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木子
定稿:蘇子後
新生兒的降臨,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驚喜,看到寶寶軟軟的小身子,許多家長都會忍不住親親臉蛋、摸摸小手,基本是怎麼看怎麼喜歡,恨不得整日都抱在懷裡親親碰碰。
但是,很多新手爸媽可能還不知道,寶寶身上的某些部位其實是不能隨便亂碰的,如果摸錯了地方,很有可能會出現大問題。
案例:新手媽媽亂掏耳,致使寶寶耳膜破裂
前段時間,米粒家的寶寶在醫院折騰了許久,朋友都以為只是感冒發燒之類的小問題,可沒想到,居然是因為寶寶耳膜破裂。
身邊的朋友都很詫異:好好的,怎麼耳膜就破裂了呢?
去醫院看望的時候,米粒哭得泣不成聲,說是自己無知犯下的錯,沒想到毀了孩子一生。
原來,米粒發現自家寶寶經常碰耳朵,以為是寶寶耳朵裡有異物所以才不舒服,就拿著棉籤給掏了幾下,沒想到掏耳朵的過程中,寶寶無意間動了一下,結果就釀成慘禍。
其實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許多新手爸媽因為缺乏帶娃經驗,經常會做出一些令自己追悔莫及的蠢事。
寶寶身上哪些部位不能隨便碰?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跟大人是完全不同的,照料的時候也應該拿出十二萬分的小心,比如寶寶身上的某些部位,其實是不能隨便亂碰的。
①、滷門
滷門指嬰幼兒顱骨結合不緊所形成的顱骨間隙,有前滷和後滷之分。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後滷大約在出生後2-4個月內閉合,前囟在出生後1-1.5歲時閉合。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滷門是非常脆弱的,也容易變形,會隨著寶寶的長大逐漸硬化,慢慢癒合,隨便撫摸不利於寶寶的顱骨發育,甚至還會對腦部造成一定的損傷。
另外,很多寶寶的滷門會出現一層黃褐色的油脂狀汙垢,這主要是皮脂腺滲出引起的,看起來髒髒的,有些媽媽就會想要給寶寶清洗乾淨,但這層乳痂又很難清洗,所以就會用力摳。
可這樣一來,往往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小貼士:其實這層乳痂到一定時間會自動脫落,家長不必如此煩憂,如若非要清洗,可以用橄欖油塗抹在寶寶的頭垢處,等他變軟之後,再用清水衝去即可。
②、耳朵
很多爸媽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強迫症」,發現寶寶經常用小手觸碰耳朵時,就會檢查寶寶耳朵裡是否留有汙垢,一旦看見了就會想要動手清理。
可是,給寶寶清洗耳朵裡的汙垢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個舉動,因為寶寶很難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傷到寶寶的耳膜。
事實上,少量的耳垢是不會影響聽力的,反而還能起到保護耳道、過濾噪音的作用。
小貼士:如果寶寶覺得耳朵有不適感,家長可以選擇嬰兒專用的棉棒在外耳道處輕輕旋轉,千萬不要將棉棒深入到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或者是定期送寶寶去醫院清理。
③、肚臍
臍帶一般會在寶寶出生後的3-7天內自然脫落,而在此之前,家長應格外注意,前外不要讓肚臍周圍碰水。
等到寶寶長大一些,期待看起來會相對深一點,所以許多家長會覺得裡面藏了很多髒東西,想要試著清理掉,但其實那是肚臍產生的正常分泌物,可以對寶寶的肚臍起到保護作用。
寶寶的肚臍最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用手指摳或者過度侵襲很容易對內臟造成刺激,引起身體不適。
肚臍確實是藏汙納垢的好地方,那麼寶寶的肚臍眼該如何清理呢?
小貼士:隔幾天做一次清洗,洗之前可以先塗抹些許嬰兒油,待汙垢軟化後用棉籤輕輕擦去。
寶寶身上哪些部位越摸越聰明?
腳丫
出生之後的寶寶,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家長經常按摩以下寶寶的小腳丫,能夠加速血液循環,進而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因為足部是人體神經反射區最豐富的地方,經常按摩,不僅可以加強寶寶的觸覺,對身體各部分的發育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不過,給寶寶按摩小腳丫的時候,也要講究力度,千萬不能用大力,也不要去抓撓寶寶的腳掌心,應該讓寶寶的足部接觸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比如毛巾、地毯等,對寶寶的腳丫形成不同程度的刺激,促進觸覺的發育,從而提高寶寶對事物的認知。
肚子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平躺是生活裡的常態,僅僅只是靠著腸道的消化來吸收營養,而有些寶寶是先天的營養不足,所以腸道消化往往更加緩慢。
因此,爸媽可以輕輕揉一揉寶寶的小肚子,這樣可以促進腸道消化,幫助寶寶的身體達到營養吸收的作用,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千萬要注意避開肚臍。
小手
寶寶的月齡長到3個月左右時,小手的力氣會隨之變大,有了抓握意識,無論身邊有什麼能夠被抓起的東西,都會下意識地進行抓握。
家長可以幫助寶寶進行一定的抓握訓練,使得手部變得更加靈活,而寶寶的大腦也會隨之受到刺激,腦部開發程度增加,寶寶自然會更聰明。
因此,經常用手指對寶寶的手掌進行撫摸,刺激寶寶做出抓握的舉動,或者找一些適合寶寶握在手裡的物件,不僅可以加強寶寶手部的靈活性,對大腦發育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孩子在餐桌上有這幾種表現,將來很難有出息,再不改就來不及了
孩子不好好吃飯?多半由這幾個原因引起,家長要學會「對症下藥」
有些東西再新也別亂送人,尤其是跟娃有關的,否則可能好心辦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