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李裴:景行行止

2020-12-25 天眼新聞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句話,原出於《詩經·小雅·車轄》,後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專門引以讚美孔子,並說「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能聽到,然詳解和追問卻不竟然,宋代經學家、儒學集大成者朱熹解釋:「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

「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這是大道,來自於對走過的路、現在的路、未來的路的回顧、研判和眺望,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的祈盼,我們的初心和使命,老百姓心目中的理想願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奔向「大同」。因此,「全面小康」有著強勁的大道支撐,其言語發出的內在呼喚和憧憬,內蘊裡是綿長深厚的大道之音。  中華民族承續有「上、止、正」的思維經驗,以「止」來對「景行」作出「行止」的規定性,「知止不殆」,蘊含了貫穿時空的通透智慧,行走在大道上也需時刻警醒,不能丟掉了「止」的「分寸」。「小康」「大同」之路,是歷史的必然、實踐的必須,是理論的顯現、民眾的所願,當下的腳步,要把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徵結合起來,切記,「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景行」中包含「美美與共」的內容,應是一種大眾的價值養成。《道德經》有語:「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無所不包於「合規律」中,而包容別人就包容了公道,有公道就大家好,大家好了社會就好。道路寬敞,逐夢而行,奮鬥者、追夢人自然是「各得其所」,領悟於「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把行為的尺度和判斷的標準置於「景行」,以得福運相隨。  行走路上,同行人也必然會有「爭論」。爭論是為了什麼?是否有「有效性」?理應深思。同路人首先要有同路的基礎,行進於大道更是如此。有一些毛病是古已有之的,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當年一針見血地指出:「爭強逞勝的人討論起任何問題,完全不顧所討論的問題是非曲直,只求自己的觀點被聽眾看做真理。」他語重心長地告誡:「你們如果肯聽我的話,我勸你們少想蘇格拉底,多想真理。你們認為我的話說得有理,你們同意,認為無理,你拿出一切理由來反對它,反正我絕不會一廂情願,自己欺騙自己,欺騙你們,像蜜蜂似的留下刺一走了之。」  大道引向遠方,應胸有大局,太精明、太算計,往往會忽視真正「景行」的眾生利益和大義。君不見:糾纏於俗務瑣事,只看腳下眼前,陷入於錙銖之爭,連抬頭的時間都被吞噬掉;盲目站隊,不辨是非,圍觀「吃瓜」中只圖熱鬧刷出存在感,簡單貼個標籤自己都不知所以;生活在「流量」中,以「流量」為衡量個人人生成功與否的標準,同一件事,今天說東、明天說西,那時贊成、這時反對……這些現象有悖於理性、價值、倫理,需充分警惕,當頭棒喝!古賢荀子有言:「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提醒大家注意,對的就贊成、錯的就反對叫做明智,反對正確的、贊成錯誤的叫做愚蠢。試想,這個道理還不簡單嗎?  「景行」在前,並非橫空而來,是有根、有源的,其中蘊含著先賢古聖、民族大眾的精神痕跡、理念意志,凝聚於斯,一切都未過去,一切都在現在,一切還將延伸至未來。固然艱辛困苦,於奮鬥追夢人,「雖千萬人吾往矣」。有志的人們,永遠高唱:「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向前進!向前進!朝著勝利的方向。」   來源:《當代貴州》2020年第31期

編輯  韋倩

編審  李坤  李冰

相關焦點

  • 「名家專欄」李裴:眾志成城
  • 「特約專欄|劉莞」在臺灣尋訪民國大師⊙劉莞
    孟子說「知人論世」,踏查歷史遺蹟可以讓人與先賢在某個時空內「相遇」。因為我的訪學單位是中研院,因此在地理位置上最近便的是胡適故居。胡適(1891—1962),是安徽績溪人。他19歲留學美國,不到30便被北京大學聘為教授,極力主張白話文運動。
  • 「心理專欄」當肯恩威爾伯遇到儒家⊙王嶽
    多種力量的組合,多方麵條件的匯聚,依循西方人自身的心路歷程,於是興起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新時代運動」。在1997年1月4日的德國報紙Die Welt中,評論家稱他為「在意識進化領域裡最重要的思想家」。根據Frank Visser的說法,他是「美國最為新潮的學院派作家」,也是第一個在生前就出版文集的哲學心理學家。
  • 「心學專欄」孔子意料之外的接班人⊙劉莞
    儒家之所以能在韓愈、周敦頤等人手中「起死復生」,關鍵點在於他們找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義理:心性。孔子 圖丨來源於網絡孔子的弟子有的善於做生意,有的善於辯論,甚至有善於鳥語的公冶長,孔子對這些弟子也十分喜愛:「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 「衛」姓怎麼寫?6位書法名家寫「衛」字!
    衛氏圖騰「衛」姓衛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一位,人口約六十七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2%左右。衛宏著作有《漢舊儀》四篇,據史籍《後漢書》記載,內容是記述前漢時期西京的雜事,又著賦、頌、沫七首,歷史名家寫的「衛」字董其昌-行書敬世江-行書宋高宗-草書王羲之-行書
  • 「韓」姓寫出來真好看!書法名家寫「韓」字!
    韓氏圖騰「韓」姓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韓虔為得姓始祖。書法名家寫的「韓」字褚遂良-楷書敬世江-行書文徵明-草書顏真卿-楷書趙孟-行書趙子昂-草書
  • 優耐 · UED設計專欄開篇:「良日啟程 未來可期」
    隨著優質人才的加入、設計能力的提升、實戰經驗的積累,作為公司UE設計主力軍的我們,更加篤定執著的朝著我們的團隊目標比肩同行:正因為我們是一支「愛設計-善學習-勤分享-共成長」的團隊,「優耐 · UED」設計專欄應勢而生~來自英文UNITE音譯,取」聯合與團結」之意,寓指「擇優而取,耐心挖掘好設計」,同時也與公司
  • 詞彙辨析:「まで」、「さえ」、「すら」
    具體的細微區別如下:「まで」用於要添加意外要素時。「まで」表示「甚至……」、「連……」,強調程度的進一步遞進。表示程度超過前項甚至到了一般沒有想到的地步。把在社會理念或預想中不能想像的事情,添加到一般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裡時,使用「まで」。「まで」一般是用於表示說話人對既定事實感到意外。
  • 「心學專欄|邵明」正向思考背後的文化問題⊙邵明
    喜怒哀樂各種情緒未發出前的狀態,叫做「中」;情緒發出來,都可以恰到好處的收攝,就是「和」,人能達到這種境界,就可以與萬事萬物和諧共處。《禮記》中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意思是說,人不可以滋長自己驕傲的情緒,不可以放縱自己的欲望,不可以志得意滿、樂極生悲。
  • 「朱」姓怎麼寫好看?6位書法名家真跡,2種日常寫法!
    「朱」姓朱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朱襄氏被尊為朱姓始祖。「朱」姓名人朱元璋:1328年-1398年,大明開國皇帝朱德:1886年-1976年,政治家、軍事家朱茵:1971年- ,演員書法名家寫的「朱」字
  • 「讀書分享專欄」第三期 讀《看見》心得
    「讀書分享專欄」第三期 讀《看見》心得 2020-05-24 0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奧數」、「費馬最後定理」到「數學之美」
    「奧數」的出題範圍不超出公認的中學數學課程,一般分為代數、幾何、數論和組合數學四大類。「奧數」不要求參賽者具備大學才教的數學知識,和大學生比較,高中生掌握的解題工具並不多,大家才認為「奧數」是全世界最困難的數學競賽。
  • 從「點線面」看「得到」:三種角度,三個問題
    一起來圍觀吧~我是一名「得到」的忠實粉絲,你或許和我一樣也在使用「得到」,在使用過程中,你是否想過:「得到」想過它是怎麼提供省時間的知識服務?「得到」的專欄,停更後的專欄上布滿灰塵而無人問津?「得到」專欄上面的文章,為什麼只有「筆記」功能而刪除了「標註」功能?
  • 「相約2020·全國名家詩寫貴州脫貧攻堅詩歌朗誦會」在紫雲舉行
    6月16日,來自省內外的詩歌名家、學者相聚紫雲自治縣,共同開展了「相約2020·全國名家詩寫貴州脫貧攻堅」之「紫雲精氣神」大型公益文化活動,用詩歌書寫貴州脫貧攻堅的豐碩戰果,用聲音頌揚貴州決勝決戰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
  • 金鑫專欄 04|左手300右手3000——都是透明鏡片,「忽悠」誰?
    在上一篇專欄中,我和大家分享了有關折射率、鏡片材料、阿貝數、以及適合光度範圍的相關內容。但是不少消費者對於鏡片的了解僅限於皮毛,前一期的內容在「鏡片玄學」中頂多就是冰山一角。今天要說的內容依然和鏡片有關。如果說了解鏡片折射率算是入門級別的話,那麼今天的內容可以說是進階版。
  • 「融合教育」在臺灣:是「融」或「不容」?
    星期天專欄」你從小到大的學習歷程中是否有過這樣的印象呢?CRPD 第 4 號一般性意見便藉由「排除」(exclusion)、「隔離」(segregation)、「整合」(integration)與「融合」(inclusion)4 種概念的比較來說明這個概念。
  • 「linux專欄」linux系統中如何安裝Chrome瀏覽器?
    「linux專欄」linux中yum網絡源與本地源雙配置,總有一個適合你或者是
  • 「心理專欄」穿過日常活出自證自明的人生⊙邵明
    文 | 邵明(山西晉城知行書院副院長)陳復教授在「生死學與心理學」課程中講到「人類文明不是線性前進。」這令筆者想到黃光國教授在《社會科學的理路》中提到美國科學哲學家費伊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4-1994)的「韌性原則」(principle of tenacity)。該原則認為:「如果因為某一觀念不符合流行的科學觀點、原理、理論,便堅持要將之排除,這等於是要把科學的一個暫時性階段,變成爭論的永久仲裁者。這不是科學的勝利,反倒會導致科學的退化。」
  • 實現「單點突破」後,匹克如何更進一步?| 專欄
    專欄作者:Ricki最近,匹克辦完了自己的粉絲節。「粉絲節」這樣的形式,很容易讓人想到小米。即便不是手機行業的人,也多多少少聽說過「米粉節」。事實上,匹克和小米的類似之處不僅僅在於對粉絲的用心經營與投入。從生意的角度來說,匹克在退市之後的運營模式,像極了最初幾年的小米。
  • 「汽車人葳漪專欄」老闆,生日快樂!
    「汽車人葳漪專欄」老闆,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