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隨著雨水的減少,天氣變得乾燥,開始出現秋高氣爽,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古人言「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到了秋季陽氣漸弱,陰氣漸長。秋季除了要降低秋燥對肝臟的影響外,還有哪些養肝的方法呢?下面看看老中醫給出了哪些建議。
1. 多食用綠色食物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張忙碌,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使我們的肝臟很受傷害。那麼哪些食物對肝臟有益呢?答案是綠色食物。按照中醫養生五行理論,肝主綠色,綠色食物入肝經,常吃綠色食物可以疏肝解鬱,緩解情緒,具有養肝護肝的作用。其中綠色食物主要包括各種綠葉蔬菜,比如薺菜、油菜、空心菜、油麥菜、青椒、西藍花等。以上幾種食物,生活中隨處可見,價格又便宜,飲食中多加入綠色食物可以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
2.常吃酸,肝平安
中醫認為,五味中的酸有收斂的作用,適當吃酸可以滋養肝陰,疏肝解鬱,能有效保護肝臟。現代臨床研究也發現,酸味食物有增強人的消化功能,保護肝臟的作用。宜選用的酸味食物有烏梅、石榴、山楂等。
3.閉目養肝
現在的上班族,多數都需要面對電腦,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時間也都是手機不離手。長時間的面對電腦手機,常常會覺得眼睛發乾、疼痛。很多人會有個疑問,眼睛疲勞的問題怎麼能跟肝臟扯上關係呢?是的,肝臟和眼睛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中醫典籍《靈樞》裡曾提到「肝氣通於目」,也就是說肝臟與眼睛的健康都依賴肝經氣血的旺盛。「肝開竅於目」,如果肝臟不好,肝血必不能很好的滋養眼睛,相反,如果過度用眼,就會過度消耗肝經的氣血,肝經氣血不足,又必會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所以,養好肝,要避免久視,學會閉目養神。
4.晚上11點之前睡覺
中醫認為人體十二臟腑與十二個時辰相對應,在對應的時辰裡,本臟腑的氣血最旺盛。而凌晨1-3點是肝經當令之時,正是養肝血的最佳時機。肝血旺盛,是肝臟發揮解毒功能的基礎。《黃帝內經》有云:「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果不睡覺,就養不了肝血;肝血不足,肝臟的解毒功能也不好;肝血不足,肝細胞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滋養。所以,要想肝臟好,就儘量不要熬夜,晚上11點之前睡覺。
5. 養筋就是養肝
肝主筋,調筋就是養肝。這裡的筋,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韌帶。筋的功能依賴於肝血的濡養,肝血充足,筋得其養,則筋腱有力,運動靈活,並能耐受疲勞。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的筋力強健,則說明此人肝氣旺盛。而《黃帝內經》中也提到:「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的說法。現實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起到養筋的作用,比如太極和瑜伽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養筋養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