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李佳琦走紅的天天小朋友又來刷屏了!這一次,他化身一名網癮小男孩,痴迷打遊戲、熱衷看直播,綁定爸爸的錢包瘋狂打賞。
天天做這個視頻,是為了向大家科普《民法典》的新知識,但他繪聲繪色的表演,讓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們有了強烈的代入感,他們感到憂心忡忡:家有網癮兒,怎麼辦?
1、網癮網癮是個啥?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看著你,而你卻在低頭玩手機。」
這句話,現代人太有同感與共鳴了。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低頭一族日益壯大,簡直隨處可見。網絡上充滿了豐富精彩的資訊平臺、各種有趣又刺激的遊戲軟體,讓人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就拿正看這篇文章的你來說,你一天有多少時間會花費在網絡上?也許是工作需要,也許單純為了消譴,但少說會有兩三個小時吧,臨睡前還要瞄上幾眼,恨不能抱著手機入睡。
成年人的自控力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據《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
孩子們在網絡上做什麼?聽歌、刷小視頻、打遊戲。玩入迷了,不肯吃飯不肯睡覺,父母急著抓心撓肝:網癮這麼大,耽誤學習影響前途啊。
有個資深網癮少年卻瀟灑地表示:這都不是事!我上網上到清華大學,你信不?
他就是清華姚班的大神陳立傑。前一陣,清華本科生特等獎學金名單出爐,引起全網圍觀豔羨,但這個特獎,陳立傑在2016年就拿到了,他的答辯視頻,在B站至今有幾十萬點擊量。去年方24歲的陳立傑,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頂級會議上,一舉拿下最佳學生論文獎。
而在10年前的陳立傑是個標準的網癮少年,玩遊戲能兩三天不睡覺,因為玩得太好,陳立傑想:我何不學習編程呢?反正都和電腦有關。
於是他開始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拿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保送清華進入精英班,對於網絡的愛好,讓他的人生一路開掛。
2、越禁止,越誘惑
陳立傑的例子告訴我們,網絡也並非洪水猛獸。但家長們看見孩子擺弄電腦和手機時,心中總是警鈴大作:糟了,孩子要染上網癮了,必須嚴令禁止強行幹涉。殊不知越禁止,越有誘惑。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禁果效應,也稱潘多拉效應。它來自希臘神話,完美的女人潘多拉有一隻魔盒,諸神告誡她不要打開,但這反而引發潘多拉的好奇心與欲望,她終究忍不住打開了,罪惡與災難通通被釋放出來。
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禁果效應更多的表現為逆反心理。越禁止他上網,他越想去沉迷。何況玩遊戲比讀書學習有趣得多,能帶來新鮮的感官刺激和心理安慰,尤其是在父母之愛疏忽、缺失或出現偏差的時侯。
央視紀錄片《鏡子》中,就有這樣的孩子。他叫家明,父母都是本科畢業,家裡條件很殷實,對兒子寄予厚望。但15歲的家明卻無心向學、沉迷網絡,連續半個月閉門不出,還吵著要做背包客浪跡天涯。
父親管不住家明,氣得將他送進戒網癮的訓練營。家明對老師透露,這是因為父母對自己的幹涉與限制過多,他不願意在父母的控制下生活。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和溝通,家明和父母都有了很大轉變,看起來一切向好的方向發展。可是在後來,家明父母鬧離婚,家明又再次變成網癮少年,在虛無的網絡中撫慰內心的苦悶。
幸運的是,家明所去的訓練營還是比較正規的。近些年的新聞裡,為了孩子戒網癮而產生的悲劇還少嗎?謾罵、體罰、楊永信式的非人折磨,不知道是多少青春少年的噩夢。
阜陽市臨泉縣的18歲男孩李傲,被父母強制送進合肥一家戒網癮機構,48小時後,他們得到通知:兒子沒了。
一條鮮活的生命,頃刻間變成一具冰涼的屍體。這48小時發生了什麼?媒體已做披露,但沒人清楚具體的細節。男孩在去世之前,忍受了多少痛苦,又是如何的絕望?而父母在失去唯一的兒子時,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楚與悔恨,再也無法挽回。
極端的教育方法,結果就是兩敗俱傷。那麼,作為父母到底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
3、堵不如疏,不妨換個方式
大禹治水的故事,眾所周知。但有些人並不知道,在大禹之前,他的父親鯀也治理過洪水。
鯀並沒有玩忽職守,他像禹一樣努力治水,花費了九年的時間,勞心勞力,但一事無成。因為他的方法錯了,水來土掩,黃河泛濫依然如故。而聰明的禹,改「堵」為「疏」,將洪水引入大海,終建奇功。
在網癮這個問題上,我們也可以借鑑一下禹的思路。有限度的包容與理解,往往比控制更奏效。
童話大王鄭淵潔就是這麼做的。在鄭淵潔兒子鄭亞旗還是小孩子時,有一次看見父親朋友公司的電腦,頓時兩眼放光挪不動步了。那時候電腦還是新鮮玩藝,價格高昂。但不差錢又父愛泛濫的鄭淵潔,二話不說斥巨資給兒子買了下來。
電腦拉回家,網線也拉了,但鄭淵潔發現一個頭大的問題,兒子徹底迷上了電腦遊戲,啥也不想幹了!
鄭淵潔沒有像一般家長那麼著急上火,更沒有做出砸電腦剪網線的劇烈行動,要知道,當時鄭淵潔家一個月網費就高達6000元,這可是上個世紀的6000元啊!但老鄭依然沉著淡定,他和兒子說:打今天起,我們全家人陪你玩遊戲,來場比賽。
鄭淵潔正兒八經地制定了表格,把它端端正正地貼在了冰箱上。每天各人玩遊戲的成績都細緻地填上去,每個星期評比一次。
這下,鄭亞旗傻眼了!玩遊戲成了一個任務,它的趣味性頓時降低了很多,何況只有他會玩,現在全家人都會玩,爸爸還比他玩得出色,他的那點優越感也因此喪失,也就沒有什麼網癮了。
資訊時代,我們不可能離開網絡,所以沒必要視作洪水猛獸。適當地讓孩子玩一玩,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增長智力,鍛鍊反應力。如果家長陪孩子玩遊戲,不僅可以及時引導規劃,還能創造和孩子交流的機會,讓親子感情升溫。
至於玩什麼遊戲呢?LOL肯定是孩子們的首選!
這裡要告訴父母一個好消息,你們常用的那個蘇寧易購,就是從小買到大的那個蘇寧,就是你家門口的那個蘇寧。
雙十二之際,蘇寧易購放大招了:推出了電競超神卡Super會員。
電競超神卡含有英雄聯盟遊戲點券兌換券、電腦類商品100元無券包等權益。而足球冠軍卡則會附贈限量中超奪冠紀念版T恤、PP體育優享年卡及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鉑金會員,享受藍光畫質、名嘴解說、購票優惠等專屬的觀賽與互動特權。
除了電競垂直類權益,新付費會員都含有Super會員年卡服務,包括每月消費津貼,20倍返雲鑽積分等。
這一次,蘇寧易購還邀請了耐克、阿迪達斯、聯想、惠普、戴爾、雷神、創維、小米、任天堂、羅技等運動、遊戲相關品牌加入Super聯盟,進行深度權益合作,看樣子後續動作可能小不了。
這樣大力度、多元化權益,試問誰不心動呢?
假如我們給孩子準備這樣一份貼心的禮物,可比這個冬日第一杯奶茶還要暖心呢!
想走進孩子的內心,我們先要知道他喜歡什麼,這樣才能有話題聊,不冷場,你說對不?