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
嬰幼兒遊泳館一角
嬰兒遊泳日漸成為一種時尚,由於開設門檻低,除了醫療機構外,還出現了很多私人嬰兒遊泳館。蘭州市區上百家嬰幼兒遊泳館大部分只有工商營業執照,卻沒有辦理衛生許可證。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這些嬰幼兒遊泳館沒有辦理衛生許可證?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沒有法律依據,嬰幼兒遊泳館監管失控,同時,經營者只管掙錢忽視安全的,導致衛生安全問題凸顯。
現狀
嬰幼兒遊泳館監管失控
嬰兒遊泳因具有促進新生兒智力發育和健康成長的作用,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接受,這個新興行業在蘭州市迅速攀升。目前,在蘭州市除了婦幼保健院及各大醫院等醫療機構開設嬰幼兒遊泳項目外,在市區只要有賣嬰幼兒用品的地方,就有很多私人嬰兒遊泳館湧現,而且這些遊泳館生意十分火爆,45分鐘遊一次泳,費用從58元到68元不等,半年不限次數在2200多元,全年不限次數在2600多元,人多的時候還出現過排隊插隊現象。
最近,蘭州衛生監督部門在檢查中發現,嬰幼兒遊泳館從業人員沒有健康證,也沒有進行過專業培訓,水質不達標,寶寶與家長使用的毛巾、拖鞋等重複使用現象嚴重,消毒不過關,很容易引起傳染病。在《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中,由於嬰兒洗浴沒有被納入監督範圍,一直處於空白狀態,所以衛生許可證更是無從談起,這也令衛生監督部門很尷尬,在執法中只能勸說從業人員辦理健康證,對嬰幼兒遊泳館也只能暫時進行規範。
檢查
老闆只顧效益不重安全
7月10日,蘭州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城關分所再次對轄區嬰幼兒遊泳場所進行突擊檢查,記者也一同跟隨。在平涼路一家嬰幼兒遊泳館檢查發現,前來遊泳的寶寶極多,生意十分火爆。門口不遠處放著一堆拖鞋,來往家長重複使用。門口只貼有寶寶不準往遊泳池撒尿、違者向家長罰款100元的提示。在不大的一間屋內,中間有一個水池,池中有五六名寶寶正在遊泳,家長邊逗孩子邊給拍照,水質看起來不是很乾淨,一名女性年輕服務員忙得不可開交,用半舊的浴巾給寶寶不時擦洗身體。在洗澡處放著一個消毒櫃,但沒有發現消毒記錄。監督員問從業人員有沒有健康證,對方回答有卻拿不出來。經現場檢測,遊泳池水質也達不到消毒要求。隨後,監督員又來到慶陽路的一家母嬰生活館檢查,裡面只有一名服務人員,執法員詢問時,該服務員稱自己有健康證,放在家裡了。另外兩名服務人員不在,沒有健康證。工作人員還回答:「工商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全有,但都放在老闆那裡了。」從整個檢查中不難看出,對於遊泳館公共場所衛生消毒等設施,老闆們全然不太重視,而是光顧著賺錢。
調查
嬰幼兒遊泳館監管刻不容緩
記者走訪發現,現在不少私人嬰兒遊泳館並非專營,其中大部分是嬰幼兒產品銷售商、家政服務公司、兒童攝影店的附屬產業。記者詢問嬰兒遊泳館的工作人員:「你們有相關資格證嗎?」工作人員則回答:「我做過多年的嬰兒專業護理,這種事情很簡單,哪還需要什麼證件!我們是專業服務的連鎖企業,辦理過工商營業執照,不需要服務資格證。」目前,部分嬰兒遊泳池大多具備冒泡、衝浪等功能,為了吸引客戶的眼球,這些嬰兒遊泳館帶來更多的娛樂性,但卻存在安全隱患,大多功能都以電為能源,而水的導電性很強,如果發生漏電,後果將不堪設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嬰兒遊泳館經營者告訴記者,當初貪圖便宜,購買了各種娛樂功能安裝在遊泳池內,沒想到開業沒幾天,發現池子漏水漏電,嚇得他們不敢開業。去年,東方紅廣場一家嬰兒遊泳館因消防設施不達標,被有關部門進行了關閉。嬰幼兒遊泳館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已到了監管刻不容緩地步,對此,記者採訪了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相關負責人。
對策
將申請納入公共場所監管範圍
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哈生俊表示,嬰兒遊泳館屬於一個新興的行業,作為衛生監督部門,他們主要管理的是公共場所的衛生狀況,而根據1987年實施的相關規定,嬰兒遊泳館並不在公共場所的範圍之列,因此他們並不能對這一領域進行監管。而記者在網上注意到,省衛生廳去年9月份下發實施的甘肅省公共場所衛生行政許可監督管理範圍內,其中第三條,沐浴場所明確指出不含嬰兒洗浴。監督所負責人還講到,由於嬰兒遊泳館這幾年數量急劇增多,他們也關注到了這一領域,因此他們開始對該行業進行調查,並將向上級部門提出申請,將嬰幼兒遊泳館納入公共場所監管、規範,對嬰幼兒遊泳館從業人員立即辦理健康證,使這一行業逐步走向正規。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專家分析,如果孩子遊泳後過敏,可能與水質不潔有關,遊泳圈沒有消毒,可能引發皮膚過敏、呼吸道疾病。嬰幼兒遊泳和沐浴應保證每人一缸水,使用的浴巾、遊泳圈、浴盆都要經過嚴格消毒。從業人員要有健康合格證,並經過嬰幼兒護理、身體撫觸等專業培訓,持證上崗。醫護人員對寶寶進行撫觸時,如果操作不正規,就可能造成關節或韌帶的挫傷。(記者 孫建榮 實習生 宋沛 繆樹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