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孩子對手機上癮,運用興趣轉移法,調動孩子需求,親測有效

2020-08-27 敖爸聊教育


引子:

我有一次和幾位同事到朋友家做客,其中有位同事帶了一個七八歲大的小男孩。因為路比較遠,我們都留在朋友家吃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這樣一個非常典型的場景:在吃飯前,大人們正在聊天,那個小男孩坐不住,開始不斷地糾纏爸爸,想要玩手機,多次打斷了大家的談話,同事估計被自己的孩子糾纏得沒招了,只好把手機掏出遞給孩子玩。孩子玩手機玩得是天昏地暗的,就是到開飯時間也不捨得放下,這下子爸爸才著急了,狠狠責罵了孩子幾句。

01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大人用手機等來敷衍無人關注的孩子的場景。這位同事不是不知道讓孩子玩手機的弊端,但又找不出更好的辦法阻止孩子玩手機;等到孩子玩手機了,又擔心孩子對手機玩上癮,所以又想全力控制孩子不讓他接觸手機。處於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

現在的我們早已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使得孩子不可避免地會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即使父母在家裡嚴防死守,他們在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也會接觸到。因此,讓孩子完全與手機等電子產品隔絕是不現實的。我們尤其不能忽略的是,如果孩子完全不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等到有一天,孩子對於別的小朋友能玩、自己卻玩不到的東西就會產生更大的好奇心和更加強烈的渴望,這種惡補式的心理需求,就會成為一種潛在的風險。

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是等到孩子在學齡之後,也就是在孩子生理、心理方面更為成熟的時候,把手機等電子產品合理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引導孩子學會適度地使用電子產品,再確切地說,把手機等電子產品看作是一種通訊和學習工具,淡化和消除手機是遊戲機的概念。既然是把手機等當成工具,就不應該出現人被工具控制的情形,而是人來掌控工具。

針對學齡前孩子,我們要防範這樣一種傾向,那就是不能一看到孩子哭鬧,就缺乏耐心,直接把手機拿給孩子去玩。不要以為這是最高效的安撫手段,當父母多次重複這個行為之後,孩子就會逐漸上癮,養成一種依賴電子產品的不良習慣。而且這種不良習慣,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健康,還會在孩子上學之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父母如果日後發現孩子因為手機遊戲而耽誤學習,此時再叫停的話,則為時晚矣。到時候再想要幫助孩子糾正這種不良習慣,肯定更是難上加難,舉步維艱。

02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染上手機癮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通常和父母長期實施的一些錯誤方法有關。比如,在孩子小時候,為了哄孩子省事、減少哭鬧,就讓孩子用手機玩遊戲、看動畫片等,把手機完全當成了一種「電子保姆」,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放棄了父母的養育角色,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跌進了手機的「深坑」,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以後就很難跳出這個「深坑」。

可能有父母會問,那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怎麼去應對和解決呢?在我看來,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是不建議讓學齡前孩子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

這主要是因為學齡前孩子無論是在生理心理上都遠未成熟,如果過早讓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接觸,很容易使他們上癮。可是,看看我們周邊,有多少學齡前孩子都在大玩特玩手機,等到孩子大了以後,開始不以為然的父母,又擔心會影響孩子學習而不得不緊急叫停,卻發現已是積重難返。因此,父母要把握好這個底線,不隨意突破這一底線。

二是在做到未雨綢繆,在問題發生之前規避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事先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前做好各種應對預案。比如前面案例中的那位爸爸就沒有考慮到孩子因為無聊而被迫答案孩子要玩手機的不合理要求。聰明的父母就會在帶孩子外出前,事先做好各種準備,比如在包包裡裝上一些孩子喜歡玩的玩具、塗色卡、摺紙、水彩筆,孩子喜歡看的繪本等。

這樣在公共環境裡,我們就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專注於玩自己喜歡玩的玩具、塗色畫畫或看自己喜歡的繪本等,孩子有事做了,當然就不會閒得慌,用打打鬧鬧來幹擾別人,或者被爸爸媽媽手裡的手機等電子產品所吸引。

三是在遇到問題時及時解決問題。

父母在外聚餐時如果沒做好足夠的預案,也可以臨時向餐廳服務員要一支筆和一張紙等,讓孩子寫寫畫畫、或者直接就地利用材料,比如拿餐桌上的紙巾來教孩子摺紙飛機、小船等。如果小朋友比較多,大家還可以互相比比誰摺紙(或其他好玩有趣的事情)折得更有創意、更好看。只要父母肯動腦筋思考、身邊總有能利用得上的材料。這樣可以逐漸淡化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性,

03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合理地管控好手機等電子產品呢?我再分享幾個親測有效的方法。

第一,培養孩子豐富的興趣愛好。

愛玩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孩子有一個共性之處,就是比較缺乏興趣愛好,生活單調。比如孩子熱愛某項運動、某種樂器演奏、繪畫藝術或閱讀等,要維繫這些興趣愛好,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自然而然就不會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手機等電子產品上了,大大降低了他們沉迷於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可能性。

第二,幫孩子做需求轉化。

不少父母戲言:手機一旦到了孩子手上,就跟魚進了貓的嘴裡,想奪回都好睏難。好好勸說,可孩子置之不理;若是讓孩子放下手機或強行收回手機,孩子就又哭又鬧的。不管怎麼做都感到棘手。

這就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去分析了。讓孩子放下手機,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並不是孩子自己的需求。由於孩子沒有其他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做,所以就導致了父母說了好幾遍「放下手機」,孩子就是遲遲不願放下手機的結果。

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通過「興趣轉移法」來調動和轉移孩子的興趣和要求,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這樣對孩子說:「寶貝,把手機放下,我們一起到外面玩一個好玩的遊戲(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活動項目)。」如果不方便外出,也可以邀請孩子玩一些室內小遊戲甚至玩捉迷藏等,這樣孩子的配合度就會高上很多。

實際上,無論是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學會轉化孩子的需求,通過引導和管理,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項目上,這樣孩子就不會一天到晚抱著手機玩。

第三,跟孩子明確約定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間。

等到孩子上了學,父母在決定讓孩子有限制地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之前,要和他達成一個合理的約定: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孩子可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但要嚴格遵守時間,比如一次使用不超過30分鐘,適可而止就行。

具體時間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而定。可以借用倒計時鬧鐘或時間漏沙來輔助掌控時間。當規定時間到了之後,孩子就要說到做到,按照規則放下手機等電子產品。如果違反一次,就要有所懲戒,比如減少一次玩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機會。在此過程中,父母不能「手軟」,否則雙方的約定就成了毫無約束力的一紙空文。

當然,在對孩子約束的同時,對父母也要提出相應的要求。比如,父母不能在不做任何約定的前提下,突然讓孩子停止玩手機。孩子正在興頭上,如果突然被單方面叫停,孩子將很難接受,也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引發不必要的「親子戰爭」。

結語:

說到底,要避免孩子對手機上癮,是宜早不宜遲的。有幾個關鍵節點需要我們好好把握:

第一,是前面已經強調過的學齡前孩子堅決不能接觸手機,這是底線;

第二,在做出讓孩子接觸手機的決定之前(學齡後),要跟他約法三章,在滿足一定條件下比如完成學習任務之後,控制好每次使用手機的時間;

第三,培養孩子健康高雅的興趣愛好,運用興趣轉移法,引導孩子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這些興趣愛好上,手機等成為服務於孩子的工具。到這裡,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標本兼治,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實現一種自律和節制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辦?家長做好這幾點,就能有效避免孩子沉迷
    孩子晝夜顛倒,沒日沒夜的通宵玩手機遊戲、看網絡小說,易將遊戲中的打鬥殺戮,懸疑仙俠小說中的翻山越嶺等代入現實,導致誤以為自己有輕功而一躍跳下5樓身亡的類似悲劇性社會事件發生。 避免孩子沉迷於手機,需要家長運用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運用"上癮模型"避免類似悲劇的再次發生。
  • 孩子已經對手機上癮怎麼辦?3個辦法,簡單有效
    家長適時的回應,讓孩子遠離手機,帶孩子出去走走,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對玩手機上癮,還能讓孩子見識更廣。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知道外面的世界比手機更加有趣,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也會得到更好的滿足。如果孩子已經對手機上癮,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如何避免孩子對電子產品上癮?《媽媽知道怎麼做》教你這三招
    02.父母這麼做,避免孩子對電子產品上癮我想說的是,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不能拿電子產品作為獎勵來鼓勵孩子,因為這樣會給孩子一種暗示,電子產品是好東西,表現好了就可以多使用電子產品,從而強化了孩子對電子產品的需求。父母需要做的,應該是使用一定的方法,引導孩子適度的使用電子產品。
  • 面對玩手機上癮的孩子該如何教育?家長必看
    現在手機的使用越來越普及和年輕化,很多中小學生甚至更小一點的孩子們也加入到「低頭族」的大軍中來。如果您的孩子也玩手機上癮並且整天沉迷其中,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呢?以下一些具體的建議或許對您有所幫助。現在的很多孩子喜歡玩手機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興趣愛好不夠廣泛,家長要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來。課外閱讀、體育鍛鍊、文藝活動等都嘗試讓孩子多參加一些,讓孩子們多一些興趣愛好,他們的注意力自然就轉移了,也不會整天盯著手機沉迷其中。
  • 孩子幾歲可以擁有手機?聽聽父母不同的觀點,避免孩子玩手機上癮
    避免孩子玩手機上癮,父母應該怎樣做?0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到了規定時間仍不捨得放下手機時,父母可以安排其他活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去戶外運動、陪孩子玩遊戲、看書、聽音樂、畫畫等。父母還可以培養孩子一兩項興趣愛好,有了其他事情做,他就不會一直想要盯著手機看。
  • 孩子玩手機上癮,用這幾招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癮,快來看看吧
    朋友家孩子本來學習成績還是可以的,在班級也算中上等,後來因為玩手機遊戲,上癮,學習成績就一路下降。但同時也要避免連續觀看視頻和反覆玩一個遊戲,以防止孩子上癮。當孩子要玩電子產品或是不能停下來時,爸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 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利用上癮迴路對孩子進行相反習慣療法
    她兒子非常沉迷於玩遊戲,每一次說好了只玩半個鐘,可每次一到時間孩子就是不願意停止,最終導致每次一玩就是大半天。小姑非常苦惱,孩子長時間的玩遊戲,這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還會讓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進而導致降低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致。這真的很令人擔憂,就怕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可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孩子遊戲上癮就是貪玩?馬斯洛需求模型:很多父母並不了解孩子
    2.生活中缺少其他孩子感興趣的事物當孩子的生活是枯燥而單調的時候,遊戲帶給他們的是更加豐富的遊戲體驗,這使得孩子們更加容易對此而著迷,孩子缺少興趣培養,生活中除了遊戲以外,沒有其他可以激發孩子興趣的愛好。
  • 孩子遊戲上癮就是貪玩?馬斯洛需求模型:很多父母並不了解孩子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馬斯洛需求模型,在模型中個體的需求有五個層面,生理層面的滿足只是最基本的,可見很多父母並沒有如他們所想的那般了解孩子。孩子玩遊戲上癮更多情況下是在內在需求的驅動下。因為父母總是忽視、批評孩子,所以孩子就會缺乏自信。當孩子在遊戲中獲得成就感和存在感,自然就容易上癮了。
  • 手機上癮引發血案,毀掉的卻不僅僅是孩子
    遊戲的及時獎勵咱就不說了,某音、某頭條,都是根據你的閱讀興趣,無窮盡地給你推薦你所感興趣的新資訊,從而源源不斷的讓你得到「閱讀獎賞」,讓你分泌多巴胺,讓你腦中的「及時行樂猴"不斷嘗到甜頭,這就會形成類似「上癮」的心理狀態,一不小心一個小時就過去了。從心理學上的角度來說,反饋越短的時間,越容易獲得快感。
  • 假期裡孩子的手機真的管不得?這五個方法趕緊試試,親測有效!
    其實,面對手機家長們不用如臨大敵,要找到孩子沉迷手機的根源。手機為什麼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吸引力,要從多巴胺講起。多巴胺是大腦分泌的一種神經遞質,它能夠傳遞興奮和開心的信息。我們每個人都期待獲取驚喜和獎勵,從自己所做的事情中獲得滿足感,而手機恰好滿足了這個需求。
  • 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利用上癮模型,從根源戒掉孩子手機癮
    有些家長選擇"暴力解決",用武力鎮壓孩子的手機癮,但結果是兩敗俱傷。面對沉迷手機的高中生,我們到底咋辦?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上癮模型了解下高考被稱為"一分定輸贏"的戰爭,所以在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時期,孩子、老師、家長都會嚴陣以待。
  • 孩子為什麼會玩手機上癮?
    「不懂事的孩子花多少錢充值遊戲」頻頻上熱搜,這反映了什麼?為什麼孩子會玩手機上癮?有沒有人考慮過為什麼孩子會玩手機上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分析一下原因。上圖是否是在家的場景,很多時候家裡一人抱一個手機,孩子的歸屬和被愛的需求滿足不了。他就會想辦法來滿足自己的歸屬感和被愛的感覺,比如哭,做一些事情引起你的注意。當家長無動於衷時,這時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感覺到自己不受尊重。這時他就會努力做一件事情,實現自我價值,比如遊戲,玩手機。在網絡虛擬世界的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了。
  • 手機、平板、筆記本,如何預防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上癮?
    說實話,馬上我要提的,也只能算是一些早期預防和積極引導的手段,對於真正上癮的孩子,特別是低幼兒童,甚至可能要尋找專業的心理專家、再配以合適的親子教育,才有可能化解成癮的毛病。 再強調一點:完全杜絕使用,不如合理積極引導。 因為完全不讓孩子用,在操作性上也存在一定困難。
  • 馬斯洛需求理論:孩子玩遊戲上癮是貪玩?他們在意的也許不是玩
    不管是哪個年齡階層的人,接觸了遊戲之後,都會覺得有趣,甚至會上癮。尤其是自控力差的孩子,更容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陳先生和妻子都是白領,他們的兒子樂樂今年8歲了。和很多孩子一樣,樂樂非常喜歡玩遊戲。孩子還小的時候,陳先生夫妻倆平時工作很忙,基本每天都要加班,疏於對樂樂的陪伴。不過他們發現只要把手機給孩子,他就自己安安靜靜地玩,不用人管。
  • 孩子不愛學習,遊戲上癮法讓孩子學習像玩遊戲一樣上癮
    近日,一則新聞報導山東一位寶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感覺太難,在床上崩潰大哭,孩子也跪地大哭。有網友留言說,自家孩子也這樣,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孩子還是學習不認真,也沒轍了。很多孩子的現狀都這樣,不愛學習,但一拿手機打遊戲卻玩命的上癮?孩子學習成績差,你給他報了補習班,可補得越多,效果越差。
  • 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家長避免打罵,了解其中的緣由就能解決問題
    面對頑皮的孩子表現的非常沒有耐心,這時很多家長就會讓孩子到一旁去玩手機,別打擾自己。長期如此,孩子的內心就會感到孤獨,加上父母對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不予控制,任由孩子隨意玩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通過玩手機遊戲來滿足自己空曠的內心,逐漸沉迷於手機。
  • 孩子手機玩上癮怎麼辦,如何戒掉?三招教孩子放下手機一起試試吧
    雖然是方便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聯繫,但也是有不少的小孩子整天都沉迷於手機,這也成為了很多家長們最大的煩惱。那麼,孩子玩手機上癮了怎麼辦?要怎麼樣才能戒掉呢?教孩子放下手機有沒有一些的絕招呢?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上癮都是被父母慣的。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父母為了防止孩子哭鬧,就打開手機的動畫片轉移他的注意力;坐高鐵、地鐵和公交車的時候,父母和孩子一起看電影、玩遊戲其樂融融的場景也數不勝數;而且,父母們一下班回家就「葛優躺」刷起了抖音,還自得其樂,引來孩子的圍觀。久而久之,孩子不上癮才怪。
  • 孩子不愛學習,遊戲上癮法讓孩子做作業像玩遊戲一樣上癮
    近日,一則新聞報導山東一位寶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感覺太難,在床上崩潰大哭,孩子也跪地大哭。有網友留言說,自家孩子也這樣,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孩子還是學習不認真,也沒轍了。很多孩子的現狀都這樣,不愛學習,但一拿手機打遊戲卻玩命的上癮?孩子學習成績差,你給他報了補習班,可補得越多,效果越差。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給他報個奧數班,可孩子越學越怕。
  • 孩子玩手機上癮,家長請這樣做:教育孩子,正確的方法最重要
    可是這世上很多事情都會事與願違,比如讓孩子玩手機就是。除了難以控制孩子玩手機外,玩手機上癮帶來的危害,其實也難以估量。聊完了孩子手機上癮的危害,相信更多的爸爸媽媽關心的是如何解決孩子手機上癮的問題,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