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軋糖是大家喜愛的糖果。可是何以名之為「牛軋糖」?一般人往往不甚清楚。
相傳明代浙江考生「商輅」,某夜夢見自己跪在文昌殿前,祈求文昌帝君保佑考試順利,供桌上備有筆墨紙硯、一盤花生和麥芽糖。這時文昌帝君突然顯靈,對著供桌,手臂一揮,只見供桌上的花生自動去殼,一一飛入麥芽糖中,成了花生糖,而花生糖瞬間化為數頭生只,朝他飛奔過來。就在此刻,商輅夢醒了。
解夢者指出,「筆墨紙硯」加上「花生」,代表「生花妙筆」,對於科考,這無疑是大利多。至於花生糖變成牛,朝他奔來,象徵「擁有智慧」。總之,對考生來說,這都是好兆頭。「商輅」聞之大喜,乃命家僕取米榖和麥芽糖,仿夢中情境,加入花生,製成硬糖,並且將之壓成牛狀的花生糖,與人分享。
後來,正式應考,連著參加鄉試、會試、殿試,都榮獲第一名,「商輅」可說是明代八十九位狀元之中,唯一「三元及第」者。於是他衣錦返鄉,大量製作花生糖,向文昌帝君還願。此後,官運亨通,曾任吏部尚書兼大學士之一品官。久而久之,其他考生為祈求考運和官運,就效法他,以花生糖祭拜文昌帝君。
茲因典故中有「牛」,且商輅之「輅」,讀「一ㄚˋ」,有「迎接」之意,故名之曰「牛輅糖」;又因「輅」與「軋」同音,「牛輅糖」逐漸寫成「牛軋糖」。「軋」另有一音為「ㄍㄚˊ」,一般人訛讀為「ㄗㄚ」。
到了清代,西方傳教士來華,亦將「牛軋糖」帶回歐洲,加入奶油、蛋白、奶粉之類,成為法國知名的糖果。
一九五0年代之後,有人自香港將「牛軋糖」引進臺灣,深受歡迎,最常用於年節或婚慶。其實,按典故看來,考生吃牛軋糖是最吉利的了。考季來臨,文昌帝君的供桌上,除了蘿蔔(好彩頭)、芹(勤快)、蔥(聰明)之外,準備「牛軋糖」似乎更符合祈求的本意呢!
想了解更多美食小故事嗎?點擊最下方的閱讀原文,馬上瀏覽!
該文章旨在傳播弘揚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創外其他故事源於網絡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及內容不符,請及時拔打0754-82553777與我們聯繫更改或刪除!
講好美食故事,發出美食聲音,
展示美食形象,分享美食夢想。
投稿郵箱:service@globleorganic.com
想了解更多美食小故事嗎?點擊最下方的閱讀原文,馬上瀏覽!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了解更多美食小故事
長按二維碼瀏覽美食小故事手機站
更多食品資訊,長按二維碼了解
(點擊上圖)
您有故事,我有平臺!在這裡,您可以依託進口食品網龐大的客戶網絡,將您的企業故事或者品牌故事展現給海內外各界人士,既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也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商機,對企業開展業務有極大的幫助。
投稿郵箱:food@importfoo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