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大氣層「鎖著」40萬枚原子彈

2020-12-25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1與26日電 「大氣層所鎖住的熱量相當於一年365天每天爆炸40萬枚像廣島那樣的原子彈。」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在昨日的「第三屆中國公益論壇」上介紹累計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氣候的影響時如此表示。他指出,人類活動確實會對大氣和氣候造成影響,令地球面臨生態危機。

以下是戈爾發言實錄:

AL GORE:非常感謝各位的熱烈歡迎,非常感謝王波明,我的朋友。非常感謝他能夠給我這樣的機會用英文進行演講,我也希望我可以用中文來進行演講,但是還不行,所以,非常感謝大家能夠傾聽我母語的演講,同時聽同傳的翻譯。

我非常榮幸能夠來到這裡跟大家共聚一堂,首先祝賀各位參與到了中國的公益論壇以及閉幕環節,我也非常期待今天的晚宴和頒獎典禮,也同時歡迎各位以及祝賀各位,參與財經年會的開幕式。接下來,我會跟大家講述氣候變化的危機,以及對於氣候變化危機的解決方案。在這之後,我會回應相關的提問。

一個中國的朋友告訴過我,一個最普遍的可以去表達危機的方式,就是這個詞有兩方面同時存在的特質,第一是危,第二是機。今天我的演講當中,這兩方面的特質大家都會看到。大家會看到很多的圖像,向我們描述社會因為氣候變化帶來的危,但是不要著急,因為在演講最終的部分,我同樣會給大家介紹相應的機會,以及希望。

這都是危機所給我們帶來的,我們一定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留下來的問題是到底要多長時間才能組織出非常具有效力的回應,以及在我們的星球上,生態系統會有什麼樣的損害。當我們找到解決方案的時候——我相信最終是能找到解決方案的,我也非常樂觀,尤其是我們有了習近平總書記和歐巴馬總統的聯合聲明,這是他們上周剛剛做出的。

下面我給大家展現一下圖片,我通常開篇會用這樣一張圖片來進行演講,叫做「地球的崛起和上升」,但實際上,這是由一個人拍攝的,足夠遠的在太空看到了整個星球的圖像。實際上,這是在一個聖誕節前夜,1968年12月24日拍攝的,人們在找一個登陸點,他們在1969年7月登陸。宇航學家們在月球表面上飄浮著,其中一個人拍攝下來了。

這是最後一張相關的圖像,也就是人類從外太空所拍攝的地球的圖像,是阿波羅任務的最後一次,從月球回到地球的時候,也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關於地球的完全能夠照亮的一張圖片,這是我們星球的一個短片。這是太陽光在海岸上的反射,有澳大利亞、南非、南非北部,底部有南美等等。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圖像,這也是從太空船中所拍攝的,它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相,也就是大氣層。當我們在地面上向上觀察天空的時候,看起來是無盡的空間,但我們可以看到,天空是非常薄和狹窄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因為它向我們描繪了,人類對大氣造成影響的能力,全球有1.1億噸的溫室氣體都排放到了這樣一個非常狹窄和薄的大氣層中,它會讓我們的熱量被停留在那裡,每一天都在這樣排放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地球越來越暖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燒及其他途徑產生的二氧化碳不斷地被排放到大氣當中。

這是日光照射下來的大氣的過程,它是光照,之後它又被反射到太空當中,有些是紅外線,有些是熱量,當這樣的一個溫室氣體層變得越來越厚的時候,它會越來越多的留住熱量。大家不用讀這些文字,這些文字讓大家知道一個事實,就是除了化石燃料燃燒以外,還有其它的氣候變暖的原因,包括森林的燃燒,也會使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當中,還有交通、採礦、農業活動、永凍層的融化,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燒。當第一個油井被發現開採的時候是在1850年,第二次工業革命引入了更多的化石燃料的燃燒,現在我們燃燒很多化石燃料,最後的結果造成了汙染進入大氣層。

隨著二氧化碳的增加,我們的大氣也在變化,這是2000年二氧化碳排放的情況。如果從累計的效應來看人類氣候變暖的影響,大氣層所鎖住的熱量相當於一年365天每天爆炸40萬枚像廣島那樣的原子彈。我們只有一個星球,但這個能量釋放的可是不小,尤其考慮到40萬枚的能量是我們一天釋放出來的。這樣會對氣候系統產生影響。

接下來讓大家看一個非常複雜的幻燈片,請大家有點耐心。這個分布圖讓我們看到地球的正常溫度的分布。這是從1951年到1980年的三十年間的溫度分布,我們看到溫度的分布開始向右移,右下角又開始出現了所謂極度的熱天氣。在上世紀90年代,平均溫度越來越往暖的方向,我們將看到極端的高溫天氣越來越多,而且平均溫度迅速右移,極端天氣變得越來越多。寒冷天氣也有,但是極端的炎熱天數則相比30年前上升了100倍。這樣就導致了巨大的變化。

去年又是全球溫度連續第37年高於20世紀的年平均溫度,上個月又是連續356個月高於20世紀的月平均溫度,不管用什麼樣的指標衡量,過去的十年又是最熱的十年。

去年在某些地方也有極端炎熱天氣,這個婦女是在用汽車行李箱的表面在炸豬肉和蝦,歷史上的高溫導致了很多的死亡和身體不適,對人類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對牲畜和植物,對生態系統,都會帶來很多的影響。我們所使用的農業用水,工業用水,還有10%是生活用水,所有這些水的用量隨著氣溫上升都會增加,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印度、中東、美國等一些地方蓄水層在超量開採,在中國的北部,地下的蓄水層找不到了,地下水位在下降,在消失。這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問題。

不管怎麼說,在全球範圍來說,90%的額外熱量是由海洋吸收的,這也帶來一些結果。首先,海洋的溫度會變得越來越熱,就像這個圖表所顯示的,而且以海洋為基礎的暴雨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猛烈。比如一年前的「海燕」號的颱風,在它通過的海平面,平均溫度高於平常的3.5度。如此海洋颱風就帶來了最大的破壞,比如在菲律賓帶來了數百萬人口的流離失所。

兩年前在大西洋,一個超級颶風經過了比平常的溫度高攝氏五度的海平面,它所到之處帶來了更大的毀滅。大家知道,如果這樣下去,很多生命會因此喪失,像曼哈頓這樣的島嶼,新澤西州等還有很多地方會被淹沒。

幾年以前,當我推出一部影片叫《不可忽視的真相》,當時有人批評這部影片,因為影片其中一部分預測隨著海平面上升,暴風雨增加,「9.11」的紀念地將會被淹沒,到未來的某一天。很多人批評我做這種預測不負責任。

但是,讓我們來看一個圖像。當洪水湧入了9.11的紀念地,海平面的溫度上升了以後,又有另外一個效應,就是有更多水蒸氣飄散到了空中。我們知道,水的循環是通過蒸發變成了雨水跟雪,然後又流到了溪流跟海洋裡。另外,大西洋海域空氣溼潤度在過去30年增加了40%,這個溼度是非常大的。我們看一下降雪記錄,紐約州上周有幾尺厚的積雪,日本也有超大的降雪,這造成很多損失。我們看到,海平面溫度的上升,使得更多的水蒸氣蒸發到大氣層裡,使暴雨越來越多,超大暴雨的頻度越來越大,會造成山體的滑坡。

第三屆中國公益論壇由中國國際友好聯合會、《財經》雜誌、集善嘉年華聯合主辦,於11月25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創新與行動」 。

相關焦點

  •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喊話川普支持者:摒棄仇恨向前看
    新京報快訊(記者 錢雅卓)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國前副總統、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爾·戈爾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我希望那些仍然支持川普的民眾可以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現在我們必須要摒棄仇恨。」當被問及對20年前承認敗選有何遺憾時,戈爾強調,「不,我沒遺憾」。
  • 美國研發第一顆原子彈時,連副總統都被瞞著,高層僅2個人知曉
    不過在二戰期間,原子彈就被美國當作武器來對抗日本,也憑藉這樣的轟炸計劃,讓日本徹底放棄抵抗。當時的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直到現在,日本的相關爆炸地區仍然存在著極強的核輻射,而且不少在那一次爆炸當中存活下來的人也多少受到了影響,無法正常生活,這也成為了日本的一個痛。
  • 美國總統杜魯門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是促使其投降,還是另有目的?
    此時,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消息傳來,令杜魯門總統欣喜若狂,他馬上同邱吉爾商量是否對日本使用這一新武器,最後他們決定先給日本一個莊嚴的警告,在《波茨坦公告》後再動手。7月27日到8月1日,盟軍飛機在日本各個城市上空散發了150多萬張傳單和300萬份《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但遭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 環保人士要讓太平洋「垃圾島」建國,美國前副總統成榮譽居民
    報導稱,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已成為第一位「榮譽居民」。據介紹,海洋中的小塊垃圾會被不斷運動的洋流聚集在一起,最終匯聚成巨大的「垃圾島嶼」。而這些垃圾中,有很多是塑料製品。據路透社9月8日報導,此次活動由美國非盈利公益組織「Plastic Oceans Foundation」和英國網絡社區「LADbible」共同發起。
  • 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如果日本仍不投降,美國會繼續扔原子彈嗎?
    然而,廣島核爆的第三天,美國又在長崎投下了一枚名為「胖子」的原子彈,瞬間造成近7萬人的死傷。這一回日本高層終於坐不住了,立刻讓兵器行政本部第八研究所分析美國究竟能製作多少顆原子彈,結果讓日本高層大吃一驚。美國的鈾礦石產量是每年10000噸,每年可以從中提取30噸濃縮鈾,理論上可以製作1000枚原子彈!
  • 美國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是誰研發的?希特勒是催化劑!
    美國投向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加快了二戰結束的進程。那麼,美國的原子彈是誰研發的?為什麼說,希特勒是催化劑?在美國,很多猶太人向美國高層建議,應該快些研究核武器,一定要趕在德國前。為了儘快促成美國研發原子彈,愛因斯坦曾經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過信,提議要先於納粹德國製造出原子彈。在這種背景下,1941年12月6日,美國正式制定了代號為「曼哈頓」的絕密計劃, 羅斯福總統賦予這一計劃以「高於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所以說,希特勒是美國研發原子彈的催化劑。
  • 美國副總統權力有多大?
    當地時間10月7日晚,美國大選副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在猶他州鹽湖城舉行。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邁克·彭斯(Mike Pence)與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裡斯(Kamala Harris)圍繞總統候選人及其方針政策展開了激烈辯論。這場辯論氣氛激烈,也再次掀起關於美國副總統的討論:不是常說副總統是有名無實的備胎嗎,為什麼感覺又很重要?
  • 戈爾喊話川普支持者放棄掙扎:20年前承認敗選我都沒遺憾
    來源:海外網美國前副總統、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爾·戈爾。(圖源:《國會山報》)海外網12月14日電「不,我沒遺憾。」美國前副總統、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爾·戈爾(Al Gore)13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談論美國大選,被問及對20年前承認敗選是否有任何遺憾時,給出了否認的答案。戈爾在採訪中呼籲那些仍支持現任總統川普連任的人放棄掙扎,並鼓勵他們把國家放在第一位。他同時寄望於選舉人團投票將成為一個轉折點,促使那些還在掙扎著推翻選舉結果的人放棄。
  • 70多年前超八成美國人贊成在日本投原子彈,現今仍有六成支持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3天後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作出的這一決定,改變了世界歷史。一個星期後,日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結束。
  • 美國前防長呼籲核武改革:總統分享發射決策權,美國承諾不首先使用...
    對此,美國柯林頓時期的前國防部長威廉·佩裡(William Perry)和核武管控組織犁頭基金會(Ploughshares Fund)主席湯姆·科裡納(Tom Collina)1月8日聯合在政客網站撰文,呼籲改革美國核武政策:1.將決策權由總統一人改為總統及多名「經挑選的議員」;2. 美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3. 退役陸基發射井式彈道飛彈。
  • 美國在給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前,他們發出的警告是這麼說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要對敵軍的城市進行轟炸前,有時是會給目標城市散發一些警告傳單,目的就是要平民趕緊撤離,以免傷及無辜,甚至有時可能還能起到逼迫敵軍領導人投降作用。
  • 原子彈到底有多大?美最新核武體積「驚人」
    「小男孩」原子彈複製模型核彈頭的體積依原理、當量、技術水平不同,存在一定差異,且隨技術進步,體積仍在不斷縮小。比如,1945年8月6日投放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作為人類首顆投入實戰的原子彈,其屬於「槍式」起爆的濃縮鈾彈,在外形上相對「瘦長」些(這也是「槍式」原子彈的共同特徵),「小男孩」原子彈的具體大小為長3米,直徑71釐米,重4.4噸。爆炸當量約1.5萬噸TNT。
  • 廣島8萬,長崎4萬!75年前,日本有多少人因美國原子彈喪生?
    近日美國《新聞周刊》發表撰文表示,在75年前美國分別向廣島和長崎兩大城市投下的原子彈,當時紀錄在冊的死亡人數是估算,同時當時原子彈爆炸的破壞力幾乎讓整個城市變成了廢墟。當時有幸活下來的人們也在之後多年後死亡,死因多是因為受到核輻射造成的癌症以及其他疾病。
  • 先給6000元就讓研究原子彈,美國怎麼想的?
    而以愛因斯坦為首的大批猶太裔科學家也受到波及,奔赴美國定居。他們的到來,不僅大大加強了美國的科研力量,更帶來了希特勒在原子彈研究方面的秘密。美國的原子彈研究也需要迎頭趕上了,雖然此時美國人連原子彈究竟是什麼都不知道。因為擔心德國研究出來原子彈,並將之使用於戰爭之中,美國科學界決定推動美國在原子彈領域的研究。
  • 二戰末期,美國為什麼把原子彈投在廣島長崎,沒有投在東京?
    也許有人覺得非常奇怪,為什麼美國不把原子彈扔在日本最重要的地方,也就是他們的首都東京呢,那樣造成的殺傷力自然會更大一些,對日本軍國主義的警告自然也是更為猛烈。要說起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明白美國他為什麼要投這個原子彈,投原子彈這個目的是幹什麼的?
  • 百年不遇的美國大選 難產的總統
    按照法律,總務署長不籤字,總統交接工作就無法啟動。原本應該撥付給拜登的630萬美元的過渡時期行政團隊運作經費也無法到帳,美國的國家安全事務權限也被禁止對拜登開放。川普禁止聯邦政府各個部門與拜登的過渡團隊接觸。國務院近期收到大量外國領導人發給「當選總統」拜登的信息,但是川普政府禁止將這些信息轉達拜登本人。不讓拜登團隊獲得任何後勤、翻譯支持等國務院的資源。
  • 二戰結束後,美國秘密研究水下引爆原子彈
    1945年,美國為了儘快讓日本投降,分別向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投下了兩枚原子彈,共造成了大約20萬餘人的傷亡。並且這兩枚原子彈都是採用空中爆炸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座城市遭受原子彈爆炸以後還能有人類居住的原因之一。核武器除了空中爆炸以外,還可以採用水下爆炸方式,其威力要大數倍以上。
  • 當年,各媒體報導廣島遭原子彈轟炸的內容,總統先生的聲明最有力
    當年,各媒體報導廣島遭原子彈轟炸的內容,總統先生的聲明最有力1945年8月6日當地時間08:15,一名美國轟炸機在日本廣島投放了歷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世界媒體對這個不人道的實驗寫了什麼?美國報紙對這項新發明感到自豪,英國認為這是對勝利的巨大貢獻。大多數報紙都引用了杜魯門總統的聲明,杜魯門總統稱核能是「太陽奪取力量的力量」。
  • 投放原子彈前,美軍發6000萬傳單提醒民眾避難,傳單上都寫的啥
    日本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遭受過原子彈襲擊的國家,二戰結束前夕,美國為了避免登陸戰導致美軍出現巨大的人員傷亡,在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以逼迫日本政府迅速投降。巨大的爆炸威力當場就令數萬日本人死亡,到1945年年底的時候,又有幾萬人先後因為原子彈輻射產生的後遺症而去世,總人數超過十萬人。
  • 廣島雜貨商憶原子彈爆炸:滿世界是行走的鬼(圖)
    1945年8月9日凌晨3時50分,兩架B—29重型轟炸機從提尼安島起飛,其中一架攜帶著一顆名為「胖子」的原子彈。這是美國計劃中對日本的第二次核打擊。轟炸造成長崎市23萬人口中的8萬餘人當日傷亡和失蹤,城市60%的建築物被毀。  數日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