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浙江卷,第23題】
下圖為兩極地區,多年平均海冰面積年內變化圖。完成第23題。
23. 對比兩極地區的年內海冰消融速度差異,原因可能是( )
A. 南極地區受西風漂流影響,海冰消融慢
B. 北極地區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海冰消融快
C. 南極地區下墊面比熱小,吸熱升溫快,海冰消融快
D. 北極地區的臭氧空洞小,太陽輻射強度大,海冰消融慢
答案:C
精講精析:(1)區分南極、北極。①兩幅圖表示的是南北極的海冰面積,其中第一幅圖的海冰面積中,3月最高,9月最低,因此應該是3月溫度低,9月溫度高(海冰發生融化),因此為北半球;②同理,第二幅圖的海冰面積中,2月最低,9月最高,因此應該是2月溫度高(海冰發生融化),9月溫度低,因此為南半球。
(2)分析海冰消融差異的原因。①第一幅圖為北半球,由冬季到夏季(從3月到九月),海冰消融了8百萬平方千米;第二幅圖為南半球,由冬季到夏季(從9月到2月),海冰消融了14百萬平方千米,因此南半球的海冰消融更快,因此排除選項AB(南極確實受西風漂流影響,北極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但選項中海冰消融快慢的敘述錯誤);②由於北極地區海冰的下墊面為海洋,南半球海冰的下墊面為陸地,陸地的比熱容較小,吸熱時升溫較快,因此夏季溫度升高,南極地區(下墊面為陸地)的海冰融化較快,即選項C正確。
沿著一定方向的大規模海水運動,叫做洋流。按照洋流的性質(冷、暖),可以將洋流分為兩種類型:暖流、寒流。
①暖流: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帶來了大量的海洋暖溼氣流,對沿岸氣候「增溫增溼」,帶來充足的水汽和降水。
②寒流: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對沿岸氣候「降溫減溼」,大氣穩定,天氣晴朗。
世界的洋流流動方向有一定的規律:
①南半球,洋流逆時針流動;
②北半球中低緯度,洋流順時針流動;
③北半球中高緯度,洋流逆時針流動。
圖1 世界洋流的分布
洋流的性質(冷、暖)和方向,對氣候、航行等有較大的影響:
①氣候。暖流可以增溫增溼的作用,寒流則降溫減溼。
②航行。順著洋流的方向,可以節約燃料;當暖流、寒流相遇,則會產生海霧,阻礙輪船航行的視線;洋流會從北極地區攜帶海冰,對輪船的航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③汙染。汙染物會隨著洋流,四處擴散。
④漁場。寒暖流交匯,海水受到擾動,海洋下層的營養鹽類被帶到了海洋表層,有利於浮遊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了充足的餌料(紐芬蘭漁場、北海道漁場、北海漁場)。
另外,秘魯漁場,是由於離岸的東南信風,將表層海水吹拂,使得深層的海水上湧,帶來大量的營養物質到海洋表層,為魚類提供餌料。
圖2 世界四大漁場分布圖
本節例題的難度適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3月、9月海冰的多少,判斷兩幅圖對應的南北半球(南北半球季節相反,例如北半球9月為夏季,南半球則為冬季);②根據南極、北極海冰消融的多少,分析海冰消融差異的原因(下墊面的比熱容不同)。
比熱容,指的是1kg物質溫度上升1K(開爾文溫度)所需的熱量。其中,陸地的比熱容小,因此升溫快、降溫快;海洋的比熱容大,升溫慢降溫慢。因此,形成了「海陸風」:
①海風:白天,溫度升高,陸地溫度>海洋溫度,陸地近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同層海洋的水汽補充過來,形成「海風」;
②陸風:夜晚,溫度降低,陸地溫度<海洋溫度,陸地近地表的空氣受冷下沉,近地表處的空氣向海洋擴散,形成「陸風」。
圖3 「海陸風」示意圖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