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古代關於考試的典故 它們緣何成為考生的吉祥物?

2020-12-17 金臺資訊

「一甲一名」 吉祥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俊傑 攝影

「二甲傳臚」吉祥圖

「一路連科」吉祥圖

高考,不知牽動了多少家長的心。7月7日上午開考前,在廣州市的一所中學門口,媽媽們手持懸掛香蕉的甘蔗,等候考生經過。這個場面,被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拍了下來。媽媽們手持甘蔗香蕉,是何寓意?懂的人一看就明白,她們是祝賀考生「有蕉一日,掂過碌蔗」。

祝人成功 可用「掂過碌蔗」

粵語中,「蕉」與「朝」同音,「有蕉一日」即「有朝一日」。「掂」是直的意思,引申義為順利、妥當。「碌蔗」意為一根甘蔗。「掂過碌蔗」字面上的意思是比甘蔗還直。甘蔗本身就直,比甘蔗更直,寓意順順利利,前途無量。 「掂過碌蔗」是一句祝賀語,凡是祝賀別人成功均可用此句,但語境不同,含義也不同。在這裡,媽媽們手持甘蔗香蕉,是祝賀孩子們有朝一日金榜題名。

「獨佔鰲頭」「蟾宮折桂」何其幸運

自隋代開創科舉考試制度以來,我國產生了豐富而有趣的科舉吉祥文化。很多本來與科舉毫無關聯的事物,因某種機緣,演變成科舉吉祥物。如不了解其演變過程,便會令人一頭霧水。 如「獨佔鰲頭」和「蟾宮折桂」兩句吉祥語,我們都知道其寓意是高中狀元和金榜題名。但鰲是傳說中的一種水生動物,桂是一種植物,本來都與科舉風馬牛不相及。 傳說中的鰲,身體龐大,力大無窮,可「撐天柱地」,「負載神山」,古人稱之為巨鰲,並視之為吉祥物。唐宋時期,宮殿前臺階正中的石板上都雕有龍和鰲的圖像。每逢殿試結束放榜後,皇帝都在殿前接見新科進士。眾進士要按排名依次站在殿前臺階上恭候。狀元自然是排第一。他所站立之處,正是鰵像的頭部旁邊。正是因為這一巧合,人們便稱中狀元為「獨佔鰲頭」。 桂枝與「金榜題名」產生關聯,也有點無釐頭。從漢代開始,就傳說月宮中有一隻蟾蜍,有一棵桂樹。這棵桂樹有五百丈高,枝繁葉茂。又有一人名為吳剛,因過被罰每天砍樹。傳說如果有人撿到吳剛砍下的桂枝,就會有無窮的財富,但這是極難之事。人們聯想到高中狀元也是極難之事,於是「蟾宮折桂」便成了「金榜題名」的形象比喻。

蓮、鷺、鴨、蟹、桂圓都有「來頭」

類似的吉祥物還有蓮、鷺、鴨、蟹、桂圓等。

單獨的蓮和鷺都是吉祥物,但與科舉無關。蓮象徵清廉,鷺象徵高尚。把蓮和鷺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路連科」,其寓意是取「鷺」與「路」、「蓮」與「連」諧音。古代科舉考試有鄉試、會試、殿試幾個階段,這幾次考試都順利過關,就叫「一路連科」。現在從本科讀到碩士、博士,也可稱為「一路連科」。

鴨成為科舉吉祥物,是因與「甲」諧音。古代科舉考試之「甲」,有一甲、二甲、三甲之分。殿試第一等稱為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等稱為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等稱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甲的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送一隻鴨子給考生,是祝賀他獲得「一甲一名」。

螃蟹也有甲。兩隻蟹與蘆葦的組合稱為「二甲傳臚」,比一隻鴨子的「一甲一名」略低一等。古代科舉考試會試第一稱為會元,二甲第一稱為傳臚,三甲第一也稱為傳臚。《幼學須知》載:「天子臨軒,宰臣進三卷,讀於御案前。讀畢拆視姓名,則曰某人。閣內則承之以傳於階下。衛士六七人,齊聲傳呼之,謂之傳臚。」故後世多以兩隻螃蟹銜蘆葦寓意「二甲傳臚」。

桂圓即龍眼。桂圓三顆,荔枝三顆,核桃三顆,寓意「連中三元」。這幾種果實都是圓形,而「圓」與「元」同音,故有此意。「連中三元」是指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

此外,傳統建築中的文昌塔、文昌閣、魁星樓也是古代科舉吉祥文化遺蹟。這些建築遍布全國各地,多為地標,巍峨壯觀。

文昌塔有七層的,九層的,最高的有十三層。古人認為,文昌塔層數越多,高度越高,振興文運的力量越大。

魁星即奎星,天文學上的二十八宿之一。早在東漢時期,就有「奎星主文章」之說。而「大魁天下」「一舉奪魁」「魁星踢鬥」等成語也成為科舉吉祥語。(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鍾葵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鍾葵(翻拍))

相關焦點

  • 它們緣何成為考生的吉祥物?
    7月7日上午開考前,在廣州市的一所中學門口,媽媽們手持懸掛香蕉的甘蔗,等候考生經過。這個場面,被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拍了下來。媽媽們手持甘蔗香蕉,是何寓意?懂的人一看就明白,她們是祝賀考生「有蕉一日,掂過碌蔗」。
  • 俗語「破天荒」的由來——這個詞語來自於古代科舉考試的典故
    在古代,常常用『』破天荒『』來比喻某人平日裡默默無聞,因為某件事情而突然得志揚名。破天荒的近義詞有:前所未有、史無前例,都是從來沒有過的意思。為什麼『』破天荒『』會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俗語?有什麼歷史由來?這與古代的科舉考試有關,這裡面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典故。
  • 古代文人學士崇拜的吉祥物:魁星
    古代文人學士崇拜的吉祥物:魁星 明代青花瓷上常有一種紋飾,如今的許多青年人看了有點納悶:瓷器上畫個鬼頭鬼腦的傢伙,怪裡怪氣,醜陋不堪,實在缺乏美感,什麼意思!如果深入研究下去,真不可等閒視之。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 事業單位考試人文常識之典故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 事業單位考試人文常識之典故 2020-06-23 10:36:19| 來源: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0山東省省屬事業單位筆試將於7月26日舉行,為了幫助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 2018年廣東公務員考試方法技巧:成語典故高頻用語
    2018年廣東公務員考試方法技巧:成語典故高頻用語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方法技巧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廣東公務員考試,廣東省考備考,廣東省公務員考試,廣東公務員方法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DNF:寶哥再上央視,成為考試專用「吉祥物」
    而今天,我們的寶哥又被央視二次「點名」了,跟上次不一樣的是這次的「點名」只有寶哥跟大龍貓的一張動圖,而這次「點名」也是與考試有關。今天,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開考。不論結果如何,每一位考生都已擁有這段奮鬥拼搏的歷程,這將是人生寶貴的財富!祝你成功!
  • 古代吉祥物神獸——麒麟
    古代吉祥物神獸——麒麟「麟,龍,龜,鳳」是古代的四個吉祥物,龍在民俗中並沒有太超然的地位。在成為文化龍後,就飛龍升天,與其他幾個形象有了涇謂的分野。中國古典《禮記》中「麟,龍,龜,鳳」,麟乃四靈之首。麟的出現,在三千年前的先民看來是件大事。《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鉏商獲麟,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古代「十聖」
    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對常識都有一定的考察,這部分知識範圍廣泛包羅萬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生不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更要注意總結才能便於記憶。今天寧夏華圖小編幫你們整理了中國古代「十聖」常識,希望對你們的考試有所幫助。
  • 「語音版」腦洞有多大 寓意就有多深遠——古代流行的金榜題名吉祥物,文/宗河
    最憨萌  螃蟹 蘆葦  寓意:二甲傳臚  蟹文化在古代一如其體態「橫行」,其一由美食而來,另一方面則與科舉考試相關。正因為它們的天生麗質,鷺鷥一直被古代文人雅士們視為純潔、美好的吉祥之物,也象徵容貌修整、品德高尚之人。作為吉祥紋樣,鷺紋早期只出現在鼓和車的裝飾上,自科舉制度出現後,鷺紋才大行其道。在眾多鷺紋與其他紋飾的組合中,最受歡迎的當屬寓意科考連連得中的「一路連科」。  一路連科,顧名思義,取「鷺」與「路」、「蓮」與「連」的諧音,寓意科場得意,金榜題名,而蓮也有純潔之名,與鷺組合更加相得益彰。
  • 你不知道的中國傳統吉祥物,還有這些寓意
    中國傳統的吉祥文化中,家居(鎮宅)吉祥物多為選擇用一些靈物,靈物指的是具有生靈的生物和器物,在傳統吉祥物中,靈物主要指的是「四靈」:即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四種靈異動物,包括龍,鳳,龜,麟。古人認為「麟體信厚,鳳知治亂,龜兆吉兇,龍能變化」,龍鳳麒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象徵意義的吉祥物,歷代帝王都將四靈神話成皇室威嚴和權力的標誌;在民間,則按照世俗的意願,希冀從它們身上祈求幸福平安和吉祥如意。
  • 古代科舉考試沒身份證,沒考生照片和人臉對比,怎麼防止替考?
    古代的科舉其實和現在的高考也是一樣的,只不過科舉對於古人來說比高考更重要,因為這對古人來說能影響一生。那麼在沒有高科技支撐的古代,科舉考試中沒身份證,又沒考生照片和人臉對比,古人又是怎麼來防止替考的呢?
  • 典故:考生吃牛軋糖吉利
    相傳明代浙江考生「商輅」,某夜夢見自己跪在文昌殿前,祈求文昌帝君保佑考試順利,供桌上備有筆墨紙硯、一盤花生和麥芽糖。總之,對考生來說,這都是好兆頭。「商輅」聞之大喜,乃命家僕取米榖和麥芽糖,仿夢中情境,加入花生,製成硬糖,並且將之壓成牛狀的花生糖,與人分享。  後來,正式應考,連著參加鄉試、會試、殿試,都榮獲第一名,「商輅」可說是明代八十九位狀元之中,唯一「三元及第」者。於是他衣錦返鄉,大量製作花生糖,向文昌帝君還願。此後,官運亨通,曾任吏部尚書兼大學士之一品官。
  • 古代科舉考試時,考生沒有照片可以核對,那麼該怎麼防止替考?
    科舉考試也一直在作弊與反作弊的鬥爭中。那麼古代科舉考試,沒有照片,是怎麼防止考生替考出現的呢。一,保人制度。古代科舉制度首先要在當地參加童生度(稱童試),來獲取地方政府府、州、縣學的生員資格。童生試分為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階段,分別由知縣、知府和學政主持,考試內容多出自「四書五經」。
  • 辛棄疾罕見的一首清新小詞,巧用典故,道盡對考生的祝福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代的學子們已經如今天一樣,為了自己的未來,在科舉考試的道路上努力。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作品來自宋朝。宋朝的科舉制度已經在唐朝的基礎上完善,經北宋宋太祖、宋英宗等不斷調整與完善後分為三級,即解試(州試)、省試與殿試,考察包括經義、策問、詩賦等,每三年進行一次。
  • 古代考生需要填報志願嗎?
    那麼對於古代的考生而言,他們「高考」完也會「填報志願」嗎?古代學子也是如此,從隋朝開始實行,到唐宋元明清的發展完善,考生們要時刻關注考試大綱的變化、考試流程的步驟、考試路途的遙遠,很是操碎了心。十年寒窗苦讀,孤陪春夏秋冬。古代的考生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沒有填報志願的,報名考試的時候便相當於填了志願,然後參加考試等待成績,前三甲方能走上仕途,他們的機會相對於現代考生而言顯然是少很多的。
  • 古代濟南學子考試趣事
    古代沒有高考,但是有科舉,對那時候的學子來說,也是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作為彼時齊魯之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濟南是古代學子的匯聚之地,至今的諸多地名還與科舉有關。古代泮水出自曲阜,向東流入泗水。《詩經》中的《魯頌·泮水》一詩,歌頌的便是魯侯的文武之功,其中寫道:「思樂泮水,薄採其芹。」後來便形成一種傳統,古代的學子入學時,便在泮池採摘水芹,彰示文才。除了典故的吉祥寓意,泮池之水「擬洙象泗,以為多士筆下波瀾之助」。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人那裡,泮池與泗水息息相關,而泗水在某種意義上則是孔子儒家文化的某種象徵。
  • 考生為報名整日上網託福網考緣何一位難求
    赴美留學人數增加 申請學校期限臨近 考場硬體提高使參考人數受限 為報名整日上網 一個黃牛佔十幾個考位 託福網考緣何一位難求? 一個多星期後的6月9日,全國「考託族」又將迎來一次新託福網考,這是今年舉行的第14次新託福網考。自去年9月託福以網考代替傳統考試以來,「一位難求」一直成為困擾中國考生的一個難題。
  • 古代典故雕塑,傳承五千年的中華歷史文化
    警枕勵志雕塑,古代典故人物雕塑,鑄銅雕警枕是枕頭的一種。人物銅雕像,古代教書先生雕塑,戶外擺件私塾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於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古代考生真的太難了
    有聽到很多抱怨:「現在學生要考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地理······,挑出任意一科來都能難倒無數考生。還是古代好,就考一門寫作,簡單好多。然而,古代的「高考」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說比今天難上十倍百倍都不為過。就算是蘇軾、王陽明這樣的大才子,也要使勁渾身解數,才能熬過「高考」。
  • 「語音版」趣談古代開學季(外一篇) 文/曾龍
    而在古代,學子們為開學同樣是做足了準備。  學費是開學前需要準備的首要之物。在古時,學費稱為「束脩」。其叫法來源於《論語》,孔子有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意思是,給我十條幹肉,我便教你。後來,「束脩」便漸漸成為了學費的代名詞。最初的「束脩」多為實物,後來慢慢地演變成了銀兩。去外地讀書的學子,家長除了要準備學費外,還得準備一筆路費,這便是通常所說的「盤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