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的過程中,不知你是否經常遇到這些問題:
寫作時抱怨沒有素材,沒有靈感,經常寫著寫著就沒有東西可寫了。
經常聽到大咖說「輸出倒逼輸入」,但是發現寫不出來就是寫不出來,怎麼逼都沒用啊?
有的人寫作旁徵博引,難道他們真的能把這麼多東西背進腦海裡嗎?還是他們是建立了一座素材庫,需要時就拿出來用?
我們經常書上看到的,或者是網上看到的各種素材,平時該怎樣積累呢?該用什麼工具積累起來,用什麼方法管理?
最近讀了秋葉大叔的《寫作7堂課》一書找到了答案:聯機式寫作。秋葉大叔結合他自己多年的寫作經驗解答了大家在寫作的時候沒有素材怎麼辦,沒有靈感怎麼辦的困惑。
一、一個聯機學習者,應該有怎樣的特徵?
1.從記知識點到記關鍵詞
在大數據時代,你與這個世界往往只有一步之遙,但你得用對那個關鍵詞。
一本書的內容並不需要記住太多,如果遇到任何問題,問自己3個問題:
這個問題有人研究過嗎?
他的研究最可能去哪裡分享?
我用什麼關鍵詞最可能搜到?
只要把這些關鍵詞的線索梳理一下,放進自己的知識體系大綱,以後遇到問題,就可以直接去搜;遇到特別好的內容,還可以利用一些資料管理工具,將其儲存起來備用。
比如古典《躍遷》,然後百度一下關鍵詞,就可以找到大量的書評,這對思考如何寫一篇文章來說已經足夠了。
2.從泛閱讀到主題知識樹閱讀
「信息不是知識,知識是有組織的信息。」
在聯機思考前,一定要在某個方向或專業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樹,要保證一部分閱讀圍繞著自己的知識框架樹的升級、迭代、進化去展開。
關於知識框架樹,大家可以問自己5個問題:
我希望在哪個領域深入研究?
我是否有關於這個領域從入門到精通的知識框架?
我從哪裡可以獲得並學習基礎的框架?
我應該閱讀哪些資料來保持知識框架的升級?
我每周投入在主題閱讀上的時間要保證有多少?
比如我發現自己的比較感興趣的是育兒領域。那我先問自己:
我是否有關於育兒領域從入門到精通的知識框架?我的答案是沒有。那我就需要整理自己的框架。
我從哪裡可以獲得並學習基礎的框架?百度找下思維導圖,或者閱讀育兒書籍,或者公眾號。
我應該閱讀哪些資料來保持知識框架的升級?爆款文,豆瓣高分榜單書等。
我每周投入在主題閱讀上的時間要保證有多少?要建立知識框架樹,我打算先投入每天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3.從「刷屏閱讀」到開機閱讀
在小屏時代,大數據不斷推送我們喜歡看的信息,這本質上也是一種信息鎖定的路徑依賴。但是建議大家看看不同的門戶網站,看看更多不同類型的新聞,讓自己能夠把事物聯繫起來思考。
做聯機思考者,要學會在不同的事物中找聯繫,而不是依賴網絡觀點來給自己論證。
關於聯機閱讀,問自己4個問題:
我是否關注了超過5個不同領域的新聞?
我是否不滿足於新聞報導而喜歡看深度評論?
我是否主動關注觀點不一致的網站或個人?
我是否會去思考不同事件和觀點背後的聯繫與原因?
我們需要把碎片化的信息作為引發思考的觸發器,一環環去推導可能的結果,然後去找數據、做調研、約業內人士聊天,一點點把信息碎片拼圖拼成完整的圖。
4.從跟蹤趨勢到跟蹤行業
很多人的學習模式是「彈球式」,學習過程中不斷抓熱點、抓新名詞,兩年下來是學會了很多新名詞,談起未來也頭頭是道。
但是在聯機時代,越要長期關注幾個行業發展趨勢,參加行業活動。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能慢慢知道行業的來龍去脈,認識行業的「牛人」,進入行業的核心圈子,接觸到行業的核心資源,這才叫了解一個行業。做到這一切沒有什麼技巧,只是靠時間,靠長時間的人品積累。
關於跟蹤行業,建議大家問自己3個問題:
我是否定期關注某個行業的新聞?
我是否定期閱讀某個行業的期刊?
我是否定期參加某個行業的會議?
比如我們寫頭條,想要寫爆款的,我們就應該關注頭條的熱點,想要寫青雲文的,我們就應該多拆解頭條的青雲文的各種結構框架,當然,及時關注頭條的官方帳號信息也特別重要。
5.從輸入信息到輸出信息
作為聯機思考者,不能只滿足於從網上獲取信息,也要主動輸出信息,最好是帶個人標籤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輸出的過程中完成個人品牌的建設。
關於輸出信息,建議大家問自己3個問題:
我是否定期在某個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
我是否加入了某些高質量的社群並參與深度討論?
我是否會走入線下活動面對面吸收新思想?
廣義的聯機學習者,其實是不分線上和線下的。今天的手機已經幫我們打通了聯網的自由度,在哪裡我們都是同時處於線上和線下,那麼在任何一個人與人可以接觸的場合,我們都可以進行聯機頭腦風暴。
聯機學習者的5個特徵
二、寫日更文,寫作素材哪裡找?
很多人寫文章,一開始都覺得自己有話說、有想法分享,覺得根本不用擔心自己會沒有內容可寫。等真正寫起文章,就意識到自己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內涵。
1.如何搜熱點
寫文章,第一件事就是要找熱點。但是熱點從哪裡找呢?
①i排版:有一個叫「熱點搜索」。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今天有哪些熱門消息,看一下這個熱點搜索,相信你今天的靈感自然就找到了。
②歷史上的今天:寫作要有時間地圖。而「時間地圖」就是讓我們抓住節假日或者一些特定行業的熱點,比如最近剛過去的父親節,即將到來的端午節等。碰到這些特定的日子,我們就可以圍繞它,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寫文章。
③135編輯器運營日曆:把歷史上的重要節點直接變成了一個「周日曆」,大家在每周寫作之前看一看這個運營日曆,就能知道一些節假日、紀念日的時間,一些重要影視劇、體育賽事的開始時間,還有一些名人出生或逝世的日期,或者是重要作品的發布時間。
2.如何搜金句
當你被強烈的欲望擾得心神不安,請把內心集聚的烈酒倒進任何一個杯中,好吧,倒進你的心中。
寫文章時適當引用名人名言絕對加分。有百度搜索,找名人名言不難。
比如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很火爆,我們要寫裡面的熱點需要名言支撐,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搜索。
①寫作金句之詩歌
詩歌,簡短,有力量,帶節拍。有三個詩歌網站:一個是中國詩歌庫,這個網站把詩歌分門別類地做了分檔。還有一個是詩詞名句網,它是以作者分類的,用我們前面講的叫「框架式分類方法」。最後一個是中國詩歌網,裡面有很多現代詩。
②寫作語言之金句:把「名人名言」關鍵詞在百度上搜,百度直接做了一個格言的欄目。
③金句的每日一句:每日一句整理了網上的一些名人說的句子,你覺得哪一句合適就可以在排版器裡將它直接引進來。
3.如何搜素材
①寫作語言之美文。推薦3個網站:一個是「隨筆網」,一個叫「天天美文網」,一個叫「短美文」。
②寫作靈感之故事。可以在豆瓣上找到那些自己喜歡的有品位的人,你會發現他的收藏裡有很多寶藏,比如教我們怎樣講一個好故事,緊緊抓住讀者的心。
③寫作素材之故事。我們身處聯機時代,網際網路上有無數的人把自己看到的新鮮的、好玩的小故事分享到網上去。用關鍵詞搜索,比如「愛情」「哲理」「小故事」,你會發現,故事多到你用不完。
④文章寫作之標題。可以利用百度搜索起標題,你會看到很多最新的文章教你怎麼起標題;隨便看幾篇,靈感就來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⑤寫作之表達心情。寫情緒類文章,需要歌詞;搜「傷感 歌詞」「憂傷 歌詞」,你就懂了。還可以去網易雲音樂看評論。有些評論特別走心,評論裡的文採常常讓人自嘆弗如,如果將其引用在我們的文章中就會為文章錦上添花。
⑥寫作之書評、影評
如果要寫書評和影評,必須去豆瓣,在一些經典的電影、圖書下面有非常多高贊的評論。這些評論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這部電影、這本書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還能教我們怎麼寫影評和書評才能脫穎而出。
4.如何搜微信公眾號文章、群聊記錄或朋友圈
微信積累了大量的信息,也提供了強大的搜索功能。我最常用的是微信關鍵詞搜索,可以搜索到聊天記錄和聊天朋友圈裡的各種信息。
寫文章沒素材的問題,不就是想不到好標題,找不到好圖片,想不到講好故事的套路,找不到好的故事素材,寫不出金句,找不到好的美的詞彙,找不到好的音樂,找不到好的聲音,找不到好的表情包嗎?對於這些問題,前面講到的內容都可以聯機解決。
三、實例演示:寫作缺各種東西怎麼辦
以寫一篇有關時間管理的文章為實例,一條條地演示在寫文章時如何應對缺乏各種資料的問題。
1.缺框架——百度思維導圖
可以用專業詞來搜「時間管理思維導圖」,會跳出很多優秀的資源,這些腦圖可以幫我們快速搭建一個大綱,比看一本書消化得還快。畢竟這些腦圖中把很多書和文章的要點都總結進去了。這就叫「站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減少自己的無效勞動」。
我們不能跨越從0到1的階段,但是我們可以節省從0到1應該花費的時間,那就是要學會利用前人的成果,不要重新「發明輪子」。
2.缺觀點——知乎關鍵詞
如果沒有觀點,到知乎去找觀點。在知乎上搜關鍵詞「時間管理」。有很多提問和回答,通過看這些提問下面的回答,特別是一些高贊的答案,你會發現很多精彩的觀點。
你可以把這裡面的一些精彩觀點消化吸收,然後融入自己的文章中。
3.缺金句——百度金句
我們搜「時間管理 金句」,馬上就可以找到很多和時間管理有關的金句。我們可以把這些金句拿過來看,改造,利用,幫我們找到寫作的靈感。
4.缺案例——百度搜索案例、故事
如果寫文章有了觀點、有了金句,缺案例怎麼辦?可以搜時間管理故事和案例,可以在百度搜尋引擎上找到很多過去的文章和很多專業的案例,我們可以一篇篇翻看,從裡面找到可以利用的好的故事和案例。
5.缺數據——搜報告、數據
有時為了提高文章的專業度,我們希望找一些數據,這時可以搜時間管理數據,也許能找到一些非常權威的數據。這些數據有來源有出處,還會提供科學的方法;你把它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後會發現,自己的文章的專業性有所提升。
6.缺趣味——加上電影片段
要想讓文章變得有味道,有一個小技巧:在裡面插一段電影。可以是從電影裡截取的片段,也可以是帶有臺詞的截圖。
總結:
寫作的樂趣就像是一扇窗,這扇窗打開之後,可以為你連結這個世界上很多很多的可能,就算這些可能不能讓我們賺錢,但它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