哈利:與鄧布利多作為謊言主體的持有者略有不同,哈利是謊言的對象,但兩者的童年都伴隨著謊言,而謊言的背後支撐著的秘密讓兩個人都在壓抑的環境下長大,哈利在入學前在姨媽家一直被當成低達利一等的次品對待,而鄧布利多則是「頂著惡名來到霍格沃茨」,這樣的環境會對性格有怎樣的影響?
  • 你都說過哪些善意的謊言?
    眾所周知,謊言是不能被人接受的,它是一種通過欺騙的手段來掩蓋事情的真相,以達到為自己謀取利益的目的。而善意的謊言並不是為謊言增加了保護色,它們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首先,善意的謊言雖說也掩蓋了事情的真相,但是掩蓋的真相無疑是對當事人有著不利影響的,然而謊言並不是如此。
  • 哈利波特:心甘情願被格林德沃當強使的人,怕是忘了鄧布利多吧
    說明格林德沃早在離開鄧布利多之後就開始招攬了一幫忠心的人,目的是為了打敗鄧布利多實現更偉大的利益。因為血咒所以格林德沃必須找一個可以利用的人去對抗鄧布利多。相比鄧布利多也是如此,要說格林德沃會蠱惑人心,那麼鄧布利多的計謀更高一籌,他可以讓人心甘情願的赴死,無論是哈利波特,還是紐特·斯卡曼德。都是知道事實之後依然願意面對危險,這雞湯餵的可比格林德沃厲害多了。
  • 《哈利波特》之鄧布利多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作為哈利波特資深的迷妹,小編對於哈利波特裡面每一個人物都充滿了好奇,每一個人好像都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尤其是最偉大的魔法師之一~鄧布利多,他睿智,他神秘,他無所不能,他翻天覆地,但關於他的一生,你又了解多少呢?
  • 《哈利波特》深刻分析鄧布利多的善與惡,哪個才是真實的他?
    《哈利波特》深刻分析鄧布利多的善與惡,哪個才是真實的他?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原創 禁止轉載正與邪——千古從未停止的爭鬥;黑與白——色調對立的二維極端;善與惡——童話故事裡界限分明的絕對;好與壞——兒童思維裡基礎的構成單元……可是,現實沒有絕對,社會不是平面。
  • 《哈利波特》:鄧布利多一位值得被世人敬仰的偉大白巫師
    要說《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小編最喜歡的人物,我想除了一句「Always」感動所有人的斯內普教授之外,就要數霍格沃茲偉大的校長阿不思·鄧布利多了吧!作為系列故事的靈魂人物,鄧布利多一開始就是猶如聖人一般的存在,相信很多小夥伴也和小編一樣只要在電影或書中看到鄧布利多出場就會不自覺的心安。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叨一叨自己眼中的鄧布利多形象吧!嚴厲中流露出慈愛鄧布利多校長的人物形象是一個頭髮蒼白有著長長鬍鬚的老人,身材又瘦又高。
  • 鄧布利多不愧是一個合格的教育家!《哈利波特》中的經典語錄
    阿不思·鄧布利多,是最偉大的巫師,他培養著一代代年輕的巫師,並為他們的安全提供保護,有他在霍格沃茨才是最安全的地方,作者JK羅琳稱他為「善良的楷模」,電影中,鄧教授說了很多寓意深刻,讓人感同身受的話語,接下來總結一下,鄧布利多教授說過的經典語錄。
  • 《哈利波特》解讀,鄧布利多為什麼要說這樣兩句話?
    捧起《哈利波特》,或是看一部《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影,很多臺詞在我們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認識,例如鄧布利多說的某一金句——「小孩子所說的話就算是事實,也無足輕重,尤其是對那些不善聆聽的人」。「小孩子才做選擇,而大人全都要」這句話風靡網絡,成為很多人的調侃用語。小孩子的童真是我們這些極具社會經驗的大人沒法比擬的。
  • 格林德沃敗給鄧布利多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哈利波特中早有披露
    不過遺憾的是早在《哈利波特》中,對格林德沃的結局便已安排得明明白白了:決鬥中輸給鄧布利多,被關在紐蒙迦德巫師監獄中,最終因拒絕透露老魔杖的下落而被後輩伏地魔殺死。中年格林德沃與鄧布利多格林德沃本身就是實力強大的巫師,又有老魔杖這樣強力的死亡聖器在手,為何還會敗給鄧布利多呢?《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其實已經披露了相關的細節。
  • 善意的謊言,是善意的?還是謊言?
    生活中你說過謊嗎?謊言分為白色謊言(其本身或許能反映事實,卻有意隱瞞大部分真相)和黑色謊言(徹頭徹尾地說謊,敘述的情況與現實完全不符)。一個人應該有選擇性地表達意見和想法。有時要開誠布公,有時則要抑制傾吐想法和感覺的欲望。那麼,怎樣才能權衡呢?
  • 哈利波特:三件死亡聖器的擁有者——鄧布利多(下)
    在上一期小魚介紹了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最可愛又可敬的老頭-阿不思·鄧布利多,本期內容將繼續更新鄧布利多系列,鄧布利多在魔法世界中曾經同時擁有三件死亡聖器,睿智且冷靜的鄧布利多並沒有利慾薰心,而是把他們作為對抗伏地魔的籌碼。
  • 哈利波特人物誌-阿不思.鄧布利多:為了更偉大利益的白巫師
    阿不思.鄧布利多是《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最主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甚至還在主角哈利波特之上。J.K.羅琳在整個作品中大部分的故事情節都是通過鄧布利多來安排的,這個角色也確實是非常了不起的西方賢者形象。海格跟哈利.波特普及魔法界常識時,就曾提到伏地魔倒臺後,假如鄧布利多有意從政的話,英國魔法部部長一職必然是屬於鄧布利多的,但鄧布利多力推了這職位,依然擔任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校長一職。實力強大鄧布利多曾被他的忠實粉絲稱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白巫師」,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老鄧也確實是首屈一指的強大巫師。
  • 《哈利波特》,鄧布利多為什麼要讓斯內普做這件事?
    寫在文前,在《哈利波特》整個系列的小說中,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部看上去最可以說是兒童讀物。這裡說的兒童讀物是不帶歧義的,只是相對來說,這部看起來相對來說比較陽光,更加適合孩子來閱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後,整個魔法世界開始變化起來。
  • 鄧布利多是同性戀,在電影中不表現出是對《哈利波特》的背叛?
    《神奇動物在哪裡》正在熱播中熱播,《哈利·波特》前傳的導演大衛·葉茨(David Yates)似乎在透過一面黑暗的玻璃尋找後續系列;製作團隊「全力支持」約翰尼·德普繼續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飾演黑巫師蓋勒特·格林德沃,但對鄧布利多的演繹卻令人非常失望。
  • 《哈利波特》:鄧布利多最短最滑稽的開學致辭,其實含義深刻
    第一次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帶著忐忑的心情入學,面對滿是幽靈魔法的霍格沃茨,我也感覺無比的新奇。當看到鄧布利多開學致辭時,我真是一臉懵逼。一般開學校長總是要說上兩句的,老鄧真的就是說上「兩句」,只有四個詞:笨蛋!哭鼻子!殘渣!擰!
  • 「善意的謊言」:是利於他人的一種語言
    謊言是有雙面性的,一方面是,損人不利己的事;另一方面是利於他人的,這種就稱之為善意的謊言——目雲通常情況下謊言是不可行的一件事,當我們說出一個謊言時,為了讓這個謊言成立,就會說出無數的謊言來圓這個謊言,從此就會沉迷在謊言中
  • 哈利波特公開處刑系列:鄧布利多被打斷鼻子,伏地魔求職被拒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是最受歡迎的魔幻影視作品之一。不過限於電影的時間限制,其中有很多故事情節沒有在銀幕上呈現出來。像鄧布利多、格林德沃、伏地魔等大佬在影視作品中都是氣場滿滿的高能形象,但在原著故事中他們也都有很多難以回顧的黑歷史。這裡筆者就帶大家來公開處刑一下劇中人物的黑歷史。
  • 《塔克的郊外》:教孩子理解善意的謊言
    我們從小就教孩子要誠實,卻在所難免的對他們說一些善意的謊言。當謊言被揭穿,面對孩子的不信任,常常讓我們有口難言。《塔克的郊外》豆瓣評分8.9,講述了老鼠塔克通過一個善意的謊言幫康乃狄克州的小動物們拯救草原的故事。這個故事幫我們告訴孩子:善意的謊言其實是一個想要保護在乎的人的無奈選擇。
  • 《哈利波特》,略述鄧布利多校長的經典語錄,這三句話你一定聽過
    作為《哈利波特》中的智慧擔當——阿不思·鄧布利多,他總是能夠一語中的,用言語教給了我們很多的東西。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J.K.羅琳筆下的傳奇角色留下的這三句話吧!「一個人的出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長為什麼樣的人!」這是出自《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的一句話。
  • 裘德洛飾演鄧布利多,卻錯過《哈利波特》,原因竟是角色不合適
    英國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早已是奇幻經典了,而羅琳堅持演員必須是英國本土出生的,就算美國演員不要片酬她都不肯。因此,英國但凡是叫得出名字的大牌演員,基本上都參加了《哈利波特》的演出。《哈利波特》中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